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到6岁幼儿的好奇心行为有哪些? 6岁前孩子一定要懂得的哪些规矩?

作者&投稿:滑京 2024-07-02
3到6岁幼儿的好奇心行为或特点的原因?

3-6岁幼儿心理发展一般特点:
1.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
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表象左右着幼儿的整个认识过程。甚至思维活动也常常难以摆脱知觉印象的束缚。如两排相等数目的棋子,如果等距离摆开,幼儿都知道是“一样多”,但如果将其中的一排棋子聚拢,不少幼儿就会认为密的这一排棋子数目少些,因为“这一排比那一排短”。可见,幼儿辨别数目的多少这要受棋子排列形式的影响。所以说幼儿的思维也是以具体形象性为主要特点的。
2.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
幼儿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能力仍然很差,很容易受其它事物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活动方向,因而行为表现出很大的不稳定性。在正确的教育的影响下,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状况逐渐有所改变。
3.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
3岁前,儿童已有个性特征的某些表现,但这些特征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改变,个性表现的范围也有局限性,很不深刻,一般只在活动的积极性、情绪的稳定性、好奇心的强弱程度等方面反映出来。幼儿个性表现的范围比以前广阔,内容也深刻多了。无论是在兴趣爱好方面、行为习惯、才能方面,以及对人对己的态度方面,都开始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倾向。这时的个性倾向与以后相比虽然还是容易改变的,但已成为一生个性的基础或雏形。
由于幼儿心理发展较快,以上三个基本特征在幼儿初期、中期和晚期又各有不同。
三、幼儿初期的心理特点
3岁,对于多数儿童来讲,是生活上的一个转折年龄。正是从3岁起,儿童才开始离开父母入幼儿园,过起集体生活。这个变化比较大,儿童要有一个适应过程。而适应的关键,在于使幼儿与老师、幼儿园、小朋友建立感情,其中最重要的是师生之间的感情。
为什么建立感情就容易适应集体生活呢?这是因为小班儿童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情绪性强。
1.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小班儿童的行动常常受情绪支配,而不受理智支配。情绪性强,是整个幼儿期儿童的特点,但年龄越小越突出。
小班儿童情绪性强的特点表现在很多方面。高兴时听话,不高兴时说什么也不听。如喜欢哪位老师,就特别听那位老师的话。
小班幼儿的情绪很不稳定,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看见别的孩子都哭了,自己也莫名其妙地哭起来。老师拿来新玩具,马上又破涕为笑。
了解儿童的以上特点,对教育工作有重要意义。如每年开学初,小班教师都面临一个接待新入园儿童的问题。大多数初次离开妈妈的儿童刚入园的几天总爱哭,有经验的老师总是一边用亲切的态度对待每个孩子,稳定他们的情绪,一边用新鲜事物(如新奇的玩具、儿童喜爱的小动物等)吸引儿童的注意,使他们不知不觉地加入伙伴的行列。
2.爱模仿
小班儿童的独立性差,爱模仿别人。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就想要什么,所以小班玩具的种类不必很多,但同样的要多准备几套。在教育工作中,多为儿童树立模仿的样板。比如,需要集中儿童的注意力时,可以说“看××小朋友学习多认真,小眼睛一个劲地看着老师呢!”一般不要批评没有注意的孩子。如果老师说“×××,把你的手绢收起来!”可能会引起更多孩子玩手绢。 教师常常是儿童模仿的榜样,因此,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孩子们树立好榜样。
