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与李鸿章齐名,深受慈禧喜爱,为何儿子却成了汉奸? 为什么慈禧在八国联军侵华时调不动李鸿章、张之洞等人?

作者&投稿:明骂 2024-07-02
张之洞深受慈禧信任,为何却公然抗命,任由慈禧被列强欺负?

因为慈禧在1900年以光绪的名义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奥等十一国同时宣战。慈禧的这个做法在张之洞这些大臣的眼中,根本就是疯了,当时的大清是不可能赢的。所以在南方的许多大臣都拒绝参战,任由慈禧被列强欺负。

在1900年的6月21日,慈禧可能是因为以前的心中非常憋屈,所以她爆发了,她决定向十一个列强开战,并且下诏令让各地的大臣都进京参战。但是这并没有如她的愿,当时影响力最大的三个大臣都拒绝了参战,这三个大臣就是李鸿章,张之洞和刘坤一。

张之洞等人都认为慈禧等人一味的放纵义和团,而与列强开战是错误的。所以张之洞等人都表示一旦和列强开战,大清是必败无疑的。正是张之洞等人认为朝廷和列强开战士不行的,而且本来就是很弱小的大清是不能接受战争的摧残的。所以张之洞等人违抗了慈禧的旨意。
第二个原因就是张之洞等人知道慈禧与列强开战是打不起来的。因为当时的大清,朝廷和民间都是很困难的。尤其是朝廷对各地的掌控力已经是非常的小了。当时的慈禧只是想以开战的借口来和列强威胁从而与达成一些合作。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张之洞等三人都是当时权倾一时的大臣,慈禧是不敢对他们做些什么的。张之洞任两广总督长达10年的时间,另外两人也都是任职10多年,而且慈禧也是非常的看重这三人的。所以他们有勇气违抗慈禧。

八国联军入侵京城的时候,慈禧曾经调动李鸿章与张之洞的军队来京城护驾,但是李鸿章与张之洞等人按兵不动,因为当时李鸿章与张之洞等人都有自己的小心思,最后慈禧将李鸿章升任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并且还让李鸿章“全权代理”的情况下,李鸿章才入京善后。

晚清时期,大清朝的统治是岌岌可危,但是清朝统治者慈禧却依旧过着奢侈的生活,最后欲求不满的西方侵略者便发动起八国联军攻打京城,当时慈禧落荒而逃,她在出逃前曾经多次下令让李鸿章与张之洞等人带军队进京城救驾,但是他们迟迟不动,其实是因为,当时洋人的战斗力很强,他们的武器太过于先进,这与跟天平天国那些起义者不一样,他们武器装备比清军落后,对于李鸿章他们来说胜算比较大,但是跟洋人打,李鸿章等人也没有把握能打赢。

而且李鸿章等人能在清朝的朝堂之上站住脚跟,靠的就是自己的军队,这清朝向来不重用汉人,李鸿章与张之洞等汉臣,要是在清朝中期以前,根本没有机会能做到现在的位子,所以李鸿章与张之洞等人明白,他们的军队要是没有了,他们在清朝的也就完了,而与八国联军开战,李鸿章还没有那个自信可以打得过八国联军,如果他连自己的家底都拼光了,慈禧那时候还能需要他吗?

所以李鸿章与张之洞等人才会迟迟不愿意进入京城,后来慈禧逃出京城之后,李鸿章被提拔为了北洋大臣,他才进京处理后事。

张之洞是清朝晚期四大名臣其中之一,与李鸿章齐名。他主张了洋务运动,开展了军工业。并且建立了许多学校,但是他的儿子很不争气,先后成为了汉奸,小儿子在建国之后还被处决了。张之洞出生于1837年,小时候特别聪明,处处高人一等,13岁的时候当了秀才,15岁的时候中了举人。26岁考中进士,在朝廷当了官员。

他非常的有主见,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深受慈禧的喜爱,慈禧也很喜欢听取他的意见,张之洞是清流派首领,是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教育上建立了很多学校,比如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工业上投资了多个工厂制造兵器。他还修建铁路,学习法律,带来了一系列的先进思想。

他和李鸿章有很多相似之处,两个人都是小的时候就功成名就,李鸿章24岁考中进士,比张之洞还要早两年,两个人都被慈禧重用,洋务运动上李鸿章和张之洞意见一致,都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在对外的战争上,李鸿章和张之洞意见存在分歧,李鸿章主和,张之洞主战。

张之洞一共有13个孩子,其中两个孩子最后成了汉奸。张仁乐是他的第11个孩子,曾经在日本留学,后来投靠了日本,成为了伪满大臣。抗战后活到了75岁。张仁蠡是张之洞的小儿子,他误入歧途投靠了汪精卫,并且担任武汉伪市长,长达4年,压榨百姓抢取豪夺。抗战胜利后他被抓捕入狱,建国后被判了死刑。



