关于端午节赶鸭子的场面描写 谁能给我简要的介绍一下端午节赶鸭子这个习俗?

作者&投稿:英世 2024-06-28
端午节赶鸭子详细200字

抢鸭子比赛
抢鸭子比赛也是苗家村寨端午节必不可少的节目。它源于纪念古代湘西英雄杀死恶龙为民除害的传说,沿袭至今,并以鸭为吉祥物,在龙舟赛上将一大群活鸭子同时放人赛龙舟的水面上,任由人们去抢捉,谁逮着归谁,抢到鸭子视为大吉。
鸭子放进了清水江,早已按捺不住的汉子们纷纷跳进水中,各显本领,以求捞个好彩头。一只只鸭子惊起,四处乱窜,水面各处是鸭子,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
“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呐喊、铜锣和欢笑声交织相融,此起彼伏,鸭子成了惊弓之鸟,束手就擒,再现了沈从文小说《边城》端午节的热闹景象。

以下是端午节有关赶鸭子的来历!你可以从中进行该就可以得到很好的一篇作文了@@
祝你好运

在屈原的传说尚未广泛流传前,端午的习俗仍因袭对恶日的禁忌 ,以保健、避疫为主要原则 .

悬艾叶和菖蒲:

民间古来有门前悬艾、菖蒲之俗 .艾,即艾蒿,多年生草本植物 .菖蒲,多年水生草本植物 .两者皆可入中药 .艾叶可制灸条,是传统中医针灸疗法中必不可缺的用品 .燃点艾条可灸治多种病症 .艾与菖蒲中都含有芳香油,因而可充作杀虫防治病虫害的农药 .端午期间,时近夏至,天气转热,空气潮湿,蚊虫滋生 ,疫病增多 .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疾病皆由鬼邪作崇所至,故而节日一早便将艾蒿、菖蒲扎成人形,悬挂在门前,用以祛鬼禳邪、保持健康 .其实,真正起到净化环境、驱虫祛瘟作用的,还是两草的香气 .中国江南地区,有的习俗是在端午节饮菖蒲酒,则其药用效能就更为直接 .通常是在节前,便把菖蒲切碎,伴上雄黄,浸入酒中,节日便可饮用 .

南北朝时,端午又称为「浴兰节」,荆楚一带有采艾的习俗 .采艾要在鸡未鸣以前就出发,挑选最具人形的艾草带回去挂在门上,或是用来针灸 .据说这种艾草,在针灸的时候别具有疗效 .一般人则将艾草扎成虎形,或是剪彩作为小虎 ,再粘贴艾叶於其上,在端午节时配戴 .除了采艾之外,也采菖蒲来泡酒 .

写符念咒:

中国古代将五有视为 "恶月 ",所以端午驱鬼在民间非常盛行 .驱鬼的方法有许多,常见的一种,是在节前五月初一晚上插桃树枝 .当时,人们认为桃木能避邪,所以日落之前折些桃树枝,插在门前、窗上,以达驱崇的作用 .另一种重要的方法,是在室内挂避邪驱鬼的符咒 .当时,挂驱鬼符也有一些严格的仪式 .如有的要求必须在端午日出或正午时书写,书写材料用生朱,砚内、书写人口中必须放上硝石等 .较为通行的符咒有:" 五月五日天中节,赤口白舌尽消灭 "之类 .另外,类似于此的祛鬼禳魔的习俗,还在儿童额上点雄黄酒 .节日一早,便将儿童耳上夹艾蒿,头上戴菖蒲,然后用雄黄酒在额上写一个 "王 "字 .据说,这样可使百鬼畏惧,保命长生 .如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驱鬼逐邪的迷信风俗逐渐减少,但在偏僻农村则尚未绝迹 .

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

应劭的《风俗通》则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命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

在四处溅起的水花中,三十只肥壮的雄鸭惊恐地四处逃窜。而在它们后面,有一群善于泅水的青年如饿虎一般扑向它们。瞧这位,抓着一只最肥的鸭子向岸上走来,虽然身上已被泥浆浸湿,但他满不在乎,笑嘻嘻地像拾到金子似的;再看看那位,为追一只鸭子已经追了好几百米,但即使已经气喘吁吁也没有追上,而一旁的雄鸭则高昂着头,欢快地鸣叫着,俨然像一位打了胜战的将军在自豪地说:"我胜利了"。接下来再看看这位,与其他参赛选手相比,他的凫水技术显然逊色不少,瞧他那"狗刨式",不久就被鸭子甩下了几十米,不过"重在参与"嘛,他这种积极乐观的精神还是值得鼓励的;最后再看看这位,经过一番与鸭子的"殊死搏斗",他终于"制服"了鸭子。但旁边拥挤的人群中忽然有一个小孩被"挤下了水",那人毫不犹豫地将鸭子随手一扔,向那个小孩游去,不一会小孩便获救了,不过最"倒霉"的还要数那只鸭子,经过刚才的一摔,它已奄奄一息了……当然,除了这些,还有吃了一嘴鸭毛或喝了一肚子脏水的,而更多的,则是"费力不讨好",弄得一身泥水却一无所获…… 渐渐地,天边的火烧云出来了。那夕阳,把远处的天染成了一片火红,和那潺潺地流向天边的小河交相辉映,仿佛一幅自然油画,而水花溅起的声音,乡亲父老的笑声、呐喊声和孩童们的嬉笑声,则为这幅优美的自然风景画配上了最美的音乐。这音乐,伴随偶尔吹来的一丝微风,飘向那天边火红火红的夕阳。

