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期间有哪些英雄人物?英雄事迹 鸦片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事迹
1841年2月26日 关天培血战虎门
1841年2月26日,民族英雄关天培率部在虎门与英国侵略者激战时壮烈牺牲。
关天培,江苏淮安府山阳县人,1834年调任广东水师提督。这时候,外国侵略者看到清政府腐朽昏庸,千方百计企图打开中国的大门,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关天培到任以后,亲自查看海防要塞,决定增修和加强虎门炮台,并加紧操练军队。1839年,林则徐任钦差大臣,到广东禁烟。关天培成为林则徐的得力助手。他一面积极协助林则徐收缴外商鸦片,一面认真布置海防,督造排桩,设置铁链,准备抵御侵略。
1840年7月,英水手在尖沙嘴一带横行霸道,杀死一无辜村民,林则徐提出抗议,要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交出凶手,义律不但不交,反而乘机扩大侵略,接连几次向广东沿海武装进犯。关天培身先士卒,率领将士严阵以待,英勇抵抗,屡次打败英军,使他们的侵略行动未能得逞。
义律看到关天培率领的兵力强大,不敢任意挑衅,而英国的鸦片贩子仍在继续走私鸦片。关天培积极配合林则徐,搜捕鸦片走私船。鸦片战争爆发后,关天培在林则徐领导下,率兵英勇反击英军,英军无法侵占广东,只得分兵北上,进犯天津。而昏愦的道光皇帝却屈从了侵略者的要求,下令将林则徐革职,派直隶总督琦善替任。
琦善一到广州,就反对林则徐、关天培的做法,下令撤除关天培多年苦心经营的海防,水师被遣散三分之二,战斗力最强的募勇被全部遣散,这正迎合了英军的需要。
1841年1月,英军乘虚而入,攻陷沙角、大角两炮台,这样虎门失去屏障。此时虎门炮台只有少数兵力防守,形势万分危急。关天培坐镇前线,向琦善请求增援。可是,琦善这个可耻的卖国贼唯恐防碍“议和”,不敢发兵。关天培极为愤恨,决定死守。他拿出自己的银钱补充军饷,鼓励将士英勇杀敌,又将数枚脱落的牙齿和几件旧衣寄给家眷,表示了与炮台共存亡的决心。
2月26日,英军向虎门大举进攻。敌人在炸断拦江铁链,攻占横档等几座炮台之后,全力轰击关天培所在的靖远炮台。关天培率领将士,挥刀上阵,指挥士兵顽强坚守。战斗从中午到深夜,进行得异常激烈。无奈寡不敌众,守卫炮台的将士大半英勇牺牲,关天培也受伤10多处,周身鲜血淋漓,但他仍屹立阵前,亲手燃炮射击。这时,敌人从炮台背后蜂拥而上,一士兵要将关天培背下阵地,他横刀阻止。为了不使提督大印落入敌手,关天培急令随从将大印带走,随从哭着拽住他的衣襟,请求一同撤走。关天培厉声拒绝,坚持指挥,激励士兵奋力苦战。忽然,敌人又一发炮弹袭来,这位年逾六旬的老将不幸中弹牺牲。最后,守卫炮台的400多名将士,全部壮烈殉国。
民族英雄陈化成
陈化成(1776~1842),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抗英名将。
十六岁时,陈化成跟随伯父来到台湾。在那里,他亲眼目睹了当地老百姓受洋人压迫的痛苦,听说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英雄事迹。这些事迹深深地震憾着他,他暗暗下定决心要像郑成功那样为国效力。
清道光十年(1830年),陈化成晋升为福建水师提督,带领水师进驻厦门,位居武职从一品高官。虽然陈化成位列福建省水师的最高军事长官,但他的生活却非常俭朴,在一间不足200平方米的普通民居里他一住就是十年。
