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跟托管班孩子家长去沟通学习方面的事情 听说孩子班上很多同学都去了贝尔安亲,这个托管机构值得信任吗?

作者&投稿:狄枝 2025-05-20
家长不了解学生托管机构的日常,托管老师该如何跟家长沟通孩子在托管班的情况呢?

千万不要以为,托管班只要一开张就有大量孩子入托管中心,要给托管班塑造价值。作为托管导师,告诉家长他所不知道的学生托管发展的背景知识,告诉家长托管班的流程,孩子在这受到了哪些教育。尤其强调的是结果,就是家长能得到的结果,给他具体的结果,用“结果”来塑造托管班的价值。只有这样对方才能理解你托管班的价值。所以当你表达出来的时候,托管班的价值才能被传递和复制。

学生托管班跟家长沟通时有什么技巧吗?个人觉得如果是在跟家长沟通孩子的一些问题的时候,尤其是一些孩子有一些毛病要向他的家长反映。这个时候呢就需要一些技巧了。比如说这个孩子很调皮,经常影响到其他托管,班里同学写作业。那么你跟他的家长就可以这样说。某某小朋友呢平时很活跃,但是呢他在写作业的时候,注意力常常的不集中。我说他的时候呢,他却总喜欢顶嘴,不知道他在家里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如果在家里不是的话,是不是我的教育方法有些不对呢,那么你平常在家里是怎样和孩子沟通的呢?这样呢对方的家长就会知道你是在说孩子调皮,但是呢,怎样教育孩子,还是要靠家长,而不是托管班的老师。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重要的互补因素,两者配合得越默契,产生的教育合力就越大,效果就越显著。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面对不同类型的家长,我们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沟通。
  1.对“溺爱型”家长要重说服
  “溺爱型”家长对子女往往宠爱过深,看不到子女的缺点,甚至护“短”。
  小欣,成绩中等,家庭条件较富裕,父母都是做生意的。一天自习课,突然一阵悦耳的音乐响起,原来他偷偷把手机带到学校。为此,我和他进行了一次恳切的长谈。我鼓励他,试着让他走出虚拟的QQ聊天世界。和我谈话时,他一再保证绝不再犯,可是没过几天,发现他又带手机来学校了。
  和他家长几次接触下来,我发现他的父母反复跟我强调:“小欣在家里很乖,平时也不让我们操心,从不和‘坏学生’一起玩,从不去网吧。唯一的要求就是有个手机,我们当然会满足他。虽然他成绩中等,但是我们很满意了……”于是,我针对他们“护短”的特点,改变了沟通方式。谈话一开始,我从充分肯定小欣的优点入手,引导他们认识其孩子的不足,跟他们谈谈对孩子的期望,进而引导他们重视对小欣的教育。我搜集了一些沉迷于手机、QQ聊天的学生的案例,和他们一起分析,引导他们看到其危害。几次下来,家长开始主动配合我的工作。
  2.对“打骂型”家长要重劝告
  “打骂型”家长多出于“恨铁不成钢”的心理与不懂得教育方法所致。
  小凡,成绩优异,家庭条件较好,父亲脾气急躁,对他要求很严。同学向我反映,小凡平时总是很冲动,一有什么小矛盾,就会用“武力”解决。一次,小凡和小杰发生了口角,两个人扭打在一起,小凡身强力壮,把小杰压在身下,抡起拳头就往小杰脑门上砸去。事后,小凡父亲接到我的电话赶到学校,他一进办公室就怒气冲冲地喊:“你打算怎么办?把同学打死?你这个不争气的孩子……”一边就举起手要揍小凡。我赶紧拦住了他的举动,并把他请进了旁边的一个空办公室,请他坐下,给他倒了一杯水。告诉他一些用粗暴的教育方法带来反面教育效果的案例,并分析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对孩子的影响。之后,我通过短信时常发一些正确的教育方法给他。慢慢地,小凡变了,即使发生小冲突也能主动退一步。
  3.对“放弃型”家长要重鼓励
  “放弃型”家长往往在小学时就被自己孩子的成绩伤透了心,对自己的孩子丧失了信心。
  小琪,进入初中的第一次考试就是全科“红灯笼”。之后了解下来,小学的时候,他的成绩就不好。首次和他母亲交流,她说的第一句话是:“老师,我知道孩子成绩差,给您添麻烦了……”我告诉她,不能用成绩这一个标准衡量自己的孩子,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有他的闪光点。我还告诉她,这学期小琪担任班中的劳动委员,因为他发现教室中有垃圾总会主动捡起来,劳动很积极。我逐步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看到孩子的进步,看到希望。虽然和家长提孩子的缺点,但是一次不说太多,避免说“这孩子很笨”之类的话。慢慢地,家长对小琪有了信心,不时主动和我交流,配合我的工作。
  4.对“配合型”家长要重交流
  “配合型”家长通常对孩子比较关心,也比较明事理。
  小琳,成绩十分优秀,多年担任班长。她是一个很有能力的班干部,帮助老师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同时在功课上又十分钻研。父母以她为傲,同时十分关注她的思想动态。总是主动和我交流。
  对于她的父母,我总是如实向他们反映小琳的情况,主动请他们先提出教育措施和处理意见,认真倾听。因为他们很注重对孩子的教育,观察自己孩子的表现经常比我还要深入、细致、具体,所以我就虚心听取他们的建议。当然,在倾听的同时也会冷静地分析,小琳变现越来越出色、优异。
5.对“质问型”家长要重微笑
“质问型”家长通常一来就气势汹汹,指责老师的不对。
  小俊,性格内向,平时不爱说话,总是被班级中一些调皮学生欺负。这次,他父亲就怒气冲冲地走进我办公室,说道:“老师,你怎么管理学生的,我们小俊又不惹事,你注意到他的手没有?被同学弄的青一块、紫一块的……”听到这样的话,我内心也为自己感到委屈,平时在教育学生和平相处上花了很多心思,可是效果甚微。但是,他正在气头上,我不能以“硬”对“硬”。于是我克制住自己的怨气,面带微笑地说:“您别生气,来先坐下,喝杯水。”要知道在人际交往中,微笑的魅力是无穷的,它就像巨大的磁铁吸引铁片一样让人无法拒绝。我的这一举动马上赢得家长的好感。他口气随之缓和下来,说:“老师,我知道您也不容易。不过,我们家孩子总是被人欺负也不是好事。”接下来,我们的交流就顺畅多了。
  打开一个铁盒子,与其一拳砸扁它,不如仔细找到那把对号的钥匙。与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只要老师把自己对学生的那份爱心、耐心、责任心充分流露给家长,让家长觉得你是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孩子,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以心换心,就一定能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你是否需要了解?

