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保持谦让的美德? 为什么谦虚是一切美德之母?

作者&投稿:訾艺 2024-07-02
为何谦虚是一种美德?

我们大家都见过成熟的稻穗,在丰收的季节它会谦虚地低下了头,这是成熟的标志也是谦虚的表现。从小老师和家长就教育我们“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在我们取得优异的成绩而沾沾自喜的时候,他们会警告我们“不要骄傲”;当我们为别人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而忘乎所以的时候,他们也会警告我们“要谦虚”。谦虚的人并不期待别人的夸奖,而骄傲的人却处处炫耀,等待别人的夸奖。我们任何一个人都不会喜欢那种夸夸其谈、整天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人,这种人也不会得到人们真正的称赞。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谦虚品格的民族,从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到现代的无数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时刻教育我们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然而,在当代社会人们对谦虚产生了误解,有人认为谦虚是违心地否定自己,常是心不甘、情不愿地推让,是一种不真实的自我表现。他们认为过分的谦虚会给社会带来很多的弊端:由于它,人们不敢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不敢担当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不敢向上司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好多人的才华就会被埋没,以致于造成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局面。其实从现实意义上来看,这些都是对谦虚的一种错误的解释。我们在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的时候,大胆地把它提出来,这是对自己正确的评价和自我表现,这也是当今社会所提倡的一种态度,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而这种自我表现不是夸夸其谈,它是一种实事求是的自我表现,不是弄虚作假、不是强人出头,这种表现也绝不能跟骄傲混为一谈。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如果刘翔不在体育场上展示自己,哪来他今天的辉煌成就;如果麦哲伦不展现自己,哪会有他“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伟大壮举;如果袁隆平不在实验室展示自己,哪会有他“杂交水稻之父”的荣誉称号……太多的如果都足以证明今天的青年一代应该换一种眼光来看待问题,不要被世俗的观点所蒙蔽。如果仅仅为了博得谦虚之名而一再退让、隐蔽自己,空有满腹经纶而无用武之地。那你就是对社会的不负责,对自己的亵渎,这样的谦虚没有人会称赞。因此,当今社会的人一定要正确看待谦虚与骄傲的内在含义,做到实事求是的谦虚。
有一次,19世纪的法国著名画家贝罗尼到瑞士去度假,虽然是度假,但是他每天仍然离不开心爱的画架,整天背着它出去写生。
有一天,他正专心致志地在日内瓦湖边画画。这时有三位英国女游客从他的身旁路过,这三位英国游客看见了贝罗尼画的画。显出一副很不屑一顾的神态,她们在一旁指手画脚地嘲笑他的画,其中一个游客忍不住开口说道:“你看他画的这是什么东西呀?简直是四不象!”听她这么一说,其他的人也围过来看热闹。贝罗尼听到她们的批评并没有生气,而是将她们指出的错误都一一修改过来,之后还不忘对她们说一声“谢谢你们的指导”。
到了第二天,贝罗尼到其他的一个地方去办公事。在他等车的时候又碰到了那三位游客,她们正在交头接耳地议论些什么。那三个英国妇女偶然间看到了贝罗尼,便朝他走过来,其中一个问他:“先生,我们听说大画家贝罗尼正在这儿度假,所以特地来拜访他。请问你知不知道他现在在什么地方?”
贝罗尼听后朝她们微微弯下腰,回答说:“真是不敢当,我就是你们所要找的贝罗尼。”三位英国妇女大吃一惊,再一回想起昨天的失礼,头也不回地都跑掉了。
贝罗尼是法国著名画家,但他能虚心接受外行人的批评,希望自己能精益求精,更上一层楼,这就是谦虚的美德在他身上的反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样如此。我们要时刻保持谦虚的美德,懂得接纳别人,也只有这样才。

森林中有一条河流,河水湍急,不停地打着漩涡,奔向远方。河上有一座独木桥,窄得每次只能容一人经过。
某日,东山上的羊想到西山上去采草莓,而西山的羊想到东山上去采橡果,结果两只羊同时上了桥,到了桥中心,彼此挡住了,谁也走不过去。
东山的羊见僵持的时间已很长了,而西山的羊照样没有退让的意思,便冷冷地说道:“喂,你的眼睛是不是长在屁股上了,没见我要去西山吗?”
“我看你是干脆连眼都没长吧,要不,怎么会挡我的道?”西山的羊反唇相讥。
“你让还是不让?不让开,我就闯。”东山的羊摇了一下头,那意思是:看到没有,我的犄角就像两把利剑,它正想尝尝你的一身肥肉是否鲜美呢。
“哼,跟我斗,没门!”西山的羊仰天长咩一声,便低头用犄角去顶东山的羊。
“好小子,我看你是不想活了。”东山的羊边骂边低头迎上西山的羊。
“咔”,这是两只羊的犄角相互碰撞的声音。
“扑通”,这是两只羊失足同时落入河水中的声音。
森林里安静下来,两只羊跌入河心以后淹死了,尸体很快就被河水冲走了。谦让是一种美德。你若处处争强好胜,便会处处碰壁。而不懂得谦让所带来的恶果,有时是当事者自己都难以预料到的,当恶果发生时,你只能在上帝那里忏悔了。