从1832年12月开始,英国军舰不断地侵犯我国东面沿海一带,陈化成“督帅水师,认真巡逻”,查缉鸦片走私船和货栈,多次将滋扰我国沿海的英舰驱逐出境。后来,英舰又多次窥伺我国福建沿海,陈化成都及时发现了敌情,亲自率领将士进行阻击,粉碎了英舰妄图从沿海入侵中国的阴谋。道光皇帝曾在召见陈化成时对他赞不绝口,谓其“身经百战,勇敌万人,宜膺重任”。
道光二十年(1840年),英国侵略者全面入侵,鸦片战争爆发。这一年,已逾六十的陈化成正任江南水师提督。虽然年事已高,但他“益感愤激昂,誓以死报国”。在钦差大臣,两江总督裕谦等抗英派的支持下,陈化成积极备战,在察看了吴淞一带的江防地形后,他在这一带筑起了26座坚固的土堡炮台,并亲自督造精良的铁炮、火药。江南水师向来缺乏训练,而且没有和敌人实战的经验。陈化成便任命勇敢善战的福建亲兵为教练,他还经常亲临校场,对将士们督促激励,即使是在“风雪方盛,平地稷数尺”的寒冬腊月,年迈的陈化成也会驾着小舟和将士们一同操练。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九月,浙江定海不幸再次沦陷,葛云飞等三位总兵在战役中英勇牺牲。不久,镇海地区失守,裕谦宁死不降,投水自杀,以此报国。陈化成感慨于国家的苦难和同僚的牺牲,在写给同乡、四川总督苏廷玉的信中说:“英夷到处猖出,已破虎门,势必窥吴淞。某海上攻战40余年,风涛素习,严兵戒备。如夷来,必能破之,以振军威。设时机不测,亦以死继之!”
英军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六月侵犯吴淞口,陈化成和全体官兵一致表示要同侵略者决一死战,吴淞以东西炮台为犄角,对于两江总督牛鉴向英军求和的建议,陈化成坚决反对,他带参将周世荣坚守东炮台。六月十六日,开蒙蒙亮时,英舰蜂拥而来,对炮台进得犯烈攻击。在大炮不停的轰击下,整个炮台硝烟弥漫,烈焰腾腾,弹片横飞,形势十分危急。就在战争最激烈的时候,陈化成亲自上前开炮,打沉了一艘冲在最前面的敌舰。炮战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清军水师在陈化成的带领下共击沉、击伤敌舰四艘,打死、打伤侵略者无数。清军士气大振,愈战愈猛,英舰不得不仓皇逃遁。
这时,一直躲在宝山城内未敢露面的牛鉴收到了陈化成击退英舰的消息,便大摆总督仪仗,想要到西炮台捞取战功。没想到,在去往西炮台的途中,英军认出了他的旗号,对他进行了猛烈的炮击。牛鉴听到炮声,顿时吓得面如死灰,顾不得总督的身份,混在士兵中狼狈逃跑。崔吉瑞也临阵脱逃,致使东炮台陷落。东炮台陷落后,英军开始集中兵力围攻西炮台。陈化成腹背受敌,水师伤亡惨重。在这紧要关头,周世荣也逃跑了,部将请求陈化成迅速撤离炮台。陈化成爷望青天,豪迈地说:“奉命御贼,有进无退,我将以死报国。”接着,他拔出佩刀,带领士兵与爬上炮台的敌人进行殊死搏斗。在搏斗中,陈化成多处负伤,战袍被鲜血染得通红。在击退了一批敌人后,陈化成终因流血过多,倒在了炮台上。
吴淞保卫战一共坚持了七个昼夜,虽然这场战役没有获得成功,但是水师在陈列化成的指挥下击毁英舰八艘,击毙英军500余人。英军统帅占领上海后心有余悸地说:“清朝如果有两个陈化成我们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葛云飞(1789-1841),字鹏起,又字凌台、雨田,萧山进化山头埠村人。7岁进私塾,边读书边习武。嘉庆十九年(1814)应试,补本学武生,二十四年中武举。道光三年(1823)为武进士,授守备,又擢升游击、参将,至定海总兵。
