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考试,大脑空白”,孩子成绩落差大的罪魁祸首:考试焦虑

作者&投稿:詹鹏 2025-05-21

今年过年与往年完全不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人们很有默契的开启了“远程拜年”模式,一大家子人在一个群里聊的热火朝天,话题从近况到每个人的变化,最火热的话题永远都离不开孩子。

家族有几个小辈正在读初中,马上面临的就是中考,对于他们来说算是人生中比较重要的一场抉择。好几个堂哥堂姐都说自己的孩子成绩起伏特别大,倒不是孩子不用功,而是一到考试就“犯浑”,平时做的很轻松的题,考试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是做不对。

有人说是孩子压力太大,考试紧张;有人说孩子太荒唐,不认真审题,等等。

这让我想到我的学生时代,90后的我们都经历过学生时代,那时候最常听到有关考试的话题就是:某某某又晕堂了。

记得还是初中的时候,班上有个学习很好的同学,每次考试都位列前十,自从上初三,考试成绩就特别不稳定,就连老师也很费解。经过老师和同学家长的沟通,才知道这个同学一到考试就“晕堂”,才导致成绩起伏大,不稳定。

“晕堂”是我们老家的俗话,也就是一到考场就紧张,脑子里就像灌了浆糊一样,晕晕乎乎,明明自己会的东西变得看不懂。


自打自己升级为父母,对孩子的关注度提高,才发现这样的现象在现如今的孩子身上更普遍,甚至很多孩子碍于“面子”,从不将自己的情况向老师和家长反应,导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尤其是在某一科的考试中更为常见。

心理专家总结出,普遍存在于初中学生群体中的这种现象是“考试焦虑”,是比较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通常发生在初中生面临升学和考试成绩压力较大的学生当中。 考试焦虑无疑影响最大的就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进而影响孩子在学校的人际关系和学习生活。

教育专家认为,孩子一旦产生考试焦虑,就会对考试产生逃避、无法集中注意力、紧张、暂时性忘记所掌握的知识等状态,最终会让孩子对自己的能力和智力产生怀疑,如不加以引导,则会形成恶性循环。 虽然考试焦虑形成的原因各有不同,但产生的结果都是消极的,对孩子学习不利的。

最近这几天跟身为老师的表姐聊天,说起了家族几个孩子考试“晕堂”的事情,她也向我讲述了她们学校的一个案例,可以说把造成考试焦虑的原由都体现了出来。

表姐讲述的孩子名叫小海,是她们学校初三的一名学生,过完年再开学就是初三下半学期了,即将面临的就是对他们来说比较重要的中考。

小海自读初中以来,学习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几乎不用老师督促就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在班里起到了一定的表率作用。

他的家庭条件不怎么好,可以用“艰苦”来形容,小海的父母对他的要求也是相当严格,几乎没有玩的时间,还要在学习之余负担一定的家庭劳作。但是小海自己很争气,也特别懂事,知道自己比别人条件差,就拼命用功,想着将来能靠自己改善家里的生活环境。

自从初二下半学期开始,学校就已经在加强孩子们对于中考的准备,可是小海从那时候开始,成绩就有了明显的起伏,尤其是物理和化学,一次比一次考的差,其他学科却一直都很出色,用老师的话说就是:小海有明显的偏科现象。

随着进入初三,小海的成绩呈直线下滑状态,不论平时掌握的多么好的知识,一到考试就瞬间“失效”,导致整体成绩下降特别厉害。这时候才引起老师的重视,经过老师和小海父母的沟通,终于弄清楚了小海成绩下滑的原因: 考试焦虑。


根据小海自己说的,他一直都对物理和化学没有明显的学习兴趣,越学越吃力,越吃力就越不想学,再加上家里对他的要求特别严格,一直在灌输他要出人头地的思想,不能比任何人差。

以上原因带给小海的压力越来越大,他不想让父母失望,不想让家人看不起,又对物理和化学没有明显的天分,导致他一度怀疑自己的智力,认为自己不是学习这两科的料。

从小海的案例不难看出, 造成考试焦虑的两个最基本的因素就是:偏科和家庭教育环境。

偏科是学生这个群体普遍存在的现象,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和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不同,表现出来的程度和影响也各不相同,但大多都不会有特别大的负面影响,只要对该科的学习方法进行改善,就可以有明显的提高。

严重偏科又想努力,却一直没有效果才是导致考试焦虑的最直接因素。某一科的成绩不理想,无论自己怎么用功都“无济于事”,甚至还一次不如一次,就会让孩子对自己产生怀疑,怀疑自己的智力,怀疑自己不是学习这门课的材料。

