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师生关系?试述教师与学生主客体关系问题研究的几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为什么说教师即是道德教育者又是道德学习者?

作者&投稿:堂嵇 2025-05-19
“教师的学习素养”

1、教师要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热爱教育事业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教师在向学生传播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做一个有理想的人。教师要具有远大的理想,宏伟的志向,高尚的情操。

2、教师要具有较渊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教师是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所以,教师必须具有较渊博的科学知识,在文化修养上逐渐达到较高的水平。

3、教师要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掌握教育规律
为了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确保人才质量,教师必须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掌握教育规律和运用教育规律,教师要学习普通心理学、教育学,通过学习掌握教育规律,减少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按照教育规律进行教育改革,不断研究新问题,发现新问题,探索新规律,使教育改革结出丰硕的成果。

4、教师要有良好的课堂教学素质
新的教育观念要求教育从传统的模式中解放出来,创建适应信息时代、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也是当今教育改革的真正目的。因此每个教师都有责任探索授课的新模式,设计好每一堂课。努力抓住学生的心理,用富有吸引力的语言,创新的表达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使学生能充分利用短暂的课堂学习,到知识,学到方法,开启思维。

5、教师要有良好的师生关系素质
学生尊敬教师,教师尊重学生这是教育规律的体现。因此,只有教师与学生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感情融洽,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6、教师要具有吸收科学信息和更新知识的能力
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实际上就是向学生传递信息,通过传递信息,使学生认识自然界和社会规律,再按照规律改造世界。教师要有创新的能力,实际上就是获得新知识,扩充新知识的能力,包括从生活中发现科学概念和原理的能力;善于提出尚未和多种答案的探索性能力;演算和阐述的能力;善于运用口头和笔头形式有效地交流和研究的能力;善于组织学生,使学生迅速地增长才干的能力,总之,具有这种综合能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创造型人才。

7、教师应向“创造型”的方向发展
为了适应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为了满足我国现代化建设人才的要求,我们必须培养出一大批具创造性的人才,这需要有创造型的教育,即热爱创造活动,在课堂中,表现出创造性、灵活性、善于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这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摘 要:核心素养对教师在课程、教学、教育评价方面的素养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在教学方面,教师应锻炼课堂调节力,革新命题设计,依据核心素养构建教学内容,进而触发教育反应,支持学习方式转变;在教育评价方面,要体现差异与共性兼顾、学业与素养并重,引导学生自评互评,从素养角度构建学生的行为及学习计划的有效评估。此外,通过评价改革促进教师素养不断完善。教师需具有新型课程参与及建构能力,在综合性调配课程与教学的基础上,做到构与教的有机融合;应增强课程建设上共性与个性的协调力,能够指导个体与情境互动解决创生性问题,并以问题解决为基提炼核心理念。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师;能力及素养
作者简介:宋晓亮,山东省高密市第二中学教师。(山东 高密 261500)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04-0023-04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下简称“核心素养”)公布已有时日,落实核心素养首先得具备能有效实施核心素养的教师。因此,调整教师培育发展思路,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师素养拓展与完善以适应核心素养时代的要求已成必需之势。
核心素养要求“最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育人体系”。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就要有全面发展的老师,只有不断