道光十九年(1839),葛云飞因父病故奔丧,行前,曾上书浙江巡抚:广东告急,恐及浙江,应事先定谋。二十年(1840),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英国侵略军进攻广东失败,北犯浙东,侵占定海、镇海、宁波。巡抚乌尔恭额,服葛之先见,专函邀之共商战事,葛即辞母前往,主张“先言守,后言战”。后清廷向英方屈辱议和,英军撤离定海。葛奉命与王锡朋(寿春总兵)、郑国鸿(处州总兵)率将士重建定海防务。二十一年(1841)九月下旬,英军再犯定海,葛云飞和郑、王协力奋起抗敌,几度击败英军。当时葛云飞一面飞书求援,一面亲自组织炮火还击,击伤击沉英舰二艘。苦战4天,王、郑先后阵亡,葛在前后无援,腹背受敌,粮尽弹缺之中,率兵士二百余人与敌人肉搏。拼杀中,葛云飞手握战刀,转战二里许,格杀无数,气贯长虹。终因多处中弹,依崖身亡,壮烈殉国。谥壮节。葬于所前乡三泉王村黄湾寺北侧。
葛云飞一生善武,亦能习文。著有《宝刀歌》、《名将录》、《制械制药要言》9卷、《全浙沿海险要图说》8卷及诗文等。
林则徐生于乾隆五十年,是著名的封建政治家,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代表人物,历经嘉庆、道光两代,咸丰登基后不久病故。 他从政为官四十年,先后担任多职,但他的正直清廉,为他的人民所敬仰,并赢得“林青天”的美誉。
1、陈连升(1775—1841)
土家族,湖北恩施人,近代第一位为国捐躯的少数民族将领。1839年1月,陈连升随同湖广总督南下广州禁烟,时常出海缉拿烟贩,并与英军交火,击沉敌船一艘。
1840年8月,陈连升率5艘战船、3000水兵与英军交战,再次获胜。1841年1月,英军进犯虎门,由于琦善拒绝派出援兵,陈连升阵亡,其子陈长鹏身受重伤而投海捐躯。
英军恨陈连升坚守不屈,脔割其尸,并将坐骑黄骠马掳去香港,其马悲愤不已,遥望大陆绝世而死,时人称之为“节马”。
2、关天培(1781—1841)
字仲因,江苏淮安人,出身武职世家,历任把总、千总、守备、参将、副将、提督等要职。提督广东期间,全力支持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时常派遣军舰出海缉私,缴获鸦片。
1841年,英军出动战舰10艘、汽船3艘,并配有登陆部队,进犯虎门炮台,遭到关天培反击。虎门炮台即将陷落之时,英军司令向其发出最后通牒,令他放弃虎门,遭到拒绝。
英军攻入炮台时,身受10余处伤的关天培依然坐镇指挥部队还击,后被枪弹击中,以身殉职。
3、葛云飞(1789—1841)
字鹏起,浙江萧山县人,武举出身,历任游击、参将,官至定海总兵。1840年底,英国远东军队进犯定海、宁波、镇海。
葛云飞辞别母亲,奔赴前线,主张“先守后战”。1841年9月,英国撕毁条约,再次进犯定海,遭到葛云飞奋力还击,被击毁军舰两艘。
弹尽粮绝之际,葛云飞手握战刀,率亲兵200人与敌人肉搏;终因多处中弹,依崖身亡,壮烈殉国。
4、郑国鸿(1777—1841)
字雪堂,湖南凤凰县人,世袭军功出身,官至浙江处州镇总兵 。1841年9月,英军出动2万兵力、29艘军舰进攻定海,并分出部分兵力进攻郑国鸿驻守的竹山炮台,但被击退。
10月,英军兵分三路再次进攻,由于力量对比过于悬殊,且腹背受敌,英军得以登陆。
在关键时刻,郑国鸿将将印交给部下,单枪匹马冲入英军阵营,血染沙场,随从1200余人几乎全部牺牲。
5、王锡朋(1786—1841)
字樵慵,天津市人,早年追随杨遇春出兵新疆,平定准格尔叛乱,官至安徽寿春镇总兵。1840年4月,英军进犯吴淞要塞,攻陷舟山,兵锋直指定海,但遭到王锡朋反击,大败而归。
