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在宋\元\明\清及民国时期称什么?

作者&投稿:召彼 2025-05-14
长沙县在宋\元\明\清及民国时期称什么?

宋:潭州 元:天临路 明清;长沙府 民国:长沙县、市分治,开始成长沙市

从古到今依次是:
秦,唐,宋,元,明,清,民国。

在15—20万年前,长沙地区开始有人类活动。约7000年前,长沙开始形成村落。约24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长沙开始建城。一直到今天,城址一直未变,2000多年前的道路甚至与今天所在位置的街巷依然重合,故此长沙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长时间在同一地址建城的城市之一。不同的历史时期,长沙曾有“临湘”、“潭州”古称;唐宋和明清时期的长沙,其经济和文化为其历史上最为繁荣的时期。

“长沙”之名有据可查的最早见于《逸周书·王会》关于贡品“长沙鳖”之说,距今3000多年。商周时期的宁乡炭河里遗址出土的四羊方尊等青铜器反映了当时的长沙地区与中原有一定的联系。长沙约有2400年建城史,在春秋战国时期始建城,属楚国。“长沙,楚之粟也。”楚成王时设置黔中郡,长沙为其辖域。秦始皇统一中国,长沙郡为秦36郡之一,这是长沙以中国行政区划名称载入史册的开始。两汉时期,长沙为长沙国的都城。东汉初期废“长沙国”改立长沙郡。

三国和西晋时期,长沙为长沙郡郡治,属古荆州。西晋后期和南北朝时期,长沙为长沙郡郡治,湘州州治。

隋前期撤郡,长沙为潭州总管府;后期改州为郡,长沙又为长沙郡郡治。唐朝时设潭州治所,曾属江南道,江南西道。唐朝五代时期的长沙窑,曾兴盛一时,成为釉下彩的发源地。五代十国时期长沙为楚国国都,这也是唯一以长沙为都城建立的国家。

宋时长沙为潭州治所。北宋设岳麓书院,将长沙的文化和教育推向鼎盛时期。元朝1274年时改为潭州路,湖广行省治所。1281年仍为潭州路,湖南道宣慰司治所,隶属湖广行省;文宗天历二年因“天子临幸”而改名天临路,元末改潭州府治所。明初改为长沙府治所,隶属湖广布政使司。清朝康熙三年建“湖南省”,长沙同为长沙府府治和湖南省治。明清时长沙有四大米市和四大茶市之称,为中国最重要的米市之一。

天心阁,当时太平天国军攻打长沙的地方清朝末年,曾国藩成为“湖南第一人”,长沙府涌现出在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人物,如曾国荃、左宗棠、胡林翼等消灭太平天国,发动洋务运动,收复新疆等,对晚清的中国造成深远的影响。清朝末年到民国初期,长沙成为重要的政治和革命活动地。戊戌变法的陈宝箴、谭嗣同,在长沙兴办时务学堂。之后自立军起义、华兴会、公祭陈天华和姚宏业、浏萍醴起义、抢米风潮,都是很有影响力的活动。黄兴在清朝末年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清活动,为中华民国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

民国二十二年长沙县、市分治,设“长沙市”,为湖南直辖市,长沙一直作为湖南省会至今。

长沙在民国时依然是中国政治的革命中心之一。1911年10月22日,焦达峰、陈作新为首的起义新军光复长沙。1915年,曾就读于时务学堂的蔡锷发动了护国运动。1919年,长沙派送大批五四青年赴法勤工俭学,长沙也是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地之一。毛泽东、何叔衡、任弼时、蔡和森、向警予等一批中共早期领导人都在长沙读书或者从事政治活动。1927年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并试图攻打长沙;失败后他转向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现实方针。

烧毁全城的文夕大火1937年长沙发展到鼎盛时期,经济物业繁荣,初期成为抗战的大后方。1938年的文夕大火成为最为悲惨的时期,各种历史文化遗迹几乎损失殆尽。1939年到1944年,长沙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中、日以长沙为中心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战役,中方取得前三次战役的胜利。

1949年8月5日,长沙正式建立共产党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长沙开始重建与发展。长沙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创始人之一的毛泽东早期读书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被认为是革命圣地。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代,长沙经济开始和沿海城市的差距逐步加大;1990年代后期,长沙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成为中西部重要的城市之一。

秦置长沙郡。汉置长沙国。隋置长沙县。据《元和郡县志》:《东方朔记》,南郡有万里沙祠,自湘川至东莱,地可万里,故曰长沙。另据《通典》:轸旁有小星名长沙,应其地而名。其地在周曰星沙,以天文名也。越世家,犨庞长沙。

