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MBTI-G人格类型量表的内容 中国MBTI-G人格类型量表的由来

作者&投稿:笪晓 2025-05-14
中国MBTI-G人格类型量表的使用方法

如何使用MBT1就在MBTI越来越受关注的今天,对它的误用、滥用也变得越来越怵目惊心:许多网站声称仅凭一张问卷就能判断人的性格;还有些人,素不相识,却告诉你可以从举手投足间看出你的用脑偏好,乃至断言你的职业前程、个人发展;更有甚者,把MBTI与生辰、星座、血型、手相相提并论,列为预测命运的“第五原素”……我们不禁要问,一张问卷果真具有那么神奇的作用吗?怎样才能正确、合理地使用MBTI?   MBTI不测量智力财富成熟情绪疾病压力心理疾病运气 严格的施测流程和行为规范MBTI的第一张量表于1942年问世,之后不断修订、完善,至今已升级了10多个版本。值得一提的是,仅仅在30多年前,MBTI量表还只对接受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学家开放。事实上,在MBTI的设计中包含着一整套严格的施测流程和行为规范——第1步 调整测试的心态:施测师应告知受测者,MBTI只测试性格类型,而不同性格类型之间没有优劣之分,测试结果也将对其他人严格保密;帮助受测者放松心情,最大限度地摆脱工作、家庭等外部环境的压力,尽量展现真实的自我。第2步 答问题卷,完成后不计分:施测师应告知受测者尽管按照自己的理解答题,也可以跳过模棱两可的问题不答,但是不应与其他人讨论,施测师也不回答任何相关问题;做完量表暂不计分。第3步 MBTI 内容基本介绍并定位:施测师将MBTI的测试目标、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告知受测者,并指导其按照MBTI的要求进行自评。第4步 答卷计分并比较:施测师应指导受测者计分,将测试结果与自评结果相比较,并且对两者的差别及其成因做出解释。第5步 阅读类型描述,最后确认:施测师将指导受测者阅读MBTI提供的性格类型描述,帮助其明确自己的性格类型。底性格差异是如何形成。瑞士心理学家荣格(Carl Jung)认为:感知和判断是大脑的两大基本功能。大脑做决定的瞬间可以慢动作分解为两个阶段:感知阶段(又分为触觉感知阶段和直觉感知阶段)和判断阶段(又分为感性判断和理性判断阶段)。为方便我们的理解,我们把大脑做出决定的瞬间直观想象为如下流程:(大脑获取信息后)触觉感知——直觉感知——感性判断——理性判断,最后做出决定。 不过请记住实际上这一过程是在瞬间交织(并非想象中简单的线性)完成的。性格会随着环境和时间的改变而发生改变心理学认为,性格是心理活动的体现,而心理活动是大脑活动的产物。我们的意识、情绪都是由大脑中的神经元、灰质、树突、轴突、神经递质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我们人生的最初几年(包括胚胎时期),脑部的主要任务是确定所有脑细胞正确地连结起来。不只是建立细胞间的连结,还要把某些连结切断——3岁小孩脑细胞之间的连结是成年人的两倍——这些连结是乱七八糟的——为了妥善运作,脑部必须决定哪些连结要保留,哪些要断裂。在有限的大脑关键发育期间脑部必须检查成千上万兆的连结,因此不得不采取“残忍”而有效的原则:用不着的就自动断裂。那么脑部如何判断哪些连结用得着,哪些用不着呢?通过观察,科学家总结出了大脑的判断规律:不断探测哪些区域经常受到刺激,而哪些区域极少受到刺激来决定是否断裂这些区域的连结。也就是说很少受到刺激的部分将自动断裂。通过发生在1970年洛杉矶郊区女孩吉妮身上的悲剧(被其精神情况极不稳定的父亲绑在一个小房间的椅子上长达12年半,因为父母几乎没有跟他说过话,她的脑部负责语言的部分几乎没有受到刺激,导致终身受损。吉妮被解救出来后通过多年语言训练,至今仍无法学会说话,只能“像动物一样呜咽”),这证实了大脑神经科学家对人类大脑初期发育的理解:过了脑部发育的关键时期,人的大脑结构基本定型,之后的环境变化以及训练很难改变大脑的构造,也很难改变基于大脑结构功能区特征。同样,我们正常人在大脑发育关键时期接受到的刺激是有所不同的(当然刺激范围和种类是基本接近的),刺激的程度和强度也有一定差异。这些微小的差异对大脑发育的连结断裂以及结合时期的影响在于改变了功能神经元连结的强度。这些功能神经元连结强度对我们将来的获取信息、思维、决策方式都将产生一生的影响。因此,从心理学角度而言,性格一旦形成是不会发生改变的(荣格曾举过有极个别例子,比如在童年时期遭遇巨大情感挫折,可能会由外向转为内向)。以荣格的《人格分类》理论为基础,美国的心理学家Katherine Cook Briggs(1875-1968) 和她的心理学家女儿Isabel Briggs Myers根据她们对于人类性格差异的长期观察和研究,提出了影响大脑作出决定的第四因素:生活方式。综合荣格的人格分类学说形成MBTI。通过MBTI模型,性格和职业之间的联系得到了比较清晰地阐释。比如到达一定倾向度的NT型更适合做研究开发类职业,而不是从事销售或客服。到达一定倾向度的STJ更适合从事管理行政类职业,而不适合艺术、设计类职业...经过70多年的实践和发展,MBTI现已经广泛应用到企业招聘选聘心理学测量、内部人才盘点及职业规划、职业测试等众多领域。

