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容的《乡愁》一共有几节?

作者&投稿:展凝 2025-05-16
席慕容的《乡愁》共分为三节。
一、这三节分别为:
1、第一节: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写乡音的清新缭绕,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试想一年四季又有几个晚上没有月光啊,这就隐隐喻出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怀恋故乡。
2、第二节: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写乡情的怅惘,对故乡的怀念渐渐遥远,时间的推移摇落了故乡的轮廓,仅剩一种模糊不清的怅惘,如雾里别离,浓似血却又隔着一层迷蒙的云雾。用雾里的挥手别离来比喻对故乡的模糊而怅惘的印记,是用一种可观可感的具象来描述抽象的主观感受,可谓生动形象、贴切自然。
3、第三节: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写乡愁的永恒,是从上两层的乡音缭绕和乡情缠绵过渡而来,这在形式上极具新颖意味。
二、诗歌原文:
乡愁
作者: 席慕容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三、诗歌赏析:
1、“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仅此两句,已经能使人想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千古佳句,可以想像这是多么心动的感觉。
2、“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最初对这两句诗歌的理解比较幼稚和片面,也没有过多地思索作者为何说“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后来全面了解席慕蓉之后方有更清晰的认识,也进一步认识到“模糊”是因为别离时间太久,又因为种种原因这种“模糊”变成了“怅惘”,了解诗人的境况,对解读这样的诗句很有帮助。
3、“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诗歌”最后小节将“乡愁”凝结在一棵没有年轮的树上,充分表达“思乡之情”不会因为人的老去而渐失,而是永远鲜活。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叶落归根。
四、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由诗人席慕蓉写于1982年。这首诗写了故乡的歌谣,故乡的景致,古树的年轮,作者从浓浓并且熟悉的乡音入手,再从熟悉而又模糊的故乡曾经的景致续写乡愁,最后从内心绵延不绝的乡愁的形象化作大树的年轮,永远的思乡之愁就这样通过形象的景物,化抽象为具体的表现了出来。


你是否需要了解?

席慕容的《乡愁》一共有几节?
席慕容的《乡愁》共分为三节。一、这三节分别为:1、第一节:“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写乡音的清新缭绕,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试想一年四季又有几个晚上没有月光啊,这就隐隐喻出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怀恋故乡。2、第二节:“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

乡愁席慕容的诗
《乡愁》是当代诗人席慕蓉于20世纪80年代初创作的一首现代诗。诗分三节。第一节写乡音的清新缭绕,写故乡月夜的笛声;第二节写乡情的怅惘,写离别故乡时心中模糊的怅惘;第三层写乡愁的永恒,写别后对故乡的绵绵思念。全诗境深幽比喻新异,语言贴切自然、朴素优美。《乡愁》后被选为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三...

席慕容的诗《乡愁》
席慕蓉将这份乡愁用简短的七行三节诗进行概括:第一节写乡音的清新缭绕,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试想一年四季又有几个晚上没有月光啊,这就隐隐喻出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怀恋故乡。第二节写乡情的怅惘,对故乡的怀念渐渐遥远,时间的推移摇落了故乡的轮廓,仅剩一种模糊不清的怅惘,如雾里别离,...

乡愁席慕容原文 乡愁介绍
诗歌结构:该诗分为三节,每一节都通过不同的比喻和意象来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厚谊。第一节:通过“故乡的歌”和“清远的笛”这两个意象,描绘了故乡月夜的宁静与美好,以及这种美好在诗人心中的回响。第二节:“故乡的面貌”被比喻为“一种模糊的怅惘”,如同“雾里的挥手别离”,表达了诗人离别故...

谁知道席慕容的《乡愁》和余光中的《乡愁》有什么区别???
在结构上,《乡愁》共四节,每节四行,节与节之间均衡对称,但在对称中又注意长句与短句的变化,从而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如其中的“乡愁是”的四次重复,“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同一位置上的叠词的运用,使得...

《乡愁》读后感
《乡愁》全诗共四节,一方面,诗人以时间的变化组诗: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人生阶段;另一方面,诗人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共同的特征: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这是一种特殊的“分离”)——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诗人为这人生的四个阶段各自找到一个表达...

“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歌赏析】席慕蓉将这份乡愁用简短的七行三节诗进行概括:1、第一节写乡音的清新缭绕,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试想一年四季又有几个晚上没有月光啊,这就隐隐喻出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怀恋故乡。2、第二节写乡情的怅惘,对故乡的怀念渐渐遥远,时间的推移摇落了故乡的轮廓,仅剩一种模糊不清...

对乡愁的理解
诗的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句短句变化错落;同一位置上词语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造成一种类似音乐的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给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基调。 二、问题研究 “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是在余光中的《乡愁》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

余光中诗中的传统性?以乡愁为例分析
《乡愁》共四节。每节四行,节与节之间相当均衡对称,但是,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从而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其中的“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加之四段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

关于故乡的现代诗
《乡愁》是诗人余光中所作的一首现代诗。诗歌表达了对故乡恋恋不舍的一份情怀。诗歌中更体现了诗人余光中期待中华民族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2、《乡愁》 席慕容 故乡的歌 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 响起 故乡的面貌 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 仿佛雾里的 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