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斗争。你都知道哪些英雄人物和他们的事迹?请写一写。(至少3个) 鸦片战争爆发以后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斗争有哪些英雄人物

作者&投稿:包巩 2025-05-14
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斗争,有哪些英雄人物和他们的事迹

1840年6月,中英鸦片战争爆发。由于清军的武器与英国军队相差甚远,再加上几十年的太平盛世,缺乏实战的洗礼,尽管清军官兵作战英勇,仍无法阻挡英军的进攻。战争开始后不久,英军一路北上,先后攻陷了舟山、宁波、定海等地,随后又占据了吴淞,逼近南京城,清朝南北交通命脉———京杭大运河面临着被切断的危险。情急之下,清政府只得从全国各地调集兵马,仓促应战。1840年底,清政府的调兵令传到了远离前线的藏族聚居区———四川嘉绒(今阿坝州)汶川县三江乡土司索衍的手中。面对国家危难,索衍当即决定,派瓦寺土司守备哈克里,会同大金土司阿木穰等人,率藏军开赴东南沿海,协助清军保家卫国。


在历史上,藏族人民一直有着协助中央政府保卫祖国的优良传统。清朝乾隆年间,瓦寺地区的藏族土司千总刘正祥、王保等人就曾率藏兵协助清军抵抗廓尔喀(今尼泊尔)对西藏的侵略。在清军总督福康安的统一指挥下,瓦寺藏军“六战六捷,杀敌四千,收复后藏”。在那场战斗中,许多藏兵为国捐躯。几十年后,当英国侵略者的隆隆炮声回荡在祖国边疆的危急时刻,藏族勇士们再次做好了为保卫国家而牺牲的准备。
1841年11月,2000名藏族远征军在松潘一带集结完毕,准备出征。四乡八里的父老为这些勇士举行了盛大的壮行仪式,喇嘛们祈求神佛的保佑,乡亲们献上洁白的哈达。藏军将士们跨在高头战马上,头戴虎皮帽,身着藏袍,个个显得精神抖擞,踏上了保卫国家的征程。


清军统帅不学无术,靠算命指挥作战


就在藏军出征前几天,道光帝的侄子、钦差大臣奕经,也从京师率部出发。但奕经并不懂军事,是个夸夸其谈的高手。


1842年2月,奕经一行抵达杭州。不久,各地增援前线的兵勇也陆续赶到。就在等待藏族援军到来之时,奕经听人说杭州西湖关帝庙最灵,就去求了一签。这支签上写道:“不遇虎头人一唤,全家谁敢保平安”。奕经百思不得其解。三天后,哈克里和阿木穰率藏族远征军千里迢迢赶来后,奕经恍然大悟。


藏军到达后,奕经惊喜地发现,藏兵们头戴虎皮帽,正好与签中的“虎”字相应。奕经天真地认为,只要按签上所示,让两支戴着虎皮帽的藏兵打头阵,定可保清军旗开得胜。于是,他不顾双方悬殊的武器差距,竟命令部下强攻英军,收回宁波和镇海。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奕经将进攻的时间选在1842年3月10日四更时分。


奕经之所以把日期定在此时,是因为这天是难得的“四寅期”,即虎年虎月虎日虎时!他又任命属虎的总兵段永福为大将,这样就凑足了“五虎”,此次反攻也被称作“五虎扑羊”之计,“羊”即指洋人。奕经认为,“五虎扑羊”之计再加上头戴虎皮帽的藏族远征军为先锋,清军自然会大获全胜。


血战宁波,“虎头”藏军成破城先锋


奕经“五虎扑羊”的谬论固然可笑,但哈克里和阿木穰率领的藏军确实英勇善战。每次发起进攻前,他们总是主动要求打头阵,不甘落在别的队伍后面,在作战中,他们更是表现英勇,视死如归。


