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兰亭集序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句。 兰亭集序特殊句式

作者&投稿:金潘 2025-05-21
兰亭集序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词

赤壁赋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熟语积累

http://baike.baidu.com/view/6850.htm?fr=ala0_1_1
http://baike.baidu.com/view/91891.htm
这上面应有尽有。

一、通假字

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

2、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意为“像”)

二、词类活用

形容词作名词:

1、群贤毕至(贤,意为“有才有德的人”)

2、少长咸集(少长,意为“少者”)

3、无丝竹管弦之盛(盛,意为“热闹的场面”)

名词作动词:

一觞一咏(觞,意为“喝酒”)

形容词作动词:

齐彭殇为妄作(齐,意为“相同看待”) 

三、古今异义词

1、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指判断动词“是”)

2、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

3、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

4、信可乐也(信,古义:指确定|今义:指书信) 

5、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

6、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今义:指数次,从次)

7、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农历三月初三,“初渡浙江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今绍兴城外的兰渚山下),与名流高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举行风雅集会。

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抄录成集,大家公推此次聚会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写一序文,记录这次雅集,即《兰亭集序》。

二、情感赏析

第一至第二自然段,记叙了集会的时间、地点、事由、人物,由“此地有崇山峻岭”引出四周环境及场面的铺叙,最后由“是日也”领起描写游人的心境,抒发集会的心情。

本文第一、二自然段作者对这次宴集环境的描述素淡雅致,摄其神韵,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这些都看出作者快乐的心情和对自然美的热爱之情。

第三自然段,由兰亭集会联想到现今人们的相处往来,即便为人处世方法各异,静躁不同,但从中提示了人生忧患的来源。首先来自生命本体永不满足的内在欲望,“欣于所遇”便“快然自足”,及其“所之既倦”“感慨系之矣”。

其次来自外在世界的流转不定,难以依持,即“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第三来自个体生命的短暂有限,即“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最后以“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作结。

第三自然段,虽然作者对时光飞逝,人生短暂大发感慨,但字里行间暗含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正因为作者对人生忧患有清醒的认识,才可扬长避短,在有限人生中进行无限的价值创造。

第四自然段:由读古人“兴感”之作时的体验“若合一契”说明古人也有感于死生;然后转入人生世事的深入抒写,批判当前士大夫“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现了王羲之抗拒人生虚幻的执著努力。

随之又发出“后之视今,亦由今视昔,悲乎”的慨叹,可见作者对人生敏锐、深刻的感受中有一份对人生特别的热爱和执著,接着作者交代了《兰亭集》的成因“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总结全文。

第四自然段,作者在尽述古人、今人、后人慨叹人生无常的同时,批判了庄周“一死生”“齐彭殇”的虚无主义,当然应该看作是积极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

(一)通假字

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

2.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意为“像”)

(二)词类活用

A.形容词作名词:

1.群贤毕至(贤,意为“有才有德的人”)

2.少长咸集(少长,意为“少者”)

3.无丝竹管弦之盛(盛,意为“热闹的场面”)

B.名词作动词:

1.一觞一咏(觞,意为“喝酒”)

C.形容词作动词:

1.齐彭殇为妄作(齐,意为“相同看待”) 

(三)古今异义词

1.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指判断动词“是”)

2.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

3.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

4.信可乐也(信,古义:指确定|今义:指书信)

5.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

6.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今义:指数次,从次)

7.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

(四)一词多义

1.之:

所之既卷(动词,意为“往”,到达)

以之兴怀(代词)

夫人之相如(取消句子独立性)

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

2.修:

茂林修竹(意为“高”)

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

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

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

3.虽:

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

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

4.于: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连词”)

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

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

5.以:

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

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

(五)特殊句式

A.判断句:

①死生亦大矣。(语意山构成判断)

B.倒装句:

1.状语后置:

①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②当于欣于所遇。

③终期于尽。

④不能喻之于怀。

2.定语后置:

①仰观宇宙之大。

②俯察品类之盛。

C.省略句:

①(大家)列坐(于)其次。

②(大家)引(之)以为流觞(之)曲水。

③晤言(于)一室之内。

④放浪(于)形骸之外。

以上源自百度


你是否需要了解?

求兰亭集序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句。
一、通假字 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2、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意为“像”)二、词类活用 形容词作名词:1、群贤毕至(贤,意为“有才有德的人”)2、少长咸集(少长,意为“少者”)3、无丝竹管弦之盛(盛,意为“热闹的场面”)名词作动词:一觞...

《兰亭集序》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1、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会面 2、趣舍万殊 “趣”通“取”【古今异义】1、列坐其次 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如:列坐其次。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 ②次要的地位。2、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这些文章 今:常用义为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 3、或取诸怀抱 古:胸怀...

兰亭集序 词类活用,通假字,特殊句式,古今异义的总结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趣" 通 "取"

《兰亭集序》知识点整理
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2.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意为“像”)(二)词类活用 A.形容词作名词:1.群贤毕至(贤,意为“有才有德的人”)2.少长咸集(少长,意为“少者&rdqu...

兰亭集序文言知识点整理
一、通假字 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2.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意为“面对面”)二、古今异义 ①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是)②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③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

《兰亭序》有几个词类活用?
《兰亭集序》词类活用如下:1、群贤毕至:形容词作名词,贤才。2、少长咸集:形容词作名词,年轻的人,年长的人。3、映带左右:名词作动词,围绕。4、一觞一咏:名词作动词,饮酒。5、引以为流觞曲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流。6、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都作动词用,把……看作...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有没有通假字?
一、词类活用,没有。二、通假字,没有。三、古今异义 1、儿女 古义:子侄辈的人,指家中的年轻一代人.今义:指子女 2、因 古义:趁,乘,凭借.今义:因为 3、文义 古义:诗文.今义:文章的意思 四、一词多义 寒雪日内集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等将军王凝之妻也...

高二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兰亭集序》 ——王羲之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悟言一室之内(通“晤”:面对面) 虽趣舍万殊(趋:趋向,取向) 2、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一觞一咏(觞意为“喝酒”) (2)形容词作名词 群贤毕至:(贤:贤才) 不知老之将至:(老:老年) 少长咸集(少长意为“少者、老者”) 况修短随化(修、短:寿命...

《兰亭集序》的语言特点? 要总结出来的,不要长的、、
字词语言 1、通假字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趣 通 取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由 通 犹 2、古今异义 茂林修竹 古:长 今;常用义为“修理”、“修饰”列坐其次 古:旁边、水边 今:常用义为质量差 或取诸怀抱 古:兼词,“之于”合音 今:常用义为众 曾不知老之将至 古:读zeng ,竟 ...

《兰亭集序》中所有的词类活用有哪些?
《兰亭集序》中词类活用:一词多义:(一)临 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引申为“迎”。3、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面对。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二)一 1、一起。例:若合一契 2、 一样。例:其致一也 3、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