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田园杂兴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 四时田园杂兴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诗歌描写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出处节选】《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白话译文】初夏正是梅子金黄、杏子肥的时节,麦穗扬着白花,油菜花差不多落尽正在结籽。夏天日长,篱落边无人过往,大家都在田间忙碌,只有蜻蜓和蝴蝶在款款飞舞。
扩展资料
1、《四时田园杂兴》创作背景
《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每部分各十二首,共六十首。
2、《四时田园杂兴》鉴赏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3、《四时田园杂兴》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进士第,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乾道三年(1167年),知处州。
乾道六年(1170年)出使金国,不畏强暴,不辱使命,还朝后除中书舍人。乾道七年(1171年),出知静江府。淳熙二年(1175年),受任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淳熙五年(1178年),拜参知政事。晚年退居石湖,加资政殿大学士。
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四时田园杂兴
《四时田园杂兴(其一)》是南宋诗人范成大所作的一首田园诗,是他所作的田家诗《四时田园杂兴60首》中的一首
创作年代
南宋
作品出处
《四时田园杂兴60首》
文学体裁
诗歌
四时田园杂兴·其一四时田园杂兴二十五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四时田园杂兴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四时田园杂兴 其二十五四时田园杂兴 其三十一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宿新市徐公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作品原文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
1、杂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
2、昼(zhòu):白天。
3、耘田:除掉杂草。
4、绩麻:把麻搓成线。
5、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6、童孙:指儿童。
7、未解:不懂。
8、供:从事,参加。
9、傍:靠近。
10、桑阴:桑树底下阴凉地方。
诗意
白天出去田里锄草,到了夜晚回来搓麻绳,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儿童不明白怎么耕耘,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赏析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首句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即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四时田园杂兴
《四时田园杂兴(其一)》是南宋诗人范成大所作的一首田园诗,是他所作的田家诗《四时田园杂兴60首》中的一首。
外文名称
Four pastoral
作品名称
四时田园杂兴
创作年代
南宋
作品出处
《四时田园杂兴60首》
文学体裁
诗歌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1、杂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
2、昼(zhòu):白天。
3、耘田:除掉杂草。
4、绩麻:把麻搓成线。
5、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6、童孙:指儿童。
7、未解:不懂。
8、供:从事,参加。
9、傍:靠近。
10、桑阴:桑树底下阴凉地方。
白天出去田里锄草,到了夜晚回来搓麻绳,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儿童不明白怎么耕耘,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首句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即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前两句写乡村男耕女织,日夜辛劳,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后两句生动地描写了农村儿童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的情景,流露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 诗中描写的儿童形象,天真纯朴,令人喜爱。
全诗有概述,有特写,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乡村男女老少参加劳动的情景,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诗句意思:农民在夏天是忙碌的,白天到稻田里锄草,到了晚上,还要忙搓麻线等纺织活儿。白天、晚上都没有空闲的时间。
农村中的男男女女每人都有一份工作,无论耕田,还是纺织,农田劳动还是家务劳动,大家都各司其职,不得空闲。 小孩子虽然年幼,还不懂得从事耕田等劳动,但也学大人的样子,在靠近桑树的下面学着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诗句意思: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夏口夜泊别友人》诗写客舟夜泊夏口送别友人的孤寂之情,表达诗人浓郁的乡愁。
描写的是乡村人民日夜不停的干活,去除草,还要把麻搓成线,来维持自己的生活,
赞美劳动人民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诗中描写了,男耕女织,童子学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每部分各十二首,共六十首。诗歌描写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四时田园杂兴》(题意:四个时节田园的各种兴致)共60首,宛如农村生活的长幅画卷。分为春夏秋冬四个诗卷,其中春日田园杂兴12首、晚春田园杂兴12首、夏日田园杂兴12首、秋日田园杂兴12首、冬日田园杂兴12首。描写了4个季节田园中的不同景象,生动绘制了一幅田园农作动态图。
