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就经典诗歌的唐朝才子,因何会被奸臣排挤?

作者&投稿:饶嵇 2025-05-16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上面这首经典诗歌叫《何满子》,它出自唐代一位著名才子之手,这个人就是张祜。

张祜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有着怎样非同寻常的遭遇,他写这首诗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张祜其人,以及他的作品。



张祜是唐朝中期的诗人,他出身高门望族,早年他颇为得意。

张祜才名天下所知,但是他却没有走科举仕途,而是从幕僚做起,进入官场。

但是,张祜的仕途却并不顺利,甚至可以说是历尽坎坷。

张祜的诗被送到皇帝面前,皇帝问当时唐朝文化部门的权威元稹,问他张祜的诗水平如何。

按理说,元稹作为一个颇有水平的文学家,不可能不知道张祜作品的价值。但是,元稹却对皇帝说,张祜所作乃是雕虫小技,不足挂齿。

皇帝相信元稹,从此不再理会张祜,导致张祜终生未能走通仕途。



张祜的才华得到了包括杜牧等人在内的认可,他写的《何满子》正是他才华的体现。

一句“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流传千古,成为经典名句。

这句话张祜所写的对象乃是一个久居深宫的女子,荒废了大好青春,有家难回,幽怨哀伤。

传说唐武宗有一位宠爱的才人孟氏,她能歌善舞,很有才华。唐武宗病重,不放心孟氏,孟氏却说,陛下若不在了,我也不活了。结果,唐武宗驾崩,孟氏哀痛而死。

张祜为孟氏写了一首诗叫《孟才人叹》“偶因歌态咏娇嚬,传唱宫中十二春。却为一声河满子,下泉须吊旧才人。”

而开篇的那首《何满子》据说是为孟氏所写的另一首诗。



也有人认为,张祜写的《何满子》其实也是对自己身世的暗喻。

张祜出身豪门,才华横溢,早年恃才傲物,结果遇到元稹这样的小人妒忌他,排挤他,导致他一生不得志。

张祜晚年寄居他乡,时常游山玩水,他本想用旅游排解心中块垒,但人非草木,他又怎么可能对于自己志不得伸无动于衷呢?

《何满子》所谓“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何尝不是对自己人生际遇的哀叹呢?



排挤打压张祜的元稹,他是中唐颇负盛名的人物,文学方面成就很高,但这个人有才无德。他本身是汉化鲜卑人,一个没落贵族,而且他还是有名的“渣男”,一生喜新厌旧,无情无义。

元稹并不是不知道张祜的才华,在向皇帝推荐人才的时候,他也绝对不会把所有人的文章诗歌都说成是雕虫小技,他是“看人下菜碟”。

有人分析元稹是妒忌张祜的出身和才华,所以才排挤打压张祜,这样的分析或许有几分道理。



这是因为他为人非常的自傲,而且很看不起朝中的一些权贵,也不愿意向权力低头,所以才会遭到人们的排挤。

张祜虽然非常有才,但是恃才傲物,而当时的元稹有才无德,非常嫉妒他,所以他才会排挤张祜。

他是唐朝的诗人张祜,曾经作诗献给皇帝,但是被元稹看见,元稹嫉妒张祜的才华,所以没有把诗给皇帝看,而且还贬低张祜的诗,说他不值一提。


你是否需要了解?

写就经典诗歌的唐朝才子,因何会被奸臣排挤?
张祜为孟氏写了一首诗叫《孟才人叹》“偶因歌态咏娇嚬,传唱宫中十二春。却为一声河满子,下泉须吊旧才人。”而开篇的那首《何满子》据说是为孟氏所写的另一首诗。也有人认为,张祜写的《何满子》其实也是对自己身世的暗喻。张祜出身豪门,才华横溢,早年恃才傲物,结果遇到元稹这样的小人妒忌他...

唐朝的诗人才子,本该一路顺畅,作《滕王阁序》而惊世,为何死于流放途中...
王勃被贬官职后,在流放的途中,去交趾看望父亲,返回途经南海,乘船遇到了大风浪,不幸溺水,因受到惊吓,不久就郁郁而终了。王勃这一生的仕途可以说是大起大落,自幼饱览诗书,六岁才华尽显,不愧为一代才子,十七岁就登科及第。唐高宗封他为朝散郎一职,一个七品文官,虽没有真正的实权,但是王勃还...

