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心理特征

作者&投稿:姚灵 2024-07-02

学龄前儿童心理特征

学龄前儿童心理特征,很多家长对儿童心理健康很重视,孩子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家庭的精神支柱,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学前教育了,学龄前儿童心理特征有哪些。

学龄前儿童心理特征1

一、学龄前期儿童心理特点

1、学龄前儿童指的是3—7岁的儿童。此期儿童大脑的重量继续增加,到6—7岁时脑重量达1280克,基本接近成人。神经纤维继续增长,分枝加多,长度加长,能更有利于神经联系。到6岁,神经髓鞘基本上发育完成,神经传导也就更加迅速、准确。

2、大脑各叶的分化到6岁末也渐趋成熟。大脑结构生理的日趋成熟,为儿童行为的发育打下了良好基础。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学龄前儿童的兴奋和抑制功能在不断增强,兴奋过程也比以前进一步增强。儿童每天醒着的时间,比以前相对增加。7岁儿童每天睡11个小时就足够了,这使儿童有更充足的时间参加游戏和学习实践活动。

二、学龄前儿童的发展特征

1、学龄前儿童生长变化速度惊人

在这个短暂的时期里,儿童学习语言,产生自我意识和在特殊文化背景下的自我环境意识。这一时期儿童的生长发育是有规律、有顺序的。例如,在学走之前必须先学站,学会简单词汇之后才能学会使用复杂句子。

2、学龄前儿童过认知能力有了全面的发展

由于儿童不仅个性有别,所处的文化环境也各不相同,这方面的跨文化研究还有待深入。斯洛宾曾对英国、芬兰、前苏联等国儿童语言发展作了研究,他指出各种文化环境下的儿童大约都是在开始走路的同时开始说话。3岁时已掌握了1000个词汇,具备了正确使用语法结构的基本能力。

3、学龄前儿童社交能力也有一定的发展

学龄前儿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只要有可能,便成天玩耍。虽然不同文化背景下儿童玩耍的方式不同,但在玩耍过程中均体现了对周围成人活动的模仿,而且这些活动能为孩子提供许多与人和物相互作用的机会。

学龄前儿童心理特征2

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

4~6岁的幼儿时期又称学龄前期。这时儿童的心理发展是具体性、不随意性(无意性)占主导地位,抽象概括性和随意性(有意性)也在逐步发展。这时脑生长不如前几个阶段快,但发展较为迅速。6岁时脑重量为成人的90%,神经纤维分支增多加长,神经传导更迅速和准确。由于脑的日益成熟,加上外界经验的增多,大大有助于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孩子4岁能说很多话,5岁说的话已接近成人,但思维尚未发育完善,不能把复杂的事物表达出来。在满6岁后,能初步掌握一些简单的书面语言,具有认识字母,会拼音,会辨四声,会写字的能力。

这时孩子的无意注意高度发展,因此注意力易转移,有意注意也逐步形成,开始独立组织、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在教育的影响下,有意的识记和追忆能力逐步发展,能运用一些识记方法,记忆的持久性也进一步发展,但精确性不足。

这时孩子能更好地分析、综合外界事物,能更好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所以能接受成人的教育,改正一些不正确的语言和行为。

这个阶段孩子的活动范围已很广阔,喜欢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好奇,爱问,是增长知识的好时机。抽象逻辑思维和数的概念都开始有一定的发展,想象力也进一步发展,但以无意想象为主。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在正确的教育下也发展起来。意志也有一定的发展,如自觉性、坚持性、自制力等。

这时孩子的情感富有易变性和冲动性、稳定性和有意性逐步增长,能有意地控制情感,但也有一些不良情感如嫉妒、虚荣心等。孩子的个性初步形成,儿童心理活动的独立性和目的性逐步增长,初步形成较稳定、较经常的心理特征。

学龄前儿童心理特征3

一、学龄前儿童及其身心发展特征

学龄前儿童是指尚未达到入学年龄的儿童,我国通常把3周岁至6~7周岁界定为学龄前儿童。

这个阶段的儿童有诸多显著的身心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学龄前儿童 神经系统的发展越发完善,其大脑皮质的传导纤维都已髓鞘化。这使得他们的精细动作如解纽扣、系鞋带等更加准确,粗大动作如跑、跳更加协调、稳定。