按照战役部署,由阿木穰率领的百余名藏族士兵负责攻打宁波城的西门。战斗打响后,在城里内应的配合下,藏兵擒杀了城门口的英军哨兵,打开城门,随后清军大部队迅速攻入城中。
攻入宁波城后,清军大队人马直奔英军指挥部。据史料记载,英军指挥部的所在地“门坚墙高”,进攻士兵无法攀登。英军用优势火力射击,将装备上处于绝对劣势的清军击退到宁波城狭窄的街道里。随即,英军又爬上临街的屋顶,对准拥挤在街心的清军进行射击。清军冒着弹雨发起强攻,但毕竟火力太弱,始终无法前进。不久,英军拉来了大炮轰击,清军伤亡惨重,阿木穰和他率领的百余名藏族士兵全部为国捐躯。


事后,曾有英国军官记载:“他们的尸体厚厚地乱摊在四旁,据说他们曾经决定不战胜即战死。他们的帽子是用老虎皮制的。”从英国军官的记述中可以肯定:这些英勇捐躯的将士,正是前面所提到的藏族士兵。


两战镇海,藏军肉搏战中重创英军


在宁波反击战打响的同时,由哈克里率领的另一队藏兵来到了镇海附近,作为清军将领朱贵的先头部队,他们的任务是夺取招宝山上的要塞威远城。由于人生地不熟,藏军在进军时迷了路。当他们赶到时,正遇到从镇海城败退下来的清军。两军随后合为一路,向招宝山发起了进攻。


攻山战斗开始后,哈克里率领藏族士兵冲上陡峭的台阶,杀向招宝山上的威远城。藏兵敏若猿猴,在英军的枪林弹雨中闪转腾挪,攻入威远城。山上的英军拼命用大炮向下射击,但命中率极低,没有对藏兵造成什么威胁。就在英军抵挡不住,准备四散逃命时,停泊在江中的英国军舰从背后向藏军开炮,腹背受敌的藏军为保存实力,不得不撤退到慈溪大宝山进行防御。


3月15日,英军从宁波出动近2000人前后夹击驻守在大宝山的清军。朱贵率领包括藏军在内的500多名清兵英勇抵抗。战斗中,朱贵手舞战旗,指挥部队作战,不幸被英军的炮弹炸断了右臂,他忍着剧痛改用左手指挥战斗,最后被英军子弹击中,壮烈殉国。他的儿子朱昭南继续指挥战斗,也在战斗中阵亡。


经过10多个小时的激烈战斗,清军已弹尽粮绝。眼见英军冲上了阵地,哈克里从腰间抽出战刀,与冲上来的敌人展开了肉搏战。在乱军中,他身中数枪,倒在了阵地上。战后,损失惨重的英国人仍心有余悸,承认“自入中国来,此创最深”。


由于在大宝山之战中伤亡惨重,英军不敢再次进攻,慈溪县城才得以保全。当地百姓为纪念清军的功绩,募捐建立了“交节祠”,祭奠为国捐躯的清军官兵。阿木穰、哈克里等藏族勇士的英名,也被安置在祠中祭祀。这些为保卫祖国而牺牲的藏族远征军的辫子,被剪下后送回了故乡汶川县的三江乡,人们在那里修建了一座“辫子坟”,以缅怀这些为祖国捐躯的勇士们。他们的英雄事迹也一代代流传至今。


鸦片战争期间,民族英雄林则徐一度驻节县城,水师提督关 天培曾在香山辖属的磨刀洋迎击英国侵略军,广大民众保家 卫国的英雄事迹更是广泛流传

北洋水师,是中国清朝后期建立的第一支近代海军舰队。北洋水师1888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刘公岛正式成立,在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

