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礼崩乐坏”?

作者&投稿:毅萱 2025-05-14
春秋战国处于大变革时期。从奴隶社会夏商周王朝,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三个方面来讲:
(1)经济: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我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生产力的飞跃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革命。春秋战国时期, 井田制(公田)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并最终通过各国变法确立了下来。自由民的生产积极性比奴隶高,为了保卫自己的私有财产,拿起剑戟奋战。
(2)政治:从平王东迁,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衰落。庄公射中周王肩膀,各诸侯国知道周天子没有权威了。从此,周天子如同摆设,没有了约束能力,兼并时代开始。诸侯争霸战争破坏了奴隶制的旧秩序,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和痛苦。但战争的结果加快了统一进程,促进了民族融合,也加快了变革的步伐。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战国时代随着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他们在各诸侯国先后开展了变法运动,新的封建制度终于建立起来。变法最彻底的秦国,成为各诸侯国中实力最强者,后来发展成统一的核心力量。
(3)文化上: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变革,促成了思想的空前活跃和文学艺术的繁荣。
小结: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礼崩乐坏的大时代。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在确立,新的阶级力量在壮大。隐藏在这一过程中并构成这一社会变革的根源则是以铁器为特征的生产力的革命。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导致各国的变革运动和封建制度的确立,也导致思想文化的繁荣。


你是否需要了解?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说的礼乐崩坏指的是什么
礼的内容有很多,军礼、祭礼甚至酒礼都是一套套的,号称当年不能穷其学。礼大致可以分为礼义、礼仪、礼容。所谓礼义,就是它的理念;礼仪,就是各种礼的正常仪式;礼容,就是行礼时和日常起居时的内在情感和动作的规定。孔子说的礼崩乐坏,就是在礼义、礼仪、礼容这三个方面纷纷脱节,既不能在国...

西周末年“礼崩乐坏”是怎样形成的?
一些小国又成为大国的附庸,大国争强称霸,形成了春秋时期五个大国争强的情形,史称“春秋五霸”。历史学家们常常说“春秋无义战”,可见春秋纷争情况之复杂。据《春秋》一书记载,242年之间列国间的战争483次,朝聘会盟450次。这在中国历史上都是罕见的。由此,周王室的权势被大大削弱,“礼崩乐坏...

论述礼崩乐坏的根本原因,拜托拜托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的主要原因。 答案不... 2020-01-17 周公所制的制礼作乐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礼崩乐坏? 2013-07-09 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 30 2017-04-20 东周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礼崩乐坏”的情况 2 2015-02-07 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 2015-...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的表现
1.周朝的礼乐制度,是周公确定的以礼乐安天下的政治方针,而礼乐制度的核心就是要使上自天子诸侯、下至普通百姓安守他们的职责和本分而不能逾越,以此来维护社会的稳定。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是指建立在礼乐之上的周朝封建统治制度逐渐衰败。分别反应在政治、军事和社会方面。但春秋时期周朝的礼乐制度没...

春秋战国时期的男女开放程度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导致道德松弛,礼崩乐坏,性放纵成风,举几个事例给大家看看就明白了。有钱有势的王公贵族们除了自己的妻妾外,还有成群的女乐(yuè)。女乐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身份是奴隶,却拥有专业的歌舞技艺,是专门培养出来供达官贵人取乐的工具。那个时候有身份的人如果不养一群...

中国古代宫廷祭祀舞蹈为什么会从“制礼作乐”变成“礼崩乐坏”?
礼崩乐坏是孔子非常喜欢用的词,尽管在后人看来,孔子所处的那个时代,还不是最崩坏的,如果让他老人家活到战国的话,恐怕又得怀恋春秋时代了。从西周到春秋再到战国,宫廷舞蹈确实存在着一个明显的“礼崩乐坏”的过程,这其实与王室的衰弱以及诸侯的坐大有关。西周时期,王室的权威是很大的,诸侯也...

“礼崩乐坏”的真实意义是什么?它体现了历史的何种潮流?
而在东周末年,进入春秋之后,列国纷争,实则是社会发展使然,而东周势小,随不复掌控全局的能力。孔子在这时候大呼"礼崩乐坏"可谓是倒流逆势。其毕生游说各国不曾受到礼遇也不足为怪。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而人区别与动物因为人有主观能动性。所以一个国家制度的建立必须与当时的经济、文化相匹配。就...

成语礼崩乐坏是指什么?有着怎样的典故?
中国的礼乐文化起源于上古时代。礼,源自祭奠天神特定的行为准则;乐,源自上古人们内心情感的表达。为何会出现礼崩乐坏这种我们现在常常讨论的历史问题呢?西周末期是礼崩乐坏发生的第一个导火线时期,此时的礼乐只是受到了局部的破坏,而到了春秋时期礼乐崩坏的程度便开始逐渐加深,特别是在战国后期,整个...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有那些表现, 请简述
宗法分封制严重动摇使西周时的整套的礼乐制度遭受了巨大的危机,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一般而言,“礼崩乐坏”大多指春秋时期对礼的“僭越”。 “礼崩乐坏”是这个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如鲁国大夫季氏“八佾舞于庭”,这一僭越之至的行为,倘若放在西周简直就是匪夷所思,但此时诸侯大夫们不仅我...

春秋时期礼乐制度崩坏的时间
1、崩坏时间为春秋后期。到春秋时期,礼乐制度彻底瓦解了,随即奴隶制度开始趋向衰落,“礼崩乐坏”成为周代社会上层建筑全面崩溃瓦解的标志。天子至高无上的权利地位遭到了各国诸侯的挑战。曾经是:“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北山》)的周天子地位一落千丈,不但丧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