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探究过程中建构科学核心概念 如何进行核心概念教学
科学概念的形成,学生通常需要对大量同类事物与现象进行观察,在通过分析、比较等思维活动,才能抽象概括出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建构科学概念。四年级科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建构“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科学概念,然而生活经验让学生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之间的敲击、拍打、摩擦等方式而产生的,很难让学生建构出“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科学概念。所以科学探究活动不仅仅是简单的观察、动动手,做个实验、交流交流,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走向理性的分析。
学生认为声音是拍打出来,并不错误,因为这是建立在学生亲自探究的基础上的;学生认为声音是敲击出来同样不错,因为这也是建立在学生亲自探究的基础上的……但所有这些,都是在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操作得出的片面结论。此时,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从“拍打、敲击、摩擦”等这些不同的发声现象与方式中寻找出共同之处,从而使学生理性地研究别人使物体发出声音的方式,对各种方式进行观察和比较从中寻找共性,研究“拍打、敲击、摩擦”是不是发声物体本身的特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众多的现象中抽象出共同的特征:“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1.把握学生的前概念
现在的学生处于一个多媒体时代,他们可能会通过电视、书籍、报刊、网络等渠道了解到自然现象和人类的一些科学产品,当然在他们的日常活动中也会产生一些自己的认识了解,而这些印象必然会被他们带入课堂。这些印象就是他们在学习科学概念之前的“日常概念”,也可以称之为前概念。在帮助学生构建科学核心概念之前,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前概念。了解学生前概念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书面测试、访谈分析、个别交流、画图等。这些方法的采用可以视实际情况有选择地使用。当然这些方法并不是随意用的,要针对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使用。
比如,画图非常适合在课堂上暴露学生的前概念,这个方法比前几种方法简单易行,一张白纸,一支笔,不会对学生产生一些暗示,而且这个方法已被大多数老师运用在课堂上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因为有时学生的想法是很难只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利用画图的形式可以让我们更加贴切地了解学生的想法。因为有时学生所说的并不完全符合他们的所想,并不能完全表达他们所要表示的全部意思。利用画图可以更多地暴露他们隐藏于大脑中的隐性思维。
2.找准概念生长点,引导感知科学核心概念
基于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的,他们的脑袋中存在着一些前概念,这些前概念有的可能是错误的,但它包含着学生原有的经验和假设,这些原有的经验和假设正是核心概念的生长点。科学教学活动过程就是要改变学生原有的前概念,通过深入地探究活动让学生直面自己的错误概念引发认知冲突,通过各种构建活动,建立起新的概念体系,达到核心概念建构目标。这些活动可以是通过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来消除错误的前概念,也可以是让学生经历认知冲突,消除错误的前概念,还可以是为学生提供符合客观事实的事物,发展学生不完整的前概念。但是科学核心概念的建构还要借助完整的探究过程来实现。
3.通过探究帮助学生构建核心概念
帮助学生核心概念的建构过程也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顺序以及他们个体科学概念发展的水平。近年来,为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主的现状,培养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广泛提倡采用基于探究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发现通过探究活动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构建核心概念。当然探究活动的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设计好的探究活动才能很好地达到目的。
4.促进学生深化科学核心概念
深化科学核心概念,就是把科学知识技能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转变成他的一种素养,通过实践发现有这样两种深化方法。
概念图构建法,它利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脑中的概念思想,把隐藏于人脑中的东西变得现行化、可视化,便于交流与表达。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清他所掌握的科学概念,加深记忆。并且可以区分出大概念和小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探究任务的设置。
2、探究目标的表达。
3、引导学生在学习事实的基础上建构科学概念。
4、处理好探究过程与核心概念的关系
5、评价与反思对核心概念深化与系统化。
你是否需要了解?
如何在探究过程中建构科学核心概念
在探究过程中建构科学核心概念的方法:1、探究任务的设置。2、探究目标的表达。3、引导学生在学习事实的基础上建构科学概念。4、处理好探究过程与核心概念的关系 5、评价与反思对核心概念深化与系统化。
如何在探究过程中落实科学核心概念
在探究过程中建构科学核心概念的方法:1、探究任务的设置。2、探究目标的表达。3、引导学生在学习事实的基础上建构科学概念。4、处理好探究过程与核心概念的关系 5、评价与反思对核心概念深化与系统化。
名词解释:科学核心概念
科学核心概念的构建,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进行,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还能促进他们将理论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现象,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探索中发现规律,形成初步的科学概念。随后,教师应逐步引导学生整合这些初步概念,...
轻松界定核心概念
概念:“概”对事物做出限定,使其不超出范围。“念”对某种事物保持思维。人类在认识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是本我认知意识的一种表达,形成概念式思维惯性。在课题研究中是指课题名称中的关键词的内涵和外延。核心概念:中心的,主要的概念。
初中科学的核心理念
同时,教师还需要深入探究每个概念的核心本质,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理解概念的深层含义。此外,错误前概念往往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前概念,并及时进行纠正和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观念。在教学中,展示建构概念图的过程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如何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的核心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适时创设最佳的实验问题情景,通过情感的体验和意志的发挥,促使学生形成学习的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从而提高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验问题情景的创设一般在实验前或实验进行中。实践证明,任何学习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生的,只有加强实验情景...
科学探究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科学探究的核心要素如下: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是(观察、实验)。科学的核心是(科学探究)科学研究是运用严密的科学方法,从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认识客观世界,探索客观真理的活动过程。一般是指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的活动。为...
小学科学如何围绕核心概念进行单元设计和分课时设计心得体会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采用逐步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自主发现和总结核心概念。总之,围绕核心概念进行小学科学单元设计和分课时设计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科本质和思想,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为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什么是学前儿童建构科学概念的基础
在科学实验中,人们会设定一定的条件,通过操作实验对象,观察其变化,以此来验证假设,或者发现新的科学规律。这种方法在科学研究中占据核心地位,能够帮助科学家们深入理解自然界的现象。对于学前儿童而言,科学实验是他们建构科学概念的基础。通过参与简单的科学实验,孩子们可以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
建构效度建构效度的应用
建构效度是科学研究过程中的核心概念,它涉及理论分析的深入剖析,将理论与实际反应过程相结合,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这个框架关注的点是测量工具(量表)所测量的实质特征,它要求调研人员不仅要理解量表为何有效,还要探究其背后的理论依据和推论可能。在评估建构效度时,关键问题在于量表是否精确地捕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