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的《繁星》的写作背景是什么啊
写作背景
冰心作为五四时代的著名诗人,她的诗名是和《繁星》、《春水》连在一起的。《繁星》共164首,《春水》182首,主要发表于1922年的《晨报副刊》上,小诗均无单独标题,只按序号编排。1923年两组诗歌先后结集,分别由商务印书馆和新潮社出版。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冰心的小说和散文已经赢得了广泛的读者和众多的赞誉,人们已经注意到,这个文坛新秀具有诗人的天份。而她自己立意做诗,还是因为受到了《晨报副刊》的记者孙伏园的鼓励。他把冰心一篇饶有诗趣的杂感,分行放在诗栏里,使冰心受到极大鼓舞,决心打开自己心中文栏与诗栏的界线,专门做起了诗人,用诗的形式采探索人生。
冰心在后来回忆了自己当初写诗时的情景。在她求知欲最旺盛的时候,课上课下贪婪地读着各种书报,遇到自己喜欢的句子,就三言两语歪歪斜斜地抄在笔记本的眉批上,这样做惯了,有时也把自己随时随地的杂感和回忆写上去,日子多了,数量也就相当可观。虽然大致不过三五行,但这三五行背后,总有些与亲身经历有关的事,看到这些字,便想起很亲切很真实的情景,舍不得丢掉。
这时她偶然在一本什么杂志上,看到郑振铎译的泰戈尔的《飞鸟集》连载,都是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三言两语。她心里一动,觉得自己记在笔记本眉批上的那些三言两语,也可以整理一下,抄录出来。在抄的时候,她选择那些更有诗意的,更含蓄一些的,放在一起,因为是零碎的思想,就选了其中的一段,以繁星两个字起头的,放在第一部,命名为《繁星》。
当时的许多评论家也认为,冰心受了泰戈尔的影响。但也许说她在泰戈尔的启示下,发现了自己的诗才更准确些,真正的源头还在于她自己那些“零碎的思想”。
郑振铎的看法更全面一些,他认为,除了泰戈尔以外,冰心还受到了古典诗词上绝句、小令的影响。冰心10岁的时候就读了《论语》、唐诗,“发疯似的爱了诗”,看诗韵,学对对联,还在课外做了两首七绝,执拗地送给先生“改削改削”,深厚的诗词功底是她成功地创作小诗的原因之一。另外当年周作人翻译的日本短歌俳句,流传极广,对冰心的影响也不少。
《繁星》和《春水》是冰心在探索人生的过程中灵光闪动的汇合,里面包含着她对生命真谛的认识和理解,包含着丰硕的哲理。捕捉灵感的闪光,凝成短诗,这就是《繁星》和《春水》。
内容简介
>的作者是冰心,内容是一些零乱的小诗,而且有很多人认为这本书写的很好.作者接受了泰戈尔清新的风格和自由的短小形式,从而形成了她自己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来,感谢春光的爱---然而深厚的恩慈,反使她终于沉默.母亲呵!你是那春光吗?"
"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母亲呵!撇开你的,忧愁,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写作背景:冰心作为五四时代的著名诗人,她的诗名是和《繁星》、《春水》连在一起的,《繁星》共164首,《春水》182首,主要发表于1922年的《晨报副刊》上,小诗均无单独标题,只按序号编排。
冰心在后来回忆了自己当初写诗时的情景,在她求知欲最旺盛的时候,课上课下贪婪地读着各种书报,遇到自己喜欢的句子,就三言两语歪歪斜斜地抄在笔记本的眉批上;
这样做惯了,有时也把自己随时随地的杂感和回忆写上去,日子多了,数量也就相当可观。虽然大致不过三五行,但这三五行背后,总有些与亲身经历有关的事,看到这些字,便想起很亲切很真实的情景,舍不得丢掉。
扩展资料:
作品简介
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冰心,这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名著名女作家,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她认为,母爱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有了爱,便有了一切”。在《繁星》中,她把母爱视为最崇高、最美好的东西,反复加以歌颂。
这种母爱的颂歌,在《繁星》里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可以说正是对母爱的深情赞颂,奠定了这部作品深沉的细腻的感情基调。
写作背景:冰心作为五四时代的著名诗人,她的诗名是和《繁星》、《春水》连在一起的,《繁星》共164首,《春水》182首,主要发表于1922年的《晨报副刊》上,小诗均无单独标题,只按序号编排。
