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的成语
春秋战国的成语如下:
1、烽火戏诸侯:西周末代君主幽王妃褒姒不爱笑,为了取悦她,周王命令燃烽火,在古代烽火是用来报告敌情的,当烽火燃烧后,各地诸侯率兵纷纷赶到京城,幽王和褒姒在城头望着疲惫受骗的将士,拍手大笑。后来敌人真的来进犯,幽王派人点燃烽火,诸侯没有再来救援,结果西周灭亡,幽王被杀。
2、管鲍之交:鲍叔牙和管仲都是春秋时期很有才能的人,少时二人经商分利时,管仲曾欺哄鲍叔牙,多分给自己一些,鲍叔牙则因他家贫,不以为言。后来,两个好友分属齐国两个敌对的政治势力,鲍叔牙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公子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失败身亡,管仲被囚身问罪。鲍叔牙劝说桓公,立管仲为相。管仲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后以“管鲍之交”指好友相互信任,不计得失。
3、退避三舍:《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载:春秋时,晋公子重耳逃亡到楚国。楚国国君设宴款待他,问他将来怎么样报答,他说:“若以君之灵,得返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退避三舍。”后来已估晋君的重耳果然退避三舍。舍:古时行军三十里为一舍。后以“退避三舍”比喻对人让步,不与相争。
4、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载:战国时,齐威王沉湎于酒色,国政混乱,诸侯并侵,危在旦夕,而左右大臣又不敢劝谏。滑稽善辩的淳于髡(kǚn),知道齐威王爱听隐语,便去对齐威王说:“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知道这是在讽谏自己,便说道:“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以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亲自率兵应战,夺回了失去的国土。后以“一呜惊人”比喻平时默默无闻,一干就有惊人的成绩。
5、一毛不拔:《孟子.尽心上》载:战国时,墨子主张“兼爱”,而杨朱却反对“兼爱”,主张“为我”,提倡个人利已主义,孟子批评杨朱说:“杨朱主张为我,如果拔他身上的一根毛对天下有利,他也不干。”后以“一毛不拔”形容极端吝啬自私。
你是否需要了解?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
“烽火戏诸侯”是一个典型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源自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而点燃烽火台的故事。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为了一时的欢愉而不顾大局的行为,警示人们不要为了一时的快乐而付出沉重的代价。另一个成语“退避三舍”则源于楚庄王与晋文公之间的故事。楚庄王在战争中主动让...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典故,要简洁一些
1、退避三舍 晋公子重耳逃亡至楚,楚成王问他将来如何报答。重耳表示,若晋楚交战,他将退兵九十里。楚成王认为重耳将兴晋国,不敢违天意。重耳后为晋君,在城濮之战中果然退避九十里。2、负荆请罪 渑池会后,蔺相如因功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不满,扬言羞辱相如。相如回避,廉颇思之...
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生意好,珠宝畅销起见,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 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
春秋战国时期成语典故,简短
春秋战国时期成语典故,简短如下:1、烽火戏诸侯:这个成语源自于《左传》中的一段故事。周幽王为了让褒姒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到诸侯们惊慌失措的样子果真笑了,但此举后来导致了西周的覆灭。这个成语现在多用于形容那些为了讨好别人而做出不负责任的行动,最终导致不良后果的人。2、卧薪...
关于春秋战国时的成语及他的故事情节及背景
鸡鸣狗盗: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被软禁在秦国,他的一个门客擅长学鸡叫,成功地在夜间模仿鸡鸣,使城门守卫误以为天亮,从而开放城门,孟尝君得以逃回齐国。这个成语后来用来形容那些擅长一些特殊技能的人。卧薪尝胆:越王勾践在吴国为奴三年后返回越国,他为了不忘过去的屈辱,睡觉睡柴草,吃饭前都要...
自己归纳小结一下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成语。__
远交近攻,这是一个策略性的成语,形容在外交上采取远离强敌而拉拢邻近弱敌的手段。此策略在春秋战国时期被广泛运用,各国通过联姻、结盟等手段,拉拢周边小国,削弱强敌。这种策略在当时的国际关系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各国通过这种方式,逐步壮大自己,削弱对手。朝秦暮楚,这个成语源自战国时期,用来形容人...
春秋战国时候的四字成语5O条
春秋时期,人们创造了丰富的成语,比如“春秋鼎盛”形容国家繁荣昌盛;“闻鸡起舞”比喻有志之士及时奋发;“偃旗息鼓”意为停止战斗,引申为偃旗息鼓以示息事宁人。“鸡鸣狗盗”用来形容那些小偷小摸、不值一提的小人;“狼狈为奸”形容两人互相勾结,共同做坏事;“蝇头微利”形容微不足道的小利。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典故
【割臂之盟】:割臂:刺破胳臂。盟:盟约,盟誓。原指春秋战国时鲁庄公与孟任割破胳臂,订下婚约。后泛指用割破手臂立誓宁约(指男女秘订婚约)【郢书燕说】:郢:春秋战国时楚国的都城;书:信;燕:古诸侯国名;说:解释。比喻牵强附会,曲解原意。【郑卫之音】: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
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
胡服骑射:战国时期,赵国的君主武灵王决心进行改革以增强国家实力。他观察到胡人穿着窄袖短褂,骑马射箭非常灵活,便决定效仿胡人。不到一年,赵国建立了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多次战争,赵国成为当时的强国之一。这两个成语故事都涉及到了训练与变革的主题。在训练方面,纪渻子通过逐步训练鸡,使其在面对...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有哪些如下:1、智子疑邻:这个成语典故出自《韩非子·说难》中的《颜则旭篇》。2、郑人买履:这个寓言故事,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3、刻舟求剑:这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出自《吕氏春秋·察今》。4、东施效颦:这个成语典故出自《庄子·天运》。5、邯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