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目漱石的哪三部作品被称为后期三部曲? 夏目漱石代表作
夏目漱石,1867年生于江户武士家庭。明治维新后家道败落,先后当过两个人的养子。漱石自幼好学,在中学时代受汉学的熏染,就对汉诗文和小说极为爱好。1888年中学毕业后入大学本科英语专业,专攻英国文学。这时期他曾致力于汉诗文的创作,后收为一集,题名《木屑录》,其书序文明确表明“予有意以文立身”。
夏目漱石大学毕业后,去松山、熊木等地教书,此时受到学友、俳句诗人正冈子规(1867~1902)的影响,积极参加子规倡导的俳句改革运动。1900年漱石被政府选为官费留学生,到英国伦敦学西方文学。在异国,他度过了两年“不愉快”的生活。人地生疏,经济困难,生活不习惯,又遭到西方人的冷眼使他觉得自己象“狼群中的一只长毛狗一般”,与世格格不入。1903年回到日本,在东京帝国大学任教。1905年,漱石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我是猫》。小说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强烈的讽刺、批判精神,惊动了文坛。此后,漱石发表了中篇小说《哥儿》(1906)、《旅宿》。前者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塑造了一个刚刚步入社会,诚实、憨厚、富有正义感的知识青年的形象,批判了教育界的腐败和黑暗。后者则通过一个画家的眼睛,描绘了一个超脱世俗的美的世界。他以“非人情”的情感,用“无心与稚心”来尽艺术家的天职写诗作画。作品描绘了秀丽的山水,渲染出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色。它充分表露出他的唯美主义文学倾向。这三部作品被认为是漱石的前期三部曲。
1907接受《朝日新闻》社的邀请,辞去教职成为该社文艺专栏作家。直到去世的大约10年的时间里,先后写了10多部长篇小说,均在《朝日新闻》上连载。《三四郎》、《其后》、《门》是他中期创作的三部曲。《三四郎》(1908)写农村青年三四郎在东京大学求学的生活和他对女性的爱慕,以及遭到拒绝,使他的幻想破灭。表现一个农村青年的成长过程。《其后》(1909)写的是一个近而立之年的知识分子长井代助的恋爱问题,小说最后在寻求职业的烦恼中结束。《门》(1910)描写出身小资产阶级的宗助夫妇的穷困生活,悲观、失望情绪笼罩着小说,表现了一个个性觉醒者的悲哀。
1909年漱石患了严重的胃病,多次危及生命,不得不住院治疗。他拖着病身,仍然顽强地坚持创作,直到生命最后一瞬。连续发表了《过了春分时节》(1912)、《行人》(1912)、《心》(1914),这3部长篇小说被称为“后期三部曲”。后三部曲把创作重心由外部生活转移到人的内心世界,深入探讨了近代知识分子的苦恼、孤独及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与道德之间的深刻矛盾,形成了鲜明的心理剖析和哲理探求的创作倾向。1916年正当他执笔长篇小说《明暗》之时病情恶化,治疗无效,于当年年底病故。
1、《行人》
是日本近代作家夏目漱石创作于1912年的长篇小说,和《过了春分时节》、《心》共同组成作者的后三部曲。
2、《之后》
日本近代作家夏目漱石创作于1909年的同名长篇小说,又翻译为《其后》、《从此以后》、《后来的事,和《三四郎》、《门》共同组成作者的前三部曲。
3、《门》
是日本作家夏目漱石著中篇小说,明治四十三年(1910)三月到六月连载于《朝日新闻》。1911年1月由春阳堂出版单行本。
4、《旅宿》
描述了画家来到一个乡下温泉村,一直以一种超然物外的艺术家态度去观察周边的人和事的故事。本书情节简单却辞藻华丽,营造出一个幽雅静美的世外桃源空间。书中借主人公之口,表达了夏目漱石非功利的人生观和艺术观,引起了丰子恺的强烈共鸣。
5、《哥儿》
作品通过一个不谙世故、坦率正真的鲁莽哥儿踏入社会后同周围俗物展开的种种戏剧性冲突,辛辣而巧妙地讽刺了社会上的丑恶现象,鞭挞了卑鄙、权术和虚伪,赞美了正义、直率和纯真。行文流畅,节奏明快,形象鲜明。
夏目漱石被称为后期三部曲的作品为:《春分之后》、《行人》、《心》,其主题都是揭示由利已主义、个人主义酿出的悲剧。
1.《春分之后》
《春分之后》是夏目漱石的长篇小说,描写了刚毕业的敬太郎为就职东奔西走,后在友人须永的帮助下获得职位,因此与须永、须永的舅舅、表妹千代子熟识,旁观了自我意识强烈、以哲学家自诩的须永与热情天真的表妹千代子的恋爱烦恼。