冰心在后来回忆了自己当初写诗时的情景,在她求知欲最旺盛的时候,课上课下贪婪地读着各种书报,遇到自己喜欢的句子,就三言两语歪歪斜斜地抄在笔记本的眉批上;
这样做惯了,有时也把自己随时随地的杂感和回忆写上去,日子多了,数量也就相当可观。虽然大致不过三五行,但这三五行背后,总有些与亲身经历有关的事,看到这些字,便想起很亲切很真实的情景,舍不得丢掉。
扩展资料:
作品简介
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冰心,这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名著名女作家,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她认为,母爱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有了爱,便有了一切”。在《繁星》中,她把母爱视为最崇高、最美好的东西,反复加以歌颂。
这种母爱的颂歌,在《繁星》里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可以说正是对母爱的深情赞颂,奠定了这部作品深沉的细腻的感情基调。
1923年初夏,冰心毕业于燕京大学。同年8月17日,她由上海乘约克逊号邮船赴美国留学。8月19日抵日本神户,21日游览了横滨。从写作时间来看,这首诗是诗人于游览横滨之后的第六天,在继续向大洋彼岸进发的海轮上创作的。
粼粼的海波,澎湃的海潮,复苏了诗人爱海的童心;碧绿的海水,飞翔的海鸥,使诗人又与自然亲近。从吴淞口出发后十天左右的海上生活中,冰心早期人生观“爱”的哲学中的三根支柱——母爱、童心、自然,只有“童心”“自然”在此时得以复活和重现,而“母爱”则因远离母亲而无法亲近。因而诗人格外怀念母亲,甚至因思念母亲而得病,又因在梦中得见母亲而病愈。这首诗就抒写了诗人思念母亲的深情。
诗的第一节从自己充满天真童心的行为——折纸作船写起,说自己在海船上不肯妄弃一张纸,留着它折叠成船,从船上抛到海里。看似平淡的四行诗,为感情的喷发作了铺垫。第二节写从船上抛出的纸船的去向,“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这种种去向,都不符合诗人诚挚的心愿。她“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为此,她“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可见她这种愿望的强烈、诚挚。至于希望那纸船流到什么地方去,诗人在这一节中没有明白说出,从而造成悬念,耐人寻味。诗人自然明白纸船是不可能流到母亲身边的,于是诗的第三节翻出新意。诗人遥想母亲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如果说这一想像还属一般的话,“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就显示了诗人设想的奇特。那么,为什么要让母亲不要惊讶小船的入梦呢?诗人采用“卒章显其志”的方法,在诗的结尾点明想像中进入母亲梦中的纸船是她含着泪叠的,她祈求纸船载着她对母亲的爱和因远离母亲而产生的悲哀情怀流到母亲的身边。这一结尾,是全诗的高潮所在。
怀念母亲的感情,比较抽象,写作时易流于空洞浮泛。这首诗构思新颖,诗人采用托物寓情的方法,感情的抒发就显得既生动、具体,又含蓄、深沉。此外,这首诗的诗行较长,语调缓慢,正与对母亲的绵长思念相协调。
1923年初夏,冰心毕业于燕京大学。同年8月17日,她由上海乘约克逊号邮船赴美国留学。8月19日抵日本神户,21日游览了横滨。从写作时间来看,这首诗是诗人于游览横滨之后的第六天,在继续向大洋彼岸进发的海轮上创作的。
粼粼的海波,澎湃的海潮,复苏了诗人爱海的童心;碧绿的海水,飞翔的海鸥,使诗人又与自然亲近。从吴淞口出发后十天左右的海上生活中,冰心早期人生观“爱”的哲学中的三根支柱——母爱、童心、自然,只有“童心”“自然”在此时得以复活和重现,而“母爱”则因远离母亲而无法亲近。因而诗人格外怀念母亲,甚至因思念母亲而得病,又因在梦中得见母亲而病愈。这首诗就抒写了诗人思念母亲的深情。
