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一些家长反映:孩子到2岁以后就不像1岁以前那么听话了。特别是2~3岁儿童? “3岁看大,7岁看老”有科学依据吗?

作者&投稿:鄣芬 2024-07-02
为何面对“麻烦的2岁”,家长说多少次“不要”都无效?



01跟2岁孩子说“不”,是犯了“白熊效应”
实际上,每个孩子都会经历这么一个阶段,尽管有点令人烦恼,却也挺可爱的。
其实小米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行为,都是有心理依据的,并不是无缘无故做出的反应。
而他们这种“叛逆”的行为,都是受“白熊效应”影响。
▼何为“白熊效应”?
白熊效应又称反弹效应。

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魏格纳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他要求实验对象不要想象一只白色的熊,结果受思维反弹的影响,大家的脑子里马上出现了一只白色的熊。

简单来说:越是强调,不允许别人做的事情,人们越是会反复记忆,告诉自己不要想,但这种强烈的方式又可能会让念头回到脑海中。
小米的情况就是受白熊效应的影响,不要他在客厅玩积木,他非要玩积木。不要他在阳台玩,他偏要在阳台玩。
实际上,小米妈说的“不要”不但没用,反而给小米提供了“白熊”。
那么,这一心理的根源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跟孩子说“不”时,反而会让孩子情绪高涨,做出相反的行为呢?
这主要是幼儿和大人的思维差异大的缘故,孩子在3岁之前,不管语言、认知还是心智,都有其年龄段的特征,属于好奇心最强烈之时。


02为何面对“麻烦的2岁”,家长说多少次“不要”都无效?1)2-3岁的孩子对妈妈的“不”缺乏认知与理解

罗伯特·费尔德曼在《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一书中提到:“2岁左右儿童倾向省去信息中不太重要的词,在语言理解上,刚开始理解一个禁令。”

简单来说就是,2-3岁的孩子正处在语言学习阶段,对于否定句,他们觉得很陌生。
因而听到大人说“不要”“不行”的时候,他们可能根本不明白背后的意思。
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2-3岁的儿童还处于“自我中心主义阶段”,孩子和父母对“不”的理解不一样。
孩子可能感受到了父母的不允许,甚至知道后果,可他的行为并不是被意识控制的。


2)0-3岁处于“吸收性心智”,没有稳定记忆
有时父母告诉孩子不要做某件事,孩子可能当时的确听懂了,可当他看到其他小伙伴做这件事时,又会忘记父母的叮嘱。
孩子之所以会这样忘性大,是因为他们的“吸收性心智”。
▼关于“吸收性心智”:
蒙特利索法则之一的“吸收性心智”,是指孩子吸收和内化生活体验从而得到的成长心智。
0-3岁的孩子处于“无意识阶段”,并不会做出取舍,看见什么就接收什么,环境中的一切都会全盘吸收。
成长到3-6岁时,才会去辨别吸收,这时才进入有意识阶段,并且这种心智一旦形成,就是伴随一生的。
蒙特索利在“吸收性心智”一书中说:“婴儿期儿童的心智,使我们无法对他们采用言语的教学方式。”
这时孩子做出“叛逆”行为,可能并不是故意的,而是无意识吸收了外界的一切。
大人无法理解孩子的这种思维,同样也没法通过语言教导让孩子做出实质性的改变。
3)好奇心下的“禁果效应”
每个孩子都有好奇心,当父母强调他们不要做什么时,反而更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他们也很想看看,如果这么做了,会又什么后果,心理学上叫“禁果效应”。
不要以为这是青春期孩子才有的专利,2-3岁的孩子已经进入第一个心理敏感期了。
只有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才能找到办法引导孩子。对于2-3岁孩子的“叛逆”行为,家长可以怎么做呢?