描写了明治维新后日本知识界的状态和知识分子的困惑彷徨,故事的讲述者敬太郎是个刚刚大学毕业即将踏入社会的素人,可以说是毫无社会经验可言,这就使其能以一个非常干净的视角,看待社会中人的种种情态,有人玩世不恭,有人为情所困,有人看似游戏人间实则领悟人生真谛……这只是社会呈现给敬太郎的第一层众生相,已经足够眼花缭乱了,敬太郎以后何去何从我们谁都不知道。
2.《行人》
《行人》是夏目漱石后期三部曲的第二部,主要从二郎的视角来看他与朋友、亲人之间的关系,尽管已经相隔一百多年,但是人的情感还是一致的。可能是因为是连载的原因,夏目漱石的小说总是充满了跳跃性,从一个情节到另一个情节之间缺乏强有力的联结。
文中提出的香严击竹,是作者在快速发展的现世给出的哲学思考,也就是放下思虑,返璞归真,以此求得内心的领悟和幸福。我觉得这个哲学思路也是因人而异,大家各取所需吧,像H先生和阿贞当然还是应该多些思虑,多思考思考。而像一郎这样智虑过多的人,应该学会适度的糊涂,太聪明的人容易夭折,就是因为思虑过多,无法安心宁神。
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大家也都是一样,处理好自己的状态,然后再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我对一郎的建议是,做做生意或者种田一年,药到病除。
3.《心》
夏目漱石的经典代表作,长篇小说《心》是日本近代文学作品中不可多得的佳作,至今仍跻身于日本中学生最喜欢读的十部作品之列。“我”认识了一位“先生”,后来接得“先生”一封长信,其时“先生”已不在人世,信中讲述了“先生”在大学时代同朋友K一同爱上房东漂亮的独生女儿。“先生”设计使K自杀,自己如愿以偿。但婚后时常遭受良心和道义的谴责,最后也自杀而死。
夏目漱石“后期三部曲”《春分之后》、《行人》、《心》。
作者简介
夏目漱石(1867-1916)是日本近代重要的文学家。本名夏目金之助,出生于东京官吏之家,一八九〇年进入东京帝国大学攻读英文专业。一九〇〇年赴英留学,一九〇二年归国后,在东京大学教授英国文学。夏目漱石兼具东西方文化素养,早期致力于俳句创作,后创作小说,代表作有《我是猫》《哥儿》《三四郎》《后来的事》《门》《心》《明暗》等。
内容简介
《春分之后》是夏目漱石的长篇小说,一九一二年一月至四月在《朝日新闻》连载,由《洗澡之后》《电车站》《报告》《下雨天》《须永的话》《松本的话》这六个短篇小说结集成书,描写了刚毕业的敬太郎为就职东奔西走,后在友人须永的帮助下获得职位,因此与须永、须永的舅舅、表妹千代子熟识,旁观了自我意识强烈、以哲学家自诩的须永与热情天真的表妹千代子的恋爱烦恼。描写了明治维新后日本知识界的状态和知识分子的困惑彷徨。
《行人》是夏目漱石“后期三部曲”的第二部。小说由《朋友》《哥哥》《回来之后》《烦恼》四部分构成,通过描写一名正直博学、勤于思考,却又自我、孤寂、敏感的学者“一郎”,以及因其性格而造成的家人、妻子间的种种矛盾不和,体现出近代知识分子的苦痛。
整部作品由四个短篇构成,书中以“我”的视角展开,描述了家中兄妹生活,以及朋友之间的交往。开场于“我”当时所在的大阪。此后家人也由东京来大阪做短暂旅行。从第二篇起,文笔的焦点逐渐对准 “哥哥”一郎。他极为理智,潜心研究学问,在他的生命中,自我掌握着一切,过度的理智与敏锐使他孤独痛苦,感情丰富却控制失当,无法与人相处。文中也有对“我”对自己的反思与自省,比如“我的职业飘飘忽忽的,生活不稳定,像个流浪汉似的”。书的结尾处回归离家出走、踏上旅途的一郎。根据与其同行的友人的书信,知道这次旅行是一郎整理思绪的一个过程。
《心》是夏目漱石晚期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小说由“先生和我”、“父母和我”及“先生和遗书”三个部分组成。其中,第三部分的“先生和遗书”是小说的核心部分,可以说前两个部分都是为第三个部分的展开而做的铺垫和伏笔。《心》讲述的是“先生”结识并爱上了房东家的小姐,同时也赢得了房东太太的好感,但却因年少时曾受到叔父的欺诈而对他人时存戒心,迟迟不能表白自己的心意。后来,“先生”的好友K住进了房东家里,也爱上了小姐,直率的K向好友“先生”表白了自己的心事,“先生”在表面上批评K“不求上进”,背地里却偷偷地向房东太太提出要和小姐结婚。知道了这一切真相之后的K,在绝望中自杀了,同时K的死也留给“先生”一生的不安和自责。
金句摘录
“一个可以热爱他人的人,对他人不能不爱的人,对意欲投入自己怀抱的这个人,却又不能张开双臂,紧紧拥抱入怀的人——他就是先生。”
“世上不会有一个模子里铸出的坏人,平时他们都是好人,至少是些普通人,然而,一旦有事时,谁都会忽然之间变成坏人,这是最可怕的,因此不能掉以轻心啊。”
“曾经跪拜在那人面前的记忆,如今会使你想把脚丫子搁到他的头上去。”
夏目漱石被称为后期三部曲的作品为:《春分之后》、《行人》、《心》。
