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川端康成的作品《雪国》 怎么评价川端康成的《雪国》?
转自知乎:看完了川端康成的《雪国》,懂得了两个字:徒劳。世界上有很多地方,有很多种歌,有很多种酒,又有很多种人,他们穿着不一样的衣服,在同一个时间点下干着不一样的事情,挂着不一样的表情,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活着。残忍的事情就是在共同中产生的,高贵,卑微,都有一个共同地修饰对象——活着。
雪是一个忠实的读者,读着无关紧要的人生,还自带滤镜,渲染凄凉的效果。下了雪之后是最安静的,情绪起伏所带来的呢喃无法藏匿,这大概就是雪国这个被雪覆盖的地方显得格外饱满和真实的缘故。不管是驹子、岛村还是叶子,都是笔尖下可以触摸的真实角色。书中的每一处写景,都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虚幻的真实,仿佛文字已经失掉了原本单纯的架构,而是由无边蔓延开来的景色构成的了,这就是写景的力量,美到已经在纸上种出了树,下起了雪,开出了花。而通过如此精彩的景色勾画,人物的悲喜,是把泪给落到了字眼里,感情在字里行间跌宕着,悲戚着。而贯穿始终的压抑气氛,把悲剧的图景,一览无余地慢慢展开。
“短小的窒息美”,是我对这本书的总结。人在窒息前,总是会经历痛苦的挣扎,痛苦本来是可以引起同情的,但是任何感情在窒息的那一刻都是徒劳的。雪国就是一个在时间线上延长的窒息过程。
一个被冰雪覆盖的地方,有着一个叫驹子的姑娘,第一次碰见岛村时坚定地表示不会做艺伎但是由于要给行男付医药费而做了艺妓伎,行男却是即将去世的一个人,而驹子也喜欢上了岛村,岛村对驹子有一种朦胧的感情,他更喜欢叶子,最后叶子在火灾中死了,驹子也疯了,只留下了从东京到雪国的岛村在雪中惆怅。
作家往往会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注入到作品中,所以可以说岛村的徒劳和虚无可以说是川端自己情绪的流露。川端对于岛村这样一个消极颓废的人非但没有负面化, 反倒加以美化,给他抹上一层伤感的色彩。这样一个人物既是作者自己性格的体现,也代表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知识分子阶层消极的人生态度。作者以写岛村的虚无,来反衬驹子和叶子的爱情的徒劳;通过岛村冷漠的眼睛透视驹子和叶子的形象。 不消说,《雪国》可以作为川端康成所持的美学观与人生观最好的体现,表现了川端对于美的追求。也为他本人人生的经历做了最好的注脚。
透过川端的书,总是可以看到他的人,看到他独自一人走在荒芜的雪国,路过岛村,看过驹子,望过叶子,亲历了所有的事情,每个人的感情都从他的心里流过,并不断向前流去。
雪国 作者:川端康成《雪国》以有钱有闲的舞蹈研究者岛村与一位艺妓和一位纯情少女之间的感情纠葛,为读者展现了一种哀怨和冷艳的世界。 读了《雪国》全文,在朦胧中展示事件,创造出一种虚幻的美,超越现实美的绝对境界。他所守望的是一片看不到颗粒的精神田野。川端康成很多作品中都能读出有种淡淡的哀的感觉,《雪国》也不例外 日本文化在历史长河,以“真实”为基础,自力地生成“哀”的特殊品格,并继而形成浪漫的物哀,幽玄的空寂和风雅的困寂三者相通的传统文化精神。在物哀文学观念发展过程中,紫式部作出重大贡献,她在《源氏物语》中,从简单的感叹到复杂的感动,深化了主体感情并由理智支配文学素材,使物哀的内容更加丰富充实,含赞赏亲爱、共鸣、同情、可怜、悲伤的广泛含义,而且感动的对象超出人和物,扩大为社会世相,感动具有观照性。在紫式部看来,物哀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对人的感动,以男女恋情的哀感最为突出;第二层是对世相的感动,贯穿在对人情世态,包括天下大事的咏叹;第三层则属观照性的,它是对自然物的感动,尤其是季节带来的无常感,即对自然美的心。川端康成在《雪国》中表现出的虚无与《源式物语》中的物哀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物哀的第一层是对人的感动。尤其是男女恋情的哀感。这在《雪国》的创作动机中表现了出来,在《雪国》中则稍微深入,作了痛苦的表现。”从男女间的恋情出发来表现悲哀思想,这是日本古典文学传统。《雪国》中驹子真心爱上岛村,不能自持,岛村清楚地知道驹子迷恋上他,但他认为驹子的爱情追求甚至她的生存本身就是徒劳的,可悲的,岛村在驹子为生活而生活,为爱情而爱情这一女性悲哀的苦海是漂荡着,他的内心为苦涩所浸泡。他倾心叶子,叶子可望而不可及,这种虚无感与物哀是相通的。物哀的第二层是对世相的感动。《雪国》整部作品都是在偏僻乡村发生的,似乎与现实联系不大。但联系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发现,在川端康成创作《雪国》时,日本军国主义正进行疯狂的侵略战争,川端康成没有下面反映这场战争,而是通过虚实相生的艺术形象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正如日本评论家岛崎秀树说:“川端康成对军国主义是消极抵抗,《雪国》便是例子。” 川端康成把现实抽象化,把虚无世界把对世相的感动贯穿在人情世相中,暗示人生徒劳。物哀的第三层观照性,它是对自然物的感动。自古以来,日本文学家以自然为友,以回时为伴,很了解自然的心,即自然的灵性。他们在自然中发现美的存在,进而创造文学的美。雪国在夜空下一片白茫茫,山上还有白花、杉树。在雪国,月色也是别有特色,“山头上罩满了月色,这是原野尽头惟一的景色,月色虽以淡淡消去,但余韵无穷,不禁使人产生冬夜寥峭的感觉。””浸透着岛村的主观情绪流露出淡淡的哀愁,这与物哀是相通的,物哀不是直观而是靠情绪,想象力去感受自然,在欣赏自然景物时潜藏着一种爱情的哀愁情绪留有诗韵,包含无常的哀感和无常的美感。
《雪国》(ゆきぐに)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创作的第一部中篇小说,也是他唯美主义代表之作,从1935年起以短篇的形式,分别以《暮景的镜》、《白昼的镜》等题名,断断续续地发表在《文艺春秋》、《改造》等杂志上,相互之间并没有紧密相连的情节,直至全部完成并经认真修改后,才冠以《雪国》于1948年汇集出版单行本。《雪国》是川端康成最高代表作,其间描绘的虚无之美、洁净之美与悲哀之美达到极致,令人怦然心动,又惆怅不已。作品中唯美的意象描写融入至人物情感的表达之中,往往带着淡淡的哀思,表现了川端康成的物哀思想。
《雪国》也是作者在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时被评奖委员会提到的三部小说之一。在川端的所有作品中,《雪国》被海外翻译最多,先后被译介到很多国家和地区,中国也出版了不同的译本。
你是否需要了解?
