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才女李季兰,才名远播,为何会被父亲强制送入道观?

作者&投稿:畅贪 2025-05-16

李季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因何事被父亲认为是失德妇?

李季兰,原名李冶,出身不俗,是一位大家闺秀,自小学习琴棋书画,称不上饱读诗书,也是能诗善文。据一些史料记载,李季兰小时候就可见其美人资质,擅长弹琴奏乐,诗词歌赋也不在话下,当时的人们对她的评价都很高。

打开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唐才子传》中说道,李季兰六岁时曾经作过一首《蔷薇诗》,诗中有这样两句:“经时不架却,心绪乱纵横”这句诗传到了李季兰父亲耳中,她父亲认为此诗中“架却”谐音“嫁却”,一个六岁的女孩就惦记着嫁人的事,日后嫁作人妇,一定行为有失德之处。为了让李季兰约束自己,于是将她送入了一个道观之中出家,连名字也从李冶改为李季兰,自此李季兰就在道观中生活。

李季兰真的成为失德妇了吗?

李季兰在道观中待了十多年,每日在观中读书弹琴,远离了父亲的管教,我觉得她生活得还是挺不错的。人长大了心思也就多了,她开始厌恶道观中无趣的生活,向往外面的花花世界。

李季兰不能随意出观,但是道观中却常有外人来,他们看见道观中有一个长相美丽的小道姑,就常常与她调笑,李季兰也不避讳,反而是暗送秋波,引得许多人争先恐后的来看她,因此,当时的人们就送给了李季兰一个外号,叫“风情女子”。

李季兰与一些年轻的诗人们交好,经常在一起谈论诗词歌赋,这其中不乏一些名士,像陆羽、崔焕、朱放之流。久而久之,李季兰的名字被传得越来越广,名气也越来越大,在广陵一带,李季兰这个名字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李季兰保存至今的诗词并不多,但从一些人对她的评价中可见一斑,“形气既雄,诗意亦荡,自鲍照已下,罕有其论。”如此看来,李季兰应该是真的很有才华。李季兰曾经为阎伯均写过几首诗,诗中情意绵绵,诉尽离别相思之情,但是也没有确切史料记载,二人曾经在一起过。而在野史中,李季兰与“茶圣”陆羽有过一段恋情,最后也是有缘无分,未能长久,除此之外,李季兰也没有什么风流艳史惹人诟病。

李季兰为什么会养成这种性格

先不说六岁时的李季兰是否真的明白嫁人是怎么一回事,单是看她的父亲因为一首诗就将她送至道观,这一行为过于武断,十分的不明智。李季兰在道观中无父母老师的管教,性格自然放纵,对礼教也知之甚少。长大之后的李季兰被拘束在道观中,心中叛逆,自然是想多了解外面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因此常与外人接触也不足为奇。

而且哪个少女不怀春,李季兰自然也不能免俗,她在道观中长大,甚少接触男人,见到相貌英俊又有才情的男子难免不动心,于是各种花边新闻也就出现了。

若是当初李季兰的父亲没有将她送去道观,而是将她养在身边,悉心严厉的对她进行教导,恐怕不会出现一个“风情女子”,而是会有一个满腹才情的闺阁少女,日后也会成为一个贤妻良母。

李季兰后来结果如何?

由于李季兰名声渐盛,连远在长安的唐玄宗都知道了她的才名,因此召她入宫,这可是别人求都求不来的殊荣,李季兰也是十分高兴。但此时的她已经四十多岁,容颜渐老,不复当初,对于可以面见圣上,心中悲喜交加,但美人老了依旧也是美人,唐德宗曾称李季兰为“俊妪”意思就是十分美丽的老妇人。

但是好景不长,建安四年时,大将朱泚发动泾原兵变意图谋朝篡位。按理来说李季兰虽不参政,但也应当知道要避嫌,但是李季兰却与朱泚书信来往十分紧密,在朱泚叛乱被平定后,与他来往甚密的李季兰也受到唐德宗的追究。

李季兰被捕后,唐德宗斥责她为何不学严巨川作诗:“手持礼器空垂泪,心忆明君不敢言。”盛怒之下,下令将李季兰扑杀。所谓的扑杀,是将人套入麻袋后乱棍打死,李季兰的下场也是很悲惨了。

大唐时期繁荣鼎盛,文化与社会风气都十分的开放,李季兰可以不在乎世俗的眼光去果断的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这种勇气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也是很让人佩服的,但她虽然可以摆脱封建礼制的束缚,但却摆脱不了皇权等级对人的压迫,满腹才情的李季兰最终死在了乱棍之下,死在了皇权的打压之下,不由得让人唏嘘感慨啊!




