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求解谢谢
(1)30°;
(2)1.414。
--------------------------------------------
由于无法画图,具体的角度运算可以自己慢慢在纸上推导。
∵光束经过三棱镜的入射角和出射角相等
∴入棱镜时的折射角和出棱镜时的入射角相等
∴棱镜里的光线与界面成60°
∴棱镜里的光线与法线成:90°-60°=30°
设经过三棱镜的出射光线经凸透镜所成像点对透镜的张角为i,则有:
tani=y/l=y/f=30/30sqrt(3)=sqrt(3)/3
∴i=30°
∵入射光线与透镜的主光轴平行
∴经过三棱镜的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成:180°-30°=150°
∴入射光线与界面成:(150°-60°)/2=45°
∴入射光线与法线成:90°-45°=45°
由给定的Snell公式:n=sinx/siny,得:
玻璃的折射率:n=sin45°/sin30°=[sqrt(2)/2]/(1/2)=sqrt(2)=1.414
--------------------------------------------
注1:sqrt(x)表示x的平方根。
注2:本题中已给出Snell公式,因此并不要求答题者必须掌握斯涅尔定律。至于入射角和折射角的计算,则纯粹是几何和代数运算。显然,本题的考查重点是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理解。另外,棱镜除了用作分光计,使复色光(如白光)产生色散外;还可使光路偏折,本题中就是这种用途。本题完全符合初二学生的物理和数学知识范畴。随便提醒楼上那位老师一句:莫要照本宣科,难道真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注3:本题中可能是为了方便初二的学生计算,给出的是一些特殊的角度,从而算出的折射率小于1.5。实际上,玻璃的折射率都在1.5以上。
如果把纸风车放在点燃的酒精上方,风车就能转动起来,这是因为,空气受热体积膨胀,___密度__变小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从而形成——风——。在寒冷的冬天湖面封冻了,较深的湖底,鱼儿仍然可以自由自在的游动,因为较深的湖水可能保持——4℃——的水温,在这个温度下的——密度——最大。夏天,用塑料泡沫箱装运海鲜,可达到减少装载质量和保鲜的目的,其中分别利用了塑料泡沫—密度—较小和——弹性——效果较好的特性。食用油,酱油,白酒和水,密度最大的是——酱油——。人体的密度跟水的密度差不多,1名中学生身体的体积大概是——0.05——m的立方。
(1)F压=m水g (2)F=(m壶 m水)g P=F/SF压=0.6x10 F=(0.4 0.6)x10 P=10/(4x10^-5)
F压=6N F=10N P=2500Pa
你的最后一步骤错了,
第一你的压强公式错了,
应该是:P=F/S
第二,你的底面积S应该取40cm^2,而不是1m^2
F压=m水g (2)F=(m壶 m水)g P=F/S
F压=0.6x10 F=(0.4 0.6)x10 P=10/(4x10^-5)
F压=6N F=10N P=2500Pa
你的最后一步骤错了,
第一你的压强公式错了,
应该是:P=F/S
第二,你的底面积S应该取40cm^2,而不是1m^2
(1)水对茶壶底的压力F=PS=pghs=1000*0.12*10*4*10^-3=4.8N
(2)茶壶对水平桌面的压力F=G水 G壶=6 4=10N
茶壶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F/S=10/0.004=2500(Pa)
F=PS=pghs=1000*0.12*10*4*10^-3=4.8N
p=f/s=(0.6 0.4)*1o/4x10^-3=2500Pa
追问
我这样会做,就是不太明白那种个做法为什么是错的
回答
解:(1)∵茶壶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水对茶壶底的压力F1=G水=m水g=0.6×10=6 (N)
(2)茶壶的重力G壶=m壶g=0.4×10=4(N)
茶壶对水平桌面的压力F2=G水 G壶=6 4=10(N)
茶壶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向左转|向右转
解:(1)水茶壶底部的压强P=ρgh=1000kg/m3×10N/kg×0.12m=1200Pa.
水对茶壶底部的压力F=PS=1200Pa×0.004m2=4.8N.
(2)茶壶对桌面的压力F1=G1 G2=(m1 m2)g=(0.4kg 0.6kg)×10N/kg=10N.
茶壶对桌面的压强P1=F1 S =10N 0.004m2 =2500Pa.
故答案为:4.8N;2500.
解:(1)水深h=12cm=0.12m,
水对壶底的压强p水=ρ水gh=1.0×103kg/m3×10N/kg×0.12m=1200Pa,
壶的底面积S=40cm2=40×10-4m2,
∴水对茶壶底的压力F1=p水S=1200Pa×40×10-3m2=4.8N,
(2)茶壶的重力G壶=m壶g=0.4kg×10N/kg=4N,
水的重力G水=m水g=0.6kg×10N/kg=6N,
茶壶对水平桌面的压力F2=G水 G壶=6N 4N=10N,
茶壶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F2/S
=10N/40×10-4m2 =2.5×103Pa.
解:(1)水茶壶底部的压强P=ρgh=1000kg/m3×10N/kg×0.12m=1200Pa.
水对茶壶底部的压力F=PS=1200Pa×0.004m2=4.8N.
(2)茶壶对桌面的压力F1=G1 G2=(m1 m2)g=(0.4kg 0.6kg)×10N/kg=10N.