谦让,是君子之道。君子之所以懂得谦让,是因为这不仅是做人的美德,也是做人的智慧。以退为进,以屈为伸,才是做人的大道理。常见小人斗气,锋芒尽露,睚眦必报,不可一世,最后害人不利己,教训实在深刻。

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三字经》里的“融四岁,能让梨”,讲的就是一个关于谦让的故事。

孔融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兄弟七人相处得十分融洽。有一天,孔融的妈妈买来许多梨,一盘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们让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

四岁的孔融看了看盘中的梨,发现梨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只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爸爸看见孔融的行为,心里很高兴,心想:别看这孩子小,却懂得应该把好的东西留给别人的道理呢。于是他故意问孔融:“盘子里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

爸爸接着问道:“你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照你这么说,他应该拿最小的一个才对呀?”

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小弟弟吃。”

爸爸听他这么说,哈哈大笑道:“好孩子,好孩子,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以后一定会很有出息。”

后来,孔融果然成了东汉末年的著名学者、“建安七子”之一。

谦让是高贵者的通行证,沿着谦让的路走下去,收获的是君子美名;而小人好斗,不仅摸不到高贵的门槛,连自己仅有的光环也会黯然失色。君子懂得尺蠖之道,一伸一屈,因而受辱时不反击,知道谦让的本性能战胜狂傲的对手;君子懂得隐藏自己的智慧,不计较暂时的嫌隙,把眼光投向将来。

战国时,赵国的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辱使命,立了大功。赵惠文王十分信任蔺相如,拜他为上聊,地位在大将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私下对自己的门客说:“我是赵国大将,立了多少汗马功劳。蔺相如有什么了不起?倒爬到我头上来了。哼!我见到蔺相如,总要给他点颜色看看。”

这句话传到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装病不去上朝。

有一天,蔺相如带着门客坐车出门,真是冤家路窄,老远就瞧见廉颇的车马迎面而来。他叫赶车的退到小巷里去躲一躲,让廉颇的车马先过去。这件事可把蔺相如手下的门客气坏了,他们责怪蔺相如不该这样胆小怕事。

蔺相如对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比,哪一个势力大?”

他们说:“当然是秦王势力大。”

蔺相如说:“对呀!天下的诸侯都怕秦王,但为了保卫赵国,我就敢当面责备他。怎么我见了廉将军倒反怕了呢。因为我想过,强大的秦国不敢来侵犯赵国,就因为有我和廉将军两人在。要是我们两人不和,秦国知道了,就会趁机来侵犯赵国。就为了这个,我宁愿容让点儿。”

有人把这件事传给廉颇听,廉颇感到十分惭愧。他就裸着上身,背着荆条,跑到蔺相如的家里去请罪。他见了蔺相如说:“我是个粗鲁人,见识少,气量窄。哪儿知道您竟这么容让我,我实在没脸来见您。请您责打我吧。”

蔺相如连忙扶起廉颇,说:“咱们两个人都是赵国的大臣。将军能体谅我,我已经万分感激了,怎么还来给我赔礼呢。”

两个人都激动得流了眼泪。打这以后,两人就做了知心朋友。从此,两位一文一武大臣,共同辅助国王,使国家日益强大。

从这个“将相和”的故事中可以看出,蔺相如的谦让哪里有软弱可欺的成分?有的却是处世的智慧、做人的诀窍,和宽宏大量的君子风范。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人争强好胜,斗气斗狠,就是不斗智比谦,他们以为谦让就是无能,是屈辱行为,丢了自己的脸面,会受人耻笑,于是步步紧逼,锋芒毕现,不争个高下不罢休,不斗个你死我活不收手,其结果自然是害人害己。他们或者有点能耐,就自视清高,傲视天下,有一种舍我其谁的狂妄。直至碰得头破血流,才明白自己不过是半瓢水。

同样是古代的事例,春秋时的颖考叔和公孙子都的故事却是悲剧。

庄公准备伐许,战前,他先在国都组织比赛,挑选先行官。众将一听,觉得露面的机会来了,个个跃跃欲试,准备大显身手。

第一个比赛项目剑术。众将都使出浑身解数,一时刀光剑影,互不相让。经过首轮比拼,选出前六名。

接下来是比箭,六名胜出者各射三箭,以射中靶心者为胜。其中公孙子都,武艺高强,年轻气盛,向来不把他人放在眼里。只见三箭连中靶心,博得一片喝彩。不免洋洋得意,认为这先行官非己莫属。

