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

作者&投稿:连尝 2025-05-15
战国时期,由于政治主张和哲学看法的不同,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宣扬自己的主张,批评别人,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条件是:①生产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思想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②私学的兴起和讲学之风的出现,造就了一批有知识、有才干和敢于表达自己观点的思想家;③激烈的社会大变革和阶级关系变动,促成了各种政治主张的产生和不同哲学派别的形成;④诸侯争霸的政治局面和尚未建立统一的观念形态的思想局面,为诸子百家思想的传播提供了一个宽松的良好社会环境.总之,“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是经济基础的大变革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必然反映. 这个时期,社会结构急遽变化,社会矛盾异常尖锐,兼并战争接连不断,文化思想空前活跃.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大多出现于这个时代,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精华和基础. 这个时期,一个重要的现象,就是知识分子—“士”阶层的出现和活跃. “士”阶层是如何产生的呢?西周之时,学校都是官府的.《周礼》明确规定,“古者学在官府”.那时的史官,既是官府的官吏,又是学校的老师.章学诚先生说:“三代盛时,天厂之学.无不以吏为师,《周官》三百六十.天人之学备矣”.说的就是“学在官府”的情形.即夏商周王代,官府完全控制着学校,学必须以官吏为老师,各种各样的学问,都要向官府有关主管的官吏学习.比如,要学习法律,《周礼·地官》记载“受法于司徒”.即向司徒之官学习法律.但是,并非任何人都可以进学校学习,只有王公贵族的子弟才有资格.一般人是不能掌握文化知识的.周平王东迁,天子的地位衰微,出现了“礼坏乐崩”的形势.一些“王官”便散入各诸侯国,有的则流落民间.“学在官府”局面的打破,使私人办学蓬勃兴起,入学条件西周时大力改变,像孔子所办的私学提倡“有教无类”,教育的对象不分贵贱等级,只要学生送给他“束俯”(一串腊肉)作为学费,就可以了.这样便大大扩大了受教育者的范围,因而有学问的人多了起来.这些人就是所谓的“士”.“士”的成分很复杂.他们分属各个阶级.“士”可以经人推荐而担任官职.很多有经济基础的人弃农为士,而私人办学的发达,提供了这一条件. “士”阶层的活跃,和当时社会的“养士”之风的盛行,有密切的关系.春秋时代已经开始“养士”,而战国时期更为盛行.各诸侯或大夫除了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加强自己的实力外,为了逐鹿中原,统一中国,十分需要借重土的力量,因此纷纷“养士”,形成了一种社会风气.如春秋晚期,齐国的田常,早在齐景公时就施惠于“士”.每杀—头牛,仅取“一豆(四升)肉”,其余的都用来供士食用.每到年底,田常仅取“二制”,即两匹布帛,其余的分给“士”做衣服穿.又如战国初期的魏文侯草贤礼士,他周围有一大批知识分子.战国中期.齐威王、宣王之时,在都城临淄西门外设谡下学宫,招探天下文人学士,在那里讲学和著书立说.议论朝政.后来的“四公子”,即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他们“养士”多达几千人.战国后期秦国的吕不韦,也有“食客三千“,多为有一技之长者,“士”中许多优秀人物受到重用,甚至出为卿相,如商鞅、吴起等,学术活动也受到鼓励和资助. 此外,当时诸侯各国致力于富国强兵,对学术研究采取宽松的政策也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对“士”往往都采取宽容的政策,允许学术自由.这就为“士”著书立说、发表个人的意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大大促进了战国时期的思想解放


你是否需要了解?

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请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的儒...
同时,社会的剧烈变革和阶级关系的变动,促使各种政治主张的产生及不同哲学派别的形成,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激烈的社会变革与诸侯争霸的政治环境,使得各学派的思想能够在宽松的社会环境中自由传播。没有统一的思想观念,也为诸子百家思想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不仅是经...

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第一、政治因素。当时正处于社会大变革、社会动荡时期,各个王国纷争不休。为了在斗争中取得霸权,各国君主争相征募贤士,运用不同的思想理论,使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这为数百个学派的争论创造了一个轻松的学术氛围。第二、是经济因素。当时经济大发展,使一些人成为了闲散的阶级,有时间从事学术活动。第...

为什么在春秋战国时期会出现百家争鸣的现象?
一、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诸侯纷争。各诸侯国为了在争斗中取得霸主地位,招贤纳士,运用不同思想学说使自己的国家富足强大起来。二、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发展,人们从繁重生产中解脱出来,有时间从事自己的学术活动。三、科学技术取得了较大进步,如天文学、数学、光学、声学、力学、医学...

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现象?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现象的出现,主要归因于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政治变革催生学术自由。社会动荡促使各国竞相招纳贤才,运用不同思想学说以增强国力。这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宽松的学术环境。其二,经济发展使得部分人成为有闲阶层,有时间从事学术研究,为百家争鸣提供了人才基础。其三,科技进步丰富了人们的认识水...

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由于政治主张和哲学看法的不同,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宣扬自己的主张,批评别人,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条件是:①生产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思想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②私学的兴起和讲学之风的出现,造就了一批有知识、有才干和敢于表达自己观点的思想家...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原因及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原因:1、经济繁荣: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经济的繁荣为思想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铁器、牛耕的普及和水利工程的建设,使得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和思考精神生活。2、交通便利:这一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和交流促进了交通便利,使得各种...

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会出现百家争鸣的现象
1、这一现象的出现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诸侯割据,各国相争,为了在争霸中取胜,各国都需要寻找治国理政的方法。因此,各种学说、思想、流派应运而生,为各国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2、周天子衰落,导致礼乐崩溃,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宽松的社会环境。礼乐崩溃...

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主要学派有哪 ...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为学术思想的繁荣创造了条件。周王室的衰微导致诸侯并起,士阶层兴起,社会分裂有利于思想解放和各种学说的兴起。经济上,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为思想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在学术领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他提倡仁爱、礼治和道德...

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1)经济上: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我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尤其北方成就更为突出。生产力的飞跃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革命。春秋战国时期, 井田制(公田)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并最终通过各国变法确立了下来。(2)政治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是什么原因?
1、政治原因。当时的社会处于大变革的时代,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之间纷纷建立属于自己的国家,为了在竞争中处于霸主的地位,因此当时的诸侯国间都是招收吸纳人才,想要运用不同的学说来让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这样的环境便给了各方学士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同时也给百家争鸣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