如何评价川端康成的《雪国》?
《雪国》由川端康成创作于1935年,起初以章节形式发表,1937年集结成书,至1947年最终定稿。该作品在发表后引发热烈反响,但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誉之为“近代抒情文学之颠峰”,亦有人视之为“颓废与死亡文学”。其主要原因在于《雪国》主题晦涩,加之川端在文学创作中的复杂性,造就了多元评价。作品聚...
川端康成的雪国的赏析
川端康成的《雪国》是一部描绘人性、情感和生活的复杂性的杰出作品。<雪国>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个与现实世界若即若离、充满了幻想和追求的世界。川端康成的写作风格在《雪国》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他运用了象征、意象、隐喻等修辞手法,使得作品的内涵丰富而深刻。例如,作品中的“雪国&rdquo...
如何评价川端康成的《雪国》?
细致细腻,带着一丝忧伤,村上永远赶不上川端康成。《雪国》这本书应该属于小事,感情也相当模糊。这需要仔细欣赏。虽然感觉平淡无奇,但如果用心去感受,应该能够感受到人物情感的波动和微妙。此外,这部小说不必经历起伏。比如乔伊斯的《死者》,这本书受到高度赞扬,前几十页都是纯白色的描述,都是用直...
求教:《雪国》(川端康成)的艺术特色?
川端康成的作品的确有独特的魅力,与西方小说风格迥异,我很喜欢。
川端康成的《雪国》讲的是什么意思?
在《雪国》中,川端康成运用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独特的艺术手法,让读者沉浸在一种梦幻般的氛围中,体验着生命中的美好与虚无。这种独特的文学风格,不仅使《雪国》成为一部经典之作,也让读者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思考。这种描写方式不仅体现了川端康成对生命和美的独特理解,也反映了日本文化中对于...
大家看了川端康成的雪国有什么感受?
这是川端康成的第一部中篇小说,这是一部富有诗意的作品,美丽的北国风景相信也是与作者的内心真实感受融为一体的。这是以爱情为引线的作品,男主人公岛村和两个女人,一个是艺伎,一个是青春少女,三个人之间注定会发生一些与爱情有关的东西,留给人们很多遗憾,当然其中也有那些美好。任何文艺作品的...
雪国表达了什么
《雪国》主要表达了以下思想和情感:物哀思想:作品中唯美的意象描写融入了人物情感的表达之中,流露出淡淡的哀愁,这体现了川端康成的物哀思想。物哀不仅是对人的感动,尤其是对男女恋情的哀感,也是对自然物的感动,通过情绪和想象力去感受自然,欣赏自然景物时潜藏着爱情的哀愁情绪。失意、孤独与感伤:...
如何评价川端康成的《雪国》?
《雪国》写于1935年,最初分章发表在杂志上,1937年编辑成书,但是因为川端战时一度搁笔,直到1947年,《雪国》才最终定稿。小说一经发表便引起轰动,但随之而来的评价毁誉参半,有人说是“近代文学史上抒情文学的顶峰”;但也有人评价它为“颓废和死亡的文学”。主要原因是《雪国》的主题非常隐晦,加...
日本文学《雪国》的大概意思是什么?
《雪国》中还表现了无尽的淡淡悲哀。日本文学中的“物哀”精神,包含着哀怜、怜悯、感慨、同情和壮美的意思。作品中的“悲哀”大多表现了对渺小人物的同情与怜悯。川端康成的笔触,反映了对岛村灵魂的批判,以及对社会不公的哀伤。《雪国》还展现了浓烈的死亡意识。川端康成认为死是最高的艺术,是...
川端康成《雪国》表达的是什么?
作品中唯美的意象描写融入至人物情感的表达之中,往往带着淡淡的哀思,表达了川端康成的物哀的思想。这篇小说中充满了失意、孤独、感伤等悲哀的感情,结局也具有一定的悲剧色彩。故事写的是东京一位名叫岛村的舞蹈艺术研究家,三次前往雪国的温泉旅馆,与当地一位名叫驹子的艺妓、一位萍水相逢的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