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社戏》与《故乡》的比较 名家对鲁迅《故乡》《孔乙己》《社戏》的评价。

作者&投稿:豫锦 2024-07-02
对比鲁迅先生《故乡》与《社戏》的区别

《故乡》与《社戏》的区别:表达思想感情不同、写作背景不同、主要内容不同
一、表达思想感情不同
1、《故乡》: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2、《社戏》: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

二、、写作背景不同
1、《故乡》:作者于1919年回故乡期间,耳闻目睹了中国农村疮痍累累的残酷现实,加之在这个风雨飘摇的社会中求索了三十余年的生活体验,于是写出了这篇悲凉沉郁但又不失希望的小说。
2、《社戏》:“五四”爱国运动暴发,使鲁迅的革命精神更加振奋,于是用笔起来无情地揭露封建制度和孔孟之道的吃人本质。他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以彻底的反封建的思想向敌人接连投去匕首和机枪,表现了鲜明的革命者的立场。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发表了小说《社戏》。
三、主要内容不同
1、《故乡》: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的人物形象,从而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同时深刻指出了由于受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劳苦大众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缚,造成纯真的人性的扭曲,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
2、《社戏》:小说以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我”20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乡村看社戏。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

社戏的中心思想侧重表现劳动人民的纯朴、善良的品质,你看看鲁迅写的时候有写农村孩子们带“我”去玩啊看戏啊的情节都是表现这个思想,去偷菜被发现,主人只是象征性地说了孩子们,但是也还让他们拿些吃的给“我”,都在表现劳动人民的纯朴、善良。而故乡写人物的凄惨遭遇,故乡里人们对不幸遭遇的冷漠麻木(尤其是不让杨二嫂碰祭神的活儿那里),还有杨二嫂渐渐由一个活泼勤劳的姑娘变成一个心灰意冷的人,都是在控诉受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劳苦大众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缚,造成纯真的人性的扭曲,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望采纳~

社戏》所描绘的,“实是作者心中理想”的故乡图景。理想中的故乡很美,是美好的回忆。而《故乡》中所描绘的是现实中的故乡,现实中的故乡很残破。《社戏》可说正是对于故乡之梦的具体描绘,蕴含其中的是对故乡的一腔挚爱。

可看到作者对往事的深情追念,依依惜别,还可看到活泼好动,充满稚气、朝气的早年鲁迅。但是《故乡》中,鲁迅对故乡更多的是一种感伤、思考,探究故乡乃至中国的“路”在哪里。概言之,社戏对故乡表现出的是一种向往、眷念。而《故乡》表现出的对故乡的感伤和思考。

在《故乡》中,鲁迅创造了“有胆有识”的少年闰土形象。我们看到的少年闰土是如此地勇敢。他在蓝天月夜的海边沙地上,在碧绿无际的西瓜地里,“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吓得猹从他的跨下逃走。

闰土不仅有胆量,而且在他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不象迅哥儿和他往常的朋友那样,只看见院在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他知道在什么时候和用什么方法捕鸟,知道猹的性格和如何刺猹。

他告诉迅哥儿“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香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走到了,看见猹,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仅从跨下窜了。他的皮毛是油一般滑……”

这个从劳动生活中茁壮成长起来的,充满着生命活力的农民孩子的形象,在《社戏》里又有了新的延续。《社戏》里,作者描写的双喜是一个热情、勇敢和智慧的孩子,而且他还有着农村少年儿童健康的粗犷性格。

当迅哥儿么有看成戏很苦恼,而大人又无法解决时,他提议陪同迅哥儿乘坐八叔的航船去,当外祖母又“怕都是孩子,不可靠”时,他又首先看出底细,很有胆识地大声说:“我写包票!船有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识水性的!”在路上,他有处处出主意,表现的比一般孩子都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大胆。

至于阿发这一农村孩子健康粗犷的性格,也是描写得很突出。那夜在赵庄看戏时,老旦的沉闷的表演。使阿发这些孩子们很扫兴,迅哥儿只忍耐地等着,而阿发却压不住气,就“破口喃喃地骂”。

虽然这种粗暴的胡闹不值得提倡,但从这“胡闹”中,却看到了少年儿童无比旺盛的活动,看到了敢于嬉笑怒骂的无畏精神。

事实上,只有这样的孩子才能成为未来的战士。同时,从这种“胡闹”的本身和作者的艺术思想来看,也是少年儿童那种不宁静的情绪激动的心理描写,是真实的,合理的。

扩展资料

《社戏》写于1922年10月。作品写到在北京看戏的时候,说那是“倒数上去二十年中”的事。从作品发表时算起,倒数上去二十年,便是辛亥革命前十年左右。

当时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如刚刚经过了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1898年的戊戌变法,1900年的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战争……清王朝的反动统治者正在“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和帝国主义勾结起来,加紧奴役和盘剥中国人民。

鲁迅于1902年怀着救国救民的思想,留学于日本,1909年至1911年年底先后任教于杭州、绍兴。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专制主义的清王朝,于1912年1日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对此,鲁迅非常兴奋,热情地欢迎和支持,并应当时教育总长蔡元培的邀请,赴南京教育部任部员,后随教育部迁北京。此后接连发生了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他说“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

”终于使他认识到,经过辛亥革命,中国的社会现状“招牌虽换,货色照旧”,没有什么改变。

十月革命给正在沉思,探索的鲁迅以强烈的震动,使他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和人民革命的希望。“五四”爱国运动暴发,使鲁迅的革命精神更加振奋,于是用笔起来无情地揭露封建制度和孔孟之道的吃人本质,发出“救救孩子”和推翻封建“铁屋子”的号召。