3.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
思维依靠动作进行,是先学前期儿童的典型特点。小班幼儿仍然保留着这个特点。让他们说出某一小堆糖有几块,他们就用手一块一块地数才能弄清,他们不会像大些的孩子那样在心里默数。
由于小班儿童的思维还要依靠动作,因此他们不会计划自己的行动,只能是先做后想,或者边做边想。比如,在捏橡皮泥之前往往说不出自己要捏成什么,而常常是在捏好之后才突然有所发现:“面条!”
小班幼儿的思维很具体,很直接。他们不会作复杂的分析综合,只能从表面去理解事物。因此,对小班儿童更要注意正面教育,讲反话常常引起违反本意的不良效果。例如,上课时,有的孩子要上厕所,其他几个孩子一个跟着一个学,也要去。老师不高兴了,说:“都去都去!”孩子们一下就全跑光了。对儿童提要求也要注意具体,最好说“眼睛看着老师!”而不要说“注意听讲!”因为儿童不容易接受这种一般性的抽象的要求。
四、幼儿中期的心理特点
1.爱玩、会玩
幼儿都喜欢游戏。但小班儿童虽然爱玩却不大会玩。大班儿童虽然爱玩,也会玩,但由于学习兴趣日益浓厚,游戏的时间相对少了一些。中班处于典型的游戏年龄阶段,是角色游戏的高峰期。中班儿童已能计划游戏的内容和情节,会自己安排角色。怎么玩,有什么规则,不遵守规则应怎么处理,基本都能商量解决,但游戏过程中产生的矛盾还需要教师帮助解决。
2.思维具体形象
中班幼儿的思维可以说是典型的幼儿思维,他们较少依靠行动来思维,但是思维过程还必须依靠实物的形象作支柱。譬如,他知道了3个苹果加2个苹果是5个苹果,也能算出6粒糖给了弟弟3粒还剩3粒,但还不理解“3加2等于几?6减3还剩多少?”的抽象含义。
中班幼儿常常根据自己的具体生活经验来理解成人的语言。例如,他们常常认为“儿子”一词的意思就是“小孩”。当他们听说某个大人是××的儿子时,常常感到不可思议:“这么大,还是儿子?”为了使教师说的话能让幼儿明白,必须注意了解幼儿的水平和经验,避免说过于抽象的语言。语言教学中,尽量用形象的解释来帮助儿童理解新词。教“笔直”一词,可以竖起一支铅笔,“笔直”就是像铅笔一样直,这样幼儿就能懂,而且能牢牢记住。
五、幼儿晚期的心理特点
1.好学、好问
好奇是幼儿的共同特点,但大班儿童的好奇与小、中班有所不同。小、中班儿童的好奇心较多表现在对事物表面的兴趣上。他们经常向成人提问题,但问题多半停留在“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上。大班儿童不同,他们不光问“是什么”,还要问“为什么”。问题的范围也很广,天文地理,无所不有,希望成人给予回答。
好学、好问是求知欲的表现。甚至一些淘气行为也反映儿童的求知欲。家长、教师都应该保护幼儿的求知欲。不应该因嫌麻烦而拒绝回答孩子的提问。对类似破坏玩具的行为也不要简单地训斥了事,而应该加以正面引导,一面耐心讲道理,一面向幼儿介绍一些简单的机械原理,满足他们渴求知识的愿望。
2.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
大班儿童的思维仍然是具体形象的,但已有了抽象概括性的萌芽。例如,他们已开始掌握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如左、右概念),能对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白菜、西红柿、茄子都是蔬菜,苹果、梨、葡萄都是水果);也能初步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针是铁做的,所以沉到水底下了;火柴棒是木头做的,所以能浮上来)。由于大班幼儿已有了抽象概括能力的萌芽,所以可以,也应该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教育,引导他们去发现事物间的各种内在联系,促进智力发展。
3.个性初具雏形
大班儿童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他们开始能够控制自己,做事也不再“随波逐流”,显得比较有“主见”。对人、对己、对事开始有了相对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有的热情大方,有的胆小害羞,有的活泼,有的文静,有的自尊心很强,有的有强烈的责任感,有的爱好唱歌跳舞,有的显示出绘画才能……