诗的第一节从自己充满天真童心的行为——折纸作船写起,说自己在海船上不肯妄弃一张纸,留着它折叠成船,从船上抛到海里。看似平淡的四行诗,为感情的喷发作了铺垫。第二节写从船上抛出的纸船的去向,“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这种种去向,都不符合诗人诚挚的心愿。她“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为此,她“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可见她这种愿望的强烈、诚挚。至于希望那纸船流到什么地方去,诗人在这一节中没有明白说出,从而造成悬念,耐人寻味。诗人自然明白纸船是不可能流到母亲身边的,于是诗的第三节翻出新意。诗人遥想母亲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如果说这一想像还属一般的话,“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就显示了诗人设想的奇特。那么,为什么要让母亲不要惊讶小船的入梦呢?诗人采用“卒章显其志”的方法,在诗的结尾点明想像中进入母亲梦中的纸船是她含着泪叠的,她祈求纸船载着她对母亲的爱和因远离母亲而产生的悲哀情怀流到母亲的身边。这一结尾,是全诗的高潮所在。
怀念母亲的感情,比较抽象,写作时易流于空洞浮泛。这首诗构思新颖,诗人采用托物寓情的方法,感情的抒发就显得既生动、具体,又含蓄、深沉。此外,这首诗的诗行较长,语调缓慢,正与对母亲的绵长思念相协调。
冰心,原名谢婉莹,她旅居国外写作时,取唐代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一句之意,表达自己胸中恒存一颗热爱祖国的冰心。所以冰心为中国的少年儿童写下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为大家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养料。
她生于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逝世。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家。五四运动爆发后,在革命潮流影响下,为了探索人生的道路,暴露社会、家庭、妇女等人生问题为主题的小说创作。诗集《繁星》《春水》除了表现母爱外,还记录了作家零星的感受和玄想,文笔隽逸,艺术精巧。1921年参加茅盾、郑振铎等发起的文学研究会。1923内燕京大学毕业,赴美留学,把在旅途和异国的见闻写成散文寄回国内发表,结集为《寄小读者》,在当时影响较大。解放后又发表了大量的作品。主要作品有《冰心小说散文集》、《冰心散文选》、散文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作者》、小说《小桔灯》。
冰心这四首诗,选自《繁星》《春水》。这是冰心五四时期的诗歌结集。分别写于1921年和1922年,都是很短的小诗。是诗人瞬间灵感的记录,诗中有关于对母亲、童真、人类、自然和上帝的爱,也有关于对死亡、永生、黑暗、哀伤、沉默和悲观的理解,还有些许难以理解的神秘。从20年代到30年代冰心的诗又有了明显的变化,在内容上逐渐从个人情感的象牙塔走进悲凉的现实世界,走向多灾多难的祖国和人民;在形式上已从“零碎的篇儿”变到绵绵的抒情,节奏、韵律、音乐性上刻意追求,不少诗有新月派诗的韵律风格。
冰心在1923年初夏,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燕京大学,获得了金钥匙——“斐托斐”名誉学位的奖赏,并接受了燕京女大的姊妹学校——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奖学金,赴美留学。1923年8月17日,冰心离开融乐和美的家庭,乘船赴美。离乡背井的生活使冰心万分苦恼。《纸船——寄母亲》是在太平洋舟中写成的。诗的构思是将怀念母亲的至情寄托于童心复归的天真行为之中:她叠成许多小小的纸船,抛到海里。
冰心作为五四时代的著名诗人,她的诗名是和《繁星》、《春水》连在一起的。《繁星》共164首,《春水》182首,主要发表于1922年的《晨报副刊》上,小诗均无单独标题,只按序号编排。1923年两组诗歌先后结集,分别由商务印书馆和新潮社出版。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冰心的小说和散文已经赢得了广泛的读者和众多的赞誉,人们已经注意到,这个文坛新秀具有诗人的天份。而她自己立意做诗,还是因为受到了《晨报副刊》的记者孙伏园的鼓励。他把冰心一篇饶有诗趣的杂感,分行放在诗栏里,使冰心受到极大鼓舞,决心打开自己心中文栏与诗栏的界线,专门做起了诗人,用诗的形式采探索人生。 冰心在后来回忆了自己当初写诗时的情景。在她求知欲最旺盛的时候,课上课下贪婪地读着各种书报,遇到自己喜欢的句子,就三言两语歪歪斜斜地抄在笔记本的眉批上,这样做惯了,有时也把自己随时随地的杂感和回忆写上去,日子多了,数量也就相当可观。虽然大致不过三五行,但这三五行背后,总有些与亲身经历有关的事,看到这些字,便想起很亲切很真实的情景,舍不得丢掉。 这时她偶然在一本什么杂志上,看到郑振铎译的泰戈尔的《飞鸟集》连载,都是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三言两语。