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惠能的生平是怎样的? 六祖慧能的故事?
六祖惠能是禅宗“顿悟派”的创始者。据说佛教禅宗传到他时已经是第六代,故称六祖。六祖法名惠能,俗姓卢,初唐时人。父亲卢行滔曾佐官新州(今广东新兴县)。惠能于贞观十二年(638)二月八日出生,三岁丧父,长大后靠打柴卖钱养活母亲。二十四岁出家为僧,拜弘忍为师。初作杂役僧,在寺内劈柴造饭,后因与师兄神秀比赛作偈(即诗),他作的偈对禅宗教义理解深刻,论述透辟,因而得到五祖弘忍的信任,秘传袈裟给他。惠能得到袈裟后,夤夜逃往岭南(今广州)。据《坛经》记载,师兄神秀曾派人跟踪刺杀惠能,但没有成功。原因是惠能说服了刺客,且收为弟子,二人一同逃往岭南。到岭南后,隐名埋姓十六年。在高宗仪凤元年(676),一次在岭南法性寺旁听众僧辩论关于风吹幡动的禅理,有僧云是风动,有僧云是幡动。他插言道: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法性寺住持印宗法师听此话出语不凡,料想惠能定有来历,绝非寻常之辈。请进大殿问明情况,印宗便自动让位,请惠能主持法性寺。从此,惠能便以禅宗祖师身份活跃于佛门,与北方神秀相对立。因惠能主张“顿悟”,称“顿悟派”;神秀主张“渐悟”,故称“渐悟派”,两派的主张集中表现在二人比赛作偈时的偈中,现引录如下,并稍加解释:
神秀渐悟偈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抚拭,
休教惹尘埃。
惠能顿悟偈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菩提树,译作道树或觉树,相传释迦牟尼就是坐在菩提树下彻底觉悟的。有学者解释,先天所具有的佛性为菩提,或者说断绝一切尘世烦恼的大智大觉为菩提。佛教把人的肉体看作是摆脱烦恼的最大障碍,如果身体变成彻底觉悟的道树,当然就无所谓烦恼了。六祖从佛性纯然是一种抽象的理念,不能用具体形象去表示,故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而渐悟派则认为,佛徒要到达真正觉悟,需要不断修行,经常注意克服是非杂念,即时时勤抚拭,像打扫灰尘一样,不要被世俗生活所沾染。惠能顿悟派则认为,人要具有佛性,不必慢慢修行,世间一切都是虚无的,谈不到抚拭不抚拭,心净自然成佛。“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觉即是佛”。意思说佛是人主观兴起的一种信念,只能到心中去找,不必到客观世界中去寻。自己心灵清净就成了佛。他强调的是主观修养,自我意识。念佛念经、坐禅、修功德之类,都是蠢人的举动。有觉悟的人自净其心,不干那些傻事。所以佛言:“随其心净,即佛土净。心但无不净,西方距此不远;心起不净之心,念佛往生不到;但行直心,到如弹指。”惠能把过去佛教那一套繁琐的戒律统统否定了,剩下的只有他的心——主观精神。这种简便易行的修炼方式,很适合统治者和广大文人士大夫的口味,所以很快就流传开来。惠能开创的禅宗顿悟派学说,对唐以后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它是用中国传统文化对外来佛教加以改造后形成的新的佛教体系,是儒道释三教合流的产物。
禅宗六祖慧能大师
惠能,被尊为禅宗六祖的曹溪惠能大师,对中国佛教以及禅宗的弘化具有深刻和坚实的意义。惠能得到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了东山法脉并建立了南宗,弘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教法门。
他弘化于岭南,对边区以及海外文化,也具有一定的启迪和影响,王维《能禅师碑铭》谓其:“实助皇王之化”;同时也引起了中原皇室的尊重和供养,皇室屡次迎请惠能进宫,并为其建寺造塔。在滑台大云寺的无遮大会之后,通过对南北是非的辩论,奠定了曹溪禅在禅宗的地位。
在惠能入灭一百年后,禅者已非曹溪不足以谈禅。柳宗元撰《赐谥大鉴禅师碑》说:“凡言禅,皆本曹溪。” 武宗灭法之后,曹溪禅即位居中国佛教的主流地位。
六祖惠能是禅宗“顿悟派”的创始者。据说佛教禅宗传到他时已经是第六代,故称六祖。六祖法名惠能,俗姓卢,初唐时人。父亲卢行滔曾佐官新州(今广东新兴县)。惠能于贞观十二年(638)二月八日出生,三岁丧父,长大后靠打柴卖钱养活母亲。二十四岁出家为僧,拜弘忍为师。初作杂役僧,在寺内劈柴造饭,后因与师兄神秀比赛作偈(即诗),他作的偈对禅宗教义理解深刻,论述透辟,因而得到五祖弘忍的信任,秘传袈裟给他。惠能得到袈裟后,夤夜逃往岭南(今广州)。据《坛经》记载,师兄神秀曾派人跟踪刺杀惠能,但没有成功。原因是惠能说服了刺客,且收为弟子,二人一同逃往岭南。到岭南后,隐名埋姓十六年。在高宗仪凤元年(676),一次在岭南法性寺旁听众僧辩论关于风吹幡动的禅理,有僧云是风动,有僧云是幡动。他插言道: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法性寺住持印宗法师听此话出语不凡,料想惠能定有来历,绝非寻常之辈。请进大殿问明情况,印宗便自动让位,请惠能主持法性寺。从此,惠能便以禅宗祖师身份活跃于佛门,与北方神秀相对立。
你是否需要了解?