自己家的孩子没有别人家的孩子学习成绩好,很多父母为此很是苦恼,但是成绩不能决定一切。想要孩子今后优秀,要多方面培养,尤其在3-6岁着重培养3种能力,逆商思维、科学思维和探索能力。在这3方面“逼”孩子一把,比学习成绩更重要,孩子在将来也更容易有所成就。

蒙特梭利曾研究发现:孩子在3岁时,大脑的发育和性格养成完成60%,3-6岁的时候就已经完成了80%。因此可以看出,孩子的大脑在6岁左右基本就已经定型了,随着年龄增长,孩子的智商和性格会越来越难以塑造。
3-6岁的孩子会经历复杂的变化,6岁的顽固叛逆,到7岁特别喜欢独处,这时基本有了自己的道德观和评判标准。所以想要孩子变得优秀,家长一定要在孩子3-6岁这一黄金时期开始培养。

孩子处于3-6岁,家长要重点培养这3个能力,比成绩更重要
1.拓展孩子的探索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探索,远比占有真理更可贵。”
因为通过探索,孩子能找到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通过探索能够获得宝贵的人生经验。还能提高自己的认知力。
并且你会发现很多聪明的人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他们都爱探索,脑袋里会冒出各种各样的想法,并且有想去寻找真相的行动。所以才会有高于常人的发明家、科学家。

如果父母引导得好,能让孩子充分拓展自己的探索能力,你会发现孩子会比同龄人更加专注,还善于思考。培养孩子探索能力,首先家长要做到不阻止,当孩子对一件东西感兴趣时,不要因为外界原因打断孩子,比如孩子学会吃饭,那么弄脏衣服是第一步。

其次,家长还可以陪孩子一起做关于探索的科学实验,比如为什么油能在水面上漂浮,为什么气球摩擦头发会起静电掉不下来。通过有趣的实验让孩子亲手操作,感受科学的魅力,更能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

2.逆商思维的培养
逆商思维是指一个人面对挫折时的态度和做法,这也是考验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遇事反应能力。
专家史托兹博士曾研究表明:“一个人的逆商越高,面对挫折与逆境就越从容不迫,能积极乐观的面对和解决挑战,获得的人生经验也弥足珍贵。”
而逆商低的孩子则相反,他们往往经不起逆境的打磨。面对突发状况,心态容易崩溃,容易半途而废一事无成。

邻居家的8岁孩子一次在公园玩耍,不小心摔了个跟头,双手和膝盖都摔破出血了,周围所有人都跟着心一揪。但是没想到孩子竟然没有哭,而是自己站了起来,走向妈妈,说要处理一下伤口。让周围的人都惊呆了,第一次见到一个孩子受了伤竟然一点也不哭闹,反而淡定地处理伤口。

原来,这都来自于平常妈妈对孩子逆境的锻炼,会让孩子独自处理简单的事情,家长不去帮忙只是指点。还会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简单地穿衣服,家务等都会让孩子参与。所以孩子才会遇事如此坚强,和快速的解决能力。

家长们要尽早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和独立能力。这个阶段的孩子对故事和图片最敏感,很适合用绘本教育。我家孩子现在就在看《挫折教育》这套绘本共有6册,用贴近孩子生活的小故事,将难懂的大道理融入到故事当中。
《一个人的冠军》让孩子明白如何面对失败;《委屈的欧卡》让孩子懂得如何面对拒绝。
不需要家长反复讲大道理,孩子很轻松就能明白。
3.建立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又叫科学逻辑,是在认识事物、思考问题上能运用理性严谨的态度。科学思维是学习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硬件”,也是检验真理必不可缺的思维方式。因此想培养好孩子,科学思维也很重要。
这种思维具有创造性和主动性,在社会的今天,正是需要有应变力和变通能力的人才。所以如果孩子拥有这一思维,将来一定能有出人头地。