生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它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形成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这一关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教师对学生发展的教育、关心、爱护、指导和帮助等方面的关系;另一方面是指学生对教师的教育、关心、爱护、指导和帮助等方面所表现的接受、反感、恐惧、紧张、抑郁、对抗等方面的关系。由此可见,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师生之间只有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才能达到和实现我们的教育目的。要处理好这种关系,作为老师首先要注重自身的师德修养。也就是说要爱护和尊重每一位学生,严格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帮助每一个困难的学生树立信心。避免使用过激的语言,多用一些鼓励性和表扬性的话语。不能以貌和成绩取人,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要多看一眼,要不厌其烦,让他们感到你的真诚,使他们觉得你是真心的关心他们,从而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让学生真正感觉到教师不仅是一座知识的宝库,更是高尚品格的代表,是值得信赖的朋友,也是终生敬重的楷模。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按照教师职业规范去行事,做到关心、爱护学生,尊重、理解学生,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决不能利用师生关系为个人谋私利。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部分教师在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使得师生关系较为紧张。有的学生因不喜欢某位教师而不喜欢他所教的课程,从而影响到学习成绩的提高。 据调查,在造成学生厌学、逃学、恐惧、紧张、抑郁甚至自杀等原因中,师生关系紧张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比如,有的教师对学生不关心、不爱护、不尊重,或放任自流、或过分严厉苛求,对学生没有耐心,动辄发脾气、体罚等等。这样,不仅不能建立正常和谐的师生关系,反而会因此导致师生关系的疏远,严重的还可能会引起学生胆怯、封闭、自卑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 其次,要处理好师生关系,教师还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身教重于言教”,对学生身心最深刻的影响莫过于教师自身素质的完善和提高。强烈的刻苦钻研精神,勤奋拼搏的意志力,严格的自律、科学的态度是一名教师必不可少的修养。 无论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身为人师,自身的言行就与一个班集体的风气密切相关。要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必须深入学生,融入班级中去。因此,教师应积极参加班级的各项活动,增加与学生相处的机会。同时通过这些活动也可以让学生了解教师的另一面,从而形成一种信任、平等、和谐、融洽的关系。 再次,要处理好师生关系,教师还必须转变传统观念,完善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传统的评价体系过分重视学生成绩,致使不少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对后进生的教育,使他们不能得到应有的教育,进而出现厌学、逃学现象,导致师生关系非常紧张。要改变这一局面,需要建立一种科学的评价标准,实施多渠道素质教育,真正实现“转化后进生”,最终做到“没有后进生”。 最后,要处理好师生关系,教师必须丛“主体思维”向“关系思维”转变,即提倡以“对话”为内在精神,从非对话时代走向对话时代。如果说以前的知识教育、个性教育、融合教育都是主体思维的产物的话,那么对话教育倡导的则是一种超越主体的关系型思维方式。在这种思维方式下,教师、学生、知识,不再是一个个独立、封闭的个体,他们在开放而又宽松的情境中进行着对话、沟通和交往,彼此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关系。“对话”精神的引入,使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接受教育。从学生那里了解他们的思想、心理发展、知识结构等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实际上也是一个接受教育的过程。作为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可以表达自己的见解,可以不受条条框框的束缚,充分表达各自的意见,使教师和学生在“平等”交换意见的过程中达成融洽、和谐,从而有利于师生良好关系的形成。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因为,师生关系的状况,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而在师生关系的建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教师素质如何将直接决定师生关系的好坏。因此,教师在搞好教学的同时必须注意处理好师生关系。 


你是否需要了解?

如何认识师生关系?试述教师与学生主客体关系问题研究的几种观点,谈谈你...
由此可见,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师生之间只有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才能达到和实现我们的教育目的。要处理好这种关系,作为老师首先要注重自身的师德修养。也就是说要爱护和尊重每一位学生,严格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帮助每一个困难的学生树立信心。避免使用过激的语言,多用一些鼓励性和表扬...

怎样看待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综上所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当是多层次、多维度的,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情感的交流。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和学生都能在相互学习和支持中实现共同成长。

如何理解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教师和学生是师生关系,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学生是求知者,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人,学生是被培养者、被塑造者。教师离不开学生,学生离不开教师的教导,学生应尊敬教师,教师应爱护学生。教师和学生是尊敬与被尊敬的关系。

论述教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理解与尊重:理解学生:教师应深入理解学生的个性、兴趣、需求及背景,以更加包容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意见和想法,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营造平等、开放的课堂氛围。认可互利互惠关系:意识到师生共赢:教师应认识到,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助于学生成长,也能促进教师自身...

如何正确看待师生关系?
首先,师生关系应该建立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和独立性,认可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同时,学生也应该尊重教师的劳动和专业性,信任教师的指导和建议。这种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关系,有助于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

老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
老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是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的关系,因为老师要帮助学生学习,也要关爱学生。作为老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化,最大的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发掘他们的潜力,适当的给予激励,对于犯错的学生应该给予正确的指导。遇到突发情况,老师应该要冷静的去处理,而不去不分青红皂白的劈头盖脸的责骂学生,而是...

试述师生关系的主要观点,并谈谈应如何处理师生关系。
(1)教学上的授受关系:①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②学生主体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③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2)人格上的平等关系:①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②真正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

教师与学生是什么关系?
1.教学上的授受关系 (1)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2)学生主体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3)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2.人格上的平等关系 (1)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2)真正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

如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师观 ①所谓学生观就是教师怎样看待学生,即教师对学生的基本认识‘生首先是人,虽然还不成熟,是未进入正式成人社会的“边际人”,但他们有作为人所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权利和尊严。对于这一点,我国在《宪法》、《婚姻法》、《教育法》、《义务教育...

试述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答案】: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指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这包括师生的主客体关系与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1)体育教学中师生的主客体关系 体育教师与学生的主客体关系是很复杂的。就教的活动而言,主体是教师,学生是客体,体育教材是中介;就学的活动而言,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