1841年3月,英军再次进犯定海,连陷炮台十几座,清军伤亡惨重。面对强敌来攻,王锡朋身先士卒,左冲右突,杀敌无数;随后不久,英军大部队登陆并向其发起猛攻,王锡朋力战而死。
道光帝亲自为之写祭文,并赐御碑,谥号“刚节”。
1841年2月26日,民族英雄关天培率部在虎门与英国侵略者激战时壮烈牺牲。
关天培,江苏淮安府山阳县人,1834年调任广东水师提督。这时候,外国侵略者看到清政府腐朽昏庸,千方百计企图打开中国的大门,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关天培到任以后,亲自查看海防要塞,决定增修和加强虎门炮台,并加紧操练军队。1839年,林则徐任钦差大臣,到广东禁烟。关天培成为林则徐的得力助手。他一面积极协助林则徐收缴外商鸦片,一面认真布置海防,督造排桩,设置铁链,准备抵御侵略。
葛云飞(1789-1841),字鹏起,又字凌台、雨田,萧山进化山头埠村人。7岁进私塾,边读书边习武。嘉庆十九年(1814)应试,补本学武生,二十四年中武举。道光三年(1823)为武进士,授守备,又擢升游击、参将,至定海总兵。
道光十九年(1839),葛云飞因父病故奔丧,行前,曾上书浙江巡抚:广东告急,恐及浙江,应事先定谋。二十年(1840),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英国侵略军进攻广东失败,北犯浙东,侵占定海、镇海、宁波。巡抚乌尔恭额,服葛之先见,专函邀之共商战事,葛即辞母前往,主张“先言守,后言战”。后清廷向英方屈辱议和,英军撤离定海。葛奉命与王锡朋(寿春总兵)、郑国鸿(处州总兵)率将士重建定海防务。二十一年(1841)九月下旬,英军再犯定海,葛云飞和郑、王协力奋起抗敌,几度击败英军。当时葛云飞一面飞书求援,一面亲自组织炮火还击,击伤击沉英舰二艘。苦战4天,王、郑先后阵亡,葛在前后无援,腹背受敌,粮尽弹缺之中,率兵士二百余人与敌人肉搏。拼杀中,葛云飞手握战刀,转战二里许,格杀无数,气贯长虹。终因多处中弹,依崖身亡,壮烈殉国。谥壮节。葬于所前乡三泉王村黄湾寺北侧。
民族丰碑:鸦片战争中牺牲的8大英雄,少数民族有3位
第一: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 关天培是鸦片战争中抗英名将,在任广东大清水师提督其间,全力支持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1841年,英国军队进攻虎门要塞,关天培率领的少量守军,因寡不敌众,在援军迟迟未到的情况下,与进攻的英军殊死战斗,最终战死在虎门战场。
第二:定海三总兵之一葛云飞: 葛云飞是西汉军事家张良后裔,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抗英民族英雄,1841年10月1日,在担任定海总兵任上,与来犯的英军战斗,壮烈牺牲。
第三:定海三总兵之二郑国鸿: 1841年1月,郑国鸿奉命迎战入侵的英军,9月26日下午2万英军、29艘英舰进攻击定海5千守军,在与英军血战六昼夜之后,也让英军付出沉重代价,在炮台被英军攻破之后,带领战士们以长矛和敌人战斗,65岁的郑国鸿最终血染沙场,壮烈殉国
第四:定海三总兵之三王锡朋: 王锡朋是鸦片战争时期抗击英国侵略者的著名民族英雄,早年曾参与平定准葛尔叛乱,鸦片战争爆发后,与江南提督陈化成一起镇守上海,1841年初,定海告急,王锡朋率军支援定海,10月1日,在与英军血战6昼夜之后,战死疆场。