小学生托管班如何与家长谈续班?
让家长对孩子有一个明确的认知。一定要让家长认清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家长最看重自己孩子的考试成绩,所以在家长会上我们老师要对每个学生在机构学习的这一段时间的成绩做出点评。先说孩子的进步,然后再说,还有哪些应该掌握的知识,孩子掌握的不太好,但是这方面的知识还是很重要的,不过没关系,下学期...

学生托管班家校沟通,如何保证家长满意呢?
只要孩子的学习能够提得上来,家长就会满意,只要孩子能够听话读书,家长就会满意。

小学生托管班校长如何与家长沟通?
理解家长的需求 家长们对于他们孩子的成长和学习有着非常高的期望和要求,因此校长需要理解和尊重家长的需求。在沟通中,校长应该充分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反馈,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例如,家长可能会表达对于托管班作业量过多的担忧,校长可以在回应时给出具体的案例,如A同学由于在托管班完成的作业,因此...

小学生托管班让家长转介绍的基础是什么?
在沟通过程中,不仅要传递信息,而且还表达着喜怒哀乐除了倾听说话者所讲的内容外,还要注意他们是如何表达的,敏感地听出说话者的感情变化,并作出相应的反应。教师和学生及家长之间的互动性沟通是托管班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2、信息不仅要被传递到,而且要被充分理解作为老师除了对托管班的工作和自己...

托管班里的孩子生病好久没来托管班,托管班老师怎么跟孩子家长沟
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孩子的病情和休息状况,询问孩子的治疗进展以及何时可以恢复到托管班上课。2、书面沟通:如果电话无法联系到家长,托管班老师可以给孩子家长写一封信或发一封电子邮件,表达对孩子的关心和询问孩子的健康状况,同时提供自己的联系方式,方便家长随时与托管班老师联系。

小学晚托辅导班怎么做到让家长放
通过细心观察和记录,我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孩子在托管期间可能遇到的问题。当孩子在托管班度过充实而快乐的一天后,我也会在适当的时候向家长反馈孩子的表现和进步情况。家长会从中感受到孩子的快乐和成长,进而对孩子在托管班的表现产生无条件的信任。沟通是双向的,家长也会主动向我提供一些关于孩子的重要...

托管班老师如何与家长沟通孩子表现?
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和托管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可以建议家长平时在生活中要注意孩子的 哪些小问题,然后及时与托管班老师沟通,两者相互配合,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提醒家长 在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哪些问题是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的,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 育观念,共同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

学生托管机构如何提高家长的满意度?
晋级托管机构应当重视回访工作,通过回访让托管班的老师了解到这一环节的重要性。回访不仅能帮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还能让家长直观感受到教师的教学努力。在回访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详细记录孩子在托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表现,向家长反馈具体信息,使家长能够准确把握孩子的学习状态。对于托管班而言,...

学生托管班的老师如何很好的与孩子进行沟通?
老师和孩子进行沟通可以是在课前进行。一般情况孩子们在课前会提前几分钟进教室,这时候我们老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时间,和孩子进行简短的交流,尽量不要涉及学习,以“孩子的趣事,和父母的相处,最近开心的事情”为主,帮助孩子缓解上课的压力,有一个好的心情。当然这些交流也可以很好地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

怎样管理好托管班的孩子?
此外,家长还应该与托管班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共同制定合理的管教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他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确保他们在一个健康、快乐的环境中成长。总之,管理好托管班的孩子需要家长付出耐心和努力,通过身教和言传,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