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的千古佳句是什么

作者&投稿:云非 2025-05-15

1.观沧海千古名句

1、千古名句: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太阳和月亮;若:如同.好像是;星汉:银河。全句意思是“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

2、原文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3、译文 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

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我站在山巅,心中的波涛也像海浪在起伏。

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宁静的似在沉思。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大海,多么博大的胸怀啊,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4、简析 在这首诗中,景和情是紧密结合着的。前面已经表明,作者通过写沧海,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这种抒情方式与其他古代许多写景诗的抒情方式有所不同。

古代许多写景抒情诗是情景分写,或上文侧重写景,下文侧重写情。如荆轲《易水歌》上句“风萧萧兮易水寒”,侧重写风水;下句“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写壮士决死的感情。

又如杜甫的《登岳阳楼》,上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侧重写景,气魄也很大;而下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则侧重写情。《观沧海》完全是把情包含在景中的,寓情于景中。

《观沧海》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饱满的激情。“水何”六句虽然是在描绘生气勃勃的大海风光,实际上在歌颂祖国壮丽的山河,透露出作者热爱祖国的感情。

目睹祖国山河壮丽的景色,更加激起了诗人要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于是借助丰富的想像,来充分表达这种愿望。

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感情奔放,却很含蓄。“日月”四句是写景的高潮,也是作者感情发展的高潮。

宋人敖陶孙说曹诗“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观沧海》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这与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是一致的,真是使人读其诗如见其人。

2.曹操《观沧海》一诗中的千古传诵的名句是

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解释:日月运行好象出没于大海的怀抱之中,灿烂的银河群星好象包孕于大海的母腹之内。

赏析:诗人展开其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写出了这就是大海的气魄,大海的胸怀。这首诗全篇写景,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但是诵读全诗,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诗人的情怀。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为历代读者所激赏。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评论此诗“有吞吐宇宙气象”。这是很精当的。

3.曹操《观沧海》一诗中的千古传诵的名句是

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解释:日月运行好象出没于大海的怀抱之中,灿烂的银河群星好象包孕于大海的母腹之内。 赏析:诗人展开其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写出了这就是大海的气魄,大海的胸怀。

这首诗全篇写景,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但是诵读全诗,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诗人的情怀。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

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为历代读者所激赏。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评论此诗“有吞吐宇宙气象”。

这是很精当的。

4.曹操《观沧海》一诗中的千古传诵的名句是哪句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全文:《步出夏门行·观沧海》两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注释:1. 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2. 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河北昌黎碣石山。

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得胜回师时经过此地。3. 沧:通“苍”,青绿色。

4. 海:渤海。5. 何:多么。

6. 澹 澹(dàn 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7. 竦 峙(sǒng zhì):耸立。

竦 ,通耸,高。8. 萧瑟:树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9. 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10. 日月:太阳和月亮。

11. 若:如同.好像是。12. 星汉:银河,天河。

13. 幸:庆幸。14. 甚:极点。

15. 至:非常。16.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赏析:曹操这首《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

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

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

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观沧海》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

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更耐人寻味。过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

全诗的基调为苍凉慷慨的,这也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四言写景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

“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轮廓。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

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

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表现出作者面对萧瑟秋风,仍有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胸怀。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

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也指出这是乐府唱过的。

创作背景:《观沧海》寄托了诗人很深的感慨,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胸怀。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

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毅然决定北上征伐乌桓。

后来在田畴的指印下,小用计策。大约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奠定了次年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把前后的事件联系起来,我们可以看出,北征乌桓对曹操来说是一次多么重要的战争了。

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得胜回师经过碣石山时写的。[1] 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

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汇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http://so.gushiwen.org/view_48005.aspx。




你是否需要了解?

豪放诗词名句大全集,古代10大豪放诗词和婉约诗词
千古佳句,历来为人传诵。【4】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是李商隐极负盛名的一首诗,也是最难索解的一首诗。诗家素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本诗属于一首晚年回忆之作,虽然...

关于“海边”的诗句有哪些?
罗列如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清澈的海水,清澈的天。温暖的阳光,温暖的街。我希望:再清澈一些,再温暖一些。请代我向可爱的、温暖的太阳问好,向宁静的大海问好。在醒来时,世界都远了。我需要,最狂的风,和最静的海。开始喜欢大海,后来是喜欢你了,有着大海的气息,还拥有大海所没有的,善...

关于描写海的诗句古诗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汉· 曹操《观沧海 \/ 碣石篇》《观沧海》【作者】曹操 【朝代】汉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释义: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涛激荡,...

形容大海气势磅礴的诗句
(俄)莱蒙托夫《帆》 7.啊大海——你多么慈祥,博爱—— (美)狄金森《蓝海》 8.水何澹澹,山岛耸峙.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4.描写大海的壮观的诗句 1.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

观沧海.曹操解释,中心,背景!还有望岳.杜甫和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快 ...
然而,历代咏颂泰山的诗篇都无法与这首《望岳》诗相比拟,所以仇兆鳌说:“少陵以前咏泰山者,有谢灵运、李白之诗。谢诗八句,上半古秀,而下却平浅。李诗六章,中有佳句,而意多重复。此诗劲遒峭刻,可以俯视两家矣。”又说:“此章,格似五律,但句中平仄未谐,盖古诗之对偶者。而气骨峥嵘,体势雄浑,能直驾齐梁...

大海诗句唯美爱情精选155句
——曹操《观沧海》129、楼日,门对浙江潮。——出处:宋之问《灵隐寺》130、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131、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潘阆《酒泉子》132、从容展翅沧海,真个好风流.133、水调歌头\/海鸥134、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它和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谢灵运的“明月照积雪”,...

关于大海的两句诗句
1.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杜甫 2.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千古传诵的佳句有哪些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 观沧海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龟虽寿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曹丕 短歌行 高树多悲风,朝日照北林。 曹植 杂诗其一 仰手接飞猿,府身散马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关于山的古诗句
关于山的诗句古诗如下:1、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3、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5、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

观沧海教案(备课笔记)
曹操的这首诗有什么写作特点? 明确: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1. 丰富奇特的想像。 《观沧海》这首诗最大的亮点就是诗人在表现沧海之壮观、之雄伟时,他除了直接描写大海本身之外,还从浩瀚壮阔的海景展开想像写出了“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样的佳句。表现出了沧海吞吐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