学龄前儿童的思维和 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有时会把内部的思维活动以语言形式表达出来,尤其是在伴随某些动作或思考时会出现自言自语的情形。其思维发展还表现为想象力异常丰富,在游戏过程中儿童的思维活动和社会化的规则意识也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学龄前儿童以被动注意为主的注意力发展迅速,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外来事物更易于引起其注意和兴趣。类似的,以形象记忆和机械记忆为主的记忆力也发展迅速,但由于发展阶段所限,儿童很容易将自身经历与某些故事的内容或想象的内容相混淆,无法区分其真实性。

学龄前期儿童情绪体验有显著特征,如高兴、悲伤、恐惧、紧张、害怕等较为深刻,调节情绪的认知策略还不完善,不善于掩饰和控制, 情绪易外露,擅长用身体语言来表达,比如哭笑、手舞足蹈、撒泼打滚等。随着年龄增长,有些儿童逐渐学会掩饰自己的情绪,掌握简单的情绪表达规则,知道表现出适当的情绪可以得到成人相应的`反应,还会使用富于表达性的身体动作来辨别情绪,对情绪的外部原因和结果理解性提高,知道什么样的事情会让周围的人开心或不开心。

情绪易波动,学龄前期儿童的控制力弱,言语的调节功能不完善,当受到外界事物或情景刺激时,情绪就会爆发。但常从一端迅速发展到另一端,像天气一样说变就变。

情绪易调整,学龄前期儿童的情绪有情境性,其情绪随情景的改变而改变,在得到一个新玩具、发现某个新事物后都可以迅速变化。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时候学龄前儿童的情绪不是由儿童自身发出来的,而是周围人的情绪波动引起的。

二、学龄期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

虽然认知、思维和情绪等都有了积极发展,但由于皮层下中枢的活动依然占优势,学龄前儿童在觉察到环境的巨大变化或面临应激情景时会出现明显的应激反应,而这种应激反应的表现具有不一致性,某些儿童的表现以情绪问题为核心,而另外一些儿童却有可能表现为行为问题,常见的异常表现有以下几种:

发脾气:表现为显著的哭闹、耍赖、撒泼打滚等。

咬指甲或吮手指:这种行为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和满足感,在气氛紧张、环境安静或饥饿疲劳时会出现。

反抗行为或破坏行为:对家长的要求总回答“不”“就不”等,或对周围的人、物品进行攻击和破坏。

遗尿或遗粪:对于已经学会自主大小便的儿童,出现频繁的尿或拉在裤子里的情形。

梦魇或夜惊:梦魇是指噩梦中惊醒,处于极度紧张焦虑状态,而夜惊是指睡眠中突然惊醒、惊慌失措,伴有哭喊、气急、出汗等,醒后不能回忆。

其他:如拔毛发,或多动,或某些眨眼、挤眉弄眼、摇头、伸脖等抽动症状。

三、学龄前期儿童心理问题的应对

鉴于学龄前期儿童的心理特征及当前具体情况,本着防患于未然的原则,家长可以从诸多方面给孩子以安全感,让其顺利度过这段特殊时期。但当孩子出现某种行为心理问题时父母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处理原则:

要认识到孩子的这些表现是正常反应,是成长过程中阶段性的表现,父母不必过于紧张担心,更不能因此互相埋怨指责,相互推诿责任。要以发展性的角度去审视这些表现。避免过分紧张、过于焦虑、过度关注,做到心理有底。

要认识到孩子的反应并非直接针对疫情等外部应激事件,而是由家庭氛围、夫妻关系等引起。所以,父母要在严格遵守防疫专家“蜗居在家”的前提下,着力改善夫妻关系、家庭氛围和亲子关系,尤其是充分利用极其难得的共处时间,排除外来所有干扰,用心经营家庭关系,改善家庭关系。

针对孩子短期出现的恐惧情绪和非适应性行为,宜少批评指责和呵斥,更不能利用孩子的恐惧使他顺从。针对恐惧情绪,可以充分利用榜样的作用,可以告诉孩子自己也曾经害怕过某些东西,但通过什么样的努力或尝试后就不再害怕它们了。这样,孩子就会明白,某些事物并不那么可怕,他也不是唯一害怕这些事物的人,害怕是可以被征服的,恐惧的心理便会得到克服。对孩子出现的非适应行为,不做过度关注,避免不当强化,可以为孩子创造轻松的游戏氛围。“蜗居在家”的日子,通过角色扮演类的亲子游戏,引导其去思考,促进其模仿和内化。