创建

1874年日本派兵登陆台湾企图将之占据,清兵以仅有之战船赴台将之驱逐。事件引起朝野的警惕,清政府于是决定每年拨出四百万两作为经费(实际用在购置军舰款项只为每年一百万两),加快建设海军。大清海军分为三洋:北洋负责山东及以北之黄海、南洋负责山东以南及长江以外之东海,两广负责福建、南海。后来当时之南洋大臣沈葆贞,以四百万年费同建南、北两洋舰队经费分散力量不足。而北洋舰队负责守卫京师,奏准优先集全力建造。 1875年,命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创设北洋水师。 1875年,李鸿章通过总税务司赫德在英国订造4舰炮船,开始清朝海军向国外购军舰的历史。 1879年,向英国订造巡洋舰扬威、超勇。 由于对在英国定造的军舰不满意,1880年,经过反复比较向德国船厂订造铁甲舰定远、镇远。 1881年,先后选定在旅顺和威海两地修建海军基地。 1885年,海军衙门成立,李鸿章遣驻外公使分别向英国、德国订造巡洋舰致远、靖远与经远、来远。 1888年12月17日,北洋水师正式宣告成立并于同日颁布施行《北洋水师章程》。从此,近代中国正式拥有了一支在当时堪称世界第六、亚洲第一的海军舰队。 1888年以后,舰队经费大幅减少,多被政府挪置往其他各处,如修建颐和圆工程等等。时而正为海军技术突飞猛进之时,至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时北洋舰队已多年未置新舰,部份应进行之更新工程如更换新式火炮亦未能进行。原有的战舰已开始落伍,无论航速、射速皆落后于日本。


朱贵将军与英军殊死搏斗而阵亡的英雄事

鸦片战争时期民族英雄全表

陈化成(江南提督)
陈阶平(福建水师提督)
陈连升(广东三江口副将)
达洪阿(台湾镇总兵、提督)
邓廷桢(闽浙总督)
葛云飞(浙江定海镇总兵)
关天培(广东水师提督)
海龄(江宁副都统)
江继芸(金门镇总兵)
乐善(直隶提督)
林则徐(钦差大臣)
凌志(福建金门镇总兵江副将)
刘大忠(广东香山协副将、武功将军)
刘耀椿(福建兴泉永道兼金厦兵备道)
麦廷章(广东水师提标、左营游击)
沙春元(天津镇标右营游击)
史荣椿(直隶提督)
王鼎(军机大臣、“死谏”英雄)
王锡朋(安徽寿春镇总兵)
韦逢甲(乍浦同知)
祥福(湖南总兵)
谢朝恩(江苏狼山镇总兵)
姚怀祥(定海知县)
姚莹(台湾兵备道、按察使)
叶名琛(两广总督)
裕谦(两江总督、钦差大臣)
张然(福建水师后营游击)
郑国鸿(浙江处州镇总兵)
郑鼎臣(郑国鸿之子)
朱贵(浙江金华协副将)
陈棠(广州西关丝织业机行工人)
邓潜(广州城北三家店打石行业工人)
何玉成(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组织者)
林福祥(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组织者)
王韶光(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组织者)
韦绍光(广东南海县恩洲堡三元里村东华里农民)
徐保(浙东人民抗英力量“黑水党”领导者)
颜浩长(广东番禺县唐夏(今棠下)乡农民)
包世臣(清代爱国思想家)
丁拱辰(鸦片战争时期爱国志士、发明家)
龚自珍(清代著名思想家和爱国诗人)
何大庚(爱国知识分子)
林昌彝(鸦片战争时期爱国诗人)
钱江(爱国知识分子)
魏源(清代爱国思想家)
张际亮(鸦片战争时期爱国诗人和思想家)
张维屏(鸦片战争时期爱国诗人)
邹伯奇(鸦片战争时期爱国志士、发明家

