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犯罪的未成年实行什么管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什么...

作者&投稿:上钥 2024-07-01
我国对犯罪的未成年实行什么管理

1、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2、已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家长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时,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3、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应当照顾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并可以根据需要设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办理。4、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审前羁押的未成年人,应当与羁押的成年人分别看管。5、十四周岁以上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6、家庭和学校及其他有关单位,应当配合违法犯罪未成年人所在的少年犯管教所等单位,共同做好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工作。7、人民检察院免予起诉、人民法院免除刑事处罚或者宣告缓刑以及被解除收容教养或者服刑期满释放的未成年人,复学、升学、就业不受歧视。8、人民法院审理继承案件,应当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

对犯罪的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责任,实行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司法机关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应当保障未成年人行使其诉讼权利,保障未成年人得到法律帮助,并根据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犯罪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法制教育。 对于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未成年学生,在人民法院的判决生效以前,不得取消其学籍。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依法处罚后,在升学、就业等方面不得歧视。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门发现有关单位未尽到未成年人教育、管理、救助、看护等保护职责的,应当向该单位提出建议。被建议单位应当在一个月内作出书面回复。?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与其他有关政府部门、人民团体、社会组织互相配合,对遭受性侵害或者暴力伤害的未成年被害人及其家庭实施必要的心理干预、经济救助、法律援助、转学安置等保护措施。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或者暴力伤害案件,在询问未成年被害人、证人时,应当采取同步录音录像等措施,尽量一次完成;未成年被害人、证人是女性的,应当由女性工作人员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百一十六条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参与涉及未成年人案件中未成年人的心理干预、法律援助、社会调查、社会观护、教育矫治、社区矫正等工作。处理未成年人犯罪主要有哪些原则从宽处理的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规定,对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必须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二、不适用死刑的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49条:“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的规定,未成年人不论犯何罪均不应判处死刑。三、教育、感化和挽救的原则我国未成人保护法第38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四、分案处理的原则分案处理是指对未成年人案件与成年人案件实行诉讼程序分离、分别关押、分别执行。诉讼程序分离是指未成人与成年人共同犯罪或有牵连的案件,只要不妨碍诉讼,要分案处理。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第40条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应当照顾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并可以根据需要设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办理。

1、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2、已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家长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时,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3、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应当照顾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并可以根据需要设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办理。
4、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审前羁押的未成年人,应当与羁押的成年人分别看管。
5、十四周岁以上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
6、家庭和学校及其他有关单位,应当配合违法犯罪未成年人所在的少年犯管教所等单位,共同做好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工作。
7、人民检察院免予起诉、人民法院免除刑事处罚或者宣告缓刑以及被解除收容教养或者服刑期满释放的未成年人,复学、升学、就业不受歧视。
8、人民法院审理继承案件,应当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

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追究法律责任时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是我国司法审判活动中一贯坚持的方针和原则,是适合我国国情,适宜于惩罚犯罪的未成年人的实际需要的。 我国非常重视未成年人的矫治工作,法律对未成年人进行了宽大规定。我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只对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承担刑事责任。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任何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构成犯罪。14周岁是未成年人对重大刑事犯罪承担责任的最低年龄。在不满14周岁以前的任何行为,无论是杀人放火还是抢劫强奸,都绝对不能作为犯罪处理。 针对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规定了从宽处罚的权利。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从轻处罚是指在法定刑的幅度内选择较轻的刑种或者确定较短的刑期。减轻处罚是指在法定最低刑以下判处刑罚。在这里,法律采取了必减的方式,即是“应当”而不是“可以”,司法工作人员只能在从轻或减轻的方式上选择,而不能不选择。从轻、减轻处罚的结果是犯罪分子最后承担的刑事责任比正常情况下的处罚要轻。 另外,我国还规定了对未成年人不适用死刑。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死刑是最严重的刑罚。我国刑法规定的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但“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论罪行多么严重,都绝对的不能判处死刑,更不能执行死刑。 除刑法的相关规定外,其他法律同样规定了对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例如,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二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满十四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第二十一条规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下列情形之一,依照本法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

(一)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

(二)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这些规定有利于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尽快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有利于使未成年人认识到党和政府、人民对他的宽大处理,从而主动决心改正,正常步入社会,重新做人。




你是否需要了解?

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 法律给予了哪些特殊保护+
答: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 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第四十六条对被拘留、逮捕和执行刑罚的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应当分别关押、分别 管理、分别教育。未成年犯在被执行刑罚期间,执行机关应当加强对未成年犯的法制 教育,对未成年犯进行...

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实行什么方针
答:犯罪原因,监护教育的情况进行调查处理,对被拘留,逮捕,执行的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应当分别关押,分别管理,分别教育,审判的时候,被告人不满18周岁,也不公开实力。但是因未成年人被今日逢的人同意,未成年人被告人走了,但需要和未成年人保护组织可以代表犯罪记录封存不满18周岁,被判五年以下了。

未成年人犯法,是否应该严加惩治?
答:“教育第一,惩罚第二”的原则为人性化执法注入了新的内涵。我国对未成年犯罪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要追究少年犯的刑事责任,我们应该把教育放在首位。通过教育,未成年犯可以了解其犯罪行为的社会...

对犯罪的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责任实行什么方针
答: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方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四条对犯罪的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责任,实行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司法机关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应当保障未成年人行使其诉讼权利,保障未成年人得到法律帮助,并根据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犯罪的...

对犯罪的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责任实行什么方针
答:第四十四条规定,对犯罪的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责任,实行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年满十六周岁的公民,犯任何罪都要承担刑事法律责任的,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在承担刑事法律责任过程中会减轻其处罚,不满十四周岁的人不管触犯什么罪,法律都不会追究其刑事责任。

对违法和轻微犯罪的未成年人,可以“不留案底”;属于什么保护
答:1、我国为了保护未成年人,对未成年人犯罪实行档案封存制度。2、由于未成年人心智不健全,难免会发生错误,为了给这些人重新做人的机会,只要是在未成年人时所犯罪行不重,就对其犯罪档案进行封存,非司法机关办案是不能调取的。这些人成年后因考学、工作还是可以开出无犯罪记录的。《刑事诉讼法》第二百...

我国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什么的原则
答:我国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

未成年两项制度是什么内容
答:家庭保护: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履行的抚养、教育、保护未成年人的责任;学校保护:学校应当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保障学生权益,预防学生违法犯罪;社会保护: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禁止对未成年人进行侮辱、虐待、拐卖等行为;司法保护: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保障其...

我国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
答:【答案】:C 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章第五十四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C项正确。A、B、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对犯罪的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责任实行什么的方针
答:对犯罪的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责任实行的方针,具体如下:1、一直以来,我国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坚持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这一点是没有变化的。对低龄未成年人犯罪既不能简单地“一关了之”,也不能“一放了之”,既要考虑未成年犯罪人的特点,也要兼顾被害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