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在佛经中如何解释?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什么意思?应该怎么理解?请教各位!

作者&投稿:偶许 2025-05-13
佛语中“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怎么解释?

在佛学界,对心经的评价是很高的,认为心经是佛经的总括,读懂了心经,读佛经就入门了。《心经》里有几句车轱辘话很出名: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但出名并不代表它好懂,事实上,很多人都误解了它。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依照旧有的物理学,有两个重要的定律:一是「物质不灭定律」;一是「能力不灭定律。」也就是说以前物理学家认为物质和能力是互不相关,不能互相对换的,且两者都是常住不灭的。 物质在佛经上称它做「色」,(注意:并不做女色解释),而佛教认为「色」即是「空」,这就跟科学冲突了;而且依照佛法的解释,宇宙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本体是空的,没有一样是「不灭」的,这也跟科学不合。 但自从爱因斯坦发表了「质能交变的等量公式」,说明每一磅物质毁灭的时候,可以变成惊人的大量能力(E=mc2);再等到原子弹的试爆成功,才证明物质可以变为能力。那物质(色)的本体不是「空」的吗? 于是旧有的物理学定律被否定了,佛学再一次地从科学的千锤百炼中屹立不移。 或许这种解释太难懂了些,我们再来叙述一下。(同学也可以参阅第二章第六点的后半段说明。) 一、色即是空:物质(色),是由原子所组成的,而原子中有原子核和电子,原子核中又有质子和中子,质子和中子又可以打破而变成能力(空)。(以前的物理学家认为原子不可再分,这是错误的。) 二、空即是色:能力(空)可以变为物质(色),亦已经得到科学界一致的承认。 三、最后我要再举爱因斯坦「相对论」中的一个例子:时间是随着速度而改变的,人要是坐上一架速度等于光速的火箭到某一星球去,早餐在地球吃,中饭在那个星球上吃,晚饭他准备回到地球来吃。可是等他回来以后,地球已经过了数百年了,他的亲友全死光了。科学家们现在没有人敢否定这个例子的可能性,但请看佛教「妙华莲花经」上所记载的,佛对着听他讲经说法的人说,你们在这儿听我说法讲经,觉得经过的时间并不长,但外在的世界已经过了几千亿年了。受因斯坦「时间相对」的理论,佛在二千五百年前就说过了。因此;孙先生才会说:「研究佛学可补科学之偏。」因为佛学一直是走在科学的前头的。

余今读一经,陷入无相有相之中。经云: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又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余百思相之相已入相。既所有相为虚妄又何来见诸相非相?既可见诸相,怎见如来?
偈有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所言一切为空相。为空相,则无菩提明镜之说。自言有菩提明镜,则非空相。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非身相为何相?
神秀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而慧能则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余感神秀之入身相胜于慧能之执着空相。
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非佛法为何法?既空,则无,既无,所言又入人之声、香、味、触。何解?
昔闻须弥藏于芥子之说,余今藏芥子于须弥未知可否?
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既如此,何故依旧说法?非法,非非法,何物?
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既无佛,来世却言作佛?释迦牟尼非释迦牟尼,无须号之。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不知所得心为何心。
人皆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为空则无色,色何在?为色则无空,何言空?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如来既为现在佛,亦无来无去,何有弥勒降世说?止言。“断疑生信,绝相超宗,顿忘人法解真空,般若味重重。四句融通,福德叹无穷。”(《金刚经》)
这句话是为你这样的人准备的,如果你能好好理解的话,就会明白一种中和之道.
身为佛教徒,大概看过南怀先生的书吧,看他对佛的解释,比看净空一类的可能会好一些.我感觉净空一类的佛解比较适合出世修炼者。还有林清玄先生的,他将佛理带入尘世,对入世修炼的人有好处.

修心在当下,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求.也就说,你在当下有什么念头,处理它就行了.它往往携带着过去的因,未来的果.你拉长自己的修心长度,考虑了过去未来,难免就着了相,徒生烦恼罢了.

有没有学过观心之术?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你也可以认真地学习一下.不要好高务远,去学超过这个层次的.

学佛之人大概有两种,一种学理,以理入法,一种学法,以法入理.你要明确自己的位置.有的人只求得自心的宁静就够了,那么,念佛号也有相当的助益.

有没有念过这种佛号?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三十六万亿一十一万九千五百同名同号阿弥佗佛.

就我感觉,可以比较有效地集中精神,控制杂念.

不过我现在学的是密宗,没有念显宗的号了,嘿嘿!

我有一个以前的同事,遇见的情况跟你差不多,她决定出世,这未尝不是一种办法,但需要很大的勇气.毕竟每个人在社会上都肩负着一定责任的.

如果你有不解的地方,不妨去我告诉你的网站请教我的师傅十一郎,他比我还小几岁,但之于佛理之研究,是远远超过我了.

至于因果,就我们这样的处境,我是不理会前生后世的,此生当中见端倪.不好意思,我不是佛教徒,我只是一个追求超脱自身的人,我的信仰比佛还抽象,不能跟你说太多了,抱歉.不当之处,还请包涵.

我们在文学作品当中,包括影视作品,也包括我们生活当中,经常会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句话的来源是来自于心经,就是《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心经 文学 佛学 欲望 男人



佛即是无、空


你是否需要了解?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出自哪篇佛经,全文是什么?
该句话出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文内容如下: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故空中无色,无色之色,非是有色之物;无受想行识,非同有识之流;以凡夫妄执幻相为实有故。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什么意思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这段话出自佛教经典《心经》,是阐述佛教空性思想的重要段落。其中,“舍利子”是对听法者的尊称,此处指佛陀的弟子舍利弗。“色”在佛教中一般代表物质世界及一切可见可感的现象,“空”则指事物的本质空性,即一切现象...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出自佛教经典《心经》,是佛教空性思想的高度概括,旨在阐述世间万物本质皆空的深邃哲理。"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这里,“舍利子”是佛陀对弟子舍利弗的尊称,作为开场以引起注意。“色”在佛教中常指物质世界的一切有形相者,包括我们的...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具体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1.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一句话出自《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四句话的原始版本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句话传达了佛教的核心思想。简单来说,“色”指的是所有能见或不能见到的现象,而这些现象都是人们虚妄产生的幻觉。“空”则是事物本质的表述。2. 在...

求助,请用佛教胜义谛理论怎么解释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
佛经云:“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色不异空] 的色是代表物质的现象,指存在的东西,也就是具备形体之物。空,并非虚空或无之意,更不是表示什么都没有,都不存在的意思,而是 指[没有实体性]、[没有自主性]的就叫做空。不异,可以解释作[不离...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什么意思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请教: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是什么意思啊?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色既是空.空既是色"出自那点?
出自佛家《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 照见五蕴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 舍利子 是诸法空相 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 无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到底在佛学上是啥意思?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里的“色”并非指色彩或女性,而是指一切物质现象和存在形式,即世间万物。在佛经中,一切物质现象皆为空,表示一切皆是虚幻,无实性可言。第一个“空”则指的是无常,一切事物都是瞬息万变的,没有恒常不变的本质。因此,“色即是空”表达的是世间一切皆是虚幻的,没...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出自哪篇佛经,全文是什么?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此句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心经是中国流传最广的佛经之一,据说由观音菩萨和舍利佛的对话构成。在佛学界,心经的评价很高,被视作佛经的总括,读懂心经,就相当于入门了。佛法中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旨在让我们理解万事万物并无永恒的体现,一切终将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