第五:江南提督陈化成 鸦片战争爆发时任任福建水师提督,后改任江南提督,1842年,英军聚集海军舰船百余艘,陆军万余人,全力进攻吴淞口要塞,67岁的老将陈化成,带领守军与英军血战,最终战死于吴淞口炮台
第六:两江总督裕谦(蒙古族): 裕谦,蒙古镶黄旗人,任两江总督,鸦片战争时,裕谦奉命守卫镇海,在英军攻破招宝山、金鸡山时,裕谦指挥剩余人员撤退后,向西北朝廷叩头谢罪后,跳入沉泮池,以身殉国。
第七:副都统海龄(满族): 海龄是鸦片战争时期守卫镇江、英勇抗英著名将领。在保卫镇江的激烈战斗中,亲自带领旗兵与英国侵略军第十八团和四十九团进行殊死战,当士兵全部壮烈牺牲后,海龄自己自焚殉国,妻与孙同时死难。
第八:副将陈连升(土家族): 1839年开始,陈连升便与林则徐一起抗击英军,1841年1月,陈连升指挥守军同数倍于己的侵略军力战,在后援无望,敌军迫近的危急关头,陈连升仍率部激战,拼杀而死
国难当头,2000藏军增援东南沿海战场。
1840年6月,中英鸦片战争爆发。由于清军的武器与英国军队相差甚远,再加上几十年的太平盛世,缺乏实战的洗礼,尽管清军官兵作战英勇,仍无法阻挡英军的进攻。战争开始后不久,英军一路北上,先后攻陷了舟山、宁波、定海等地,随后又占据了吴淞,逼近南京城,清朝南北交通命脉———京杭大运河面临着被切断的危险。情急之下,清政府只得从全国各地调集兵马,仓促应战。1840年底,清政府的调兵令传到了远离前线的藏族聚居区———四川嘉绒(今阿坝州)汶川县三江乡土司索衍的手中。面对国家危难,索衍当即决定,派瓦寺土司守备哈克里,会同大金土司阿木穰等人,率藏军开赴东南沿海,协助清军保家卫国。
在历史上,藏族人民一直有着协助中央政府保卫祖国的优良传统。清朝乾隆年间,瓦寺地区的藏族土司千总刘正祥、王保等人就曾率藏兵协助清军抵抗廓尔喀(今尼泊尔)对西藏的侵略。在清军总督福康安的统一指挥下,瓦寺藏军“六战六捷,杀敌四千,收复后藏”。在那场战斗中,许多藏兵为国捐躯。几十年后,当英国侵略者的隆隆炮声回荡在祖国边疆的危急时刻,藏族勇士们再次做好了为保卫国家而牺牲的准备。
1841年11月,2000名藏族远征军在松潘一带集结完毕,准备出征。四乡八里的父老为这些勇士举行了盛大的壮行仪式,喇嘛们祈求神佛的保佑,乡亲们献上洁白的哈达。藏军将士们跨在高头战马上,头戴虎皮帽,身着藏袍,个个显得精神抖擞,踏上了保卫国家的征程。
清军统帅不学无术,靠算命指挥作战
就在藏军出征前几天,道光帝的侄子、钦差大臣奕经,也从京师率部出发。但奕经并不懂军事,是个夸夸其谈的高手。
1842年2月,奕经一行抵达杭州。不久,各地增援前线的兵勇也陆续赶到。就在等待藏族援军到来之时,奕经听人说杭州西湖关帝庙最灵,就去求了一签。这支签上写道:“不遇虎头人一唤,全家谁敢保平安”。奕经百思不得其解。三天后,哈克里和阿木穰率藏族远征军千里迢迢赶来后,奕经恍然大悟。
藏军到达后,奕经惊喜地发现,藏兵们头戴虎皮帽,正好与签中的“虎”字相应。奕经天真地认为,只要按签上所示,让两支戴着虎皮帽的藏兵打头阵,定可保清军旗开得胜。于是,他不顾双方悬殊的武器差距,竟命令部下强攻英军,收回宁波和镇海。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奕经将进攻的时间选在1842年3月10日四更时分。
奕经之所以把日期定在此时,是因为这天是难得的“四寅期”,即虎年虎月虎日虎时!他又任命属虎的总兵段永福为大将,这样就凑足了“五虎”,此次反攻也被称作“五虎扑羊”之计,“羊”即指洋人。奕经认为,“五虎扑羊”之计再加上头戴虎皮帽的藏族远征军为先锋,清军自然会大获全胜。
血战宁波,“虎头”藏军成破城先锋
奕经“五虎扑羊”的谬论固然可笑,但哈克里和阿木穰率领的藏军确实英勇善战。每次发起进攻前,他们总是主动要求打头阵,不甘落在别的队伍后面,在作战中,他们更是表现英勇,视死如归。