但有一位将领,是个老人,胡子都白了,叫颖考叔,也是个身手不凡的主儿。只见他走上前来,从容不迫,拈弓搭箭,“嗖嗖嗖”,三发三中,居然与公孙子都比了个平手。

两将并列第一,还须再考。庄公派人拉出一辆战车,对他们说:“你们二人站在百步开外,同时来抢这部战车。谁抢到手,谁就是先行官。”公孙子都轻蔑地看了一眼颖考叔,没把这老将当一回事。谁知刚跑了一半,公孙子都脚下一滑,摔了个跟头。等爬起来,颖考叔已把车抢到了手。公孙子都不服,扑过来就抢车,两人又打起来了。庄公忙令制止,并宣布颖考叔为先行官,同时命公孙子都为副将。公孙子都居人之后,怀恨在心,难服这口气。

颖考叔不负庄公之望,在进攻许都时,手举大旗率先从云梯上冲上城头。眼见颖考叔大功告成,公孙子都恨得要死,竟抽出一支箭,瞄向颖考叔射去,一下子把颖考叔从城头上射下来。

这个悲剧的发生在于两人都锋芒太盛,互不相让,非得拼个高低不可。持这样的心态去处世,带来的不是悲剧才怪。


你是否需要了解?

如果孩子一切都谦让,你还觉得这是一种美德吗
答: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即便是功成名就或德高望重的人,也都把谦让看成是人生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美德。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学会谦让。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因此,孩子一般都霸道、野蛮,缺乏节制、谦让的品质。因为周围没有兄弟姐妹,家长的宠爱都集中在一个...

谦让到底是不是一种美德?请给我一个理由!
答:谦让是一种胸怀,一种美德,一种风度,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修养。 清朝时,有一大户人家想垒一道院墙把自己与邻居家隔开。为墙基的位置,两家发生了严重的冲突。大户人家虽财大气粗却因不如邻家子孙繁盛而吃了眼前亏,深感面子不保,马上给在京城做大官的儿子写家书一封,细述了家中烦恼,要求儿子快...

为什么是表示礼貌谦让呢?
答:因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是礼貌谦逊,自古以来孩子孝敬老人,尊老爱幼兄弟姐妹互谦互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不管老人做的对与错都要服从,不管怎样那时候没有啃老的,不像现在老人啃完了没人养!

在职场中,不涉及自己利益的事情为什么要懂得谦让?
答:方法,决定拒绝同事避免这种欺凌;在过去,中国是一个非常珍惜的脸,即使你吃了一些损失,也保持面孔,但在中间的真正工作场所,有时脸部不仅仅是毫无价值的,甚至成为别人欺负他自己的原因,对公司的盲目追求将使您更加疲倦;因此,当您正在处理同事时,您不能令人叹为水,并不总是想思考委员会并要求它...

多人齐心协力懂得谦让才能什么?
答:如果正好这个年轻人是个失去双腿的年轻人,而老者只是一个正常的老人,那么这件事情的本质被大家认清之后,大家还会觉得这个年轻人还要给老人让座吗?五、家长要引导孩子真诚地去谦让 谦让一直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真诚地谦让,是要以一种正确做人的态度,不做掩饰,以诚相待去考虑别人所做出的谦让,...

你认为谦让是一种真正的美德吗?
答:谦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做人的境界。学会谦让,尝试谦让,在谦让中学会生活,学会生存,那么,你会慢慢领略到:其实,谦让也是一种福。但是不少家长不懂得谦让的内在含义,喜欢无原则地要自家孩子谦让。甚至明明知道不应该要自己的孩子谦让,但是碍于面子,好像不叫自己的孩子谦让就说不...

谦让到底是不是一种美德?请给我一个理由!
答:谦让当然是一种美德,但是凡事都没绝对,谦让前提你当然得看当时情况而定,现在这浮躁的社会谦让也要看情况,自己凭心而定,不需要什么大道理来约束自己一定要做最好,问心无愧就行

为什么做人老是谦让呢 ?
答:其中蕴含的道理绝非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当然也绝非我辈所能参透、所能悟出的,它需要生活的积累,需要生活的历练。有些人进取精神不强,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自我要求不高,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工作中不走在人前,也不落人后,随大流;有干好工作的热情,但自身综合能力缺乏,办法少、点子少、找不...

谦让是什么意思
答:谦让的意思是指不张扬、不傲慢,能够虚心礼让,愿意为他人着想,考虑他人的感受,在利益面前不争先,愿意退让一步。谦让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智慧。谦让是一种尊重他人的态度。在人际交往中,谦让意味着对他人的尊重和认可。当我们面对与他人相关的利益冲突时,谦让能够帮助我们避免冲突,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某公司到省人才中心招聘销售部工作...
答:例文及点评。【例文1】议论文 肯定谦让谦让不可弃面对激烈的招聘竞争,一位名叫张媛媛的女大学生却数次让座,不过就是这份谦让,却被认为不适合激烈的市场竞争。这让我深思。(简单摘引材料,语言简洁,抓住了关键)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流传千年,指导着千万代的炎黄子孙找到人生中的航标,成就大业。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