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伯牙鼓琴》为例浅谈小学文言文教学策略

作者&投稿:苌怪 2024-07-02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进一步突出育人导向,为加快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鲜明的时代意义。尤其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部编版教材有了很大的改变。小语教材现有古诗文132篇,其中有14篇文言文。这些小古文短小精悍,文质兼美。记载并传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悠久历史和瑰丽文化。从小学中段开始,文言文的学习已经在路上。如何美好地开启小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如何让学生真正感受并欣赏古代语言的魅力?如何让学生喜欢文言文并从中有幸福的文化获得感呢?我谨以《伯牙鼓琴》一课为例,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以“境”为引,悟文之情

文言文亦称之为“古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语言表达简练。但朗读拗口、文意难懂,如果从一开始采用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能会随之消失殆尽。所以从三年级开始,我就注意引导学生乐学,其中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情景导入、故事引入。到了六年级,孩子们学习古文的兴趣有增无减。《伯牙鼓琴》为六年级上册课文,选自《吕氏春秋.本味》,故事感人至深,却只有4句话,83个字,而这83个字里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感人肺腑的故事。此文用墨极简,但画面感很强,富有极大的想象空间。上课伊始,古筝曲《高山流水》便余音绕梁,乐曲声中,我问:听着这美妙的音乐,你们一定想知道它的曲名,这是中国古典音乐十大古筝名曲《高山流水》,听高山流水,荡尘世浮尘。举首望孤星,低头抚古琴,高山流水吟不尽,空谷觅知音……一曲高山流水尽,伯牙鼓琴遇知音!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与吾心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这样美妙的古曲,这样感人的故事,一下子并把孩子引入到课文之中,初步感知了文意。

二、以“读”为本,赏文之韵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对于文言文来说,尤其重要。那么,在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以“读”为本,品读出文章的韵味。所以在第二环节,我便指导学生有层次地读文。         

第一层次,自主学习,通读课文。指导学生扫除生字词障碍,读通文中字词;然后老师范读课文,让学生认真倾听老师的停顿,试着用“/”标记,接着学着老师的样子,按照正确的停顿,自己再练读一遍。师生合作对读,老师读每句前半部分,同学读后半部分。读完交互朗读内容。读文是初解文意的基础。我通过让学生自由读、自己示范指导,划分节奏读等形式,层层推进,扎实训练,不仅让学生能流畅地读文言文,还能让学生感悟文中每一句话中前后一一对应的特点,也为下面理解文言文做铺垫。

第二层次,合作探究,悟读课文。高年级的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有一定的知识及方法的积累。在这里,师生共同回顾学习文言文方法:注释、扩词、联系背景、图片、联系上下文、古今对照、温故知新等。运用方法,先自主理解,再小组合作交流重点字词的含义。合作探究的形式,便于学生释放已知,解决疑难,获得更多的新知。再呈现组内“不能理解的问题”,通过学生交流,教师点拨,词句的意思便迎刃而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刚才探究的成果解释全文的内容,就变得水到渠成了。呈现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指导。比如“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中的“足”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文中的“巍巍”、“汤汤”这些叠词有什么好处等。问题解决了,小组内再次合作,试着翻译全文。小组成员汇报,师适时出示全文释义。然后让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再读全文,此时不只是音韵节奏美、更有充沛的情感美!

第三层次,思维拓展,美读课文。借助语言文字,在理解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品味语言背后的情感沧桑,大喜大悲,同时进行思维训练。教师围绕知音,通过两部分引导学生进行品味,评价人物,想象说话,讲故事背后的故事,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运用文本,恰当拓展,深化认识,体会文字之美、艺术之美!

