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给我仔细讲讲五代十国时期的产生和结束 谁能告诉我五代十国的历史???
据有湖南。以后刘言被其部下杀死,周行逢及其子周保权又先后统治湖南。963年为北宋所灭。
893年,王审知随其兄王潮据福州,897年,继王潮为威武军节度使。909年,后梁封他为闽王,据有泉、汀等地。王审知死后,继位的都是暴君,内乱不休,945年被南唐攻灭。
905年,刘隐为唐静海军节度使。907年,后梁封他为大彭郡王。隐弟刘龑继位后,扩大了势力范围,于917年称帝,国号越,建都广州,次年改国号为汉,史"南汉"。南汉君主都极其奢侈,统治十分残暴,境内阶级矛盾非常尖锐,971年为北宋所灭。
907年,后梁任命高季兴为荆南节度使。924年,后唐庄宗封他为南平王,都于江陵,仅有荆州一地,至唐明宗时才得归、峡二州,是十国中最弱小的一国。963年亡于北宋。
北汉为后汉高祖弟刘崇所建。951年,郭威代汉。刘崇据河东之地,在太原称帝,仍以汉为国号,史称"北汉"。北汉"土瘠民贫,内供军国,外奉契丹,赋繁役重,民不聊生",社会矛盾十分尖锐。979年亡于北宋。
五代十国(907~960年),一般是指介于唐末宋初的这一段历史时期。黄巢起义后,唐朝名存实亡,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960年,赵匡胤取代后周建立北宋;979年灭北汉,自此基本结束了自晚唐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五代是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中原政权;十国是指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几个割据政权,十国乃称其“大”者,实际上还有不少割据政权。关于五代十国的理解,狭义上为五代十国本身,广义上一般以此代指这一历史时期。 北宋薛居正《旧五代史》及欧阳修《新五代史》。北宋路振撰《九国志》,其孙路纶续作《荆南志》,遂称《十国志》,其后刘恕《十国纪年》。
唐朝灭亡之后,中国历史再一次进入了大割据时代。在北方广大地区,军阀混战的结果是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较强大的王朝。与此同时,南方各地又陆续并存过九个较小的割据政权,即:吴、南唐、吴越、楚、前蜀、后蜀、南汉、南平及闽等九国;北方河东地区则有北汉势力。史称:"五代十国"。此外,这一时期在边疆地区还有一些并存的政权,主要有:东北有辽(契丹),西北有高昌,西南有吐蕃、大理等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五代十国,一般认为从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到960年北宋建立,共五十三年。实际上十国当中有六个在960年之后灭亡,北汉在最后,被灭时已是979年。
五代十国是个大混乱大破坏时期,上有暴君,下有酷吏,大小统治者激烈角逐,兵燹不断,社会经济、文化受到颇大影响。但这时期又是走向统一安定的时期,在后周世宗柴荣时,采取了许多改革措施,发动了北伐战争,为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其他方面,如火药、印刷术的发展,词的出现,也是有所成就的。(五代十国年代表: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吴、南唐、吴越、楚、北汉、南汉、前蜀、后蜀、南平、闽)
五代
唐朝末期,藩镇割据势力进一步发展。唐朝灭亡后,在中原一带相继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史称"五代"。五代存在了凡53年,共更换了八姓十四君。
唐末农民起义军叛徒、唐宣武节度使朱全忠(原名朱温),消灭了许多割据势力,初步统一了黄河流域以后,于907年废唐哀帝自立,国号梁,定都开封,史称"后梁"。后梁建立后,梁太祖朱全忠与河东军阀、沙陀贵族李克用继续争夺霸权,交战不已,各地藩镇的骄横局面也没有多大改变。912年,朱全忠被其子杀死后,政局更为混乱,结果为后唐所灭。后梁统治共17年。