她心里一动,觉得自己记在笔记本眉批上的那些三言两语,也可以整理一下,抄录出来。在抄的时候,她选择那些更有诗意的,更含蓄一些的,放在一起,因为是零碎的思想,就选了其中的一段,以繁星两个字起头的,放在第一部,命名为《繁星》。 当时的许多评论家也认为,冰心受了泰戈尔的影响。但也许说她在泰戈尔的启示下,发现了自己的诗才更准确些,真正的源头还在于她自己那些“零碎的思想”。 郑振铎的看法更全面一些,他认为,除了泰戈尔以外,冰心还受到了古典诗词上绝句、小令的影响。冰心10岁的时候就读了《论语》、唐诗,“发疯似的爱了诗”,看诗韵,学对对联,还在课外做了两首七绝,执拗地送给先生“改削改削”,深厚的诗词功底是她成功地创作小诗的原因之一。另外当年周作人翻译的日本短歌俳句,流传极广,对冰心的影响也不少。 《繁星》和《春水》是冰心在探索人生的过程中灵光闪动的汇合,里面包含着她对生命真谛的认识和理解,包含着丰硕的哲理。捕捉灵感的闪光,凝成短诗,这就是《繁星》和《春水》。 内容简介 <>的作者是冰心,内容是一些零乱的小诗,而且有很多人认为这本书写的很好.作者接受了泰戈尔清新的风格和自由的短小形式,从而形成了她自己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来,感谢春光的爱---然而深厚的恩慈,反使她终于沉默.母亲呵!你是那春光吗?" "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母亲呵!撇开你的,忧愁,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繁星�6�1春水》
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我国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家。
《繁星》是诗集,由164首小诗组成。冰心一生信奉“爱的哲学”,她认为“有了爱,便有了一切”。在《繁星》里,她不断唱出了爱的赞歌。她最热衷于赞颂的,是母爱。除了挚爱自己的双亲外,冰心也很珍重手足之情。她爱自己的三个弟弟。她在后来写作的一篇散文《寄小读者�6�1通讯十三》里,还把三个弟弟比喻成三颗明亮的星星。冰心赞颂母爱,赞颂人类之爱,赞颂童心,同时她也赞颂大自然,尤其是赞颂她在童年时代就很熟悉的大海。歌颂大自然,歌颂童心,歌颂母爱,成为冰心终生创作的永恒主题。
《春水》是《繁星》的姐妹篇,由182首小诗组成。同样是在《晨报副镌》上最先发表,不过《春水》的问世要比《繁星》晚三个月。
在《春水》里,冰心虽然仍旧在歌颂母爱,歌颂亲情,歌颂童心,歌颂大自然,但是,她却用了更多的篇幅,来含蓄的表述她本人和她那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烦恼和苦闷。她用微带着忧愁的温柔的笔调,述说着心中的感受,同时也在探索着生命的意义和表达着要认知世界本相的愿望。
诗集的主要内容是以爱的哲学为核心,赞美母爱、赞美童心、赞美自然,探索人生。
1923年初夏,冰心毕业于燕京大学。同年8月17日,她由上海乘约克逊号邮船赴美国留学。8月19日抵日本神户,21日游览了横滨。从写作时间来看,这首诗是诗人于游览横滨之后的第六天,在继续向大洋彼岸进发的海轮上创作的。
粼粼的海波,澎湃的海潮,复苏了诗人爱海的童心;碧绿的海水,飞翔的海鸥,使诗人又与自然亲近。从吴淞口出发后十天左右的海上生活中,冰心早期人生观“爱”的哲学中的三根支柱——母爱、童心、自然,只有“童心”“自然”在此时得以复活和重现,而“母爱”则因远离母亲而无法亲近。因而诗人格外怀念母亲,甚至因思念母亲而得病,又因在梦中得见母亲而病愈。这首诗就抒写了诗人思念母亲的深情。
诗的第一节从自己充满天真童心的行为——折纸作船写起,说自己在海船上不肯妄弃一张纸,留着它折叠成船,从船上抛到海里。看似平淡的四行诗,为感情的喷发作了铺垫。第二节写从船上抛出的纸船的去向,“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这种种去向,都不符合诗人诚挚的心愿。她“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为此,她“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可见她这种愿望的强烈、诚挚。至于希望那纸船流到什么地方去,诗人在这一节中没有明白说出,从而造成悬念,耐人寻味。诗人自然明白纸船是不可能流到母亲身边的,于是诗的第三节翻出新意。诗人遥想母亲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如果说这一想像还属一般的话,“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就显示了诗人设想的奇特。那么,为什么要让母亲不要惊讶小船的入梦呢?诗人采用“卒章显其志”的方法,在诗的结尾点明想像中进入母亲梦中的纸船是她含着泪叠的,她祈求纸船载着她对母亲的爱和因远离母亲而产生的悲哀情怀流到母亲的身边。这一结尾,是全诗的高潮所在。