唐三藏见过禅宗5祖弘忍和6祖慧能么?
见过!五祖弘忍大师(公元602——675年)六祖惠能大师(公元638——713年)玄奘申请西行,应是贞观二年八月(628年)玄奘想在少林寺修习禅观。他说:“断伏烦恼,必定慧相资。如车二轮,阙一不可。至如研味经论,慧学也;依林宴坐,定学也。玄奘少来颇得专精教义,唯于四禅九定未暇安心。今愿...
六祖惠能大师是佛吗?
不是,佛教高僧。慧能大师,唐代高僧,中国佛教禅宗六祖,著有六祖《坛经》流传于世,至今仍有不腐肉身舍利久存于世,成为佛法修行之见证。慧能祖师,俗姓卢。幼随父流放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父亡随母移居南海,艰辛贫困,以卖柴为生。24岁时,得人资助,北上参学。唐龙朔元年(661)在黄梅谒见...
佛教禅宗六祖惠能是哪里人?
佛教禅宗有六祖这是我们在电视里和小说中都经常看到的,我们最为熟悉的也就是咱们中国的六祖慧能大师,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关于慧能大师有着很多传闻,他本身是穷苦人家出身,在偶然的机会下听到金刚经,大彻大悟之后去出家了,后来为求佛法拜了五祖弘忍为师,在东山寺中悟出了大智慧的诗句:菩提本无树,...
禅宗六祖惠能是谁
惠能(638年-713),俗姓卢氏,唐代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人。佛教禅宗祖师,得黄梅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东山法门,为禅宗第六祖,世称禅宗六祖。唐中宗追谥大鉴禅师。著有六祖《坛经》流传于世。是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佛教高僧之一。惠能禅师的真身,供奉於广东韶关南华寺的灵照塔中。代表东方...
六祖慧能是谁?
六祖,是指禅宗六代祖师之统称,即一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其中,六祖慧能被尊为禅宗六祖。
关于佛教里的六祖惠能
六祖大师拜辞了五祖,一路向南行,两个多月后,到了大庾岭。后面有好几百人在追赶,想要夺取衣钵。其中有一位僧人,俗姓陈名叫惠明,曾任四品将军,性情粗暴,他走在众人之前,赶先追上了惠能。六祖见状,就将衣钵放在石头上,说:“这衣钵是历代祖师传承的信物,怎可用暴力来争夺?”于是隐藏在...
六能大师注释译文
尽管这些工作看似平凡,但对于惠能来说,这是修行的一部分,他默默承受,不辜负五祖的期望。惠能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修行者并不追求外在的名利,而是通过日常的劳作,如负石舂糠,来体验佛法的真谛,践行禅宗的教诲。他用自己的行动,向世人展示了如何在世俗生活中实践佛法,不负师恩,不辱使命。
惠能法师个人资料简介慧能是什么人?
惠能法师的简介慧能一作惠能,唐初期高僧,中国禅宗第六代祖师。俗姓卢,原籍范阳出生在广东新兴,生活、传法于广东惠能,俗姓卢氏,三岁丧父,家境艰贫,稍长以伐薪卖柴为业养母度日。二十四岁时,惠能辞母出家,往蕲州黄梅东山参拜五祖弘忍大师。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自幼砍柴为生,终生不识一字,不...
中国禅师六祖慧能为何能保持尸身不腐?
公元713年,六祖惠能圆寂,享年76岁。他好像知道自己的大限将至,提前告诉了好多人,然后自己打坐,一坐之后就再也没有站起来。距今已有1000多年了,六祖的肉身现在供奉在广东韶华的南华寺,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尊肉身菩萨,肉身千年不腐,到底是为何?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六祖惠能的肉身之所以能够保持这么久...
六祖惠能寺的历史传说
六祖惠能为岭南佛法之始,为什么要在四会避难藏身呢?相传惠能投湖北黄梅东山寺(现五祖寺)五祖弘忍门下,因作谒得到了弘忍赏识后,弘忍便秘传禅法,付与法衣钵孟,成了禅宗六祖惠能,弘忍的大弟子神秀因未能得到师傅亲付衣钵,很不服气,于是纠集一班门徒,欲害惠能,夺回衣钵,弘忍见有人想害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