923年,沙陀族人李克用之子李存勖(庄宗)灭梁,改国号为唐,建都洛阳,史称「后唐」,926年发生魏州(河北大名东南)兵变,庄宗毙于流矢,李克用养子李嗣源入洛阳称帝(明宗)。唐明宗改革了庄宗时的一些弊政,在位七年,战事减少,农业屡有丰收,人民获得了短期的喘息。明宗死后,由于最高统治集团内部互相攻杀,不久被后晋所灭。后唐统治14年。
936年,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借契丹兵推翻了后唐,建立了政权,国号晋,迁都开封,史称"后晋"。在五代中,以后晋之国力最弱,为报答契丹借兵灭唐,石敬瑭竟事契丹国主以父礼,自称「儿皇帝」,并割燕云十六州以酬。传至出帝时,因不愿再对契丹称臣,结果被契丹出兵所灭。947年初,辽兵攻入开封,后晋亡。后晋凡十二年。
当辽兵攻入开封后,后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沙陀人)在晋阳(太原)称帝(高祖),仍用后晋天福年号,争取后晋旧臣归附。当辽兵北退后,他很快进入洛阳和开封,并在开封建都,国号汉,史称"后汉"。后汉高祖做了11个月皇帝就死了,其侄刘承佑(隐帝)继位后,忌杀大臣,天雄节度使郭威被迫起兵反汉,隐帝被杀。后汉仅统治四年就灭亡了。
郭威于951年建国,仍都于开封,史称「后周」。他在位三年而死,养子柴荣继位,是为世宗,其国势在五代中最强。世宗注重发展生产,又整顿军队、南征北伐,希图统一全国,惜未能完成而病逝于军中。其子恭帝即位,年方七岁,由太后临朝。这种孤儿寡妇的局面自不能维持多久,后朝廷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灭亡后周而建立宋朝,五代至此终结。
十国
五代时,在南方和河东地区,还先后存在过十个割据政权,史称"十国"。
吴的开创者杨行密,在镇压农民起义和军阀混战中被唐朝提升为淮南节度使。902年,唐昭宗封他为吴王,建都扬州。到杨溥在位时,丞相徐温等立杨溥为天子,国号吴。但此时,杨氏大权早已旁落。937年,徐温的养子徐知诰废杨溥自立,国号唐,建都金陵,改姓名为李昪,史称"南唐"。到后主李煜时,为北宋所灭。
唐壁州(四川导江)刺史王建,从894年开始,先后兼并西川、东川和汉中之地。后梁建立,他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子王衍继位,以奢侈荒淫、刻剥百姓著称。925年,后唐庄宗派兵灭前蜀,用孟知祥(李克用侄女婿)为剑南西川节度副大使。
926年,孟知祥入成都,整顿吏治,减少苛税,攻占东川。934年,他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后蜀"。当年孟知祥死,子孟昶继位,又攻取凤州,疆域与前蜀相同。但孟昶和王衍一样,刻剥惨毒,奢侈成性。965年为北宋所灭。
吴越的创建者钱镠,在893年被唐昭宗任命为镇海节度使。不久,因讨越州军阀董昌有功,升任镇海、镇东两军节度使。907年,后梁封他为吴越王,都于杭州,拥有两浙之地。这一地区战争很少,生产发达,经济繁荣。钱氏政权五传至钱俶,于978年降北宋。
唐末,马殷割据湖南。907年,后梁封他为楚王,都于潭州(长沙)。927年,后唐又封其为楚国王。马殷死,诸子争立,政局混乱,951年被南唐攻灭。但南唐灭楚不久,楚将刘言又起兵击败了南唐军,继续据有湖南。以后刘言被其部下杀死,周行逢及其子周保权又先后统治湖南。963年为北宋所灭。
893年,王审知随其兄王潮据福州,897年,继王潮为威武军节度使。909年,后梁封他为闽王,据有泉、汀等地。王审知死后,继位的都是暴君,内乱不休,945年被南唐攻灭。
905年,刘隐为唐静海军节度使。907年,后梁封他为大彭郡王。隐弟刘龑继位后,扩大了势力范围,于917年称帝,国号越,建都广州,次年改国号为汉,史"南汉"。南汉君主都极其奢侈,统治十分残暴,境内阶级矛盾非常尖锐,971年为北宋所灭。
907年,后梁任命高季兴为荆南节度使。924年,后唐庄宗封他为南平王,都于江陵,仅有荆州一地,至唐明宗时才得归、峡二州,是十国中最弱小的一国。963年亡于北宋。
北汉为后汉高祖弟刘崇所建。951年,郭威代汉。刘崇据河东之地,在太原称帝,仍以汉为国号,史称"北汉"。北汉"土瘠民贫,内供军国,外奉契丹,赋繁役重,民不聊生",社会矛盾十分尖锐。979年亡于北宋。
你是否需要了解?