按照战役部署,由阿木穰率领的百余名藏族士兵负责攻打宁波城的西门。战斗打响后,在城里内应的配合下,藏兵擒杀了城门口的英军哨兵,打开城门,随后清军大部队迅速攻入城中。
攻入宁波城后,清军大队人马直奔英军指挥部。据史料记载,英军指挥部的所在地“门坚墙高”,进攻士兵无法攀登。英军用优势火力射击,将装备上处于绝对劣势的清军击退到宁波城狭窄的街道里。随即,英军又爬上临街的屋顶,对准拥挤在街心的清军进行射击。清军冒着弹雨发起强攻,但毕竟火力太弱,始终无法前进。不久,英军拉来了大炮轰击,清军伤亡惨重,阿木穰和他率领的百余名藏族士兵全部为国捐躯。
事后,曾有英国军官记载:“他们的尸体厚厚地乱摊在四旁,据说他们曾经决定不战胜即战死。他们的帽子是用老虎皮制的。”从英国军官的记述中可以肯定:这些英勇捐躯的将士,正是前面所提到的藏族士兵。
两战镇海,藏军肉搏战中重创英军
在宁波反击战打响的同时,由哈克里率领的另一队藏兵来到了镇海附近,作为清军将领朱贵的先头部队,他们的任务是夺取招宝山上的要塞威远城。由于人生地不熟,藏军在进军时迷了路。当他们赶到时,正遇到从镇海城败退下来的清军。两军随后合为一路,向招宝山发起了进攻。
攻山战斗开始后,哈克里率领藏族士兵冲上陡峭的台阶,杀向招宝山上的威远城。藏兵敏若猿猴,在英军的枪林弹雨中闪转腾挪,攻入威远城。山上的英军拼命用大炮向下射击,但命中率极低,没有对藏兵造成什么威胁。就在英军抵挡不住,准备四散逃命时,停泊在江中的英国军舰从背后向藏军开炮,腹背受敌的藏军为保存实力,不得不撤退到慈溪大宝山进行防御。
3月15日,英军从宁波出动近2000人前后夹击驻守在大宝山的清军。朱贵率领包括藏军在内的500多名清兵英勇抵抗。战斗中,朱贵手舞战旗,指挥部队作战,不幸被英军的炮弹炸断了右臂,他忍着剧痛改用左手指挥战斗,最后被英军子弹击中,壮烈殉国。他的儿子朱昭南继续指挥战斗,也在战斗中阵亡。
经过10多个小时的激烈战斗,清军已弹尽粮绝。眼见英军冲上了阵地,哈克里从腰间抽出战刀,与冲上来的敌人展开了肉搏战。在乱军中,他身中数枪,倒在了阵地上。战后,损失惨重的英国人仍心有余悸,承认“自入中国来,此创最深”。
由于在大宝山之战中伤亡惨重,英军不敢再次进攻,慈溪县城才得以保全。当地百姓为纪念清军的功绩,募捐建立了“交节祠”,祭奠为国捐躯的清军官兵。阿木穰、哈克里等藏族勇士的英名,也被安置在祠中祭祀。这些为保卫祖国而牺牲的藏族远征军的辫子,被剪下后送回了故乡汶川县的三江乡,人们在那里修建了一座“辫子坟”,以缅怀这些为祖国捐躯的勇士们。他们的英雄事迹也一代代流传至今。
鸦片战争期间,民族英雄林则徐一度驻节县城,水师提督关 天培曾在香山辖属的磨刀洋迎击英国侵略军,广大民众保家 卫国的英雄事迹更是广泛流传
北洋水师,是中国清朝后期建立的第一支近代海军舰队。北洋水师1888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刘公岛正式成立,在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
创建
