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第一课课文,古诗加意思!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一课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郅枫 2025-05-22
2016年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一课古诗意思

写出诗句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分别是《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意思如下: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译文: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俩谁也不会觉得厌烦.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高的敬亭山了.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忆江南 作者: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注释:
  ①谙:熟悉
  ②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③蓝:蓝草,叶子可以提炼蓝色的染料.这里用蓝草的颜色形容江水的深和清澈.

  译文:

  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熟悉.日出时,江中的滚浪比火还红艳,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

仰望天空,鸟儿越飞越近,终于看不见了,剩下一片白云,也越飘越远,消失在远方。我看着山,山看着我,总也看不够。现在在我眼里,只一敬亭山。独坐敬亭山

作者:李白 年代:唐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赏析:

  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伤心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这两句的意象以“众星拱月”式并置,前句中心词“鸟”是中心意象,加上“飞”字形成一个复合意象,强化动态表现意义。“众鸟”原可以让读者联想到山中闲静宁谧的场景,群鸟儿在空山中婉转鸣啼,有一种格外的逸趣,而眼前,众鸟高飞,离人越来越远,“高”字起到一个拓展空间的作用,抬头仰望,空阔的蓝天上,鸟儿在远走高飞,直至看不见。一个“尽”字,增强了此句的表现力度,表现出李白此时的万般惆怅。后句“云”为中心词,与“去”复合,默默的云也在渐渐飘走。而云并非满天白云,原本就只是“孤云”无伴,偏偏还悠闲地慢慢地飘离。诗人以“闲”写出了孤云的状态,突出了离去的过程,让读者在品味孤云离去的状态时,感知诗人内心的不忍和无奈。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薄云离散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它们都似乎有灵性,不愿与诗人为伴,远离诗人而去,只留下一个阔大茫茫的空间,诗人坐在这样的空间之中,更显孤独和渺小。其实,山林的鸟是飞不尽的,云也不会飘游到天外。在诗中,众鸟孤云都离诗人而去,这是诗人情感外射的结果,是诗人有意创造为表现自己的孤独情感的茫茫空间。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李白坐在那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他眼看着众鸟、孤云渐渐飞去,众鸟和孤云都离开了敬亭山,只有他自己依旧坐在那里欣赏着它,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他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同时,“相看”也点出此时此刻唯有“山”和“我”的孤寂情景与“两”字相重,山与人的相依之情油然而生。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对诗人来说不足挂齿。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众鸟”、“孤云”这种动的意象与“敬亭山”这种静的意象相反并置,时间和空间的维度里仅仅出现了量的变化,而心理的维度却产生着质的变化: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压抑的士大夫往往对“逝去”,对“消散”有着特殊的敏感,人事短暂,宇宙永恒,常常是他们不遇时发出的慨叹。诗人引恒久的山为知己,可能是“长安不得见”后,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方式了。就算长安招引他,他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随“众鸟高飞”而去。

  诗人笔下,不见敬亭山秀丽的山色、溪水、小桥,并非敬亭山无物可写,因为敬亭山“东临宛溪,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从诗中来看,无从知晓诗人相对于山的位置,或许是在山顶,或许在空阔地带,然而这些都不重要了。这首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或者借景抒情,而是借此地无言之景,抒内心无奈之情。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寻到慰藉,似乎少了一点孤独感。然而,恰恰在这里,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被表现得更加突出。人世间的深重的孤独之情,诗人人生悲剧的气氛充溢在整首诗中。全诗似乎全是景语,无一情语,然而,由于景是情所造,因而,虽句句是景,却句句是情,就像王夫之所说,是“情中景,景中情”。沈德潜在《唐诗别裁》评价说:“传独坐之神。”


你是否需要了解?

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古诗词有哪些?
”宋初潘阆在《酒泉子》十首之十中对此也有颇见精采的描写:“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如此雄奇的自然景观,对于通判杭州的苏轼来说,确实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但直到判杭的第三年中秋节,苏轼才得到了观潮的机会,并留下了诗词作品。这首词有比较独特的表现角度 苏轼的《观潮》原文 译文 青山影...

四年级下册课本第一课古诗忆江南的诗意
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

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翻译是什么?
四年级下册第一课的古诗翻译如下:1. 《四时田园杂兴》的翻译:初夏时节,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渐渐长大,荞麦花雪白,油菜花几乎落尽结籽。夏日天长,篱笆的影子渐渐变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2. 《宿新市徐公店》的翻译:稀疏的篱笆,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树上的花瓣纷纷...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意思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的意思如下:1.《宿新市徐公店》描述了一幅生动的田园景象。诗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描绘了一座稀疏的篱笆和一条深邃的小径,以及树上刚刚长出的嫩绿树叶还未形成浓密的树阴。接下来的“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描绘了孩子们急切地追逐黄色的...

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诗意
四时田园杂兴的意思是初夏时节金黄的梅子挂满了枝头杏子也变得鲜亮饱满格外诱人田野里麦花以雪白油菜花却显得稀稀落落白天变长了路边的篱笆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蛱蝶在飞舞。 宿新市徐公店的意思是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向远方延伸路旁树上的新叶刚刚刚出来还没有形成树荫有几个儿童嬉笑着...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是什么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是《观潮》。《观潮》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是赵宗成、朱明元。原文: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

四年级下册第一课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

四年级下册第一课的主要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包含了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刘禹锡的《望洞庭》,以及白居易的《忆江南》。《独坐敬亭山》描绘了诗人在敬亭山静坐时的景象。天空中几只鸟儿飞驰而过,消失在远方,辽阔的长空中留下一片孤云,也悠然地飘离。诗人凝视着敬亭山,仿佛山也在静静地注视着他,两者...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一课三首古诗是怎样写的
这些古诗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色的无限向往和怀念之情。它们展现了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至今仍令人回味无穷。李白的独坐敬亭山,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在诗中,诗人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静谧的画面,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刘禹锡的望洞庭,则运用了巧妙的比喻...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精选9篇) 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三首诗词都描述了祖国的山山水水,表现了是人对山水的热爱,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欢迎大家参考!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 篇1 《古诗词三首》课文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