《中国MBTI-G人格类型量表》   MBTI全称Myers-Briggs TypeIndicator,是一种迫选型、自我报告式的性格评估工具,用以衡量和描述人们在获取信息、作出决策、对待生活等方面的心理活动规律和性格类型。它以瑞士心理学家Carl Jung的性格理论为基础,由美国的Katherine C Briggs和Isabel BriggsMyers母女共同研制开发。
  心理学认为,“性格”是一种个体内部的行为倾向,它具有整体性、结构性、持久稳定性等特点,是每个人特有的,可以对个人外显的行为、态度提供统一的、内在的解释。MBTI把人的性格分为十六种类型,由四个维度上的不同偏好构成:
  其中,“外向E—内向I”代表着各人不同的精力(Energy)来源;“感觉S—直觉N”、“思考T—情感F”分别表示人们在进行感知(Perception)和判断(Judgement)时不同的用脑偏好;“判断J—感知P”是就人们的生活方式(Life Style)而言,它表明我们如何适应外部环境。
  Jung把感知和判断列为脑的两大基本功能,前者帮助我们从外部世界获取信息,后者则使我们以特定的方式做出决定。它们在大脑活动中的作用受到各人生活方式和精力来源的节制,从而对人的外部行为和态度产生各不相同的影响。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性格被视为一种人与生俱来的天性。人们显然更愿意在生活处世中顺应天性,然而个人的行为表现却注定逃不脱后天因素的影响:文化传统、教养习惯、利益目标、行动时的客观条件以至环境的种种限制……因此,尽管在理论上性格可以对行为表现作出某种“解释”,但是从行为表现出发推测性格,或者相反,从性格出发推测行为表现的努力却不得不面对太多不确定因素。换言之,就一个人个体而言,外显的行为、态度与其性格之间并没有必然的、直截了当的关联,承认这种不确定性是一种基本的科学态度,它告诉我们任何单一的逻辑都不足以确定一个人的性格或者根据性格推论行为表现,在我们真的需要这样做的时候最好还是去请教受过严格训练的专业人士。
  MBTI施测流程和行为规范
  MBTI的第一张量表于1942年问世,之后不断修订、完善,至今已升级了10多个版本。值得一提的是,仅仅在30多年前,MBTI量表还只对接受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学家开放。事实上,在MBTI®的设计中包含着一整套严格的施测流程和使用规范——
  第一步 调整测试的心态:施测师应帮助被试者放松心情,最大限度地摆脱工作、家庭等外部环境的压力,尽量展现真实的自我。
  第二步 答问题卷:施测师应告知被试者尽管按照自己的理解答题,不应与其他人讨论,施测师也不回答任何相关问题。
  第三步 MBTI 内容基本介绍并定位:施测师将MBTI的测试目标、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告知被试者,并指导其按要求进行自我评估。
  第四步 答卷计分并比较:施测师应指导被试者计分,并对分数进行解释和深入讨论其涵义。
  第五步 最后确认:施测师将引导被试者进入一个自我探索的过程,帮助其明确自己的性格类型

