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刑法的概念及原则

作者&投稿:子车段 2024-06-30
刑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则是罪行法定原则、罪责行相适应原则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1.行法定原则: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2.责行相适应原则: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的轻重相适应。

3.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基本含义是: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对于一切人的合法权益都要平等地加以保护,不允许有任何歧视。

所谓刑法基本原则,是指贯穿全部刑法规范、具有指导和制约全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意义,并体现我国刑事法治的基本精神的准则。
首先,刑法基本原则必须是贯穿全部刑法规范,具有指导和制约全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意义的。其次,刑法基本原则必须体现我国刑事法治的基本精神,这就是坚持法制,摒弃人治;坚持平等,反对特权;讲求公正,反对徇私。只有符合刑事法治基本精神的原则才能成为刑法的基本原则。
我国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几个:
1、罪刑法定原则。《刑法》第3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刑法》第4条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这是宪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刑法上的具体体现。
3、罪刑相适应原则。《刑法》第5条规定:“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扩展资料:
罪刑法定原则:
1、基本含义: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2、基本内容:
成文的罪刑法定:排斥习惯法。刑法渊源只能是最高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制定的刑事实体法律规范。除此之外,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不能作为刑法的渊源。
严格的罪刑法定:禁止类推解释,禁止一切不合理的解释。允许有利于行为人的类推解释。
确定的罪刑法定:刑罚法规的适当。
扩展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刑法基本原则
百度百科—刑法

刑法的概念: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应当负何种刑事责任,给予犯罪人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刑法有广义与狭义刑法之分。广义刑法是一切刑事法律规范的总称,狭义刑法仅指刑法典,在我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与广义刑法、狭义刑法相联系的,刑法还可区分为普通刑法和特别刑法。普通刑法指具有普遍使用效力的刑法,实际上即指刑法典。特别刑法指仅使用于特定的人、时、地、事(犯罪)的刑法。在我国,也就是指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
2:刑法的原则如下:
A:罪刑法定原则---是指犯罪及其刑罚都必须由法律明确规定,通常用一句话概括本原则:“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具体内容就是刑法第3条的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B:罪刑相适应原则---是指犯多大的罪,便应当承担多大的刑事责任,就判处轻重相当的刑罚,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罪刑相称,罚当其罪法。
C:适用法律一律平等原则---是指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法。
D:罪责自负原则---是指谁犯了罪,就应当由谁承当刑事责任;刑罚只及于犯罪者本人,而不能连累无辜。
E:客观相统一原则---是指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追究刑事责任,必须同时具备主客观两方面的条件,并要求主客观两方面的有机统一。即符合犯罪主体条件的被告人,在其故意或者过失危害社会的心理支配下,客观上实施了一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构成了严重威胁或已经造成现实的侵害。如果缺少主观或者客观其中任何一方面的条件,犯罪就不能成立,不能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承担刑事责任。

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1、罪刑法定原则;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3、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4、最新相适应是指刑罚的轻重;
5、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
6、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条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条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五条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你是否需要了解?

刑法定罪的基本原则
答:刑法基本原则有三1罪行法定原则,即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具体来说,罪行法定原则要求:禁止不利于被告人的新法溯及既往;禁止不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排斥习惯法;刑法规范应当适当(明确规定罪刑、禁止处罚不当法行为、禁止不确定刑)2.刑法面前人人平等也是对定罪起至关作用的基本原则具体来说,要求:...

刑法的基本概念内容简介
答:例如,德国的刑法典、美国的《模范刑法典》以及东欧后共产国家制定的新刑法典,都反映了对人权和嫌疑人人权保障的重视。然而,法典化带来了国家间的差异,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犯罪定义、应受刑罚行为的概念和处理原则,如自我防卫、紧急避险等。刑法在某种程度上已分化为州法或地方性法律,失去了早期...

刑法的四大基本原则?
答:我国1997年及2012年修订的刑法典规定了四个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平等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1、罪行法定原则 我国《刑法》第三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该条规定体现了罪行法定原则,其基本含义是“法无明文规定不...

刑法的概念和特征
答:刑法的概念和特征如下:刑法是国家法律体系中的一部分,是规范社会成员行为的国家机关制定和实施的一种法律规范。它主要通过规定犯罪行为和刑罚等措施,来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共利益、维护个人权利,同时也确保了社会的正常运行和人民的安定和谐。刑法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法定性:刑法的制定和适用必须严格...

刑法的含义和特征是什么?
答:刑法的含义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处罚的法律。特征强制性最为严厉、保障性、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范围更广泛、刑法的谦抑性、最后手段性。刑法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刑法是一切刑事法律规范的总称,狭义刑法仅指刑法典,在我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与广义刑法、狭义刑法相联系的,刑法还可区分为普通...

刑法的含义跟特征
答:文理解释,是指对法律条文的字义,包括单词﹑概念﹑术语,从文理上所作的解释法。论理解释,是指按照立法精神,联系有关情况,从逻辑上所作的解释法。刑法的空间效力,是指刑法对地域和人的效力法。它明确国家刑事管辖权的范围法。关于国家空间刑事管辖权范围的原则有:1﹑属地原则,就是单纯以地域为标准...

关于刑法的有关知识
答:“第十一讲刑法基础知识一、刑法概述刑法的概念刑法的基本原则1、刑法的概念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刑法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刑法仅指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和颁布的刑法典。广义的刑法是指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关于犯罪和刑罚的一切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附属刑法及...” 已赞...

刑法的基本概念目录
答:刑法作为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内容涵盖了实体与程序、刑罚与处遇、主体与客体、人为原因与自然事件等多个方面。首先,实体和程序是刑法的基础,其中哲学问题探讨实体与程序的划分,举证责任则是一个未充分解决的关键点。在刑罚和处遇章节,从宪法视角出发,探讨刑罚的动机和影响,以及其目的和概念...

论罪刑法定原则的概念和基本要求
答:”在《人权宣言》这一内容的指导下,1810年《法国刑法典》第4条首次以刑事立法的形式明确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由于这一原则符合现代社会民主与法治的发展趋势,至今已成为不同社会制度的世界各国刑法中最普遍、最重要的一项原则。二、基本要求(一)法定化,即犯罪和刑罚必须事先由法律作出明文规定,不...

刑法的作用是什么?
答:有的网友和公众会员咨询刑法方面的问题,现将刑法常识分章介绍。 一、刑法的概念和分类 刑法在概念上有广义刑法和狭义刑法之分。狭义刑法是指刑法典,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广义刑法包括刑法典、附属刑法和单行刑法。普通意义上来讲,我们说的刑法都是指刑法典。刑法的概念可概括为:以国家名义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