名段1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
四时:四季。
耘田:锄地。
绩麻:把麻搓成绳,搓麻绳。
儿:男人(农夫)。
女:女人(农妇)。
各当家:每人都负有专责,独当一面。
童孙:幼童。
供:从事参与。
傍:靠近。
【译文】
白天锄地,夜晚搓麻,
农家男女都帮着父母做事,干家务,让父母休息。
小孩子不懂得种田织布之事,
却也学着大人在桑树阴下种瓜。
【简析】
这首诗描写农村初夏时节生活中的一个场景。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绩”是搓的意思。“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已收录北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三课)
【鉴赏】
《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宛如乡村生活的长幅画卷。本篇是其中 的一首。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细致的描绘,热情地赞颂了农民紧张繁 忙的劳动生活。首句用昼和夜对比,向我们展开一幅乡村男女耕田、绩 麻,日夜忙碌的图景。后两句生动描写了农村儿童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 的情形,流露出诗人对儿童的喜爱。诗中描写的儿童形象,天真纯朴,令人喜爱。全诗语言通俗浅显,没有刻意追求的痕迹,文笔清新轻巧,流畅 自然,犹如一幅生动的农村风俗长卷,充溢着江南农村浓郁的乡土气息。
名段2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译文】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
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
只有蝴蝶和蜻蜓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简析】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蜓飞蝶舞。
(已收录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诗;鄂教版五年级下第八单元古诗;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鉴赏】
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被视为田园诗的典范。这首诗写初夏江 南的田园景色。诗人用黄、肥、白、稀四个字将江南夏日风光描述得形象 逼真。第三句,从人们院前的静寂来表现农人早出晚归,辛勤忙碌。最 后一句又以“唯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别有意趣。 全诗无一字言农事,无一语写劳动,然而,透过句句诗行,让我们仿佛看 到农村的真实面貌和人们的繁忙。同时,诗中蕴含着诗人对田园生活的 热爱。语言清新流畅,意境活泼自然。
名段3
租船满载候开仓,粒粒如珠白似霜。
不惜两钏输一斛,尚赢糠核饱儿郎!
【简析】
这首诗写农民全年的辛苦收成,被官府巧榨豪夺得几乎一干二净,只能给孩子吃点粗糠来填饱肚子了。诗人满腔悲悯地画出这幅农民的血泪图。
名段4
高田二麦接山青[1],傍水低田绿未耕。
桃杏满村春似锦,踏歌椎鼓过清明[2]。
吉日初开种稻包[3],南山雷动雨连宵。
今年不欠秧田水,新涨看看拍小桥。
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4]。
鸡飞过篱犬吠窦[5],知有行商来买茶。
三旬蚕忌闭门中[6],邻曲都无步往踨[7]。
犹是晓晴风露下,采桑时节暂相逢。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8]。
昼出耘田夜绩麻[9],村庄儿女各当家[10]。
儿童未解供耕织[11],也傍桑阴学种瓜。
垂成穑事苦艰难[12],忌雨嫌风更怯寒[13]。
笺诉天公休掠剩[14],半偿私债半输官。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15]。
黄纸蠲租白纸催[16],皂衣旁午下乡来[17]。
“长官头脑冬烘甚[18],乞汝青铜买酒回[19]。”
村巷冬年见俗情[20],邻翁讲礼拜柴荆。
长衫布缕如霜雪,云是家机自织成[21]。
【注释】
[1]二麦:大麦、小麦。
[2]椎鼓:打鼓。 椎:捶击的工具。这里用作动词。
[3]种稻包:农家用来储存稻种的稻草包。
[4]日长:即“长日”,整天的意思。一说长时间。
[5]窦:墙洞。
[6]蚕忌:农家风俗,养蚕季节忌风忌尘忌陌生人进门等。
[7]邻曲:邻里。步往踨(zōng):来往的踪迹。
[8]蛱(jiá)蝶:蝴蝶的一种。
[9]耘田:除草。 绩麻:把麻析纺成线,供织麻布用。
[10]各当家:各自承担一定的活计。
[11]未解:不懂得。 供:从事。
[12]穑(sè):收获庄稼。
[13]怯:害怕。
[14]笺诉天公:写信向天公诉说。 笺:这里指书信。掠剩:掠去剩余的粮食。
[15]连枷(jiā):一种打谷的农具。
[16]蠲(juān):免除。
[17]皂衣:衙门差役。因其穿黑色衣服,故称“皂衣”,又称“皂隶”。旁午:纷繁,交错不断。
[18]冬烘甚:“糊涂得很”的意思。
[19]青铜:指青铜钱。
[20]俗情:乡土风俗。
[21]云:说,称。
【简析】
范成大早年游宦四方,57岁以后,退职闲居苏州石湖,这时期,写下《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原分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每组十二首。各组可称为组诗。因此获得“田园诗人”的称号。《四时田园杂兴》把自陶渊明以来至唐王维、储光羲、孟浩然、韦应物等描写农村田园的诗歌传统,以及自《诗经·豳风·七月》以来直到唐代“新乐府”诗派着力反映农村社会现实的诗歌传统融合起来,变古体为七言,无论内容和形式,都体现出卓越的创造性。
《四时田园杂兴》内容极为丰富,江南农村的自然风光,四时农事,农家的生活遭遇等尽现其中,形成生动的乡村社会长卷。所选第一首描写清明节的自然景色;第二首写播种前的乡村景象;第三首写农家春日生活画面;第四首说养蚕;第五首写初夏江南农村景色;第六首以老农口气写农家的劳动情景;第七首写农家负担的沉重;第八首写农家打场;第九首写租税的苛重、官吏的无耻可恶;第十首写纯朴的乡情。所选十诗可窥见《四时田园杂兴》的风貌。 《四时田园杂兴》无论叙事、写景、言情,无不机巧自然又含蕴丰富,耐人回味,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你是否需要了解?