修订后的MBTI-G人格类型量表量表共97题,由意思表达完整的83个短句和14对意思清晰的词对组成。
MBTI-G人格类型量表分4个维度,8个因子:外倾-内倾(EI)、感觉-直觉(SN)、对事-对人(TF)、判断-认知(JP)。每一维度上两个因子的得分呈负相关。
MBTI-G人格类型量表的EI维度与乐群性(A)、恃强性(E)、兴奋性(F)、敢为性(H)、内外向(E)等因素呈正相关关系;与忧虑性(O)、独立性(Q2)、紧张性(Q4)、神经质(N)、焦虑(ANX)、疑心(HYP)和脱离现实(UNR)等因素呈负相关关系。
MBTI-G人格类型量表的SN维度仅与忧虑性(O)呈正相关;与恃强性(E)、兴奋性(F)、敢为性(H)、幻想性(M)、内外向(E)、病态人格(PSD)、兴奋状态(HMA)等因素呈负相关。
MBTI-G人格类型量表的TF维度与稳定性(C)、恃强性(E)、有恒性(G)、敢为性(H)、实验性(Q1)、独立性(Q2)、自律性(Q3)等因素呈正相关;与忧虑性(O)、紧张性(Q4)、神经质(N)、焦虑(ANX)、疑心(HYP)和脱离现实(UNR)等因素呈负相关。
MBTI-G人格类型量表的JP维度仅与社会性(L)和有恒性(G)呈正相关;也仅与精神质(P)和脱离现实(UNR)呈负相关。 引导我们建立自信,信任并理解他人;进而在职业定位和发展、团队建设、领导力人格基础发展、人际工作关系、员工素质、组织内部沟通以及跨文化企业管理等领域为我们提供前所未有的帮助——当然,前提是规范而富有技巧地使用MBTI,决非随心所欲地滥用;
MBTI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而且在实践中行之有效,而这有赖于每一位测试者恪守施测流程和测试中的行为规范。只有这样,MBTI才能真正帮助人们发现自我。 MBTI的全名是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它是一种迫选型、自我报告式的性格评估工具,用以衡量和描述人们在获取信息、作出决策、对待生活等方面的心理活动规律和性格类型。
性格是什么?怎样对性格进行分类?
心理学认为,“性格”是一种个体内部的行为倾向,它具有整体性、结构性、持久稳定性等特点,是每个人特有的,可以对个人外显的行为、态度提供统一的、内在的解释。
MBTI把性格分析4个维度,每个维度上的包含相互对立的2种偏好: 外向 or 内向 实感 or 直觉 思考 or 情感 判断 or 认知 其中,“外向E——内向I”代表着各人不同的精力(Energy)来源;“实感S—直觉N”、“思考T—情感F”分别表示人们在进行认知(Perception)和判断(Judgement)时不同的用脑偏好;“判断J—认知P”针对人们的生活方式(Life Style)而言,它表明我们如何适应外部环境——在我们适应外部环境的活动中,究竟是感知还是判断发挥了主导作用。
4个维度上特定偏好的组合就构成一种特定的性格,譬如ISTJ代表“内向—感觉—思考—判断”型性格,ENFP则代表“外向—直觉—情感—感知”型性格。由此可知,性格一共有16种不同的类型: ISTJ ISFJ INFJ INTJ ISTP ISFP INFP INTP ESTP ESFP ENFP ENTP ESTJ ESFJ ENFJ ENTJ 每一种性格类型都具有独特的行为表现和价值取向。了解性格类型是寻求个人发展、探索人际关系的重要开端。 MBTI采用量表与自评相结合的方式揭示性格类型。目前最新的量表是1998年修订完成的量表M。它包含93个问题,每题设2个备选答案,要求受测者在完全解除压力的状态下选择自己最自然的做法或者反应。量表的问题都经过反复筛选和实践检验,为了取得最佳效果,量表在使用中还要遵循一套严格的程序与规范并由专业施测师进行指导。在自评中,施测师将向受测者讲解性格类型的基本理论和每种类型的典型表现,引导受测者初步了解自己的性格。最终,受测者将在施测师的帮助下,结合量表计分和自评结果,自行确定自己的性格类型——MBTI相信,最清楚自己性格的当然就是你自己;如果有什么东西遮蔽了你的自知之明,那么就让MBTI来帮助你重新认识你自己。 1913年 瑞士心理学家C. G. Jung在慕尼黑国际精神分析会议上提出了内向型性格与外向型性格,揭开了现代性格类型研究的序幕。 1921年 Jung发表《心理类型学》(德文版);1923年H. G. Baynes将其译为英文,并由纽约的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Company出版。该书是公认的现代性格类型理论的奠基之作。 1942年 美国的Katherine C Briggs和Isabel Briggs Myers母女在Jung理论的基础上,开发了MBTI的第一张量表——量表A。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Isabel母女希望通过MBTI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欣赏,从而避免战争。 1957年 MBTI升级到量表D,增设“词对问题”。 1962年 MBTI由新泽西普林斯顿的教育测试服务机构(ETS)出版,但ETS规定它只能被用于研究领域。