03应对这种情况,你需要4招一.在措辞上下功夫,让孩子可以理解其中真意

有教育专家说过:世界上最好的家庭教育,就在父母与孩子的对话当中。只有和孩子沟通,才能了解孩子的心理,并且能有效解决问题。

而做好沟通的前提,是父母要用对措辞。
《别让成功卡在说话上》的作者佐佐木圭一说:措辞就好像做菜,它是有谱可循的,只要掌握了菜谱,每个人都可以做出美味佳肴。
▼教育敏感期孩子,措辞菜谱应当如此:
◆迎合孩子的心理,用肯定代替否定的“不”
既然已经知道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听不懂“不”,那就用他们能够理解的语言代替。
比如孩子吃饭总是漏饭粒,别说“不要再把饭粒漏在桌上了”,而应在吃饭前说“饭慢慢吃没关系,尽量保证每口饭都吃下去。”
这样做是为了迎合孩子的心理,告诉他可以怎么做,这样孩子也不会想到其他方面,自然也就不会出现“白熊”。
◆给出有限的选项,让孩子感受到选择权
孩子如果可以“自主”选择,就不容易出现反抗的情绪。
比如想让孩子多吃蔬菜,可以提供西红柿、青菜这些选择,而不是非要孩子吃青菜。
孩子如果能够选择他想吃的,会很愉快,不要总习惯命令、控制孩子,这样大家才能和平相处。
◆注意力转移法
对于3岁以下的孩子,适当的时候可以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避免他们在一件事上过于纠结。
当孩子脑子里“白熊”出现时,不要跟孩子较劲,适时转个弯,也许可以收获不错的效果。


◆语气温柔而坚定
不管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切记不要着急,父母的态度一定要和善坚定,这样才能避免受情绪的影响,做到有效沟通。
二.良好家庭氛围与言传身教相结合
在孩子没有辨别意识之前,父母除了言传身教孩子外,还可以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除了能让孩子远离不良的行为和习惯,也能潜移默化地输送一些良性的东西。
年纪小的孩子受家庭影响大,想要给孩子建立规则,父母首先自己要遵守规则。
三.试用“自然后果法”
父母越是禁止做的事,孩子越是好奇。
针对这一心理,父母不妨让孩子去尝试,当他们尝到恶果之后,就会自动退缩。
让孩子通过体验总结经验,比父母的语言教导有用一百倍。
这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自然后果法”,适当使用,有时真能起到柳暗花明的效果。
四.给孩子拒绝的权利
毕淑敏说:“拒绝是一种权利,就像生存权利一样。”
父母希望自己说的话有震慑力,希望孩子听话,不想他违背自己的意志。
其实这种思想显示了对孩子的不尊重,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他们不该受任何人控制。
因而,父母要给孩子说“不”的权利,让孩子明白,他合理的反抗和拒绝,是没有问题的,要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父母所有的“不要 ”,出发点其实是都是好的,只是别忘了考虑孩子的感受,理解他们的思考方式。
教育孩子需要技巧和方法,父母也要共同成长才是。