道光二十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英军进攻广州、厦门失败,北犯浙东,进攻定海,守将张朝发战无备,失定海、镇海、宁波。时云飞丁忧在家,闻定海失陷,悲愤尤甚,即向其父亡灵告辞:“儿尽忠不能尽孝矣。”慨然别母急驰镇海,参加抗英之战。奉命防守镇海,严治军纪,其 部下取民家一芋,即令鞭之流血,全军敬服。清廷向英方屈辱议和,派伊利布为钦差大臣,办理浙江军政事。伊置爱国将士和民众抗英要求于不顾,力谋妥协投降,于十一月六日双方达成停战协定,英军撤离定海。云飞奉命与寿春总兵王锡朋、处州总兵郑国鸿重建定海防务。次年二月,伊利布革职,以两江总督裕谦为钦差大臣,主持浙江军事。裕谦主张抵抗,准云飞等修筑定海城墙与炮台,添炮50门,增兵1800人。云飞乃率军民筑土城5里,加强防守。八月,英军再次进犯定海,云飞与锡鹏、国鸿率兵奋起抗击,屡败英军。云飞请求支援,裕谦任事刚锐而不娴武备,属吏又从中作梗,下令不准出海歼敌,并将定海驻军船舶全调镇海,置定海军民于孤立无援中。云飞不气馁,集合守军誓言:“城亡与亡,不离定海半步。”组织炮火,奋勇抗战,亲自发炮,屡挫敌军,击伤击沉英舰两艘。十七日(10月1日)子夜,大雾,敌攻晓峰岭、竹门山,锡鹏、国鸿先后阵亡。敌集中攻土城,城兵仅200人,云飞抗敌之志更坚,抚慰士卒,大鼓士气,率200士兵,高呼:“好汉子,跟我杀贼去!”持刀枪与十几倍于己之敌肉搏,转战2里,格杀无算。忽见英军酋安突得,怒不可遏,骂曰:“逆贼终污吾刀!”挥刀将安劈成两半。至竹山麓,有敌从高处以长刀斫云飞,云飞头部受刀伤后仍血战击敌,敌惊退,乃以火枪围攻,身受四十余创,炮洞胸背,仍挥刀杀敌。终因多次中弹,依崖身亡,壮烈殉国,而身犹直立不仆,手擎刀作杀敌状。定海义勇黑水党徐宝,夜负其尸,浮舟还至镇海。宣宗挥泪下诏,赐金抚恤,依提督例予骑都尉又一云骑尉世职,谥壮节。云飞母知子殉国,慨然云:“我今日得子矣。”葬于萧山所前乡三泉王村黄湾寺北侧 。

关天培,虎门提督,战死虎门炮台。
定海之战,总兵葛云飞、王锡鹏、郑国鸿率5000守军血战至最后,全部壮烈牺牲
镇海之战。
两江总督裕谦战死,蒙古族官员,也是阵亡的最高官员。
英军进犯台湾时,台湾兵备道姚莹、总兵达洪阿组织军民击退英军,击毙32人,俘133人。
英军进攻吴淞口时,老将江南提督陈化成率军激战多时,击毙300余人,后重伤7处战死。
镇江之战,副都统海龄率1500兵士血战至最后一人,毙敌180余人。
这些都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烈士。

邓廷桢,1840年1月调任闽浙总督,7月,英舰攻厦门时,率军抵抗,击退英舰。
关天培,1834年调任广东水师提督,1841年2月26日,率部在虎门与英国侵略者激战时壮烈牺牲。
三元里抗英斗争,1841年5月27日,英军不断窜扰西北郊三元里及泥城、西村、萧冈等村庄,抢掠烧杀,奸淫妇女。广大民众义愤填膺,各地团练共图抵抗。29日,三元里村民击退来犯小股英军。次日,南海、番禺百余村团练手持戈矛犁锄,群起围困永康台。相持近半日,英军司令卧乌古(郭富)亲自带兵出击。团练且战且退,诱敌至牛栏冈丘陵地带。时大雨骤至,英军火枪受潮不能发射,团练民众冒雨反击,将英军分割包围,肉搏鏖战。英军一个连队几遭全歼,其余逃回炮台。31日清晨,广州手工业工人以及附近州县如花县、增城、从化等地团练也陆续赶来,围台民众增至数万,相约饿死英军。
邓世昌,1894年9月17日在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日舰包围过来, 致远号受了重伤, 开始倾斜, 炮弹也打光了。他却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号冲过去, 要和它同归於尽.这大无畏的气概把日本人吓呆了。不幸, 致远号中了鱼雷, 船体爆炸, 沉入海底.200 多名官兵大部分牺牲.邓世昌曾被部下用救生圈救起, 可他见部下都没有生还, 毅然退出救生圈, 沉入大海, 献出了生命。