学习第一部分“伯牙遇到知音,欣喜万分”时。让学生思考:茫茫人海,为什么伯牙独独把子期当作知音?伯牙作为全国闻名的大琴师,难道没有人称赞过他?别人是怎么夸奖他的?钟子期又是怎样称赞的呢?教师进行引读:伯牙鼓琴,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指名回答: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一个所念,一个必得,心有灵犀一点通,所以伯牙才把子期视为——“知音”。我们知道俞伯牙是当时楚国有名的音乐家,那作为一个有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俞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那些动人的场景呢?”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再对“皎皎明月、徐徐清风、依依杨柳、萋萋芳草、袅袅炊烟……”这样的场景进行句式练习,有效地调动学生去感受文言文的结构之美,又步步深入,准确地演绎,既丰富了文本的内容,又在不露痕迹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了所谓的知音,就是世上那个最懂你知你的人。

三、以材为用,品文之深

背景资料是指与课文相关的,对人物、情节和内容理解有作用的资料。通常包括作者介绍、写作目的、社会背景等。语文教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阔的知识背景。在教学中适当补充背景资料,可以给学生展示色彩斑斓的画卷,促使学生进入探幽觅胜、奇思遐想的学习境地。在学习第二部分“伯牙失去知音,悲痛欲绝”时,我补充讲述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子期和伯牙因琴相识,相见甚欢,并约好明年中秋老地方见。第二年八月,伯牙千里迢迢赶到汉阳江边,久等不见子期。于是,弹起《高山流水》,仍不见子期。伯牙到处寻觅子期,遇一老者,老人说:“子期去年染病身亡。死前有嘱咐‘请把我葬在江边,此生不能听到伯牙操琴,让我九泉之下聆听他的琴声!’”知音死了,伯牙的琴还有谁能欣赏得了呢?伯牙悲痛万分,久久伫立在子期墓前,长歌一曲后,把琴摔个粉碎,至死不再弹琴。此时让孩子再读最后一句——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这时学生对文意的理解水到渠成。

“背景资料”对小学语文教学是极具价值的宝贵资源,如果我们语文老师都能合理地、长久地开发它,运用它,将能更好的指导我们的教学。读作品背后的故事,有利于我们充分了解当时的背景,当时的体会.伯牙与子期的知音情谊是本文的难点,让学生体会到那种知音情谊,特别是伯牙破琴绝弦的行为,学生是比较难以理解的,所以除过讲故事,我对文本再次进行了挖掘与扩充,引导学生想象别人是如何称赞伯牙的,让学生体会伯牙作为一名著名的乐师,却无人能听懂他的琴声,无人理解他的心意,从中感受到他“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的孤独寂寞,了解知音的难求。拓展介绍钟子期死后,俞伯牙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时所写下的一首短歌: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入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帮助学生感受伯牙对于知音之死的悲痛欲绝、肝肠寸断的心情,让学生真正体会伯牙鼓琴的那种悲壮而又感人的行为。

最后将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一书中有关“伯牙鼓琴”的故事出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让学生自读自悟,随机介绍“三言两拍”,引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课终言尽,而探究无穷!

总之,文言文教学一定要尊重学生的自身感受,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选取精当的教学策略,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其乐学、会学、善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传承祖国优秀文化,树立大国文化自信,让学生终生受益。

些动人的场景呢?”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再对“皎皎明月、徐徐清风、依依杨柳、萋萋芳草、袅袅炊烟……”这样的场景进行句式练习,有效地调动学生去感受文言文的结构之美,又步步深入,准确地演绎,既丰富了文本的内容,又在不露痕迹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了所谓的知音,就是世上那个最懂你知你的人。

三、以材为用,品文之深

背景资料是指与课文相关的,对人物、情节和内容理解有作用的资料。通常包括作者介绍、写作目的、社会背景等。语文教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阔的知识背景。在教学中适当补充背景资料,可以给学生展示色彩斑斓的画卷,促使学生进入探幽觅胜、奇思遐想的学习境地。在学习第二部分“伯牙失去知音,悲痛欲绝”时,我补充讲述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子期和伯牙因琴相识,相见甚欢,并约好明年中秋老地方见。第二年八月,伯牙千里迢迢赶到汉阳江边,久等不见子期。于是,弹起《高山流水》,仍不见子期。伯牙到处寻觅子期,遇一老者,老人说:“子期去年染病身亡。死前有嘱咐‘请把我葬在江边,此生不能听到伯牙操琴,让我九泉之下聆听他的琴声!’”知音死了,伯牙的琴还有谁能欣赏得了呢?伯牙悲痛万分,久久伫立在子期墓前,长歌一曲后,把琴摔个粉碎,至死不再弹琴。此时让孩子再读最后一句——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这时学生对文意的理解水到渠成。