李鸿章是晚清最受争议的人物之一,有人说他跟西方列强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我国领土主权受到严重侵犯。一些专家学者称他为卖国贼。

因为张之洞孩子太多了,对儿子没有时间能去指导太多,他的两个儿子都不争气,成为了汉奸。

张之洞一生为官清廉,为了大清呕心沥血,虽主张洋务运动,但绝不崇洋媚外,但他的两个儿子却先后成为了汉奸,这不仅是张之洞的悲哀,更是整个民族的不幸。

他留日学习,正值人生价值观形成时期,适逢列强入侵,家国板荡,生民流徒,礼教崩塌,回国后生存不保,有强爹没强业,自己又不男儿当自强,上辈光环自然守不住,难免为敌寇诱惑利用,沦为为人驱使的侵华工具。


你是否需要了解?

晚清名臣张之洞,为什么人称张香帅,还有个外号叫“钱屠”呢?
答:临走时也是感慨:“这钱花得真可惜!”等到了八国联军侵华之后,慈禧太后跑到西安去了,收拾烂局的人中就有李鸿章。或许是感受到了清廷的被欺负,坐镇东南的张之洞几乎一天一个电报给李鸿章:“洋人不能这么不讲理,也应该懂礼义廉耻。不但不应向洋人赔款,反而应当据理力争,让洋人向中国赔礼道歉。”...

洋务运动及代表人物
答: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爱新觉罗·奕欣、左宗棠、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 1、爱新觉罗·奕欣 奕欣力主“借洋兵助剿”,镇压太平天国革命;支持地方实力派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举办近代军事工业,开展洋务活动,成为清政府中枢主持洋务的首脑人物。1865年,因受到慈禧的猜忌,被罢去议政王职务。1884年中法战争...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的简介!
答:3、左宗棠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湘军著名将领,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4、张之洞 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达,号香涛,时为...

李鸿章墓连炸药都炸不开,人们最后是怎么将其打开的?
答:李鸿章,李中堂,一辈子签了无数的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即使在临死前,还被慈禧太后给抓了过来,跟11国洋人签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个也是最耻辱的一个条约《辛丑条约》。在李鸿章签订条约后不久,他就吐血而亡,终年79岁。就这样一个背负万千骂名的人死后,人们又怎么会轻易放过他呢?可能李鸿章也自知...

名臣张之洞的幕僚都有谁?张之洞与李鸿章的故事
答:张之洞与李鸿章 张之洞是晚清名称,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为教育业和重工业做出杰出的贡献。李鸿章也是晚清重臣,洋务派的其中一号大boss。两人同时入选晚清四大名臣。这两人关系如何呢?期间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张之洞与李鸿章照片 张之洞在政坛上的发迹要晚于李鸿章,两人虽同为慈禧工作且重用,但是两人在政见...

张之洞在晚清的地位比不上李鸿章吧?
答:张之洞在晚清的地位比不上李鸿章,李鸿章主持洋务运动,深受皇帝和慈禧太后的赏识,在国内国外都有很高的地位,出使沙俄受到皇帝级的待遇,在日本受伤是日本的大臣惊恐。李鸿章不是什么卖国贼,他辛辛苦苦为清朝赢得改革自新的好时机,可惜都被当时的腐败朝廷给消耗光了。签订马关条约他没有错,慈禧叫签,...

张之洞睡觉有怪癖连慈禧也拿他没办法
答:甚至他的一些手下等了一天也没面试。夜深人静的时候,张之洞刚刚睡醒,精神饱满,召集部下办事。有些软弱的男人整天被他折腾的团团转,吃不消。张之洞的怪癖不仅是个人生活作风问题,还严重影响了公务的执行。有一次,大理寺卿徐志祥参加张之洞的追悼仪式,说自己“忘本”了。慈禧派李鸿章去调查。当时李鸿章...

洋务运动惊天动地,在中央和地方的代表人物都有哪些?
答:中央:恭亲王奕欣、瓜尔佳·文祥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洋务运动,又称同治维新、自强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主要宗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原则,在中央的...

李鸿章和张之洞是不是同一个朝代的人物?
答:八国联军入侵时,大沽炮台失守,张之洞会同两江总督刘坤一与驻上海各国领事议订“东南互保”,并镇压维新派的唐才常、林圭、秦力山等自立军起义,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1月,以顾命重臣晋太子太保,次年病卒,谥文襄。有《张文襄公全集》。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清朝官员“受不了”,张之洞有个什么样的工作怪癖?
答:张之洞的励精图治,延缓了清朝的衰亡,得到了慈禧太后的重用。尤其是在义和团运动期间,慈禧太后武断地和八国联军宣战,导致北方陷入动乱之中,张之洞会同李鸿章、两江总督刘坤一等人,私自和驻上海各国领事议订“东南互保”,保全了东南半壁江山。虽然张之洞没有执行慈禧太后的命令,属于抗命,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