四时田园杂兴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四时田园杂兴的写作背景是:《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每部分各十二首,共六十首。诗歌描写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四时田园杂兴其15的前两句是怎样的情景?
四时田园杂兴·其十五宋·范成大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译文成双成对的蝴蝶飞入了菜花丛中,白昼变长,但是却没有客人到农家做客。鸡从篱笆外飞过,小狗一直在洞中狂吠,原来是有客商过来采买新茶。这首诗描写了晚春乡村的静谧风光,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
《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春晚这三首诗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分别是什 ...
三首诗异同:相同:都写了古时候儿童的田园生活,都通过一件事来表达孩子的天真可爱,都体现了作者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不同:《四时田园杂兴》写的是农村繁忙劳动的景象,孩子们和大人学种瓜的勤劳,来体现田园生活的和谐、幸福。《稚子弄冰》是通过描写孩子们脱冰,用彩绳把...
四时田园杂兴其四十四描绘了什么的场景 四时田园杂兴描写了什么情景
《四时田园杂兴·其四十四》这首诗描绘了秋收时节农民们在辛勤劳作、收割稻谷的场景,表现出农民们对于丰收的喜悦之情以及天气的晴好、温暖。《四时田园杂兴·其四十四》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译文 新筑造的场院里,地面如同镜子一样平坦,家家户户都...
四时田园杂兴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
四时田园杂兴其25,描写动的句子是什么,描写静的句子是什么?在这样的动...
四时田园,描绘了农民在四季中忙碌的场景。诗中描述了农民种植蔬菜和庄稼的情景,这是一幅生动的乡村生活画卷。例如,“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白天农民在田间除草,夜晚则在家中纺纱的场景。这种动态的画面,展现了农民们辛勤劳动的景象。与此同时,诗中也描绘了田园中的...
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试
农民在夏天是忙碌的,白天到稻田里锄草,到了晚上,还要忙搓麻线等纺织活儿。白天、晚上都没有空闲的时间。农村中的男男女女每人都有一份工作,无论耕田,还是纺织,农田劳动还是家务劳动,大家都各司其职,不得空闲。小孩子虽然年幼,还不懂得从事耕田等劳动,但也学大人的样子,在靠近桑树的下面学着...
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这首诗写初夏时节农村人们紧张劳动的生活情景.诗的大意说:白天人 们忙着到田里去锄草,回家后夜晚忙着纺线织布.农村里男男女女,老老少 少,各自都担当起家庭中一定的工作.幼小的孩童虽然还不懂得干耕田织布 的活儿,可是也在桑树阴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菜种瓜.诗人善于从侧面着笔,通过童孙也学种瓜的描...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这首诗描绘的是立夏之后、大概小满左右的田园风光。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赏析:这首诗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和谐、各得其所的乡村图景。第一二句,作者将视野投放至果树和农作物,分别描写了梅子、杏子这两种乡村房屋边生长的果树和麦子、油菜这两种农作物的生长情景,还分别从颜色和“壮貌”上给...
《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流露出诗人对什么赞美?
诗人描写了乡村农民耕织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耕种田地的情景,展现了农村夏忙时节热烈的劳动场面。塑造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流露出诗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