  一、3~4岁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幼儿3岁以后,在生活和活动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进入了幼儿园这个新的环境,这对于多数幼儿来讲是个重大的变化,3岁是他们生活上的一个转折年龄。正是从3岁起,幼儿才开始离开父母进入幼儿园,过起了集体生活。对幼儿来讲,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如何使幼儿更快地适应集体生活?其中最关键因素是师生之间建立感情。因为这一时期幼儿突出的特点是情绪性强。
  1、 行为受情绪支配
  在幼儿期,情绪对幼儿的作用比较大。对3~4岁的幼儿作用更大。他们的行动常常受情绪的支配,而不像成人那样受理智支配。
  3岁幼儿情绪性强的特点表现在多方面。例如,高兴时听话,不高兴时说什么也不听;常常为了一件小事哭个不停。不喜欢大灰狼等动物,就把图书上有关狼给破坏掉;喜欢那位老师,那位老师组织的活动就特别爱参加等。
  3岁幼儿的情绪很不稳定,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也很容易受到周围人的感染,看见别的孩子哭了,自己也莫名其妙地哭起来,这时,如果用新的或他喜欢的玩具来哄他,他会马上又破天涕而笑了。
  家长在了解这段孩子的年龄特点后,对孩子的教育有很大的帮助的。如每年开学初,小班的孩子都面临一个上幼儿园哭闹的问题。尤其是大多数初次离开妈妈的幼儿,刚入园的几天甚至更长的时会发生哭闹现象。所以,送幼儿上幼儿园的时候,家长要在开学的前几天要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一定要交代接孩子的时间,千万不要骗孩子。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一定要马上离开幼儿园,千万不要一会儿不放心,偷看孩子活动,只要这样才能使幼儿能顺利地度过这一时期。接孩子要按时按点来接孩子千万不要提前来接孩子,如果你提前来接孩子,别的孩子就会受影响而哭闹。
  2、 爱模仿
  3岁幼儿的独立性差,模仿性很强。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就玩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就要什么。家长不要因孩子想要什么就满足他的要求。要因势利导,还可以教育孩子和别的孩子交换玩具玩,既能使孩子玩到他喜欢的玩具,也能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3、 思维带有直觉行动性
  依靠动作和视觉进行思维,是3岁前孩子的典型特点。3岁幼儿仍保留着这个特点。例如让他们说穿手中小汽车的个数,他们只会用手指点着小汽车才能数,而不能心理默数。
  由于3岁幼儿思维还要依靠动作和视觉,因此他们不会计划自己的行动,只能先做后想,或者边做边想。例如,在画画之前往往说不出自己要画什么,而常常是在画出某种形象后,才突然有所发现说:“我画的是太阳”等。
  由于3岁幼儿思维很具体,很直接,他们只能从表面去理解事物。因此对3岁幼儿更要注意正面教育,而不能讲反话。此外,对3岁幼儿提出要求也要具体,因为他们不容易接受一般性的抽象性的要求。
  二、4~5岁幼儿发展的特点
  4、5岁幼儿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加上身心各方面的发展,显得非常活跃好动。
  1、 爱玩、会玩
  幼儿都喜欢游戏。但3岁幼儿虽然爱玩却不大会玩,5、6岁幼儿虽然爱玩,但由于学习兴趣日益浓厚,游戏的时间相对少了一些。4、5岁孩子属于典型的游戏年龄阶段,是角色游戏的高峰期,已经能计划游戏内容和情节,会自己安排角色。怎么玩,有什么规律,不遵守规则应怎么处理,基本都能商量,但游戏过程中产生的矛盾还需要家长帮助和解决。
  2、 活泼好动
  正常的幼儿都是活泼好动的,他们总是手脚不停地变化姿势和活动方式。如果要求他们安静地坐一会,很快就会有倦意的表现,如果此时让他们自由活动,一个个立即又生龙活虎一般。