同年,Isabel Briggs Myers出版了她的研究手册,这是有关MBTI的第一个正式文献。她还应邀在美国心理学学会发言,标志着MBTI获得了当时心理学界的正式认可。 1962~1970年 MBTI升级到量表E,开始关注性格类型的性别差异。 1972年 “心理类型应用中心”(CAPT)在佛罗里达大学成立,它保存有心理类型研究所需的主要材料,并于1975年发起了第一次“类型测量学会议”。 1975年 咨询心理学出版社(CPP)成为MBTI的正式出版者;MBTI在专业圈内得到进一步普及,并且第一次获准为普通大众提供服务。 1977~1978年 MBTI升级到量表K;开发出“MBTI第二步”(StepⅡ),把每个维度进一步细分为5个子维度,通过复杂的计算机计分程序产生结果——“扩展解释报告”(EIR)——大大提升了性格类型评估的精度和深度。 1979年 心理类型学学会(APT)在CAPT会议上诞生。它的宗旨是促进MBTI的专业化和标准化,鼓励各种类型学派的多样化发展。 1998年 在量表研究中引入“项目特征曲线”(ICC),进一步加强了MBTI评估的科学性。
同年,MBTI升级到量表M,这也是目前使用中的MBTI的最新版本。 2001年 思维公司成为中国地区首家获得正式授权的MBTI认证培训中心,标志着MBTI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MBTI是当今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性格测试工具之一。它已经被翻译成近20种世界主要语言,每年的使用者多达200多万。据有关统计,世界前100强公司中已有89%引入了MBTI,用于员工和管理层的自我发展、提升组织绩效等各个领域。
MBTI向我们揭示了性格类型的多样性和由此导致的不同个体之间行为模式、价值取向的差异性:性格类型深刻影响着我们观察事物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方式、决策的动机、工作中的行事风格,乃至人际交往中的习惯与喜好;不同性格的人在相同的境遇中或者面对相同问题时往往做出截然不同的反应,这很容易成为各种误解、矛盾的导火线,甚至引爆一场信任危机,严重危害团队的合作与绩效——如何看待人与人的差异,在工作中求同存异?如何突破人际交往的“性格壁垒”,因人而异地开展交流与沟通?每一种性格类型都表现出独特的行为特征,为个人带来不同的能力优势与局限——怎样扬长避短,为最合适的人安排最合适的工作?每个人具有哪些能力优势与局限?怎样根据性格类型找到最佳的职业定位、规划未来的职业发展?在一个团队中可能聚集着各种性格类型的成员,不同性格类型的碰撞与对话最终将合成整个团队的性格——领导者将如何优化团队成员的性格配置,组建一支精诚合作的高效团队?团队成员怎样才能更好地融入集体,避免性格冲突,提升工作绩效?MBTI从性格类型入手,引导我们认识自己、理解他人,在工作中建立自信并相互信任,从而更富成效地开展合作,也为个人发展铺就最佳途径。
本刊汇集了过去一年中思维公司在各个领域内应用MBTI的经典案例。自2001年由澳大利亚心理学家出版社(APP)正式授权成为中国地区首家MBTI认证培训中心以来,思维公司始终致力于MBTI的推广与应用开发;在自身的管理咨询实践中通过培训与一对一辅导积极帮助企业和个人(特别是高级行政主管和管理人员)实现以下目标:
提高自我认识,包括学习模式、决策方法、领导风格、沟通方式等方面,从而提升自信和自我评价;
认识团队、个人的优势能力与薄弱环节;
优化人员配置,提高职业定位的准确性与个人对工作的满意程度;
改善交流与沟通,在团队中加强理解与相互信任,建立和谐的工作关系;
改进团队协作,提升组织绩效。
这些案例将向读者表明:在某个具体工作场景中各种性格类型将导致怎样的典型行为和价值立场,它们之间存在着哪些差异;MBTI如何揭示这一切,并通过提高有关人员的认识帮助他们转变行为,最终为整个团队、组织带来利益。