高士其说过:“培养人才的科学—就是思维科学。”
科学思维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需要后天培养。所以家长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比如阅读关于科学发展的儿童书籍,孩子在书里学习到严谨的思维逻辑,还可以提高阅读量和扩展知识。
另一种方式,就是让孩子接触自然。比如观看纪录片,让孩子了解自然与宇宙的奥秘,教育孩子用科学思维看待问题,提升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和科学素养。

3-4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

3-4岁处于幼儿的初期阶段,也是幼儿园的小班年龄。这时期的主要特点是:

1.生活范围扩大

幼儿园3岁以后,他进入了一个新的社会环境——幼儿园。新的环境对幼儿最大的影响是:从只和亲人接触的小范围,扩大到有更多老师、同伴的新环境。

生活范围的扩大,引起了幼儿心理上的许多变化,使幼儿的认识能力,生活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了迅速发展。.

2.认识依靠活动

3-4岁儿童的认识活动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来进行。3、4岁幼儿的认识特点是先做再想,而不能想好了在做。例如,一个3岁孩子拿着一支笔在乱画,画什么,他也不去想,突然他看见了自己的笔下出现了一个大圆圈,于是就说“我的苹果”。

3.情绪作用大

在幼儿期,情绪对幼儿的作用比较大。他们常常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哭起来。这时你和他讲道理他是听不进去的。用玩具或活动转移他的注意力,他会破涕而笑。

这时期的幼儿情绪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孩子刚到幼儿园总哭个不停,妈妈越不走孩子越哭。妈妈一走,老师带着小朋友玩游戏,他也就随着小朋友高兴起来。可是不放心的妈妈如果再一露面,孩子又会马上哭起来,不让妈妈走。

这时期的幼儿情绪还很容易受周围人感染。刚入园的孩子很容易哭闹,如果有一个小朋友哭起来,其他的小朋友也会跟着哭起来。有时候看见别人笑,他们也会莫名其妙的跟着笑起来。

4.爱模仿

3-4岁的幼儿模仿性很强,对成人依赖性也很大。模仿是他们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主要通过模仿他人来掌握和学习别人的经验。

由于3-4岁的孩子爱模仿,所以在这个年龄,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非常重要,他们常常是在幼儿的模仿下形成和巩固下来的。当然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也会由于幼儿的模仿而形成。所以要谨慎对待幼儿的模仿,意义非常重大。

二、4-5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

1.活泼好动

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4-5岁的幼儿总是处于不停地活动中,他们明显比3-4岁孩子能动,能说,能跑。幼儿中期的孩子对什么都感到好奇,动作灵活,思维跳跃,但他们的自控能力还不强。

2.思维具体形象

4-5岁的幼儿思维是很形象的很具体的。例如问幼儿:床、桌子、被子这三种东西哪两种应该放在一起?他们大多回答说:床和被子在一起。因为被子放在床上。这是根据他们的具体生活经验来作答。思维具体形象表现在多方面。从听故事到理解事物;从掌握数概念到解决问题,都有一定的表现。

3.开始能够遵守规则

4-5岁的幼儿已经能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和生活规则,比如人多要排队,不乱扔东西等。游戏中也能理解一些游戏规则。

幼儿规则意识的建立,有助于幼儿合作游戏的开展和游戏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5.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形式。4岁左右是幼儿游戏蓬勃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幼儿不但爱玩也会玩。他们已经能够理解和遵守游戏规则,能够组织游戏,自己确定游戏主题。

三、5-6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

1.好学好问

幼儿好奇心都很强,5岁以后的幼儿不再满足于了解表明现象,而是想要知道事物的原因。他们非常爱问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强烈的求知欲、好学好问是这个时期幼儿非常明显的特征。

2.抽象能力开始萌芽

5-6岁幼儿的思维仍是具体形象的,但是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也开始萌芽。幼儿已经能够对事物进行归类分类等、对事物的记忆进行排序,对事物的发生作出简单的因果判断。这个年龄断的幼儿能初步掌握一些抽象的概念,如:困难、左右、数字的实际含义等

