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什么意思?
菩提原本比喻智慧,
明亮的镜子比喻清静心。
本来清静,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菩提本无树”是我国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著名的四句偈中的一句。意在说明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教人不要妄想执着,才能明心见性,自证菩提。
惠能少孤而艰难困苦,于市卖柴为生。及闻一客诵《金刚经》而心有所悟,遂赴五祖处学法。
一日,五祖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
众人只等神秀作偈,神秀偷偷在墙上书一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五祖令门人炷香礼敬,尽诵此偈。但亲告神秀曰:“汝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
惠能虽不识字,一闻此偈,便知未见本性。托人亦书一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一众皆惊。五祖观后将鞋擦了偈,曰:“亦未见性。”因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既然清静何必有偈,五祖之境界举手投足赫然而生,
" 菩提本无树":菩提是个觉道,又有什么树呢?若有树,那菩提就变成物,而有所执着。菩提本来什么也没有,你说你觉悟了,但觉悟是个什么样子?是青色?黄色?红色?白色?你且说个样子出来,看看它是无形无相的。
慧能的意思"明镜亦非台":你说心如明镜台,其实根本没有个台,若有个台则又有所执着,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怎么还要有个台呢?
“本来无一物”:本来什么都没有,也没有一个样子,也没有一个图,或一个形相,所以根本什么也没有。
"何处惹尘埃":既然什么都没有,尘埃又从那里生出呢?根本就无所住了。
扩展资料:
惠能(638—713)唐代高僧。俗姓卢氏,三岁丧父,家境艰贫,稍长以伐薪卖柴为业养母度日。
二十四岁时辞母出家,往蕲州黄梅东山参拜五祖弘忍大师。初为行者,随众劳役,踏碓舂米。后因书写了得法诗偈而备受弘忍赏识,嘱付衣法,成为禅宗六祖。
因当时佛教内部争夺宗祖地位的竞争十分激烈,惠能多次遇险,最后藏迹于猎人群伍之中,隐居十五年。弘忍入灭之后,惠能才开始传法受戒。
此后演化佛法三十余年,弘法度众无数。武则天、唐中宗闻其名声,多次敕书征召入京,他皆以老病相辞,竟不奉诏。
七十六岁时赴新州入灭。其思想核心有二,一是自有佛性说,一是顿悟成佛说。在世界佛教史上,他是一个把中西佛教思想融合贯通的思想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菩提本无树
这是一句佛教禅语,意思是菩提本来就没有树,明镜也不是台,本来就没有任何物品,哪里会有尘埃的烦恼。
这句话表达了佛教中的空性观念,即一切事物都是空的、无常的、无自性的。只有通过超越物质世界的束缚,才能达到内心的平静和解脱。
你是否需要了解?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什么意思?
意思是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出自——六祖慧能《菩提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译文:菩提原本比喻智慧,明亮的镜子比喻清静心。本来清静,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明镜:据《资持记》下二之三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心中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是什么意思.
字面意思:菩提树是空的,明镜台也是空的,身与心俱是空的,本来无一物的空,又怎么可能惹尘埃呢?原文:作者:惠能 年代:初唐 菩提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原文解释: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释义:弟子就如同是菩提树,(释迦牟尼佛...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意思是:明亮的镜子本来就很干净,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这句话形容了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首诗是六祖慧能法师说的...
世上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庸人自扰之啥意思
“世上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庸人自扰之”意思如下:这句话出自唐代惠能的《菩提偈》,意思是:世上本来没有菩提树,也没有明镜台。心本来是空无一物的,不需要做什么。世上一切都是幻象,本来什么也没有。庸人常常自己困扰自己。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原本就没有菩提树,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本来就是四大皆空,到哪里染上尘埃。出自唐代六祖慧能作的《菩提偈》中第三首。原文: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此偈语出自《六祖坛经》,由六祖慧能所悟。其师兄神秀的偈子是:“身似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六祖慧能感觉得到禅悟不彻底,于是吟出了这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从字面上理解,菩提树...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什么意思?
弘忍的上首弟子神秀在门前写了一偈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弘忍知道后,“遂唤秀上座于堂内”,说是“汝作此偈,见即未到”,“若觅无上菩提,即未可得”,因而要他“更作一偈”。而“秀上座去数日,作不得。”惠能的偈语,即针对神秀的《无相偈》而发。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句禅语是什么意思...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释义:菩提原本比喻智慧,明亮的镜子比喻清静心。本来清静,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注释 ①菩提偈:“菩提”,梵文的音译,意译为“觉”或“智”,旧译也作“道”。指对佛教教义的理解,或是通向佛教理想的道路。偈,和尚唱颂的歌诗称为偈。菩提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空一物.何处惹尘该什么意思?
【菩提本无树】:菩提是觉道,不是真有什么树。若有树,那菩提就变成物,而有所执著。菩提本来什么也没有,若说觉悟了,但觉悟其实它是无形无相的。【明镜亦非台】:虽说心如明镜台,其实根本没有个台,若有个台则又有所执著,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哪有还要有个台。【本来无一物】...
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以惹尘埃.什么意思
这个是六祖惠能大师的一个四句偈 这是从神秀和惠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惠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菩提是个觉道,又有什么树呢?若有树,那菩提就变成物,而有所执着。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