  活泼好动的特点在4、5岁幼儿身上表现的特别突出,甚至表现为顽皮、淘气。不少家长都抱怨孩子很不听话,很淘气。3岁幼儿还不大熟悉和习惯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有些还“怯生生的”,加上动作、语言的速度相对慢些,头脑里的注意也不多,所以比较“乖”;而5-6岁幼儿懂得道理比较多,兴趣比较稳定,自我控制能力也有所增强,对自己喜欢的事能比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因此显得比较懂事。4、5岁的儿童介于两者之间,既不像3岁孩子那样乖巧听话,又不像5、6岁那样懂事,但他们的可爱之处恰恰在于他们的“活泼好动”。因为活波好动锻炼了他们的身体,增强了他们的活动能力,扩展了他们的视野。不少研究发现,4、5岁是幼儿许多心理品质发展最快的时期。
  3、 思维具体形象
  4、5岁儿童的思维可以说是典型的幼儿思维。他们在解决简单问题时,可以不再依赖实际的尝试性动作,但却必须借助于事物的形象。事物的形象常常影响他们的思考和对问题的理解。比如,在他们的头脑中,“儿子”的形象是小孩或年轻人,而长胡子并满脸皱纹的人是“爷爷”的特点,因此,当听人说某个符合爷爷特点的人是某某的儿子时,常常感到不解。他们理解,“能吃苦”的意思就是“能吃掉很多带苦味的东西”;而孔融“让梨”,是因为“他人小,大的吃不了”。
  三、 5~6岁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1、 好学、好问、好探究
  好奇是幼儿共同的特点,幼儿的好奇心较多表现在对事物表面的兴趣上,看见什么都想去摸摸,去摆摆弄弄。他们经常向成人提问题,但问题多半停留在“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上。5、6岁儿童就不同了,他们不光问“是什么”,还要问“为什么”。问题的范围也很广、上至天文地理,下至花鸟鱼虫,无所不有。他们不仅希望得到成人帮助解答,同时通过自己实际地尝试、实验、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主动性、积极性更加提高。
  好学、好问是求知欲的表现。甚至一些淘气行为也反映儿童的求知欲,这个年龄的孩子特别喜欢拆拆卸卸,他们把玩具汽车拆开,是为了看看它里面有些什么,它为什么会动,为什么会发音;想拆收音机是要找里面说话的阿姨。所以家长应该保护幼儿的求知欲。不要因嫌麻烦而拒绝孩子的提问。对类似拆坏玩具的行为也不要简单训斥了事,而应该加以正面引导:为幼儿提供一些可以自由摆弄的材料,支持他们的探究行为,对探究过程中的失误应采取宽容的态度,并适时地交给他们一些科学的探究方法。
  2、 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
  5、6岁幼儿的思维仍然是具体形象的,但已有了抽象概括的萌芽。例如,他们已经开始掌握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如左、右概念);能对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白菜、西红柿、茄子都是蔬菜;苹果、梨、葡萄都是水果);也能初步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针是铁做的,所以沉到水低下去了,火柴是木头做的,所以能浮上水面上来)。由于大班幼儿的抽象概括能力开始萌芽,所以可以、也应该进行简单的科学教育,引导他们去发现事物间的各种内在联系,促进智力发展。
  3、 个性初步开始形成
  5、6岁儿童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他们开始能够控制自己,做事也不再“随波逐流”。显得比较有“主见”。对人、对己、对事物开始有了相对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有的热情大方,有的胆小害羞,有的活泼,有的文静,有的自尊心很强,有的有强烈的责任感,有的爱好唱歌跳舞,有的表现出绘画才能……
  对于幼儿最初的个性特征,成人应当给予充分的注意。家长应及时配合老师对孩子在幼儿园的教育,使幼儿全面地得到健康的发展。

