疍民的记载

作者&投稿:氐朱 2025-05-15
疍民是什么

也称为连家船民,早期文献也称他们为游艇子、白水郎、蜒等,是生活于中国福建闽江中下游及福州沿海一带水上的疍民,传统上他们终生漂泊于水上,以船为家,中国的民族识别视其为汉族一部分,以闽东语福州话为母语,但又有别于当地的福州族群,有许多独特的习俗,是个相对独立的族群。

疍读“dan”
疍家婚俗
肇庆沿西江之水上人家,称疍家,其嫁家伙娶颇奇趣:男子未聘,则置盘草于艇梢:女子未受聘,则置盘花于艇梢,以致媒妁。结婚前3天,男女互不见面。至吉日良辰,特设酒艇,张灯结彩,旗灯照耀,好不热闹。吉时,鞭炮齐鸣,于是一好命公便伴着新郎哥,驾起一叶花舟,驾向新娘子的红船。新娘子被接回后,旋即登船见过家公家婆,与新郎哥一同拜祭祖先。傍晚时分,亲朋戚友驾方舟赴宴。宴席上,无论菜多小,"香芋扣肉"一菜绝不可少,且特别大碗,同时要由主家女尊长亲手泡制。饮宴沸沸扬扬,一直闹至深夜才散去。小家疍户还有养童养媳之风习,长大后而结婚者谓之转髻。现今绝大部份水上人家已迁居岸上,虽然其生活习惯已与岸上人家同化了,但其婚俗仍留有一些古痕迹。

“游艇子”是古籍上对福州疍民最早的称谓,也泛指东南沿海的其他疍民,见于《北史》和北宋淳熙年间的《三山志》。唐宋时期对疍民较为普遍的称呼是“白水郎”,或称“白水仙”、“白水人”,《三山志》里就有记载。“疍”即南方的夷人,与“蜒”、“疍”、“蛋”等字通假,这种指代最早见于隋代,南宋以来被普遍用来称呼疍民。
“曲蹄”是专用于福州疍民乃至整个闽东地区疍民的矮化称谓,来自于闽东语。在清代闽县旧志中,有关于福州话“曲蹄”(平话字:Kuóh-dà̤)称谓来源的记载:“……俗呼曲蹄,以处舟中,其脚常弯曲不舒故。”即认为疍民弯曲的腿部使陆地上的福州人贬称其为“曲蹄”。根据燕京大学吴高梓的调查,该词的由来有几种可能:
“曲蹄”二字可能来自福州疍民的睡姿“曲蹄”。
福州俗字也写作“科题”,疑为“裸蹄”而来。
疍民自称“科题”乃“郭倪”二字转音,源自疍民的“郭”、“倪”二姓。
“诃黎”,见闽诗人张亨甫(道光间绍武人)风土诗:“闽俗真殊异,遗风自汉唐。手香笼苜莉,齿黑嗜槟榔。诃囝谁能赋,诃黎不可祥。家家爱鱼菜,疑是海人乡。” 黎,民也;诃,斥也。“诃黎”乃指诃斥之民。
郭、倪二姓被传为是闽越国(即无诸国)权臣的姓氏,在汉武帝攻打闽越国时极力反抗,因此被西汉军队搜捕而流亡于江河上。[16]相对于“白水郎”、“游艇子”、“蜒”等名称,“曲蹄”一词出现的较晚,可能在清代才出现。




你是否需要了解?

咸水歌的由来与历史文化
咸水歌是疍家的歌曲,又称疍歌、蜓歌、蛮歌、咸水叹、白话鱼歌、后船歌等。疍民生活在海边咸水之中,所唱之歌,被人们称之为“咸水歌”。咸水歌没有固定的歌谱,基本上是一个调。咸水歌源自生活、贴近生活,即兴创作,音调婉转、通俗易懂,反映了他们的劳动生活、思想感情,表现了他们生活的态度、情趣、...

