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为什么要上报卫生部?上报后卫生部会怎么处理?
上报给卫生部门后,卫生部门会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处理。首先,卫生部门会立即启动调查程序,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发病时间、地点、症状等信息。其次,卫生部门会通知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求他们加强对相关区域的监测和管理,防止疫情扩散。再次,卫生部门会组织专家团队进行风险评估,评估疫情的严重性和发展趋势,并据此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最后,卫生部门会通过官方渠道向公众发布疫情信息,指导公众做好自我防护,避免不必要的恐慌。
在实际操作中,卫生部门还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一些特殊的应对措施。例如,如果发现肺结核疫情较为严重,卫生部门可能会实施更严格的隔离措施,以控制疫情的蔓延。此外,卫生部门还会与教育、交通等部门合作,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通过这些措施,卫生部门能够有效地控制肺结核疫情的发展,保护公众健康。
总体而言,上报给卫生部门后,卫生部门会依据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处理,以控制疫情的发展,保障公众健康。这一过程涉及多个部门和环节,但与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关系不大。
你是否需要了解?
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的第一章
- 完成卫生部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3.2 省级- 根据国家结核病防治规划,结合当地实际为制定全省结核病防治规划、工作计划、经费预算等提供技术支持,并协助组织实施。- 对肺结核患者发现、治疗、管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评价。- 按照国家结核病监控与评价系统的要求,收集、核对、上报、分析和反馈结核病防治信息,开展结核...
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的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
第二条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结核病防治机制。加强宣传教育,实行以及时发现患者、规范治疗管理和关怀救助为重点的防治策略。第三条 卫生部负责全国结核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结核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卫生行政部门...
什么是陈旧性肺结核治疗方法有效
结核病的体检 早期发现肺结核患者是防止肺结核在学校传播蔓延的重要措施,常规体检是早期主动发现肺结核患者的重要手段;同时,通过晨检、因病缺勤追踪和密切接触者筛查也可以早期主动发现肺结核病患者。通过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早期治疗,有效预防结核病在校园内的传播。一、 常规体检 根据卫生部、教育部...
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的第一章
第一章 机构、人员和职责 1.1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设立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临床中心。1.2省、地(市)、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设立从事结核病防治工作的专业科(所、室),或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相应职能。开展结核病诊断和治疗等服务的机构必须符合《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具备相应资质。
每年的几月几日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是为了纪念1882年德国微生物学家罗伯特·科霍向一群德国柏林医生发表他对结核病病原菌的发现。以此提醒公众加深对结核病的认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全球流动人口增加、结核病防治工作受到忽视等多种因素,结核病再度在全球范围内流行。1993年4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处于结核病紧急...
肺结核政府是否免费治疗?
全国有500万肺结核病人,15-44岁患者占53 3月24日是“世界防结核病日”,世界卫生组织以“短程督导化疗治愈了我,也将治愈你”作为今年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的主题。根据我国的情况,卫生部确定主题为“防治结核,造福人民”。据广东省结核病防治研究所所长钟球介绍,目前全国有500万肺结核病人,在所有肺...
结核病如何防控
此外,在心脏的心耳和心室外膜、肠系膜、膈、肋胸膜也发生大小不等的淡黄色结节,或呈扁平隆起的肉芽肿病灶,其切面均可见有干酪样坏死变化。在胸椎、腰椎的椎体和椎弓部,以及脑膜也可形成结核病变。【防控措施】结核病是人和动物共患的常见多发病,人、牛和家禽是结核菌的三大宿主。而结核分支杆菌、牛...
什么是法定传染病
对此类传染病要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监测管理方法进行管理。2008年5月2日,卫生部已将手足口病列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对此类传染病要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监测管理方法进行管理。《传染病防治法》还规定,国务院和国务院卫生行政...
肺结核有治吗?
接种后可增加免疫能力,能避免被结核杆菌感染而患病。 二.肺结核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染。开放性肺结核病人在咳嗽、喷嚏、大声谈笑时喷射出带菌的飞沫而传染给健康人。病人如随地吐痰,待痰液干燥后痰菌随灰尘在空气中飞播而传染。凡痰中找到结核杆菌的病人外出应戴口罩,不要对着别人面部讲话,不可随地吐痰,应吐在...
卫生部加强人体器官移植监管 术后72小时内需上报简介
2010年6月24日,卫生部下发《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人体器官移植数据网络直报管理的通知》(卫办医管发〔2010〕105号),要求加强人体器官移植数据网络直报管理工作,移植直报工作时限为每例人体器官移植手术后72小时内(随访病人应当在随访后72小时内),对于未按规定报送移植数据、不主动配合移植数据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