这三部作品都是以知识分子的恋爱为题材,其主题都是揭示由利已主义、个人主义酿出的悲剧。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都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思想内容方面,三部小说的主人公须永、一郎和"先生"都是由于在爱情上遭到挫折和失败而导致孤独和痛苦的人物,他们的悲剧正是人性深处的利已主义和妒忌心理诱发的必然结果,从而在客观上宣告了明治维新以来由西方文化催生的资产阶级道德的破产。
在艺术形式上,三部作品的结构都是用几个短篇连缀起来的:《春分之后》为六个短篇,《行人》为四个短篇,《心》为三个短篇,并且都有一个讲故事的人登场。
夏目漱石
作者介绍
夏目漱石(なつめ そうせき,1867年2月9日~1916年12月9日),本名夏目金之助,笔名漱石,取自"漱石枕流"(《晋书》孙楚语) ,日本近代作家。
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他对东西方的文化均有很高造诣,既是英文学者,又精擅俳句、汉诗和书法。写小说时他擅长运用对句、迭句、幽默的语言和新颖的形式。他对个人心理的描写精确细微,开启了后世私小说的风气之先。他的门下出了不少文人,芥川龙之介也曾受他提携。他一生坚持对明治社会的批判态度。1916年12月9日,夏目漱石因病去世。
夏目漱石各个时期的主要作品,不难发现,他是一位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倾向的作家。他的许多作品,无一不触及到日本明治社会的某些本质方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庸俗、丑恶现象,以及日本"现代文明"所带来的种种弊端作了尖锐的讽刺和深刻的批判,对利已主义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他的作品贴近现实,表现普通人的生活,描写他们在恋爱、婚姻、家庭和社会中的各种问题,尤其是知识分子的内心矛盾及找不到出路的痛苦心情,既富有浓厚的时代气息,更秉有强烈的伦理道德意识和道义个人主义精神。
夏目漱石被称为后期三部曲的作品为:《春分之后》、《行人》、《心》。
作者简介
夏目漱石(なつめ そうせき,1867年2月9日~1916年12月9日),本名夏目金之助,笔名漱石,取自“漱石枕流”(《晋书》孙楚语),日本近代作家,1867年2月9日生于江户的牛迂马场下横町。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
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1899年4月,于《杜鹃》杂志上发表《英国文人与新闻杂志》一文。代表作品有《虞美人草》《野芬》等。
夏目漱石是在日本自然主义勃兴时期步入文坛的。但是,他的文学观与自然主义截然相异,其主要表现为强烈的道德意识和对现实的深刻批判。他是正冈子规“写生文”的崇拜者,早期曾提倡“写生文”,将自然与人生作为一幅写生画来描绘,逐渐发展为“有余裕的文学”,又称“低徊趣味”小说,这是1908年夏目漱石为高滨虚子的小说集所作的序中的造语。他的创作正是从“低徊趣味”小说《我是猫》开始的。夏目漱石的早期创作受两种思想的支配,即同现实抗争和逃避这种抗争。
作品简介
夏目漱石晚年所创作小说《心》是他后期三部曲(《过了春分时节》、《行人》《心》)的最后一部,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集大成之作。
在《心》这部作品中作者通过“先生和我”,“父母和我”“先生的遗书”三个部分构成。讲述了“我”是一个还未真正踏上社会的在校学生,非常崇拜先生,不仅想了解崇拜先生的现在,还有他的过去,想从这样的变化过程中吸取人生教训。而先生在去世前,终于以遗书的方式在精神层面与“我”产生共鸣。
可以说作品《心》是一部包含着夏目漱石文学理想的作品,是对当社会中“个人 自由”与“社会道德”的复杂而又深刻关系的思考作品。
1909年漱石患了严重的胃病,多次危及生命,不得不住院治疗。他拖着病身,仍然顽强地坚持创作,直到生命最后一瞬。连续发表了《过了春分时节》(1912)、《行人》(1912)、《心》(1914),这3部长篇小说被称为“后期三部曲”。后三部曲把创作重心由外部生活转移到人的内心世界,深入探讨了近代知识分子的苦恼、孤独及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与道德之间的深刻矛盾,形成了鲜明的心理剖析和哲理探求的创作倾向。
你是否需要了解?