他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以彻底的反封建的思想向敌人接连投去匕首和机枪,表现了鲜明的革命者的立场。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发表了小说《社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社戏

百度百科-故乡



《社戏》所描绘的,“实是作者心中理想”的故乡图景。理想中的故乡很美,是美好的回忆。而《故乡》中所描绘的是现实中的故乡,现实中的故乡很残破。《社戏》可说正是对于故乡之梦的具体描绘,蕴含其中的是对故乡的一腔挚爱。可看到作者对往事的深情追念,依依惜别,还可看到活泼好动,充满稚气、朝气的早年鲁迅。但是《故乡》中,鲁迅对故乡更多的是一种感伤、思考,探究故乡乃至中国的“路”在哪里。概言之,社戏对故乡表现出的是一种向往、眷念。而《故乡》表现出的对故乡的感伤和思考。
同样喜欢文学,闲时不妨一块探讨学习。我QQ 914581250


你是否需要了解?

请帮我解释一下鲁迅的《故乡》好不好?
答:《朝花夕拾》中的鲁迅的教育观念:《朝花夕拾》中以儿童视角写就的较为典型的篇目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社戏》、《阿长与山海经》四篇,儿童视角的运用使叙述更富于童真、童趣,展示了他们的行为和情态,表现了有独立个性、与成年人两样的儿童,从而体现了“幼者本位”的思想。如:《从...

求指教鲁迅《故乡》的叙述方式。谢谢
答:(《鲁迅小说里的人物》)④在新文学运动初期,小说与散文之间的界限并不十分清晰,在其他小说家的创作中,也可以看到类似现象。与《一件小事》近似,《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也都近于散文。在《兔和猫》中,母亲称“我”为“迅儿”,这个“迅儿”能否视之为鲁迅?在《鸭的喜剧》中:“我偶而得了...

名家对鲁迅《故乡》《孔乙己》《社戏》的评价。
答:郁达夫在鲁迅病逝后曾说,“一个不知道尊崇伟人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这是鲁迅同代人的卓越识见和深长叹憾。郁达夫评价鲁迅,“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帮。”郭沫若说,他是资本主义以前的一个封建...

社戏 故乡 祝福 藤野先生 分别选自鲁迅的那些作品?各是什么题材?_百度...
答:《故乡》《社戏》选自《呐喊》《藤野先生》选自《朝花西拾》《祝福》选自鲁迅小说集《彷徨》。题材都是小说。《呐喊》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收录鲁迅于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说,1923年由北京新潮社初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1卷。小说集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

一曲自然美的颂歌——鲁迅小说《社戏》的文化读解(姚大勇)
答:初读鲁迅的小说《社戏》,很奇怪这样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小说,为什么偏偏出现在《呐喊》中──它和同期的《狂人日记》《故乡》《阿Q正传》等直接指斥现实的篇章显得那么不协调。若说是因它与《呐喊》中其他作品创作于同一时期才被收到一起,那么由此引发的另一问题便是:鲁迅为何一边大声“呐喊”,一边却描绘了这样一幅...

20世纪乡土小说产生的历史背景
答:鲁迅《故乡》的归乡模式和《社戏》的童年回忆视角,给20世纪的文化乡土小说创立了二种诗学的范式。《故乡》以开头的景物描写和叙述者低缓阴沉的语调营造了游子归乡的落寞心境,那想象中的故乡和现实中满目疮痍的荒村形成的反差,使归乡人不禁要怀疑“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显然,现实中的故乡是令人失望的,...

鲁迅 故乡的推荐理由?
答:小说的对比艺术主要有三个特点。首先,《故乡》的对比是用纯一色的白描手法来体现的。作者的语言精确朴素, 不加任何雕琢, 运用白描手法,再现了“ 我” 回故乡,同亲友邻居各类人物相处的生活场面,揭示了生活变故和人事变故。其次,《故乡》的艺术对比中, 渗透着浓郁的诗情。作者对故乡、对劳动人民的...

1到6年级学过哪些鲁迅的文章
答:该阶段学过鲁迅的《少年闰土》《阿长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孔乙己》。1、《少年闰土》这篇文章取自动物小说《故乡》,讲述了主人公“我”回到家乡后与旧友闰土的重逢以及他们之间的故事。2、《阿长与》:这篇文章是鲁迅回忆自己童年时期与家中女佣阿长的故事,展现了鲁迅对于人性的深刻洞察...

鲁迅的散文社戏表现了童年生活的情趣
答:鲁迅的散文《社戏》是他回忆童年时代的作品,通过描写社戏这一民间戏剧形式,展示了他童年生活的情趣,这篇散文以“社戏”为线索,以写实的笔触和细腻的心灵表达,生动地再现了他在江苏一带的故乡成长过程中参与社戏的场景。在《社戏》中,鲁迅描述了他在江南小村庄的儿童时代,每逢放寒假,社戏队伍到村子...

鲁迅社戏
答:名为《社戏》,小说并未直接写“我”小时所看的社戏,开头记述的却是“我”成年后在北京看戏的两次经历。那两次戏,都没看好,反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混乱、沉闷、世故、污浊,这适与“我”少时在平桥村的自然真率生活形成了鲜明对照。鲁迅心中的故乡实有两个,一是《故乡》中所描绘的现实中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