久而久之,一到上课时间, 自我怀疑的心理占了主导,对老师所讲的知识的学习热情降低,求知欲也降低,但凡遇到听不懂的就产生放弃、逃避的心理。

一旦孩子被这些负面情绪所主导,就会出现一系列的恶性循环 :没有学习的动力,稍有困难就选择放弃。这种“破罐子破摔”的心态在考试时就会爆发出来,加上害怕被家人责骂、怕让父母失望的情绪相混合,就会产生紧张、头晕目眩等生理症状。

这些负面情绪就是导致考试焦虑的罪魁祸首之一,让孩子对考试产生恐惧和逃避的情绪。

从古至今,家庭教育是孩子自出生以来直到步入社会,都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家庭环境的温馨与否,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如何,都直接决定了孩子的性格和心理状况。

现如今的社会到处都是竞争,从出生开始就在竞争,父母们也都“马不停蹄”的为孩子的未来铺路。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会告诉自己的孩子:你要用功读书,努力学习,将来才能出人头地,才能改善目前的生活环境,让爸妈过上好日子。

越是家庭条件差的家庭,给孩子的这种概念越强烈。从小海的案例中就不难看出,造成孩子考试焦虑的另外一个因素就是“家庭教育环境”。

根据一项对中学生压力的调查显示:78%的学生表示有压力,其中有接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感觉压力大的“让人喘不过气”,而认为压力来自家庭的学生占了半数。

作为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没有错,但也要给孩子一定的空间,给孩子适当释放压力的机会。扪心自问,对待孩子的成绩,是责骂多还是表扬多?是埋怨多还是理解多?

当孩子面临学业上的困惑时,作为家长就应该主动关心孩子是否有需要帮助的地方;考试成绩不理想,帮助孩子共同分析原因到底出在哪里,除了看到不足,也应该看到孩子进步的地方。

家庭温暖是化解孩子学业压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考试焦虑从本质上说,是属于心理问题的范畴,是孩子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因此,在引导孩子化解考试焦虑的方法要从心理上着手。

由于成绩不理想导致对某门课程的逃避,让孩子陷入对自己的怀疑状态中,认为自己不是“这块料”,这种心理肯定是不对的,对于可以正常升入初三并且其他科都可以取得优异成绩的孩子来说,智力肯定是正常的,甚至略高于其他人。

这点可以肯定地告诉孩子,并不是因为自身的智力不足导致的成绩不好,而是因为一次次失利产生的负面情绪和学习方法不正确导致的。

从生理的角度来说,由于对某门课程一直学不好产生的消极情绪,会让大脑的兴奋度降低,思维变的不活跃,也就对老师讲述的知识吸收不好,最后表现为学习没有效率,成绩不理想。

相反的情况则是,孩子其他课程一直很优秀,是因为一直处在积极的学习状态,求知欲和理解能力也变得很敏锐,即使是自己不怎么会的题目,只要稍微钻研就能瞬间找到突破口。

在积极的学习状态下,学习效率和大脑活跃度都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学习成绩也就自然而然的随之提高。

家庭教育环境是对孩子心理产生影响最大的因素,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学习状态和对待考试的情绪。面对孩子的考试焦虑,家长首先要做的是鼓励、理解孩子所处的状态,这些并不是孩子本身愿意发生的。

每次考试结束之后,不要只关注孩子的成绩,把侧重点放在孩子在考试时遇到的问题和当时的心理活动,做到及时掌握孩子的心理状态,才能第一时间做出应对措施。

有人说:孩子在什么年纪就应该做这个年纪应该做的事情。的确如此,当下孩子的重点是学业,家庭的困难也不是孩子能够解决和马上就能改善的。

步入初中的孩子内心非常敏感,也很清楚自己所处的家庭环境如何,不用父母一再强调自己的家庭条件,把这些作为“鞭策”孩子用功读书的“老虎”。

要知道, 每个人的心理承受都有底线,一旦超过孩子能够承受的压力值,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有些后果会让一个家庭崩溃。

所谓心理暗示,其实就是把孩子恐惧的考试当成一次轻松、愉快的活动,逐渐抵消考试焦虑的不良反应。

让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在考试时所看到的题目都是书本中讲过的,只要思维跟着题目,在脑海中寻找曾经记忆过的知识点,就能找到突破口。

告诉孩子,遇到自己不会的问题,先记下来,把自己能够轻松解决的问题先解决,让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和大脑活跃专心思考难题。

把每一次考试都当成在课堂上老师提问题,每一道题都是老师讲过的知识点,久而久之形成一种积极的条件反射,不仅能够掌握自己以前不会的知识,还能对已经掌握的知识不断加深印象。

其实,每个读书的孩子都有自己的不易,并不如家长想的那般轻松。换位思考一下,同一时期的自己真的就比自己的孩子优秀吗?