蓝氏是何时入闽的
淳祐六年(1246年),蓝常新离开福清,迁至建宁崇善坊,重新开基业。他的妻子李氏,也是福清人,生有五子,其中长子万一郎后来离开建宁,迁至汀州宁化石壁,成为汀州蓝氏的始祖。至今,从闽西南到粤东、赣南以及台湾,蓝吉甫的后代遍布各地。然而,《八闽通志》和《福建通志》中的记载显示,在蓝吉甫入闽...

船妓的详细释义
此外,广东潮州、嘉应州(今梅州市)一带之水上居民延户(亦作蛋户、疍民),因系受歧视之“贱民”身份,养女多为船妓。浙东之“江山船”也属船妓性质。虽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清政府下降令取沙消延户等“贱民”身份,并为良民,然其俗形成已久,终未能彻底改变。明以后,文人关于船妓之记载...

福州台江历史
”施、周二人对当时疍民的生产劳动乃至婚嫁的记载还是十分真实可靠的。清末福州文人郭柏苍《竹间十日话》卷五记顺治壬辰进士、闽县人金镜早年因贫穷而与卖渔嫂通婚,并遭社会冷落的经历:“金镜字肃明,作秀才贫甚,与卖渔人通谱。福州所称卖渔嫂即曲蹄婆,以其生长船中,两足俱曲故名。没为贱种...

畲族文化的潮汕文化中的畲族文化
先以民族而论,潮州土著的畲族,从唐代以来,即著称于史册。陈元光开辟漳州,荜路蓝缕,以启山林,即与畲民结不解缘。华南畲民分布,据专家调查,皖、浙、赣、粤、闽五省,畲族保存了不少的祖图和族谱,无不记载着他们始祖盘瓠的传说和盘王祖坟的地点均在饶平的凤凰山,换句话说,凤凰山是该族祖先...

福建人是从哪里迁入的,福州土著旅游攻略
福州民系是指籍贯在福州十邑,以福州话为母语,认同福州文化的汉族民系。广义的福州民系还包括籍贯在宁德地区其余县市,以广义的闽东语为母语的族群。传统上福州民系不包括该地区同说闽东语的疍民,也不包括近现代迁入福州的外地移民。福建人是从哪里迁入的?福建人大多是晋朝时从河南一带迁入的,最具代表...

兴宁的文化艺术
据史籍记载,明朗正统(1436~1450)年间,兴宁已有在籍疍民38户,船38艘。至清末,置民所剩不多。据《兴宁乡上志》记载:“惟麦姓二三人”尚是疍民。三、客家民系经历了几次大迁徙的客家先民在粤东北以及相邻的闽赣边区这个相对封闭的山区定居后,逐渐形成具有特殊的方言、风俗习惯乃至相似的伦理道德观念等等。客家先民...

砗磲历史民俗篇
进入近代,砗磲更是成为了官府的象征,被用作官员的顶戴花饰,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所描述的押队官。而在《龙溪县志》的记载中,砗磲更是救了余士前一行人的性命。他们在海上遇难,靠着砗磲维持生命,最终得以脱险归家,展现了砗磲在关键时刻的生存价值。总的来说,砗磲不仅以其珍贵的珍珠和独特...

南门菜福州话是什么意思_福州古代七城门各叫什么名字
南门菜福州话是什么意思?南门菜福州话是“傻瓜蛋”的意思。福州话,又称福州语,是闽江下游的旧福州府“十邑”的共通语,是闽东地区的代表方言,也是福州民系所使用的母语,属于汉语族的闽语分支。此外,福州疍民也以福州话为母语。福州话在汉语各大语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福州人把这门语言称作平话(...

惠东渔歌归类
叶林出于对民间艺术的珍视,向省委领导写信呼吁关注惠东渔歌的危机,他提议通过整理和拯救这一濒临失传的艺术形式。信件得到朱小丹等领导的高度重视,随后被转发至各级党委,以期引起关注。年逾九旬的稔山镇范和村村民徐廿四,作为惠东渔歌的少数第二代传承人之一,她的存在为保护这一传统音乐提供了重要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