关天培,虎门提督,战死虎门炮台。
定海之战,总兵葛云飞、王锡鹏、郑国鸿率5000守军血战至最后,全部壮烈牺牲
镇海之战。
两江总督裕谦战死,蒙古族官员,也是阵亡的最高官员。
英军进犯台湾时,台湾兵备道姚莹、总兵达洪阿组织军民击退英军,击毙32人,俘133人。
英军进攻吴淞口时,老将江南提督陈化成率军激战多时,击毙300余人,后重伤7处战死。
镇江之战,副都统海龄率1500兵士血战至最后一人,毙敌180余人。

1841年2月26日,民族英雄关天培率部在虎门与英国侵略者激战时壮烈牺牲。
陈化成(1776~1842),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抗英名将
邓世昌,字正卿,广东东莞人,福建船政学堂驾驶班第一届毕业,1888年授记名总兵加提督衔。
最想学习的地方应该是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国难当头,应当挺身而出为国家而献身
(应该没那么严重)

雷锋  1957年2月8日:光荣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同时被评为县委机关工作模范。 邱少云 1952年10月,为打击盘踞在上甘岭的美国和南朝鲜军队,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击后扫除障碍的爆破任务
马立训 他苦练杀敌本领,不断革新爆破技术,采用偷爆、飞爆、空爆、连环爆等爆破方式,炸死日伪军500余人,被誉为“爆破大王”。


你是否需要了解?

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的武装斗争是什么斗争?
一、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的武装斗争。二、简介:三元里抗英事件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军队与非官方武装力量间在广州市郊外三元里发生的冲突事件。三元里是广州城北附近的一个小村庄,1841年5月,占据广州四方炮台的英军到三元里抢掠财物、强暴妇女,当地人民奋起...

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
(三)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意义 1、三元里一带的爱国绅民,自发组织与英军侵略军作战,显示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的反侵略精神。2、甲午中日战争中,显示出中国爱国军民不畏强暴、坚决抵御外侮的斗争精神。3、面对野蛮残暴的侵略者,民众也以各种形式进行抵抗。特别是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显示出他们维护祖国...

三元里抗英的意义
三元里抗英事件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英队与非武装力量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它对英国侵略者的沉重打击,有力地证明了人民群众是反侵略的主力军。三元里人民反英斗争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因而能够在斗争中显示出巨大的威力。三元里抗英斗争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

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义愤同赴”,组成反侵略武装抵御英军。5月30日晨,数千名义勇逼近英军司令部所在的四方炮台,诱敌至牛栏岗,经过一天激战,打死英军200多人,三元里人民大获全胜。三元里抗英斗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敌的爱国精神。

关于鸦片战争的故事?
充分暴露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虚伪性。1840年6月,所谓的“东方远征军”相继从印度到达中国,计有军舰16艘,装有大炮540门;武装汽船4只;运输舰28艘;全副武装的士兵4000人。伯麦与布耳利分别指挥海、陆军,乔治·义律任总司令。1840年6月28日,英国侵略军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正式爆发。回答完毕。道光...

近代中国为什么要反侵略战争?
但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在反侵略斗争中,中国人民所表现出来的不畏强暴、英勇顽强的爱国精神,铸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魂。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直追。

有关中国近代史的读后感 2000字
一、一部灾难深重的屈辱史 中国近代史是灾难深重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的历史,中国人民饱尝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 1840年,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悍然发动了鸦片战争,古老...

如何看待与评价近代中国历史上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1、三元里抗英 三元里抗英事件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军队与非官方武装力量间在广州市郊外三元里发生的冲突事件。三元里抗英斗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敌的爱国精神。2、虎门销烟 林则徐是我国近代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在西方资本...

中国近代史的历程
一、一部灾难深重的屈辱史 中国近代史是灾难深重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的历史,中国人民饱尝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 1840年,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悍然发动了鸦片战争,古老...

三元里抗英遗址有什么历史事件?简答(一句话)
鸦片战争时期广州人民自发的武装抗英斗争 1841年5月25日(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初五),英军攻陷广州城北诸炮台,设司令部于地势最高的永康台。永康台土名四方台,距城仅一里,大炮可直轰城内。清军统帅奕山等求和,5月27日与英订立《广州和约》,以支付英军赎城费、外省军队撤离广州等条件,换取英军交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