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字的取法? 古人的字是如何取的? 什么时候取的?
古人的字是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因为出于避讳,也就是尊崇长辈的伦理需要。古代人在祭祀神灵和先祖的时候,为了表示恭敬,不直接称呼先祖的名,就产生了字,因此,“字”是表示尊敬的人名。
1、成年才可以取字
取字表示进入成年,可以男婚女嫁,结婚生子了。《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
意思是男子在20岁行冠礼时加字,女子在15岁行笄礼时取字。略有不同的是,笄礼是女子在订婚以后出嫁之前举行的,如果一直没有订婚,20岁时举行也可以。
2、按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第取字
如孔子排行老二,所以字仲尼,他还有个长兄,字孟跛。最典型的要属三国时孙坚的其中四子了:长子孙策字伯符;次子孙权字仲谋;孙翊排行老三,字叔弼;孙匡排行老四,字季佐。
3、字是名字的延伸
意义相延的:即表字意为名字意思的延伸。这种情况可称之为“延伸式”。如:李白,字太白。太白指太白金星,这是对白意的延伸。杜牧,字牧之。牧之即放牧,延伸解释了牧的含义。杨达,字士达。士达,即士进的意思,进一步延伸了达的含义。
扩展资料
古人取字的原因:
1、取字是为了尊重的需要
《仪礼·士冠礼》上说:“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古人认为,名卑字尊。成年之后,朋友等人如果直呼其名,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所以要称字。
2、取字是为了避讳
古人如果名字犯讳的话,就避用其名而称其字。如房玄龄等人编撰《晋书》时,为了避唐高祖李渊讳,就避名称字,所以公孙渊就称公孙文懿,刘渊就称刘元海,褚渊就称褚彦回。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表字
参考资料:人民网--古人“字”中学问多
因为出于避讳,也就是尊崇长辈的伦理需要。
古代人在祭祀神灵和先祖的时候,为了表示恭敬,不直接称呼先祖的名,就产生了字,因此,“字”是表示尊敬的人名。
古人的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与名相表里的,故又称表字。
古人的字大多是由德高望重的前辈、师长或者长辈取的,一般是指在本名以外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字,往往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通常与名形成表里的形式,故又称表字。比如,孔子,字仲尼,仲尼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再比如诸葛亮,字孔明,孔明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古时男子二十岁冠礼,女子十五岁笄礼后,不便直呼其名,所以一般会再取一个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另外,古人有姓、名、字、号等称呼,各有用途,刚出生时就起名,成人后取字,号一般是尊重别人的称呼,与名和字不一定有意义上的联系。古人的字与名的涵义相近或相辅,例如诸葛亮,字孔明,亮与孔明意思相近,岳飞,字鹏举,飞与鹏举意思相近。
你是否需要了解?
古人的字是根据什么起的?
读书人之间的社会交往,一般不直呼其名,而是称“字”再在其后缀以“先生”或“公”之类敬称。“字”的取法也很有讲究,“字”和“名”密切相关,一般是对“名”起到补充说明或解释的效果。比如苏轼,字子瞻,“轼”是车上的扶手,古人在车上远望,就要扶着或者甚至登上扶手;而苏轼的兄弟苏辙,...
中国古人是怎么起名的?
古人对字的讲究古人的名字有各种各样的类别和用途,有人取字时会用代表年龄的字跟另一个字相结合构成了自己名字里的字,也有人取字时只用一个字,不与别的字相结合。真正对取字开始讲究是在东汉时期之后,在那之后对字取法情况也越来越多。虽然古人有了名,但字在他们眼中会更加的重要,在取字时...
书法中如何取法
先来看“书”,“书”是动词,表示写的意思,也就是我们今天通俗说的写字。“法”通俗的说法就是法规法则的意思。那么把“书法”结合起来通俗的意思就是能按照一定的法则法度去书写出中国的传统汉字的艺术。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我们想创作出好的作品来看来得取法乎上才行...
谁给取个表字
htm,该页面提供了更多关于古代表字的取法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并列式、主从式、同义式等多种形式。这些字与名意义相同的形式,体现了古代文化对于名字和字之间的精心设计和讲究,反映了古人对于人格修养和个人品行的高度重视。通过这种并列式的字取法,可以更好地展现出一个人的品德、志向和理想。
我的名字后面字叫什么?就像诸葛亮字孔明 我叫高圣钢字什么?
古人取名用字非常讲究,一般不但有名,而且有字和号,下面详细说说古人字,号的取法。古人命字方法的主要依据有以下几种:①同义反复。如屈原名平,字原,广平为原。孔子学生宰予,字子我,季路字子由,颜回字子渊,诸葛亮字孔明,陶渊明字元亮、周瑜字公瑾,诸葛瑾字子瑜,文天祥字景瑞,都属此类。②...
古代的字有的不遵循伯仲叔季是怎么回事?比如李太白。
古人的字有很多种取法,孙策,字伯符。其弟孙权,字仲谋。这个就符合你说的伯仲季。在比如苏轼,字子瞻。其弟苏辙,字子由。这又是一种了。还有上面两位兄台说的也是。
古人为何在「姓名」之外还要另取「字」、「号」?有什么讲
名字与字的区分在古代文献中有明确的定义,婴儿出生三个月后取名,成年后行冠礼时取字,以示尊敬。名字由长辈称呼,字则供平辈及晚辈使用,以示尊重。字的取法多样,通常与名字有关联,如近义、比喻或反义,可单字或双字。在古代社会,男性与女性均有字,但未满十五岁或尚未结婚的女性无字。别号,即...
中国古代人的'名'和“字”有什么关联吗?起“字”的时候需
字“德”则常用来表达品德高尚、道德修养,如王阳明的字“守仁”,即“守护仁德”之意。字“谦”则体现个人谦逊、礼让的美德,如孔子的字“仲尼”,即“谦卑的智慧”。这些字的选取,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性格、理想,还寄托了家族对后辈的期望。字与名的关联还体现在字的取法上。古人取字时,往往根据...
姓、氏、名、字、号,古人到底有多少称谓,为什么会这么繁琐?
谨慎守礼的“字”古人取“字”十分讲究,情况也非常复杂,但仔细研究,很多也是有规律的。“字”有长有短,一个字和两个字的比较常见,也有更长的,但不是很多,取“字”的方法可谓是多种多样,但大部分都和“名”有点关系。常见的取法之一...
名字的意义是什么
最后,有些名字则源于崇奉宗教,例如王维,字摩诘(维摩诘,佛家菩萨名)。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对名字和字的重视程度,以及它们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名与字不仅反映了个人身份,也体现了社会地位、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名与字的取法各有其意,其中蕴含的文化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在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