茶壶对桌面的压强P1=
F1
S
=
10N
0.004m2
=2500Pa.
故答案为:4.8N;2500
1)F压=m水g (2)F=(m壶 m水)g P=F/S
F压=0.6x10 F=(0.4 0.6)x10 P=10/(4x10^-5)
F压=6N F=10N P=2500Pa
你的最后一步骤错了,
第一你的压强公式错了,
应该是:P=F/S
第二,你的底面积S应该取40cm^2,而不是1m^2
解:(1)∵茶壶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水对茶壶底的压力F1=G水=m水g=0.6×10=6N;
(2)茶壶的重力G壶=m壶g=0.4×10=4N
茶壶对水平桌面的压力F2=G水+G壶=6+4=10N
茶壶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向左转|向右转
向左转|向右转
第一问应该错了吧,老师给我们讲的时候说先算压强再算压力。
p=密度×g×h=1.0x10^3x10x0.12=1200
f=ps=1200x0.004=4.8n
你的条件不够,高应该是12cm。
2013-02-17 22:07热心网友
第一问 你们都写错了 液体的话要先算压强 再算压力
p=水的密度 乘 g 乘 h=1000kg/m3 乘 10N/ Kg乘0.12 m =1200Pa
F=pS=1200Pa乘0.004平方米 =4.8N
第二问就简单了
这道题算不了,不完整。貌似这道题我初中做过,少写了茶壶里的水高12cm吧。
你是否需要了解?
初二物理压强:第三问怎么判断出物体是漂浮的?求解谢谢
解与分析:达到最大压强,也就是水满时的压强。要达到水满,则物体排开水的体积等于容器上边的无水部分体积。V无水=(2-0.18)*0.004=0.00008立方 V物=0.0001立方 V无水< V物,即:物体只有一部分浸入液体即可,另一部分在液体上部,这就是——漂浮!
初二物理求解过程谢谢
1、人做的总功 W 总 = F X S = 800 N X 4M = 3200 J 2、 有用功 W有 = G物 X H = 2000 N X 4\/3 M = 8000\/ 3 J 3、效率 n = W有 \/ W 总 = 8000\/ 3 J \/ 3200j = 83.3 希望...
初二下物理题目求解。在线等!!谢谢
由题可知该金属零件重力 G=7.5N 当把零件浸没在油中,零件受到重力G,浮力F浮,测力计拉力N,该拉力应为测力计示数,即 N=6.6N 根据受力关系,有 G=N+F浮 根据浮力公式 F浮=ρgV排 由于零件浸没在油中,所以 V排即为所求零件体积V,可得 G=N+ρ油gV G,N,ρ油都已知,g是常量,...
初二物理,求解,谢谢,第四题
〖方法1〗将直角三角尺的一直角边平放在地面(或桌面)上,看重垂线和直角三角尺的另一直角边是否平行。若平行,则表明是水平的;否则,不水平。(图一)〖方法2〗图二为自制的水平仪:A是刨得很光滑的平板,B是垂直固定在A上的木棒,上面标刻着与木板A垂直的直线。检查时,将水平仪A放在地面(或...
初二物理,求解详细过程,谢谢
炊烟向左飘。证明分是向左吹的。对于甲,与炊烟的方向相同,所以可能静止不同,也可能向右运动,即逆风运动。也有可能向左运动,但是速度没有风速大,合成之后的速度仍然向左。对于乙,只有可能向左运动,而且速度必须大于风速。
初中物理求解,谢谢!要大致过程。
由题目可知在水中漂浮,在酒精中下沉。用64克除密度0.8g\/cm3=80cm3 用76g÷80cm3=0.95g\/cm3 所以选择B ~希望对你有帮助~~请及时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手机提问的朋友在客户端右上角点评价的【满意】即可~~你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
初二物理求解!谢谢
43.2km\/h=43200\/3600m\/s=12m\/s 2s内汽车行驶距离为12×2=24m 2s内声音传播距离为340×2=680m 由于有山崖阻挡,声音被反射回来,即24+680=2s,s为开始行驶时汽车距离山崖的长度,解得s=352m 则此时汽车距离山崖352-24=328m
初二上册物理,如图,9题,求解,要原因,谢谢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可知: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等于像到镜面的距离,水面相当于镜面,月亮到地球水面的距离为3.8×10^5m,所以水中的月亮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也是3.8×10^5m,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就是因为光的反射,所以你填对了
初二物理题 求解 谢谢
2f>v>f 2f>18>f f>9cm f<18cm 结论:18cm>f>9cm 再对比答案:u=18cm <2f (因为f>9cm)u=18cm >f (因为f<18cm)所以 v>2f v>18 结论:B正确 简答:物象光路可逆,u=36cm时 v=18cm ;光路可逆:u=18cm v=36cm ...
初二物理求解 谢谢 速度一点!!!
每小时40km,需要走0.4h 加上堵车0.6h共要1h,1h走了16km,那么平均速度就是16km\/h (2) 最短时间按照走高速度60km\/h算,走18km,那就是0.3h (3) 根据前面两个意思就是说“拉近”不是实际意义上的拉近,而是缩短了来往两地间的时间消耗。(之前的路虽然近但是堵车消耗的时间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