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物质波波长有没有物理意义 关于德布罗意物质波理论的一些疑问

作者&投稿:尉艳 2025-05-16
物质波的波长到底有什么物理意义

物质波,又称德布罗意波,即函数为概率波,它指空间中某点某时刻可能出现的几率,其中概率的大小受波动规律的支配。量子力学认为微观粒子没有确定的位置,在不测量时,它出现在哪里都有可能,一旦测量,就得到它的其中一个本征值即观测到的位置。对其它可观测量亦呈现出一种分布,观测时得到其中一个本征值,物质波于宏观尺度下表现为对几率波函数的期望值,不确定性失效可忽略不计。

按波长公式,速率越小,波长越大,为什么说高速运动的粒子不得不考察波动性,而不说低速运动的粒子不得不考察波动性。

——“高速运动的粒子不得不考察波动性”这句话是有条件的,不是绝对的!事实上,微观粒子不论速度如何都伴随着波动性——微粒与波动是不可分割的。只是在不同的实验中,波动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的程度不同而已。比如,用同样的可见光,做干涉实验时必须考虑波动性,而做光电效应的实验时根本不必考虑其波动性。注意!是否要考察粒子的波动性,取决于你要做什么实验,而与微粒的速度的大小没有直接的关联!
其实你的质疑——“为什么说高速运动的粒子不得不考察波动性,而不说低速运动的粒子不得不考察波动性?”——是很有道理的,这也正说明“高速运动的粒子不得不考察波动性”其实是一种误导!以著名的阿尔法散射实验(证明原子的核结构)为例,阿尔法粒子(氦核)的速度平均是光速的1/10,相对于下面要说的速度可算得上是高速,此时其波长很短,远小于原子的尺度,所以用经典粒子来处理氦核的散射行为就已经很精确了;但是如果大大降低氦核的速度,使其波长增加到大约等于原子的尺度,那就必须考虑波动性——必须用量子力学关于概率波的散射来处理。


还有,见到很多算宏观物体波长的例子,这时候速度取相对于哪个参考系的值?宏观静止物体的波长也是无穷大的啊?

——这个速度是相对于你做实验的那个参考系(注意:现代物理的两大基石——相对论与量子力学都将观察者及其参照系提升到了更重要的地位)。静止物体波长是无穷大,所以,此时的波动性也没有意义。

物质波就是所谓的德布罗意波~~~
如果一种波能够携带信息,那么就必须是某种实在的物理量在时空中的传播~~比如机械波,它的振幅是介质(是物质);电磁波,振幅是电磁场等等,也就是说这些波所传递的都是物理量,可以被仪器所接收到的,所以这些波都能携带信息...

信息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被接收!

而物质波却与上面这些东西截然不同...物质波的振幅是体系处于某个状态的几率密度!几率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物理量,因此它并不能传递信息...而且它的相位也经常是不可观测的,也是它不能传播信息的原因...物质波的波速是没有物理意义的,所以它可以大于光速,如果非要说物质波的波速代表什么,就只能说它代表了“几率传播的速度”,如果按照这种理解的话,那么波速大于光速也无可厚非...


你是否需要了解?

求助:物质波波长有没有物理意义
也是它不能传播信息的原因...物质波的波速是没有物理意义的,所以它可以大于光速,如果非要说物质波的波速代表什么,就只能说它代表了“几率传播的速度”,如果按照这种理解的话,那么波速大于光速也无可厚非...

物质波的波长到底有什么物理意义
物质波,又称德布罗意波,即函数为概率波,它指空间中某点某时刻可能出现的几率,其中概率的大小受波动规律的支配。量子力学认为微观粒子没有确定的位置,在不测量时,它出现在哪里都有可能,一旦测量,就得到它的其中一个本征值即观测到的位置。对其它可观测量亦呈现出一种分布,观测时得到其中一个本征...

物质波的波长计算为什么带物体的速度算而不是光速?
物质波的波长当然带物体的速度,如果带光速物质波的波长就没有分别的,这就没什么意义了。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在1923年经过计算,得出了电子是一种波动的结论。并把这种波称为——相波(phase wave),后人为了纪念他,也称其为“德布罗意波”。后人证明,此公式可以用于任何宏观物体或者微观粒子,...

在物理学中物质波是什么?
总之,物质波是量子力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描述了任何运动着的物体都具有的波动性质。通过理解物质波,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量子现象的本质,揭示微观世界中的奇妙规律。同时,物质波的概念也为现代物理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德布罗意公式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物质波的公式:p=h\/λ,具有质量m 和速度v 的运动粒子也具有波动性,这种波的波长等于普朗克恒量h 跟粒子动量mv 的比,即λ= h\/(mv)。这个关系式后来就叫做德布罗意公式。在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启发下,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1892~1987)在1924年提出一个假说,指出波粒二象性不只是光子才有,...

德布罗意波长是什么 与普通波长有什么区别吗
徳布罗意波,又称物质波,是一种概率波,也就是说他是物体某时出现在某处的概率。其波长即在同时测量物质质量,位置和速度时固有的不确定性的体现。波长公式:namda=h\/(mv)物质波也可以看作一种驻波,本身不能传播,但是可以影响其它波。

物质波理论的意义
1929年,德布罗意在他的诺贝尔演讲中强调了物质波理论的意义,他说:“可见,描述物质的性质也像描述光的性质一样,要同时涉及波和粒子。不能再认为电子是电的单个粒子,它应当是和一个波缔合的,而且这个波并非虚构,它的波长可以测量,它的干涉现象可以预言。因此,有可能预言实际上还未被发现的所有...

德布罗意波长公式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德布罗意波长与物质粒子的动量成反比关系。当动量较大时,德布罗意波长较短;当动量较小时,德布罗意波长较长。德布罗意波长公式来源于量子力学的波粒二象性理论。根据这个公式,物质粒子具有粒子性和波动性的双重特性。德布罗意波长的概念在实验上得到了验证,并且对于解释微观粒子的行为和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德布罗意波长公式: p= h\/λ。?
德布罗意波长公式:p=h\/λ。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在1923年经过计算,得出了电子是一种波动的结论。并把这种波称为——相波(phasewave),后人为了纪念他,也称其为“德布罗意波”。后人证明,此公式可以用于任何宏观物体或者微观粒子,故德布罗意波也被称为物质波。一、德布罗意波长公式意义 德布罗意...

波数的物理意义
有了波长,还要波数这个波长的倒数,因为原子物理里面涉及了较多的电磁波及物质波(德布罗意波),波的函数中波长的倒数出现较为频繁,所以就引入了这样一个物理量,来直观描述波长的倒数或者说描述波长。波数可以被转换为量子能量 (单位为焦耳或J)或频率(单位为赫兹或Hz):E=1.9865*10^-23Jcm*v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