宋:潭州
元:天临路
明清;长沙府
民国:长沙县、市分治,开始成长沙市

春秋时期,荆州这块土地上兴起了楚国。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划天下为36郡。将长沙及其周围地区的一些县设为长沙郡,治所定名为“湘县”,即后来的长沙县、善化县等地方。这是长沙正式列入地方行政系统之始。秦二世暴政而亡,西汉代之而立。高祖刘邦以番阳令吴芮平秦有功,封为长沙王,将湘县改为临湘县,于是长沙成为一个诸侯王国的都城。此后直至南北朝,长沙这块地方一直称临湘县。隋朝结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再次实现了天下的统一,并将地方设郡、县两级,废临湘县,改称长沙郡、长沙县,这是县级政权以长沙命名之始,迄今一直沿用。唐宋元明清各时期,长沙县的上级行政系统或郡、或州、或府不一,再上一级或州或省不同。总之,在这其间,长沙不是小王朝的都城,就是州郡的治所。辛亥革命后,长沙这块地方改用省、县两个等级,称湖南省,省会是长沙县。1933年,成立湖南省的直辖市——长沙市,从此市、县分治,市区东抵东屯渡,西达麓山背,北濒捞刀河,南包豹子岭,面积近180平方公里。市以下分东、南、西、北、文艺、岳麓、金盆、会春八区。
今长沙县境秦为湘县域,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湘县”易名“临湘县”,唐朝唐开皇九年(589年)改名“长沙县”。今长沙域唐属长沙县、湘潭县域,宋为长沙县、善化县域,历经宋、元、明和清无大变化。民国元年(1912年)善化县并入长沙县;1951年,长沙县析置望城县,同属湘潭专区;1959年,望城县并入长沙县;1977年,望城县恢复成立,从长沙县析置。以下所列为1949年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长沙县县境变化情况。


你是否需要了解?

宋代镜湖南路行政区划
县制演变的起止时间:剑龙4年至建言3年。胡靖南路:直道三年,天下定为十五路,即胡靖南道,辖坦洲。隶属于潭州、衡州、道州、永州、邵州、郴州、泉州、贵阳。崇宁五年,建立武冈军。潭州:上海、长沙县、吴一支军队。干德元年,降为国防州而到了端公元年,仍升级为武军队节日。长沙县:望而倾之。...

望城区历史沿革
望城区,这个名称源自其过去的区政府所在地望城坡,位于长沙市郊岳麓山北。历史上,望城地区属于古老的荆楚地带,自秦汉时期开始,历经秦、汉、三国、晋、隋、唐及五代,作为长沙郡、长沙国和长沙县的一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宋元符元年(1098年)后,县境曾分别归属长沙和善化两县管辖。1951年,望城...

望城的历史沿革
望城,古为荆楚地,自秦,汉设郡、县,经三国、晋、隋、唐及五代,历为长沙郡、长沙国、长沙县辖县;至宋元符元年(1098年),经元、明、清各朝,县境分属长沙、善化两县。1951年,从长沙县境划出湘江以西及湘江东岸北部部分地区置望城县。1959年撤销望城县并入长沙县,1977年恢复望城县建制。...

长沙历史资料
秦代的长沙郡 秦国 灭掉 楚国 ,在原楚 江南 之地设立“ 长沙郡 ”,之后就是 秦王朝 的诞生,长沙为 秦代36郡 之一,从秦代开始,长沙开始纳入中国统一的政治版图,并第一次明确地以一个 行政区域 载入史册。秦代 长沙郡 涵盖今湖南大部分、 湖北 以南、 江西 西北和 广东 的连县、 广西 的全州等地, 面积 ...

长沙市在古代又叫什么?
据记载,长沙地区夏时属三苗国,后华夏族征服三苗族,长沙地区成为扬越人居住地,名“沙”,意为湘江两岸白沙如带,而加之古越语发语词或虚敬词“长”,得名“长沙”。589年(隋文帝开皇九年),以长沙有昭潭,改湘州为潭州,设立潭州总管府,改临湘县为长沙县,此为长沙县名之始。隋炀帝时废除...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的行政区划
宋潭州为荆湖南路治。至元十三年(1276)设安抚司,十四年(1277)升潭州路,天历二年(1329)更名天临路。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改置潭州府。录事司:宋设兵马司。至元十四年(1277)改置。长沙县:上,倚郭[城北偏]。善化县:上,倚郭[城南偏]。衡山县:上。宁乡县:上。安化县:上。醴陵州:中。宋醴陵县。元贞元年...

长沙在哪个省
从此长沙被纳入中原政权的行政区划,郡辖湖南郡。在三国时期,它属于吴栋。吴、晋、南朝时,临湘郡为长沙郡首市,南朝、宋时,湘西郡为衡阳郡首市(从长沙郡分出),划归荆州或象州(西晋怀帝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分荆、江尔州)。隋开帝九年(589),隋朝统一中国,取消州县,实行州县二级制。长沙县改...

醴陵在古代的称号是什么
隋代,属荆州长沙郡。大业三年(607),改临湘为长沙县,撤醴陵并入长沙。至唐武德四年(621),复从长沙县划出置醴陵县。宋朝,属荆湖南路潭州长沙郡。元朝,属湖广行省天临路。元贞元年(1295)升为中州,天历年间(1328~1330)由州降为县,至正二十四年(1364)复升为州。明洪武二年由州改县...

民国时善化县永康乡是现在的哪里?
善化县永康乡,在长沙县黄兴镇。善化

许各支始祖
他生于元统丙子正月十六日辰时,逝于建文三年辛巳二月初四日辰时,葬于宁邑长冲尾南岳冲,有碑墓和华表。他的元配鲁氏,葬于丑山未向。他们有一子颜,是湘潭颜家坝许氏始祖。许觉富,号通一,原籍江右永丰县,宋德祐二年生,至正年间去世。元至元年间迁至湖广长沙府湘潭县,后居于宁乡麟峰乡十四保长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