“背景资料”对小学语文教学是极具价值的宝贵资源,如果我们语文老师都能合理地、长久地开发它,运用它,将能更好的指导我们的教学。读作品背后的故事,有利于我们充分了解当时的背景,当时的体会.伯牙与子期的知音情谊是本文的难点,让学生体会到那种知音情谊。特别是伯牙破琴绝弦的行为,学生是比较难以理解的,所以除过讲故事,我对文本再次进行了挖掘与扩充,引导学生想象别人是如何称赞伯牙的,让学生体会伯牙作为一名著名的乐师,却无人能听懂他的琴声,无人理解他的心意,从中感受到他“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的孤独寂寞,了解知音的难求。拓展介绍钟子期死后,俞伯牙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时所写下的一首短歌: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入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帮助学生感受伯牙对于知音之死的悲痛欲绝、肝肠寸断的心情,让学生真正体会伯牙鼓琴的那种悲壮而又感人的行为。

最后将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一书中有关“伯牙鼓琴”的故事出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让学生自读自悟,随机介绍“三言两拍”,引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课终言尽,而探究无穷!

总之,文言文教学一定要尊重学生的自身感受,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选取精当的教学策略,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其乐学、会学、善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传承祖国优秀文化,树立大国文化自信,让学生终生受益。


你是否需要了解?

伯牙鼓琴名师教学实录
答:4、语言学习:采用讲解、练习和测试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情感教育: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和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体会朋友间深厚的情谊,培养珍惜友情、珍视美好情感的品质。伯牙鼓琴相关知识 1、伯牙鼓琴出自《吕氏春秋》一书,是战国时期楚国著名...

文言文伯牙鼓琴赏析?
答:(2)遇到知音,伯牙的心情如何? 文中写了吗? 没有直接写他遇到知音的欣喜。却写了他失去知音的悲哀。(3)“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琴”,这一行为表现了 什么?他为什么这么做? 这一行为充分表现了伯牙失去知音的巨大痛苦和不再弹琴的决绝态度。 因为他“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小学文言文伯牙鼓琴
答:1. 文言文《伯牙鼓琴》 答案 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

评说古文中小学文言文精讲
答:评说古文中小学文言文精讲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柿子脱涩方法有哪些?优点教育17 2022-11-12 · TA获得超过2591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7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1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 文言文那里有精讲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伯牙鼓琴》文本解读是什么?
答:《伯牙鼓琴》选自《吕氏春秋·本味》。这篇文言文的大概意思是: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想着高山时弹琴,锺子期说:“弹得好呀,就像那巍峨的高山。”不一会儿,伯牙又想到流水,锺子期说:“弹得好呀,就像那浩浩汤汤的流水。”锺子期死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他认为世上再也没有...

六年级上册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
答:六年级上册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原文如下:《伯牙鼓琴》先秦佚名。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注释:1、鼓:弹奏。2...

列子《伯牙善鼓琴》文言文解析
答:《列子》又名《冲虚真经》 。是战国早期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出现以后,便尊之为《冲虚真经》,且封列子为冲虚真人,其学说被古人誉为常胜之道。接下来我为你带来列子《伯牙善鼓琴》文言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伯牙善鼓琴①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如何解读《伯牙鼓琴》中“志在泰山”“志在流水”?
答:学生学习文言文,最为重要的一步就是要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伯牙鼓琴》是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本文行文简洁流畅,短小精悍。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虽然都有注释,但是对六年级学生来说,仍然不大好理解。本人在此就“志在太山”等...

2019秋季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
答:《列子》共八卷,内容形式多为神话、传说、寓言,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等成语均出自其中。本文选自《列子·汤问》。朗读课文扫清障碍我会写zāi哉wēixián巍弦互动课堂试着读一读课文,注意停顿,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鼓琴课件
答: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复习文言文翻译歌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替换。国年官地,保留不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