怀念母亲的感情,比较抽象,写作时易流于空洞浮泛。这首诗构思新颖,诗人采用托物寓情的方法,感情的抒发就显得既生动、具体,又含蓄、深沉。此外,这首诗的诗行较长,语调缓慢,正与对母亲的绵长思念相协调。
1923年初夏,冰心毕业于燕京大学。同年8月17日,她由上海乘约克逊号邮船赴美国留学。8月19日抵日本神户,21日游览了横滨。从写作时间来看,这首诗是诗人于游览横滨之后的第六天,在继续向大洋彼岸进发的海轮上创作的。
粼粼的海波,澎湃的海潮,复苏了诗人爱海的童心;碧绿的海水,飞翔的海鸥,使诗人又与自然亲近。从吴淞口出发后十天左右的海上生活中,冰心早期人生观“爱”的哲学中的三根支柱——母爱、童心、自然,只有“童心”“自然”在此时得以复活和重现,而“母爱”则因远离母亲而无法亲近。因而诗人格外怀念母亲,甚至因思念母亲而得病,又因在梦中得见母亲而病愈。这首诗就抒写了诗人思念母亲的深情。
诗的第一节从自己充满天真童心的行为——折纸作船写起,说自己在海船上不肯妄弃一张纸,留着它折叠成船,从船上抛到海里。看似平淡的四行诗,为感情的喷发作了铺垫。第二节写从船上抛出的纸船的去向,“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这种种去向,都不符合诗人诚挚的心愿。她“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为此,她“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可见她这种愿望的强烈、诚挚。至于希望那纸船流到什么地方去,诗人在这一节中没有明白说出,从而造成悬念,耐人寻味。诗人自然明白纸船是不可能流到母亲身边的,于是诗的第三节翻出新意。诗人遥想母亲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如果说这一想像还属一般的话,“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就显示了诗人设想的奇特。那么,为什么要让母亲不要惊讶小船的入梦呢?诗人采用“卒章显其志”的方法,在诗的结尾点明想像中进入母亲梦中的纸船是她含着泪叠的,她祈求纸船载着她对母亲的爱和因远离母亲而产生的悲哀情怀流到母亲的身边。这一结尾,是全诗的高潮所在。
怀念母亲的感情,比较抽象,写作时易流于空洞浮泛。这首诗构思新颖,诗人采用托物寓情的方法,感情的抒发就显得既生动、具体,又含蓄、深沉。此外,这首诗的诗行较长,语调缓慢,正与对母亲的绵长思念相协调。
冰心,原名谢婉莹,她旅居国外写作时,取唐代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一句之意,表达自己胸中恒存一颗热爱祖国的冰心。所以冰心为中国的少年儿童写下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为大家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养料。
她生于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逝世。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家。五四运动爆发后,在革命潮流影响下,为了探索人生的道路,暴露社会、家庭、妇女等人生问题为主题的小说创作。诗集《繁星》《春水》除了表现母爱外,还记录了作家零星的感受和玄想,文笔隽逸,艺术精巧。1921年参加茅盾、郑振铎等发起的文学研究会。1923内燕京大学毕业,赴美留学,把在旅途和异国的见闻写成散文寄回国内发表,结集为《寄小读者》,在当时影响较大。解放后又发表了大量的作品。主要作品有《冰心小说散文集》、《冰心散文选》、散文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作者》、小说《小桔灯》。
冰心这四首诗,选自《繁星》《春水》。这是冰心五四时期的诗歌结集。分别写于1921年和1922年,都是很短的小诗。是诗人瞬间灵感的记录,诗中有关于对母亲、童真、人类、自然和上帝的爱,也有关于对死亡、永生、黑暗、哀伤、沉默和悲观的理解,还有些许难以理解的神秘。从20年代到30年代冰心的诗又有了明显的变化,在内容上逐渐从个人情感的象牙塔走进悲凉的现实世界,走向多灾多难的祖国和人民;在形式上已从“零碎的篇儿”变到绵绵的抒情,节奏、韵律、音乐性上刻意追求,不少诗有新月派诗的韵律风格。