孩子两岁肯定就不像一岁那么听话,二三岁的儿童尤为不听话,那是因为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这是好事。

3岁的孩子特别不听话可以使用以下方法进行调整:1、提高孩子的认识水平,有些孩子可能是因为任性或者比较敏感而出现不听话的问题,应该积极的说服教育或者讲童话故事,让其理解父母,明白听父母的话是比较正确的选择。2、应该多包容,因为到了3岁以后有不听话的问题可能是成熟以及变得越来越独立,应该鼓励其有独立的行为表现。3、积极的引导孩子,多沟通和交流,尤其是有自己的想法时可以跟父母多沟通、了解,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问题,也能让父母知道孩子有什么样的念头。

这种情况也应该因人而异,但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性格脾气也会随着改变,孩子到两岁以后是否比一岁变得更加不听话,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反应,但2至3岁的孩子正在学走路,这时候会好动一些。

2岁小孩开始逐渐自我意识加强,这个时候(2到7岁)慢慢培养独立能力是最佳时机,

孩子越大越不听话的,他有自己的小意见。自己的小想法!


你是否需要了解?

、常听一些家长反映:孩子到2岁以后就不像1岁以前那么听话了。特别是2...
答:孩子两岁肯定就不像一岁那么听话,二三岁的儿童尤为不听话,那是因为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这是好事。

孩子到了“可怕的两岁”,究竟有多可怕?
答:1)切忌与孩子对抗,给孩子更多自由:孩子表现出一些反常行为时,如果对孩子说,“不要这样做”,“不允许这样”,那么孩子的叛逆情绪将更浓,和家长展开更激烈的对抗。对于处在可怕两岁时期的孩子,不妨多给他们一些自由,给孩子自由时,也要融入智慧。记得朋友小杰家的孩子在2岁时...

2岁孩子到了叛逆期,家长该如何和2岁的宝宝讲道理?
答:并没有起到什么样的成效。其实两岁的孩子他们在这个阶段是特别敏感的,和他们讲道理对他们吼通常都是不会起到一些作用的,一般孩子在两岁的时候就是人生中的第一次叛逆期,因为孩子在这一方面他也是要属于有安全感的建立,毕竟在这个建立之中肯定是有自己的意识。孩子在两岁的时候意志力也是特别的强,通...

可怕的两岁令人抓狂?专家:真正的育儿从娃两岁开始,家长别错过
答:中国著名 育儿 专家张思莱建议:利用好“可怕的两岁”,真正的 育儿 是从娃两岁开始。对于孩子“可怕的两岁”时期,张思莱提出了三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改正坏毛病。① 不要当着一个孩子的面批评另一个孩子,尤其是有二胎的家庭 孩子虽小,自我意识尚未健全,但也都是有 自尊 的。他们能感受到 周围人对...

2岁孩子,最让家长头疼的行为有哪些呢?
答:1.不再好好吃饭 两岁的孩子已经可以到处跑动,活波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包括吃饭的时候,他们也很难像一岁多的时候坐的住了,想到处跑。有的爸妈选择端着饭碗跟在宝宝屁股后面追,宝宝则是边玩边吃。为了让宝宝能够好好吃饭,很多爸妈会让宝宝坐在儿童餐椅里面,想训练孩子自己吃饭。哪想到孩子表示出了...

2~3岁的宝宝脾气大,可能是步入了“可怕的2岁”,父母要正确引导_百度知 ...
答:一、两到三岁 孩子在2~3岁这个年龄阶段,大概就 步入了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 ,也被称为 “反抗期” 。这一阶段的宝宝就像是一个个 小恶魔 ,极难管教,为了让他们乖乖听话,爸爸妈妈们也算是绞尽脑汁。可是爸爸妈妈会发现,无论你怎么教,怎么管, 宝宝就是听不进去 ,甚至会 出现对抗的行为 ...

两岁之后的宝宝,掌握哪三项“本事活”才算达标?
答:儿童精细动作之手指功能的成熟度,一个简单的精细动作需要大脑多个分区功能互相配合才能完成,手指的不同分工完成的复杂动作,要到半岁以后才出现,2岁左右愈加熟练。孩子对精细动作的掌握实际上是大脑与肢体互相配合的结果,反映了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是否达标。2岁的孩子通常开始对笔产生了兴趣,并能画出...

2岁一道坎,到了2岁就爱跟家长唱反调,这是孩子自我意识萌芽了_百度知 ...
答:这其实并不奇怪,因为2岁的宝宝自我意识正在萌芽,与大人唱反调,便正是在对外宣示自己的想法,以便让自己显得很独立。1. 叛逆情绪严重 唱反调是叛逆情绪发作的具体表现,而2岁的宝宝,正是婴幼儿期间叛逆情绪最严重的时候。很多家长不明就里,以为孩子突然就不听话了,便采取一些强烈手段来调教,甚至...

宝宝两岁叛逆期应对方法
答:第二个叛逆期:1岁半到2岁半 拒绝的年龄 喂饭的时候,他转过头去拒绝;穿衣的时候,他左顾右盼,假装没看见;或者直接说“不”!他反对所有我们的建议:出去散散步,或者洗个澡,去外婆家看看,甚至一些平日喜爱的事情他也要故作姿态地拒绝。 到底怎么了? 到目前为止,孩子只做父母对他说应该做的事情。但是现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