介绍一些日本作家(像国内的郭敬明,落落风格的大概。)
夏目漱石(1867 - 1916),日本近代作家,生于江户的牛込马场下横町(今东京都新宿区喜久井町)一个小吏家庭,是家中末子。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代表作有《过了春分时节》《行人》《心》三部曲。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
夏目漱石月色真美 出处
作者夏目漱石简介 夏目漱石是在日本自然勃兴时期步入文坛的。但是他的文学观与自然截然相异,其主要表现为强烈的道德和对现实的深刻批判。在第二时期的创作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所谓“爱情三部曲”。这三部作品虽然写的是爱情故事,但其意义决不限于爱情范畴,作者所要表现的,实际上是明治时代知识分子的...
夏木朔石的简介,谢谢
出生日期: 1867年2月9日 逝世日期: 1916年12月9日 职业: 作家 毕业院校: 东京帝国大学英文系 代表作品: 《我是猫》《明暗》《过了春分时节》《行人》《心》本名: 夏目金之助 个人简介 夏目漱石 在 日本近代文学史 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夏目漱石 他对东西方的文化均有...
《三四郎》主要讲了什么?
《三四郎》与《后来的事》、《门》被认为是夏目漱石中期的爱情三部曲,尽管三部小说的主人公不是一个人,身份不同,但其主题是一脉相承的。小说在人物描写上有明显的特色,每个人物均有自己的个性,谈吐举止都与人物的身份极其相合,夏目漱石在日本文学界有语言大师之称,其技巧由此部作品中也可窥一斑...
著名的日本小说
《心》:作者:夏目漱石。特点:书中包含大量的心理描写和意识分析,通过近乎琐碎的日常生活描述,逐渐深入探讨恩与义、善与恶、生与死等主题,带有一定的忏悔色彩,不断揭露人性的阴暗面与孤独感。《古都》:作者:川端康成。特点:该作品是川端康成荣获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三部作品之一,通过细腻的...
日本文学家最杰出的有哪几人?
代表性作品有《过了春分时节》、《行人》、《心》三部曲。他一生中最后的作品是自传体小说《道草》和未完成的《明暗》。1911年曾拒绝接受政府授予的博士称号。1916年因胃溃疡去世。夏目漱石死后将他的脑和胃捐赠给东京帝大的医学部。他的脑至今仍保存在东京大学。1984年,他的头像被印在日元1000元的...
夏日漱石都写了哪些作品?
明治三十三年,作为文部省留学生到英国伦敦留学。明治三十六年回到东京,从此开始大量的文学创作。发表了《我是猫》、 《草枕》等作品。晚年发表的《心》等许多名著更是闻名于世界。他的作品充满幽默,畅游于美的世界中,被称为"余裕派"。1916年因胃溃疡去世。被喻为"国民作家"的夏目漱石 也是批评...
求一篇文章, 主题词是关于 “文学”的。 朋友要交期末作业,我又没空...
他的门下出了不少文人(如铃木三重吉氏,寺田寅彦氏等),芥川龙之介也曾受他提携。”⑴1905年,38岁的夏目漱石完成了《我是猫》,以连载的方式刊登在《杜鹃》杂志上,从而一举成名,正式步入文坛。他的主要作品有《我是猫》(《吾辈は猫である》),《哥儿》(《坊っちゃん》),《虞美人草》,《三四郎》,《...
夏目漱石的代表作
夏目漱石:他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作家,被誉为“国民大作家”。夏目漱石对东西方文化均有深厚造诣,擅长运用新颖的形式和幽默的语言进行文学创作。他的作品不仅在日本国内广受好评,也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除了《我是猫》外,他的其他作品如《三四郎》、《从此以后》等也深受读者喜爱。文...
著名的日本小说
2、《古都》:作者是川端康成,该作在1961年10月至1962年1月《朝日新闻》连载,1962年1月出版,该作是川端康成1968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三部作品之一;3、《白夜行》:作者是东野圭吾,小说将无望却坚守的凄凉爱情和执著而缜密的冷静推理完美结合,2006年,小说被改编成同名电视连续剧,一举囊括第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