冰心在1923年初夏,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燕京大学,获得了金钥匙——“斐托斐”名誉学位的奖赏,并接受了燕京女大的姊妹学校——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奖学金,赴美留学。1923年8月17日,冰心离开融乐和美的家庭,乘船赴美。离乡背井的生活使冰心万分苦恼。《纸船——寄母亲》是在太平洋舟中写成的。诗的构思是将怀念母亲的至情寄托于童心复归的天真行为之中:她叠成许多小小的纸船,抛到海里。
冰心作为五四时代的著名诗人,她的诗名是和《繁星》、《春水》连在一起的。《繁星》共164首,《春水》182首,主要发表于1922年的《晨报副刊》上,小诗均无单独标题,只按序号编排。1923年两组诗歌先后结集,分别由商务印书馆和新潮社出版。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冰心的小说和散文已经赢得了广泛的读者和众多的赞誉,人们已经注意到,这个文坛新秀具有诗人的天份。而她自己立意做诗,还是因为受到了《晨报副刊》的记者孙伏园的鼓励。他把冰心一篇饶有诗趣的杂感,分行放在诗栏里,使冰心受到极大鼓舞,决心打开自己心中文栏与诗栏的界线,专门做起了诗人,用诗的形式采探索人生。 冰心在后来回忆了自己当初写诗时的情景。在她求知欲最旺盛的时候,课上课下贪婪地读着各种书报,遇到自己喜欢的句子,就三言两语歪歪斜斜地抄在笔记本的眉批上,这样做惯了,有时也把自己随时随地的杂感和回忆写上去,日子多了,数量也就相当可观。虽然大致不过三五行,但这三五行背后,总有些与亲身经历有关的事,看到这些字,便想起很亲切很真实的情景,舍不得丢掉。 这时她偶然在一本什么杂志上,看到郑振铎译的泰戈尔的《飞鸟集》连载,都是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三言两语。她心里一动,觉得自己记在笔记本眉批上的那些三言两语,也可以整理一下,抄录出来。在抄的时候,她选择那些更有诗意的,更含蓄一些的,放在一起,因为是零碎的思想,就选了其中的一段,以繁星两个字起头的,放在第一部,命名为《繁星》。 当时的许多评论家也认为,冰心受了泰戈尔的影响。但也许说她在泰戈尔的启示下,发现了自己的诗才更准确些,真正的源头还在于她自己那些“零碎的思想”。 郑振铎的看法更全面一些,他认为,除了泰戈尔以外,冰心还受到了古典诗词上绝句、小令的影响。冰心10岁的时候就读了《论语》、唐诗,“发疯似的爱了诗”,看诗韵,学对对联,还在课外做了两首七绝,执拗地送给先生“改削改削”,深厚的诗词功底是她成功地创作小诗的原因之一。另外当年周作人翻译的日本短歌俳句,流传极广,对冰心的影响也不少。 《繁星》和《春水》是冰心在探索人生的过程中灵光闪动的汇合,里面包含着她对生命真谛的认识和理解,包含着丰硕的哲理。捕捉灵感的闪光,凝成短诗,这就是《繁星》和《春水》。 内容简介 <>的作者是冰心,内容是一些零乱的小诗,而且有很多人认为这本书写的很好.作者接受了泰戈尔清新的风格和自由的短小形式,从而形成了她自己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来,感谢春光的爱---然而深厚的恩慈,反使她终于沉默.母亲呵!你是那春光吗?" "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母亲呵!撇开你的,忧愁,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繁星�6�1春水》
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我国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家。
《繁星》是诗集,由164首小诗组成。冰心一生信奉“爱的哲学”,她认为“有了爱,便有了一切”。在《繁星》里,她不断唱出了爱的赞歌。她最热衷于赞颂的,是母爱。除了挚爱自己的双亲外,冰心也很珍重手足之情。她爱自己的三个弟弟。她在后来写作的一篇散文《寄小读者�6�1通讯十三》里,还把三个弟弟比喻成三颗明亮的星星。冰心赞颂母爱,赞颂人类之爱,赞颂童心,同时她也赞颂大自然,尤其是赞颂她在童年时代就很熟悉的大海。歌颂大自然,歌颂童心,歌颂母爱,成为冰心终生创作的永恒主题。
《春水》是《繁星》的姐妹篇,由182首小诗组成。同样是在《晨报副镌》上最先发表,不过《春水》的问世要比《繁星》晚三个月。
在《春水》里,冰心虽然仍旧在歌颂母爱,歌颂亲情,歌颂童心,歌颂大自然,但是,她却用了更多的篇幅,来含蓄的表述她本人和她那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烦恼和苦闷。她用微带着忧愁的温柔的笔调,述说着心中的感受,同时也在探索着生命的意义和表达着要认知世界本相的愿望。
诗集的主要内容是以爱的哲学为核心,赞美母爱、赞美童心、赞美自然,探索人生。
你是否需要了解?
