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法重点法条精读(七)

作者&投稿:旗珠 2024-06-30
第七章 审理和判决

  「重点法条」

  第四十四条 诉讼期间,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

  (一)被告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二)原告申请停止执行,人民法院认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并且停止执行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裁定停止执行的;

  (三)法律、法规规定停止执行的。

  「相关法条」 《行政复议法》第21条。

  「意思分解」

  1识记停止具体行政行为执行的3种情形,应注意其中第2种情形应同时具备3个条件:

  (1)原告申请;

  (2)法院认为执行会造成不可弥补损失;

  (3)不损害社会公益。

  2比较《行政复议法》第21条,了解二者之异同。

  「不要混淆」

  第(三)项是“法律、法规”规定停止执行的。

  「重点法条」

  第四十五条 人民法院公开审理行政案件,但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相关法条」 《行诉解释》第46条。

  「意思分解」

  1掌握公开审理原则及其例外的3种情形。

  2注意《行诉解释》第46条关于合并审理的4种情形规定。

  「重点法条」

  第四十七条 当事人认为审判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审判,有权申请审判人员回避。

  审判人员认为自己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应当申请回避。

  前两款规定,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

  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当事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

  「相关法条」 《行诉解释》第47条。

  「意思分解」

  1掌握回避申请提出的期限(《行诉解释》第47条第1款):案件开始审理时。

  2对驳回回避申请决定不服的权利救济(《行诉解释》第47条第4款):向作出决定的法院申请复议一次。

  3回避决定权(第47条第4款)。

  4回避人员范围(第47条第1、2、3款)。

  「不要混淆」

  1申请回避中,人民法院作出回避决定前,该人员应暂停参与本案工作,除非案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而复议期间,该人员不停止参与本案工作。

  2本条规定与《民事诉讼法》相同,可结合记忆。

  「重点法条」

  第四十八条 经人民法院两次合法传唤,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视为申请撤诉;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第五十一条 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宣告判决或者裁定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或者被告改变其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原告同意并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

  「相关法条」 《行诉解释》第36~37、49~50条。

  「意思分解」

  1了解撤诉和视为撤诉的几种情形。

  2了解缺席判决的情形。

  3重点掌握《行诉解释》第36条,对撤诉后再行起诉的不同处理。此与《民事诉讼法》是不同的。

  4重点掌握《行诉解释》第50条,被告改变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尤其是第3、4款之规定。

  「不要混淆」

  1申请撤诉是否准许是由人民法院裁定的,不是必然引起诉讼终结。

  2依《行诉解释》第50条第3款之规定,被告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而原告不撤诉的,人民法院应就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与否作出判决。

  「重点法条」

  第五十条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

  「相关法条」 《行政诉讼法》第67条。

  「意思分解」

  行政诉讼不同于民事诉讼,不适用调解。

  「不要混淆」

  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但行政赔偿诉讼可适用调解。

  「重点法条」

  第五十二条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依据。地方性法规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行政案件。

  人民法院审理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案件,并以该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为依据。

  第五十三条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参照国务院部、委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制定、发布的规章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制定、发布的规章。

  人民法院认为地方人民政府制定、发布的规章与国务院部、委制定、发布的规章不一致的,以及国务院部、委制定、发布的规章之间不一致的,由人民法院送请国务院作出解释或者裁决。

  「相关法条」 《行诉解释》第62条。

  「意思分解」

  关于人民法院审理行政诉讼案件的法律依据,一直是司法考试热点、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务求准确掌握:

  1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法律依据包括法律(狭义)、地方性法规、行政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第52条)。

  2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可参照地方政府规章和部门规章(第53条第1款)。

  3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可援引适用人民法院司法解释(《行诉解释》第62条第1款)。

  4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可引用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

  「不要混淆」

  务必掌握第53条第2款,规章冲突的解决办法,此系司法考试重点。可与《立法法》对照记忆。

  「重点法条」

  第五十四条 人民法院经过审理,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以下判决:

  (一)具体行政行为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的,判决维持。

  (二)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1主要证据不足的;

  2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

  3违反法定程序的;

  4超越职权的;

  5滥用职权的。

  (三)被告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的,判决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

  (四)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可以判决变更。

  「相关法条」 《行诉解释》第53~59条。

  「意思分解」

  《行政诉讼法》的判决种类,系司法考试必考内容之一,同时也是一大难点。对此,我们详陈如下:

  依上述各条款之规定,第一审判决可为以下几种情形:

  1维持判决

  维持判决是指人民法院认定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有效,从而作出否定原告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指控,维持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判决。维持判决之作出必须同时满足3个条件:

  (1)证据确凿;

  (2)适用法律、法规正确;

  (3)符合法定程序。

  2撤销判决

  撤销判决是指人民法院认定被诉具体行政行为部分或者全部违法,从而部分或全部撤销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并可以责令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判决。

  撤销判决可分为三种具体形式:

  (1)全部撤销;

  (2)部分撤销;

  (3)判决撤销并责令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作出撤销判决的情形有:

  (1)主要证据不足;

  (2)适用法律、法规错误;

  (3)违反法定程序;

  (4)超越职权;

  (5)滥用职权。

  适用撤销判决时,需特别注意的特殊事项有:

  (1)《行诉解释》第53条;

  (2)《行诉解释》第59条;

  (3)《行政诉讼法》第55条及《行诉解释》第54条第2款之例外规定;

  (4)《行诉解释》第60条第1款。

  3履行判决

  履行判决是指人民法院认定被告负有法定职责无正当理由而拒不履行或拖延履行的,责令被告限期履行法定职责的判决。

  履行判决是针对行政机关的不作为而采用的一种判决形式,主要适用于《行政诉讼法》第11条第(四)、(五)、(六)项三类情形。

  适用履行判决,应注意的特殊事项有:

  (1)《行诉解释》第60条第2款;

  (2)《行诉解释》第58条。

  4变更判决

  变更判决是人民法院认定行政处罚行为显失公正,运用国家审判权直接改变行政处罚行为的判决。适用条件是:

  (1)变更判决只能针对行政处罚行为作出,对于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人民法院无权直接变更。

  (2)行政处罚行为显失公正。适用变更判决,应注意的特殊事项是《行诉解释》第55条之规定,即人民法院对行政处罚行为作出变更判决,原则上只能减轻不能加重(注意例外);不能对行政机关未给予处罚的人直接给予行政处罚。

  5驳回原告诉讼请求判决

  驳回原告诉讼请求判决是指人民法院认为原告的诉讼请求依法不能成立,但又不适宜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作出其他类型判决的情况下,人民法院直接作出否定原告诉讼请求的一种判决方式,见于《行诉解释》第56条。该条共规定了四种情形可适用该种判决。

  6确认判决

  确认判决是指人民法院确认被诉具体行为合法或违法的一种判决形式。依此,确认判决可分为确认具体行政行为合法判决和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判决,见于《行诉解释》第57、58条。

  「重点法条」

  第五十五条 人民法院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被告不得以同一的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具体行政行为基本相同的具体行政行为。

  「相关法条」 《行诉解释》第54条。

  「意思分解」

  1掌握本条的禁止性规定。该原则意思是:

  (1)被告可以同一事实理由作出与原具体行政行为不同的行为;

  (2)被告可以不同的事实、理由作出与原具体行政行为基本相同或相同的行为。

  (3)被诉具体行政机关因违反法定程序而被撤销,行政机关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不受此限制。

  2行政机关违反该禁止性规定的后果:

  (1)判决撤销或部分撤销重新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

  (2)并按行政机关拒绝履行判决、裁定处理。

  「重点法条」

  第五十六条 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中,认为行政机关的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员违反政纪的,应当将有关材料移送该行政机关或者其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人事机关;认为有犯罪行为的,应当将有关材料移送公安、检察机关。

  「相关法条」 《行诉解释》第61条。

  「意思分解」

  1了解《行政诉讼法》同其他法律程序之关系:移送。

  2重点掌握《行诉解释》第61条;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之关系,可予一并审理。此即所谓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注意两诉主体是不同的。

  「重点法条」

  第五十七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人民法院批准。

  第五十八条 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逾期不提起上诉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或者裁定发生法律效力。

  第五十九条 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认为事实清楚的,可以实行书面审理。

  第六十条 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二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需要延长的,由人民法院批准。