鸭子下水后立刻‘嘎嘎’的叫了两声。人们见状,一个个就跳入水中。霎时间,水塘立刻热闹了起来。只见一人挽起袖子蹑手蹑脚的绕道了一只又肥又壮的鸭子后面往上一扑,这一扑不要紧,不仅鸭子没抓到,还溅起了数丈高的大水花,弄的自己浑身湿透,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虽然这样可使丝毫没有减少人们捉鸭子的兴趣。看,那两个人在干什么。只见他们一人在鸭子前面,一人在后逐渐向那只鸭子逼进,突然一人向那鸭子一扑,没想到鸭子飞了起来,说时迟那时快另外一人马上就跳起来抓住了鸭子。渐渐以至天晚人们带着自己捕捉的鸭子露出了满意的表情。多么美的一副鸭子戏水图!

爱咋咋地


你是否需要了解?

...写民俗的文章,但我们从中也可了解到当地端午节的民俗。当地端午节的...
答:主要:赛龙舟,主次:赶鸭子 次要:穿新衣,画“王”子,吃鱼肉 最具体写的是:赛龙舟,(其次是)赶鸭子。老师是这样说的,错不了的。

端午节的所有资料
答:端午节的所有资料3 端午节的味道 夏季最期待的节日就是端午节了,看着那三角形状的粽子,就直馋人;闻着艾草淡淡的香味,却也沁人心脾,划龙舟,赶鸭子,都是我最喜欢的节日娱乐。雄黄酒的传奇故事,熏苍术的祝福,无不透露着节日的喜庆。 端午节吃粽子是从古传承至今的一个重要习俗。包粽子主要是用荷塘边盛产的嫩芦...

《端午日》导学案附参考答案
答:(五)作者凭着对湘西端午民俗的细致观察和深切感受,描写了龙舟竞赛和追鸭子的欢快场面,展现了茶峒人同庆端午的淳朴民风,字里行间饱含着由衷的赞美之情。表现了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民族精神。 (六)⑴争先恐后看赛龙舟 ⑵龙舟竞渡盛况 ⑶河中竞追鸭子。其中龙舟竞渡场戊戌面写的最详,包括赛前准备、赛手配置以及赛事...

端午节 文中第一段是按什么训序,做几个不分
答:端午日一文以时间为序,按照“争看划船-竞赶鸭子-结束赛事”的思路展开,展现了茶峒人同庆端午的淳朴民风,表现了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民族精神。若文章的内容不是这部分内容,请提供相应的图片或者信息。答案内容来自百度作业帮的答案

沈从文《边城》的思想意蕴或思想情感内涵,以及和其他作家的不同之...
答:《边城》描写的湘西,自然风光秀丽、民风纯朴,人们不讲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相互友爱。外公对孙女的爱、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天保兄弟对翠翠真挚的爱以及兄弟间诚挚的手足之爱,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作者极力状写湘西自然之明净,也是为了状写湘西人的心灵之明净。

今年端午节不调休,为何现在年轻人对调休这样的做法很反感?
答:对于这个场面,很多网友调侃,这是真正的劳动节,打工人的节日。五一小长假过去了,还没有玩够,没有休息够的小伙伴们,也不要着急哦,紧接着还有端午节,端午节放三天,这次不调休哦。开不开心,激不激动!哈哈,且容大家去翻看下日历,里边的周六周日也算在端午假期里。于是又有网友表示,还不是只...

有没有端午节的诗歌,要七绝的
答:端阳万缕入窗棂,午前倩影伴歌声。燕巧衔泥堂前拜,金瓯曼妙舞春风。朔日春风燕归来,端午时节金堂欢。儿女相聚喜不尽,柔歌巧语共欢颜。端午堂前喜燕来,巧燕衔泥筑金屋。载贺(鹤)欢庆歌不尽,龙舟翩翩为今赛

端午日 赶鸭子 片段描写
答:接下来再看看这位,与其他参赛选手相比,他的凫水技术显然逊色不少,瞧他那"狗刨式",不久就被鸭子甩下了几十米,不过"重在参与"嘛,他这种积极乐观的精神还是值得鼓励的;最后再看看这位,经过一番与鸭子的"殊死搏斗",他终于"制服"了鸭子。但旁边拥挤的人群中忽然有一个小孩被"挤下了水",那人...

关于端午节赶鸭子的作文300字,急急急急!!
答:人们见状,一个个就跳入水中。霎时间,水塘立刻热闹了起来。只见一人挽起袖子蹑手蹑脚的绕道了一只又肥又壮的鸭子后面往上一扑,这一扑不要紧,不仅鸭子没抓到,还溅起了数丈高的大水花,弄的自己浑身湿透,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虽然这样可使丝毫没有减少人们捉鸭子的兴趣。看,那两个人在干什么...

沈从文《端午日》赏析
答:通读全文,我们可以很容易发现,作者将写作的重点放在对赛龙舟的场面描写上,至于赶鸭子的情况,则在此以后一笔带过、点到为止。短文的主体部分在文章的第1段,它描述全茶峒人在端午日这天,争相到长潭观看赛龙舟的欢乐场景。在这个重点部分,作者主要写了河边看划船、河上赛龙船和胜利者领赏三个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