《繁星·春水》的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
冰心写作《繁星》和《春水》的时候,正值“五四”新文学活动的高潮期至高潮刚刚过去之后。几年前,李大钊、胡适、陈独秀、鲁迅等人,刚刚发表过“思想启蒙”和“文学革命”等主张。冰心比他们年轻, “五四”运动爆发时还是一名学生,她的家庭环境优裕,就读的又是教会学校。所以,她与当时活跃于思想界的...
繁星的写作背景
《繁星》的写作背景:这篇文章选自巴金的《海上杂记》。1923年,19岁的巴金和三哥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笼到了上海,南京,考入东南大学附中补习班。在学习期间,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著名的“五卅”运动对他影响较大,他的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1927年1月15日,他乘法国轮船“昂热号”离沪赴法,卫惠林...
131的背景是什么,繁星
131的背景是冰心从小受到大海的陶冶。烟台的大海使诗人明白了祖国备受帝国主义列强欺凌的历史,熔铸了诗人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也使诗人了解了渔民的苦难,培养了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深情,烟台的大海陶冶了诗人深沉博大的胸怀,启发了诗人丰富奇妙的想象力。繁星(一三一)是诗人冰心所作,写于1927年作者赴法...
冰心著有诗集《?》《?》
冰心著有诗集诗《繁星》、《春水》。《繁星》、《春水》的写作背景:《繁星•春水》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我国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家。《繁星》是诗集,由164首小诗组成。冰心一生信奉“爱的哲学”,她认为“有了爱,便有了一切”。在《繁星》里,她不断唱出了爱的赞歌。她最...
冰心写关于大海的诗是哪一首?
创作背景:《繁星》冰心的第一部诗集,诗集收入诗人1919年冬至1921年秋所写小诗164首,最初发于北京的《晨报》。《繁星》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用作者冰心的话说,就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总的来说,它们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冰心,这位中国现代...
冰心的《繁星》的写作背景是什么啊?
冰心的繁星的写作背景。是对母亲童年回忆。
繁星春水创作背景
虽然外界认为她受泰戈尔影响,但真正激发她诗才的源泉是她自己那些“零碎的思想”。除了泰戈尔,冰心还受到了古典诗词,尤其是绝句、小令的影响,她自小就读《论语》、唐诗,对诗词的热爱和深厚的功底为她的创作提供了坚实基础。《繁星》和《春水》是冰心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它们在探索过程中凝结成篇,...
冰星诗三首的写作背景
《繁星》介绍:被五四运动的惊雷震上写作道路的冰心,早期诗歌创作,成绩斐然,影响深远,“冰心体”作为小诗派的一流,至今在诗坛流传不衰。《繁星》收小诗凡164首,书前有1921年9月1日写成的“自序”,述说她写作和成书的经过——1919年的冬夜,她和大弟围炉读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弟弟对...
繁星春水的写作背景
冰心10岁的时候就读了《论语》、唐诗,“发疯似的爱了诗”,看诗韵,学对对联,还在课外做了两首七绝,执拗地送给先生“改削改削”,深厚的诗词功底是她成功地创作小诗的原因之一。另外当年周作人翻译的日本短歌俳句,流传极广,对冰心的影响也不少。 《繁星》和《春水》是冰心在探索人生的过程中灵光...
冰心写短诗三首的简短写作背景资料?
《繁星》是冰心的第一部诗集,是受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成的,歌颂了母爱、童心和自然。《繁星》的主题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这本诗集把对母爱的歌颂,对童心的呼唤,对大自然的咏叹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