建议定期召开家庭会议,通过这种方式,给父母一个倾听孩子内心呼声的契机,要用心倾听孩子在说什么?怎么说?背后表达了什么样的心理需求,并尝试真正理解他们的举动和言行。

对孩子提出的疫情、死亡相关问题,做解释时务必耐心,保持和孩子的眼神接触,尽量用适合其身心发展水平的语言和其交流,切勿敷衍。只有当感到父母承认他们的害怕情绪是客观存在的时候,孩子才会相信父母的解释。




你是否需要了解?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什么?
答:三:到3岁时,儿童已经是熟练的讲话者了,到学前期结束时,儿童已经能够使用和理解不计其数的句子,能够进行交谈,并对书面语言也有所了解。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3 幼儿到大学期间各阶段心理发展特点 幼儿期心理发展特点 幼儿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飞跃时期,其心理过程在开始还保持着具有形象性和不随意性的特点,...

幼儿心理的一般特征6点
答:2.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 幼儿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能力仍然很差,很容易受其它事物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活动方向,因而行为表现出很大的不稳定性。在正确的教育的影响下,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状况逐渐有所改变。3.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 3岁前,儿童已有个性特征的某些表现,但这些特征是...

儿童心理发展六个基本特点
答:3、如有的儿童早慧、有的愚笨、有的沉默寡言、有的活泼外向;有的擅于文字表述、有的擅于动手操作。正是这些差异的存在,导致了儿童在心理发展上的差异。 儿童心理发展六个基本特点3 一、学龄前期儿童心理特点 1、学龄前儿童指的是3—7岁的儿童。此期儿童大脑的重量继续增加,到6—7岁时脑重量达1280克,基本接...

学龄前幼儿,容易存在什么心理问题?
答:这样的孩子情绪波动通常都是比较大的,自控的能力也很差,所以在这种多重的情况下大多都会被诊断为多动症。在教育这样孩子一定要有很大的耐心,不能经常的给孩子发脾气,要细心的观察孩子,给孩子增加自信心。心理问题特别是学龄前的幼儿,自己不敢独立的睡觉,也不喜欢和陌生人说话,甚至一看到陌生人...

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答:在幼儿期心理发展的基础上,独立意识发展,并初步形成参与社会实践的愿望和能力(具体表现在愿意帮助父母干活,也有能力给父母拿板凳、吃饭前拿筷子等),独立生活能力有了很明显的发展(如能自己吃饭,自己蹲盆撒尿等)。了解学龄前儿童心理特征后,成人和社会也对幼儿提出了较高要求,如要求小孩住进寄宿...

学龄前儿童容易有的心理问题,常见的有哪些?
答:多动,自闭,是儿童常见的心理症状,大多不必太在意,随年龄增长会自愈,但极少数个体情况特殊的,受外界环境干扰严重的,要引起足够重视。对于学校举行的各种活动,有些学生虽然十分渴望参加,但又对自己的能力缺乏必要的自信心,于是就尽量回避参与任何竞赛,有的儿童虽然勉强报名参赛,但往往在正式参赛时又...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答:3、差异性。心理发展的差异性是指不同个体在心理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优势领域、心理速度、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别。每对父母对儿童的心理都并不是都了解,特别是新手妈咪,儿童时期的他们爱模仿、爱捣乱,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4~6岁的幼儿时期又称学龄前期。这时儿童的心理发展是具体性、不随意性(无...

学龄前儿童的特点
答:学龄前儿童的特点3 开始独立地担负某些简单的职责 进入学前时期的儿童,由于身心各方面的发展,初步产生了参加社会生活的愿望,开始一些独立活动,如自己穿衣、吃饭、收拾玩具、当值日生等等,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生活。出现矛盾心理 学龄前期儿童活动能力还是非常有限的,不能很好地掌握自己的行动,...

学龄前期儿童的思维特点是什么,情绪、情感算是思维吗?
答:学龄前期是儿童心理成长和情感发育的重要时期,其对于事物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如果此时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那么可能会给孩子的成长埋下隐患。所以家长要科学合理地应对,提前了解孩子心理变化的特点,当孩子出现一些相应行为时,你才能从容地正确应对。下面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学龄前儿童心理特点的变化。(1...

0-18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答: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发挥他的特点(发挥优势,弱势也能转化成优势);不要过早的给孩子贴上标签;从内心深处真正去接纳孩子。接纳:以孩子的生命状态为准,而不是以父母的眼光。学龄前期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3-6岁)1、知觉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强。教育启示:家长不要去干扰孩子对各种事物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