1874年日本派兵登陆台湾企图将之占据,清兵以仅有之战船赴台将之驱逐。事件引起朝野的警惕,清政府于是决定每年拨出四百万两作为经费(实际用在购置军舰款项只为每年一百万两),加快建设海军。大清海军分为三洋:北洋负责山东及以北之黄海、南洋负责山东以南及长江以外之东海,两广负责福建、南海。后来当时之南洋大臣沈葆贞,以四百万年费同建南、北两洋舰队经费分散力量不足。而北洋舰队负责守卫京师,奏准优先集全力建造。 1875年,命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创设北洋水师。 1875年,李鸿章通过总税务司赫德在英国订造4舰炮船,开始清朝海军向国外购军舰的历史。 1879年,向英国订造巡洋舰扬威、超勇。 由于对在英国定造的军舰不满意,1880年,经过反复比较向德国船厂订造铁甲舰定远、镇远。 1881年,先后选定在旅顺和威海两地修建海军基地。 1885年,海军衙门成立,李鸿章遣驻外公使分别向英国、德国订造巡洋舰致远、靖远与经远、来远。 1888年12月17日,北洋水师正式宣告成立并于同日颁布施行《北洋水师章程》。从此,近代中国正式拥有了一支在当时堪称世界第六、亚洲第一的海军舰队。 1888年以后,舰队经费大幅减少,多被政府挪置往其他各处,如修建颐和圆工程等等。时而正为海军技术突飞猛进之时,至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时北洋舰队已多年未置新舰,部份应进行之更新工程如更换新式火炮亦未能进行。原有的战舰已开始落伍,无论航速、射速皆落后于日本。
朱贵将军与英军殊死搏斗而阵亡的英雄事
鸦片战争时期民族英雄全表
陈化成(江南提督)
陈阶平(福建水师提督)
陈连升(广东三江口副将)
达洪阿(台湾镇总兵、提督)
邓廷桢(闽浙总督)
葛云飞(浙江定海镇总兵)
关天培(广东水师提督)
海龄(江宁副都统)
江继芸(金门镇总兵)
乐善(直隶提督)
林则徐(钦差大臣)
凌志(福建金门镇总兵江副将)
刘大忠(广东香山协副将、武功将军)
刘耀椿(福建兴泉永道兼金厦兵备道)
麦廷章(广东水师提标、左营游击)
沙春元(天津镇标右营游击)
史荣椿(直隶提督)
王鼎(军机大臣、“死谏”英雄)
王锡朋(安徽寿春镇总兵)
韦逢甲(乍浦同知)
祥福(湖南总兵)
谢朝恩(江苏狼山镇总兵)
姚怀祥(定海知县)
姚莹(台湾兵备道、按察使)
叶名琛(两广总督)
裕谦(两江总督、钦差大臣)
张然(福建水师后营游击)
郑国鸿(浙江处州镇总兵)
郑鼎臣(郑国鸿之子)
朱贵(浙江金华协副将)
陈棠(广州西关丝织业机行工人)
邓潜(广州城北三家店打石行业工人)
何玉成(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组织者)
林福祥(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组织者)
王韶光(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组织者)
韦绍光(广东南海县恩洲堡三元里村东华里农民)
徐保(浙东人民抗英力量“黑水党”领导者)
颜浩长(广东番禺县唐夏(今棠下)乡农民)
包世臣(清代爱国思想家)
丁拱辰(鸦片战争时期爱国志士、发明家)
龚自珍(清代著名思想家和爱国诗人)
何大庚(爱国知识分子)
林昌彝(鸦片战争时期爱国诗人)
钱江(爱国知识分子)
魏源(清代爱国思想家)
张际亮(鸦片战争时期爱国诗人和思想家)
张维屏(鸦片战争时期爱国诗人)
邹伯奇(鸦片战争时期爱国志士、发明家)
陈连升(1775—1841)
土家族,湖北恩施人,近代第一位为国捐躯的少数民族将领。1839年1月,陈连升随同湖广总督南下广州禁烟,时常出海缉拿烟贩,并与英军交火,击沉敌船一艘。
1840年8月,陈连升率5艘战船、3000水兵与英军交战,再次获胜。1841年1月,英军进犯虎门,由于琦善拒绝派出援兵,陈连升阵亡,其子陈长鹏身受重伤而投海捐躯。
英军恨陈连升坚守不屈,脔割其尸,并将坐骑黄骠马掳去香港,其马悲愤不已,遥望大陆绝世而死,时人称之为“节马”。
你是否需要了解?