  「相关法条」 《行诉解释》第63~65条及第67、82条。

  「意思分解」

  1了解并熟悉第57、58、60条有关期间的规定。 

  2注意《行诉解释》第64条关于审限的定义。着重注意不算在审限内的时间:鉴定,处理管辖权争议或异议,中止诉讼的时间。

  3重点掌握《行诉解释》第63条第2款。与民诉法相同。

  4重点掌握第59条上诉审为书面审的规定,及《行诉解释》第67条第2款开庭审的例外规定。

  5注意《行诉解释》第65条上诉人确定的规定。 

  6《行诉解释》第82条规定的申请延长期限的报请批准程序。

  「重点法条」

  第六十一条 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的,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二)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但是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依法改判;

  (三)原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者由于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的,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也可以查清事实后改判。当事人对重审案件的判决、裁定,可以上诉。

  「相关法条」 《行诉解释》第68~71条。

  「意思分解」

  1掌握第61条二审判决的3种类型。

  2重点掌握《行诉解释》第71条对几种原审漏判的处理:

  (1)遗漏必须参加诉讼当事人的,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审。

  (2)遗漏诉讼请求的,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审。

  (3)遗漏行政赔偿请求的,又分两种情况:

  ①二审法院认为不应赔偿的,驳回赔偿请求;

  ②认为应予赔偿的,确认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同时,调解行政赔偿问题;调解不成,就行政赔偿部分发回重审。

  (4)当事人在一审未提出行政赔偿请求而于二审期间提出的,二审法院可予调解;调解不成,告知当事人另行起诉。


你是否需要了解?

行政诉讼法重点法条精读(七)
答:「相关法条」 《行政诉讼法》第67条。 「意思分解」 行政诉讼不同于民事诉讼,不适用调解。 「不要混淆」 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但行政赔偿诉讼可适用调解。 「重点法条」 第五十二条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依据。地方性法规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行政案件。 人民法院审理...

行政诉讼法法律条文
答:行政诉讼法旨在保障公民权益,确保公正审理行政案件,对公民对侵犯权益的行为有权提起诉讼。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实行公开、两审终审制,审理范围涵盖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行政行为。特定国家行为和内部行政决定不在诉讼范围内,基层、中级、高级和最高法院根据管辖权划分。诉讼参与者包括原告、近亲属和承受权利...

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重点~
答:7、权责统一:第一,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经济、社会和文化事务管理职责,要由法律、法规赋予其相应的执法手段。第二,行政机关违法或者不当行使职权,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实现权力和责任的统一,并要建立完善追究责任的机制。第四章 行政主体1、概念:指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相对人互有权利义务的另一方当事人,是以其行政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答:二是突出重点。对整部行政诉讼法的全面解释需要一定的实践积累,目前起草的《解释》只是针对新法规定的若干创制性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作出细化规定,确保新制度、新规定的贯彻落实。三是可行实用。《解释》注重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对于缺乏实践积累,存在较大争议的内容暂不规定,成熟一条起草一条。...

行政执法类常识
答:第二步:对重点法条进行提炼,并将其精华部分注释精解,可以让考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捞到“干”的东西。所以,本部分内容对于非法律专业的考生以及复习时间不够充分的考生意义重大。 3. 行政执法类别有哪些 1、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2、行政处罚:...

行政诉讼法案例分析~~急~
答:二、行政诉讼法 第十一条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下列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的诉讼:(一)对拘留、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不服的;(二)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三)认为行政机关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

司法考试
答:(一)民事诉讼中:上级人民法院可以把本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交下级人民法院审理。(《民事诉讼法》第39条) (二)刑事诉讼中:依法应当由上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不能指定下级人民法院管辖。(《六部门规定》第5条) (三)行政诉讼中:上级人民法院可以把自己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移交下级人民法院审判。(《...

国家司法考试中,各法条重点集中在哪些宪法、刑法、行政法等部分?
答:国家司法考试的重点法条,覆盖了宪法与相关修正案,如宪法</、选举法</、立法法</等,详细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政府组织法,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和国务院组织法。在行政法部分,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等是核心内容,行政诉讼法</和国家赔偿法</对于理解行政行为有重要...

行政诉讼法重点法条精读(五)
答:「重点法条」第二十五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作出同一...

司法考试新民事诉讼法重点法条精读(六)
答:此与证据的种类是不同的,民事诉讼证据的种类是指《民事诉讼法》第63条规定的七种证据形式。 「重点法条」 第六十四条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 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