3.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5-6岁的幼儿已出现了有意的自觉控制和调节自己心理活动的方法。在认知活动方面,无论是观察、注意、记忆,或是思维、想象等,都有了一定的方法。

4.个性初具雏形

5-6岁的幼儿已对事物有了自己比较稳定的态度。他们爱憎的态度比较明确。看问题也开始有自己的见解,有了一定的独立性。情绪变化比以前要小得多,思想感情也不那么外露。所以有时还不易猜透他得想法。

5-6岁幼儿的个性已经开始形成。这次额对幼儿日后个性的形成有着极大的影响。但幼儿的个性仍处于初步形成时期,可塑性还相当大,环境和教育都对其发展产生极大的作用。



3-6岁幼儿心理发展一般特点:
1.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
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表象左右着幼儿的整个认识过程。甚至思维活动也常常难以摆脱知觉印象的束缚。如两排相等数目的棋子,如果等距离摆开,幼儿都知道是“一样多”,但如果将其中的一排棋子聚拢,不少幼儿就会认为密的这一排棋子数目少些,因为“这一排比那一排短”。可见,幼儿辨别数目的多少这要受棋子排列形式的影响。所以说幼儿的思维也是以具体形象性为主要特点的。
2.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
幼儿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能力仍然很差,很容易受其它事物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活动方向,因而行为表现出很大的不稳定性。在正确的教育的影响下,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状况逐渐有所改变。
3.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
3岁前,儿童已有个性特征的某些表现,但这些特征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改变,个性表现的范围也有局限性,很不深刻,一般只在活动的积极性、情绪的稳定性、好奇心的强弱程度等方面反映出来。幼儿个性表现的范围比以前广阔,内容也深刻多了。无论是在兴趣爱好方面、行为习惯、才能方面,以及对人对己的态度方面,都开始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倾向。这时的个性倾向与以后相比虽然还是容易改变的,但已成为一生个性的基础或雏形。
由于幼儿心理发展较快,以上三个基本特征在幼儿初期、中期和晚期又各有不同。
三、幼儿初期的心理特点
3岁,对于多数儿童来讲,是生活上的一个转折年龄。正是从3岁起,儿童才开始离开父母入幼儿园,过起集体生活。这个变化比较大,儿童要有一个适应过程。而适应的关键,在于使幼儿与老师、幼儿园、小朋友建立感情,其中最重要的是师生之间的感情。
为什么建立感情就容易适应集体生活呢?这是因为小班儿童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情绪性强。
1.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小班儿童的行动常常受情绪支配,而不受理智支配。情绪性强,是整个幼儿期儿童的特点,但年龄越小越突出。
小班儿童情绪性强的特点表现在很多方面。高兴时听话,不高兴时说什么也不听。如喜欢哪位老师,就特别听那位老师的话。
小班幼儿的情绪很不稳定,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看见别的孩子都哭了,自己也莫名其妙地哭起来。老师拿来新玩具,马上又破涕为笑。
了解儿童的以上特点,对教育工作有重要意义。如每年开学初,小班教师都面临一个接待新入园儿童的问题。大多数初次离开妈妈的儿童刚入园的几天总爱哭,有经验的老师总是一边用亲切的态度对待每个孩子,稳定他们的情绪,一边用新鲜事物(如新奇的玩具、儿童喜爱的小动物等)吸引儿童的注意,使他们不知不觉地加入伙伴的行列。
2.爱模仿