你是否需要了解?

中国MBTI-G人格类型量表人格类型量表的内容
中国MBTI-G人格类型量表是一种详细的97题性格评估工具,由83个清晰表达的短句和14对含义明确的词对构成,旨在测量和描述个体在获取信息、决策和生活态度上的心理活动特征和倾向。该量表分为四个维度:外倾-内倾(EI)、感觉-直觉(SN)、对事-对人(TF)和判断-认知(JP)。每个维度的两个因子得分呈...

中国MBTI-G人格类型量表的内容
SN维度与忧虑性(O)呈正相关,与恃强性(E)、兴奋性(F)等呈负相关。TF维度与稳定性(C)、恃强性(E)等呈正相关,与忧虑性(O)、紧张性(Q4)等呈负相关。JP维度与社会性(L)、有恒性(G)呈正相关,与精神质(P)、脱离现实(UNR)呈负相关。MBTI-G人格类型量表为我们提供前所未有的帮助,...

中国MBTI-G人格类型量表的内容
MBTI-G人格类型量表的EI维度与乐群性(A)、恃强性(E)、兴奋性(F)、敢为性(H)、内外向(E)等因素呈正相关关系;与忧虑性(O)、独立性(Q2)、紧张性(Q4)、神经质(N)、焦虑(ANX)、疑心(HYP)和脱离现实(UNR)等因素呈负相关关系。MBTI-G人格类型量表的SN维度仅与忧虑性(O)呈正相关;与恃强性(E)、兴奋性(...

中国MBTI-G人格类型量表中国MBTI-G量表的由来
中国MBTI-G人格类型量表的诞生源于美国东卡罗莱纳大学在1987年提供的MBTI Form G量表(Myers,1987)。其发展过程经过严谨的翻译和修订,以适应中国文化和语言环境。首先,由两位心理学家、一位语言学家和一名研究生分别对原量表进行了独立翻译,他们的译稿经过比较,形成了一份初步问卷(初稿)。考虑到文化差...

中国MBTI-G人格类型量表MBT1使用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认为,感知和判断是大脑的基本功能,决策过程涉及触觉感知、直觉感知、感性判断和理性判断。性格的形成受到大脑发育关键期的环境影响,一旦形成,除非极个别特殊情况,否则不易改变。MBTI正是基于荣格的人格分类理论和Katherine Cook Briggs母女的研究,通过自我报告的形式,揭示人们在信息获取、...

中国MBTI-G人格类型量表的使用方法
事实上,在MBTI的设计中包含着一整套严格的施测流程和行为规范——第1步 调整测试的心态:施测师应告知受测者,MBTI只测试性格类型,而不同性格类型之间没有优劣之分,测试结果也将对其他人严格保密;帮助受测者放松心情,最大限度地摆脱工作、家庭等外部环境的压力,尽量展现真实的自我。第2步 答...

mbti八维功能分数
mbti分数解释:MBTI-G人格类型量表分4个维度,8个因子:外倾-内倾(EI)、感觉-直觉(SN)、对事-对人(TF)、判断-认知(JP)。每一维度上两个因子的得分呈负相关。MBTI-G人格类型量表的EI维度与乐群性(A)、恃强性(E)、兴奋性(F)、敢为性(H)、内外向(E)等因素呈正相关关系;与忧虑性(O)、独立...

求 中国 MBTI-G 人格类型量表 和答案
回答:《中国MBTI-G人格类型量表》   MBTI全称Myers-Briggs TypeIndicator,是一种迫选型、自我报告式的性格评估工具,用以衡量和描述人们在获取信息、作出决策、对待生活等方面的心理活动规律和性格类型。它以瑞士心理学家Carl Jung的性格理论为基础,由美国的Katherine C Briggs和Isabel BriggsMyers母女共同研...

兵检心理测验P和C是什么意思?
4. 根据《中国MBTI-G价格类型量表》,对ENFP、INTJ、ISTP人格类型进行检测,若判定的个体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则需进行结构性访谈:I得分超过30分;N得分超过30分;F得分超过28分;P得分超过28分。5. P量表评估的是精神质,也称作倔强性,这并不等同于精神病。所有人都会有一定程度的精神质,但分数较...

征兵体检标准心理检测
文字运用得分需超过4分;二维旋转项目的得分需超过3分;加减法部分的得分需达到7分;符数转换得分需超过55分。另一方面,第四十四条针对《中国MBTI-G人格类型量表》的检测结果,如果个体被判定为ENFP、INTJ、ISTP中的一种,并且在I(内倾)、N(知觉)、F(情感)或P(判断)得分中,有以下任意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