被称为“诗仙”的李白,为何会仕途不顺,屡遭贬谪?
李白是真正的“仕途不幸诗家幸”。不用说,李白是古今文人中屈指可数的,也是中国诗坛中的璀璨明珠。就连刚接触诗文的小孩子都知道李白大诗人。然而,就像所有的中国古代文人一样,李白的仕途也是极其坎坷,屡遭贬谪,好像这也是所有古代文人同样的命运,或许是天妒英才,或许是那个时代根本容不下他——这...

唐朝诗人骆宾王究竟是怎么死的?
关于骆宾王的结局,有三种说法。一是骆宾王被徐敬业的儿子所杀,献给武皇,徐敬业的子嗣获得赦免。二是骆宾王在徐敬业兵败之后,就跳江而亡。三是骆宾王与徐敬业的儿子为了逃脱武皇的追捕,找了两具尸体佯装死亡,最后骆宾王出家为僧云游四海。纵横家骆宾王是唐高宗时期有名的才子,他出身寒门,但自幼聪明...

唐朝最豪放的女子李治,是怎么被才华“杀死”的?
这其中肯定也有朱泚的政治目的,能够得到唐朝才女的一首恭维诗歌,自然说明朱泚是民心所向。说到底李治不过就是个年纪大了的老妇人,她哪里见过这样的场面,被朱泚这样带有威胁地请进宫廷,李治早就吓得六神无主,写下一首诗歌救命,李治当然不会吝啬。后来唐德宗平定叛乱之后,对李治这样没有文人节操,...

王勃,是怎么凭一首序言在大唐扬名至今的?
因《檄英王鸡》被赶 王勃出生于唐朝时的绛州龙门县的士族中,由于他六岁的时候就能够写出文笔流畅的文章,因此也被人称作神童,后来他通过科举中了进士及第授予朝散郎一职。通过主考官的介绍他去了沛王府中担任修纂的工作,当时沛王也十分喜欢这个有才华的年轻人。有一天英王和沛王斗鸡,于是王勃写了...

有"鬼才"之称的大才子李贺,为何会不受帝王的待见?
原因也是非常的令人唏嘘的。李贺自昌吉。生于乱世之后的中堂。当时大唐的盛世已经逐渐凋零,国运变得非常的衰微。然而就在那个非常衰微的年代,出现了许多的诗人,其中李贺就是其中之一。李贺在当时被称为诗鬼。因为他的诗颇具浪漫主义色彩,而且与李杜齐名。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却不受命运的眷顾,一生短...

才华横溢的大才子解缙,他是如何一步步走上绝路的?
在“违制吊祭”后,解缙被流放,后又因“私谒太子”而招致杀身之祸。解缙人生共经历三起三落,他虽然在诗歌、书法以及散文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终究还是被雪堆所埋没。解缙的悲剧人生令人嗟吁慨叹,他是如何一步步走上绝路的?一、解缙的显赫家世解缙祖上是山西家风清流的名门望族。西汉初年,解缙祖上为保家门平安,...

唐朝才女李季兰,才名远播,为何会被父亲强制送入道观?
《唐才子传》中说道,李季兰六岁时曾经作过一首《蔷薇诗》,诗中有这样两句:“经时不架却,心绪乱纵横”这句诗传到了李季兰父亲耳中,她父亲认为此诗中“架却”谐音“嫁却”,一个六岁的女孩就惦记着嫁人的事,日后嫁作人妇,一定行为有失德之处。为了让李季兰...

才子科举考试写了首绝句,被考官打回重写,一字不改为何却成千古名诗?
古代的才子佳人,大多数都有着属于自己的脾气和秉性,诗人李白,胆敢叫唐玄宗门下的宠人,权贵高力士帮他脱鞋,东晋的陶渊明,不愿意为五斗米而折腰,也正是这样的他们,才能写出正气斐然的句子,而同样是在1300年以前,一位诗人顶住了压力,不愿意屈从,从而为后人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名诗文。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