鸦片战争中的英雄人物
关天培在鸦片战争中的英勇事迹 关天培是鸦片战争期间的英雄人物之一。1841年1月,英军进攻虎门镇远、威远炮台,关天培驻守此地,面对兵少无援的困境,他坚守阵地,英勇抵抗。最终,面对包围上来的英军,关天培嘱咐下属孙长庆将睁者提督大印带出炮台后,自己凭借着“人在阵地在”的大无畏勇气,镇守炮台,“不...
鸦片战争里的重要历史人物简介
林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是清朝著名的官员和思想家。他在道光年间,极力主张禁烟行动,1839年在广东虎门销毁大量鸦片,史称“虎门销烟”,因此流芳百世,被誉为民族英雄。林则徐精通多国语言,对清朝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鸦片战争期间,因投降...
鸦片战争的英雄是谁?
鸦片战争时期民族英雄全表 林则徐 虎门硝烟 陈化成(江南提督)陈阶平(福建水师提督)陈连升(广东三江口副将)达洪阿(台湾镇总兵、提督)邓廷桢(闽浙总督)葛云飞(浙江定海镇总兵)关天培(广东水师提督)海龄(江宁副都统)江继芸(金门镇总兵)乐善(直隶提督)林则徐(钦差大臣)凌志(福建金门镇总兵...
举一个鸦片战争期间出现的抗战英雄的很少人知道的事迹,谢啦_百度知 ...
江继芸,一位在鸦片战争期间涌现的抗战英雄,于1841年8月26日英勇牺牲。出身行伍,他在清朝军队中历任千总、答野、守备、副将等职务。当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时,因平时表现出色,江继芸被闽浙总督邓廷桢举荐为金门镇总兵,参与防守厦门。1841年8月,英国政府不满足于《穿鼻草约》的成果,再次派兵舰进犯...
鸦片战争当时的民族的英雄有谁?
原有的战舰已开始落伍,无论航速、射速皆落后于日本。 朱贵将军与英军殊死搏斗而阵亡的英雄事 鸦片战争时期民族英雄全表 陈化成(江南提督) 陈阶平(福建水师提督) 陈连升(广东三江口副将) 达洪阿(台湾镇总兵、提督) 邓廷桢(闽浙总督) 葛云飞(浙江定海镇总兵) 关天培(广东水师提督) 海龄(江宁副都统) 江继芸(金门...
...在鸦片战争中与侵略者抗争的历史故事或英雄人物?
虎门销烟,第一次鸦片,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割让了香港,中国从封建国家变成了半封建半殖民国家。林则徐 ,关天培,邓延桢
1840年到1949年这个阶段的重要人物有哪些?
1840年到1949年这个阶段的重要人物有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孙中山等。林则徐是这一阶段早期的重要人物,他是清末著名的政治家和民族英雄。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他坚决主张禁烟,并领导了虎门销烟,这一壮举极大地打击了英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此外,林则徐还积极整顿海防,倡导...
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斗争,有哪些英雄人物和他们...
在吴淞口,老将江南提督陈化成率军与英军激战多时,击毙了三百余人。不幸的是,他在战斗中身受重伤七处,最终壮烈牺牲。镇江之战中,副都统海龄率领一千五百士兵与敌军激战至最后一人,毙敌一百八十多人。这些英雄人物及其事迹,都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烈士。他们的英勇行为,激励着后人不断...
近代中国出现了哪些英雄人物?
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 中日甲午海战:邓世昌 百日维新:戊戌六君子 辛亥革命:邹容、黄花岗72烈士 五四运动:李大钊 八一南昌起义:贺龙、刘伯承、周恩来、叶挺等 抗日战争:佟麟阁、赵登禹、杨靖宇、赵尚志等 解放战争:董存瑞 甲午军魂邓世昌 维新烈士谭嗣苘 鉴湖女侠秋瑾 黄花岗烈士林觉民 绝笔传世夏明翰 人民...
1840~1919列强发动的五次侵华战争的名称及抵抗侵略的四个英雄人物
4.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日本发动,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5.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英美俄等八国联军发动,签订了《辛丑条约》,导致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抵抗侵略的过程中,四位英雄人物值得尊敬:林则徐、邓世昌、刘铭传、邓廷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