考试焦虑虽然并不可怕,也没有那么“骇人听闻”,却能直接影响孩子的整体成绩和心理状态,如果不能加以引导,则会在重要考场失利,失去一次重要的选择机会。


文|90后静儿妈咪

图|来自网络,侵删





你是否需要了解?

一考试就头脑空白,如何让学生高效率的记住知识点?
一考试就头脑空白,如何让学生高效率地记住知识点?每次我检查时,很多孩子都特别羡慕这样的同学。在获取测试纸后,我开始写答案,就像我不考虑它一样。发现自己,在做出问题时要小心,有时会有问题。例如,我看到一个通常制作的主题,我心中很开心:我会这样做,我必须得到一分钟。但刚准备拿一支笔,...

怎样缓解考试过程中的压力?像有时感到大脑一片空白什么都想不起来了...
您好,其实你的这种情况很正常,不用太担心。考试前晚上睡觉时,你可以告诉你自己,你一定可以的,不用害怕考试,自己已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的,不会后悔的。这样的心理暗示会比较有效果,尽量不要去想那些不好的结果。睡觉前也可以喝一点牛奶,帮助睡眠。我高三的时候晚上有时候会喝安神补脑液,我感觉...

遇到令人极度紧张,大脑一片空白的时候怎么办
面试的时候大脑一片空白怎么办? 面试的时候需要淡定的。不要着急最重要。。。华图机构为你服务 遇到重要的考试,考前紧张到手发抖大脑一片空白怎么办? 太紧张了,这是一种正常现象,调整一下心态,沉着应战就好,不管怎么说,就是一场考试而已,越是看的重,就越是紧张。 感觉一片空白的时候该怎么办? 那就让自己的...

中考数学大脑一片空白,无法思考怎么办
当中考数学时大脑一片空白、无法思考时,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深呼吸,冷静放松:通过深呼吸来放松身心,快速进入最佳状态,找回自信和集中力。回忆知识与思路:尝试回忆老师上课时的讲解,或自己平时做题时的思路。利用简短的笔记或记忆关键词来帮助回忆起相关知识。分解问题,逐步解决:不要担心时间紧迫,放慢...

孩子平时成绩还好一到考试就不行
孩子平时成绩还好一到考试就不行,可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缺乏考试准备:孩子可能在平时学习时没有充分重视考试准备,没有系统复习课程中的重点内容,也没有完成足够的作业或练习题。解决方案: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确保考试前有足够的时间来复习并做好准备。同时,鼓励孩子多阅读、思考和讨论,...

孩子作业上的习题全会做,但一考试就掉链子,谁知道问题出在哪了?_百...
课后复习之前的知识,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进行闻一知十,还需利用休息时间,阅读课外读物,做到了这些就可以效果更好了。总结:学生要想考出优异的考试成绩,学习习惯十分关键,如若没有用对方式,便会出现明明已经非常努力了,可成绩照样没有进步的情况,甚至还有可能会让自己的孩子失去对学习知识的兴致。

高考真的存在发挥失常这一说法吗?你怎么看?
考试对于一个学生来说确实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在学校的你的模拟考还是正儿八经的高考,他们都需要慢慢的经历,但有些孩子的体质或者是心理方面可能不是那么健全,遇到一些比较严肃的场面时,他们可能会比较害怕,而且会导致大脑一片空白,这样的学生确实是存在的,平常的时候他们的成绩还挺好,一到关键...

为什么你学习很好,一到考试就差强人意呢?
像这样的情况,就需要让孩子理解到考试只是为了验证自己平时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并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尽力拿出自己平时学习的状态就好了。孩子如果对考试产生恐惧,往往就是因为身边的大人,比如家长和老师,过度重视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孩子心身心健康的发展,所以像这种情况,应该首先由家长或老师对自己的...

孩子平时测试都可以,一到考试就不行为什么
很多家长都经历过这样的情况:孩子在平常的测试中表现良好,但是一到考试就变得不行了。这给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心理状态都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首先,考试对孩子来说是一种不同的环境和压力。在平时的测试中,孩子所处的环境是熟悉的,而且对于老师的期望和要求也不是非常高。但是...

孩子平时成绩很好一到考试就考不好,该如何处理?
(3) 不再过分督促孩子学习 孩子在平时的学习成绩本来就不错,只是考场失利,说明孩子还是懂得学习、热爱学习的,只是不能完全在考场上发挥。在考前几天的节骨眼上,千万不要再过分督促孩子学习。在孩子看来,本来自己之前的每次考试就发挥不好,而眼下父母的这种做法无异于在跟自己说:“回回都考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