你是否需要了解?

唐朝才女李季兰,才名远播,为何会被父亲强制送入道观?
由于李季兰名声渐盛,连远在长安的唐玄宗都知道了她的才名,因此召她入宫,这可是别人求都求不来的殊荣,李季兰也是十分高兴。但此时的她已经四十多岁,容颜渐老,不复当初,对于可以面见圣上,心中悲喜交加,但美人老了依旧也是美人,唐德宗曾称李季兰为“俊妪”意思就是十分美丽的老...

李季兰基本概况
唐代才女李季兰,自幼才情出众,《唐才子传》记载她六岁时便展现出非凡诗才,作《蔷薇》一诗,以“架却”寓言嫁嫁之事,令父亲担忧其早慧可能影响品行,于是送她入剡中玉真观出家,改名李季兰。在观中,她专心于诗文和琴技,过着宁静的生活。十六岁时,她开始向往外界,与文人雅士朱放、皎然等交往...

“唐代四大女诗人”都是谁,各有什么代表作
---公元784年),字季兰(《太平广记》中作“秀兰”),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后为女道士,是中唐诗坛上享受盛名的女诗人[1] 。晚年被召入宫中,至公元784年,因曾上诗叛将朱泚,被唐德宗下令乱棒扑杀之。李冶的诗以五言擅长,多酬赠谴怀之作。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李季兰集...

“唐代四大女诗人”都是谁,各有什么代表作
---公元784年),字季兰(《太平广记》中作“秀兰”),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后为女道士,是中唐诗坛上享受盛名的女诗人[1] 。晚年被召入宫中,至公元784年,因曾上诗叛将朱泚,被唐德宗下令乱棒扑杀之。李冶的诗以五言擅长,多酬赠谴怀之作。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李季兰集...

唐代四大女诗人分别是谁?
薛涛15,16岁时已经芳名远播,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垂青她的才华,召令赋诗侑酒。虽说她做的是歌妓——好像唐朝的这种官妓主要是出卖才艺,比起李季兰鱼玄机之辈倒更添一份庄重。后不知缘何惹怒了韦皋,被流放到四川边陲松州。那里偏远荒凉,聪明的薛涛在途中写下了十首诗差人送给韦皋。这十首诗是用犬、...

薛涛《牡丹》原文与赏析
和薛涛同属唐朝四大女诗人的李季兰也有个这类型的预言故事。私以为,这类预兆性的说法大多是后人杜撰的,为了使故事更具传奇色彩。 薛涛是妓,也是诗妓。她并非一般低俗的 *** ,不需要进行肉体交易。相反,她所做的事情往往都很“雅”。达官贵人们举行酒宴的时候,会召唤诗妓陪酒助兴,或行酒令,或赋诗,或抚琴,或...

中国历史上出名的女才子??
”蔷薇枝藤柔软,该架时未架,便会倒伏在地,乱爬乱窜。长大后,她出家为女道士,与许多诗人文士交游。有《李季兰集》存世。她与鱼玄机、薛涛、刘采春被称为“唐代四大女诗人”。薛涛:唐代女诗人。字洪度,本是长安良家女子,自幼随父亲薛郧流离于蜀中,后来沦落为歌妓。八九岁的时候,有一天她父亲...

薛涛简介
16岁入乐籍,与韦皋、元稹有过恋情,恋爱期间,薛涛自己制作桃红色小笺用来写诗,后人仿制,称“薛涛笺”。脱乐籍后,终身未嫁。成都望江楼公园有“薛涛墓” 。后人将薛涛与鱼玄机、李冶、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与卓文君、花蕊夫人、黄娥并称蜀中四大才女,流传至今诗作有90余首,收于《锦江集》...

征集我国古代才女故事!!
柳如是是活动于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才女,她个性坚强,正直聪慧,魄力奇伟,声名不亚于李香君、卞玉京和顾眉生。柳如是名是,字如是,小字蘼芜,本名爱柳,因读辛弃疾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后又称“河东君”、“蘼芜君”。 她是嘉兴人,生于明万历四十六年,幼即聪慧好学,但由于家贫...

人生若只如初见的作品争议
她父亲一听就觉得是不祥之兆,预示着女儿今后恐怕会沦为一个迎来送往的风尘女子,10、安意如“薛涛笺上十离诗”一篇中: 薛涛做的是官妓,比起和她齐名的李季兰,放浪无忌,不是妓女,犹过妓女,倒更多一份庄重高贵。她的才情美貌名动蜀中,历任蜀中节度使都对她既爱慕又尊重。最先赏识薛涛的是名臣韦皋。韦皋听说薛涛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