谁能给我仔细讲讲五代十国时期的产生和结束
五代十国,一般认为从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到960年北宋建立,共五十三年。实际上十国当中有六个在960年之后灭亡,北汉在最后,被灭时已是979年。五代十国是个大混乱大破坏时期,上有暴君,下有酷吏,大小统治者激烈角逐,兵燹不断,社会经济、文化受到颇大影响。但这时期又是走向统一安定的时期,在后...
五代十国的瓷器有哪些?
1. 在五代十国时期,陶瓷艺术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无论是在造型、装饰还是功能方面都展现了时代的特色和文化的丰富性。2. 越窑,位于现今浙江省绍兴市的余姚和慈溪地区,自东汉起便开始生产青瓷,并在唐代和五代达到了繁荣。越窑青瓷以其多样的造型、精美的纹样、细腻的胎质和独特的釉...
五代十国的瓷器有哪些?
1. 五代十国时期的陶瓷工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无论是在造型设计、装饰技法还是使用功能上都有显著的进步,体现了当时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和发展。2. 越窑位于浙江省绍兴余姚、慈溪一带,自东汉起,至唐、五代达到鼎盛,以生产青瓷而闻名。这些青瓷造型丰富,纹样优雅,胎质细腻,釉色青中带黄,...
五代十国的经济
十国为了扩展经济,重视兴修水利与经济作物,发展贸易业、茶叶、纺织,钱塘江石塘也是在这个时期兴建的。由于关中经济崩溃,五代大多定都于隋唐大运河的枢纽开封,都城的因素与燕云十六州的沦陷影响了宋朝的军事与经济。 唐朝后期至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地区的经济因为长期的战乱、天灾而残破不堪,河北、河南、山东与关中一带...
我国五代时期生产的陶瓷以哪里为主?
五代十国期间陶瓷生产仍以越窑青瓷为主,越窑在南方浙江省余姚、慈溪一带,唐代属越州管辖,故称越窑。越窑始自东汉,至唐、五代时是其鼎盛时期,主要烧造青瓷,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成为南方著名的青瓷窑。越窑所烧器物造型丰富,纹样端庄秀丽,胎质细腻,釉色青中微带黄色,釉质滋润肥厚,如冰似玉,...
五代十国的经济发达
2. 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火持续,经济进一步衰落,而南方相对安定,吸引了大量北方流民,为南方提供了劳动力及先进的农业技术,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快速发展。3. 南方十国在农业、工商业方面均有显著成就,如蜀地仓库充实,江南两淮以农桑、茶叶、水利和商业贸易为主,湖广则以茶贸易和与外国通商为重要经济...
五代十国的经济情况?
《太平寰宇记》所载五代十国时期全国新置五十九县,绝大部分是在南方,如蜀置五县,吴越设五县,闽增设十三县,南唐新置二十六县。北宋统一南北时,原后周和北汉所在的华北地区约一百万户,而南方九国所在地区已有二百三十万户,这显示了南方农业经济已有长足的进步。手工业 诸国混战虽然严重破坏了社会...
五代十国时期
一、五代十国的经济情况:农业方面:唐朝后期因为战乱的因素,北方人口流移南方,替南方带来大批的劳动力及先进的耕织技术,加速了南方经济的发展。手工业方面:诸国混战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但社会生产仍未中断。后周时,手工业如纺织、造纸、制茶、晒煮盐等生产也有所发展。外贸方面:对外贸易很兴旺,东...
五代十国时期农业的发展
1. 在五代十国时期,虽然频繁的战争对社会经济造成了破坏,但农业生产并未完全中断。2. 当时的中原地区战乱不断,农民在艰苦的环境下依然坚持生产。3. 从后梁政权建立开始,各政权主要通过向农民征税来筹集军费,造成农民负担沉重。4. 公元953年,后周建立,皇帝颁布命令将官田分配给农民,作为他们的永久...
历朝历代的粮食产量?
4、明代人均粮食占有量,学界对于明代的粮食生产的讨论,张显清作过一个相当细致的总结:“余也非提出,北方折合今制,每市亩平均产麦,两宋为0.694市石,明清为1.302市石;南方每市亩平均产稻米,两宋为1.387市石,明清为2.604市石。5、清代人均粮食占有量。明清之际天灾不已,又战乱频繁,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