小班儿童的独立性差,爱模仿别人。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就想要什么,所以小班玩具的种类不必很多,但同样的要多准备几套。在教育工作中,多为儿童树立模仿的样板。比如,需要集中儿童的注意力时,可以说“看××小朋友学习多认真,小眼睛一个劲地看着老师呢!”一般不要批评没有注意的孩子。如果老师说“×××,把你的手绢收起来!”可能会引起更多孩子玩手绢。 教师常常是儿童模仿的榜样,因此,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孩子们树立好榜样。
3.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
思维依靠动作进行,是先学前期儿童的典型特点。小班幼儿仍然保留着这个特点。让他们说出某一小堆糖有几块,他们就用手一块一块地数才能弄清,他们不会像大些的孩子那样在心里默数。
由于小班儿童的思维还要依靠动作,因此他们不会计划自己的行动,只能是先做后想,或者边做边想。比如,在捏橡皮泥之前往往说不出自己要捏成什么,而常常是在捏好之后才突然有所发现:“面条!”
小班幼儿的思维很具体,很直接。他们不会作复杂的分析综合,只能从表面去理解事物。因此,对小班儿童更要注意正面教育,讲反话常常引起违反本意的不良效果。例如,上课时,有的孩子要上厕所,其他几个孩子一个跟着一个学,也要去。老师不高兴了,说:“都去都去!”孩子们一下就全跑光了。对儿童提要求也要注意具体,最好说“眼睛看着老师!”而不要说“注意听讲!”因为儿童不容易接受这种一般性的抽象的要求。
四、幼儿中期的心理特点
1.爱玩、会玩
幼儿都喜欢游戏。但小班儿童虽然爱玩却不大会玩。大班儿童虽然爱玩,也会玩,但由于学习兴趣日益浓厚,游戏的时间相对少了一些。中班处于典型的游戏年龄阶段,是角色游戏的高峰期。中班儿童已能计划游戏的内容和情节,会自己安排角色。怎么玩,有什么规则,不遵守规则应怎么处理,基本都能商量解决,但游戏过程中产生的矛盾还需要教师帮助解决。
2.思维具体形象
中班幼儿的思维可以说是典型的幼儿思维,他们较少依靠行动来思维,但是思维过程还必须依靠实物的形象作支柱。譬如,他知道了3个苹果加2个苹果是5个苹果,也能算出6粒糖给了弟弟3粒还剩3粒,但还不理解“3加2等于几?6减3还剩多少?”的抽象含义。
中班幼儿常常根据自己的具体生活经验来理解成人的语言。例如,他们常常认为“儿子”一词的意思就是“小孩”。当他们听说某个大人是××的儿子时,常常感到不可思议:“这么大,还是儿子?”为了使教师说的话能让幼儿明白,必须注意了解幼儿的水平和经验,避免说过于抽象的语言。语言教学中,尽量用形象的解释来帮助儿童理解新词。教“笔直”一词,可以竖起一支铅笔,“笔直”就是像铅笔一样直,这样幼儿就能懂,而且能牢牢记住。
五、幼儿晚期的心理特点
1.好学、好问
好奇是幼儿的共同特点,但大班儿童的好奇与小、中班有所不同。小、中班儿童的好奇心较多表现在对事物表面的兴趣上。他们经常向成人提问题,但问题多半停留在“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上。大班儿童不同,他们不光问“是什么”,还要问“为什么”。问题的范围也很广,天文地理,无所不有,希望成人给予回答。
好学、好问是求知欲的表现。甚至一些淘气行为也反映儿童的求知欲。家长、教师都应该保护幼儿的求知欲。不应该因嫌麻烦而拒绝回答孩子的提问。对类似破坏玩具的行为也不要简单地训斥了事,而应该加以正面引导,一面耐心讲道理,一面向幼儿介绍一些简单的机械原理,满足他们渴求知识的愿望。
2.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
大班儿童的思维仍然是具体形象的,但已有了抽象概括性的萌芽。例如,他们已开始掌握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如左、右概念),能对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白菜、西红柿、茄子都是蔬菜,苹果、梨、葡萄都是水果);也能初步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针是铁做的,所以沉到水底下了;火柴棒是木头做的,所以能浮上来)。由于大班幼儿已有了抽象概括能力的萌芽,所以可以,也应该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教育,引导他们去发现事物间的各种内在联系,促进智力发展。
3.个性初具雏形
大班儿童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他们开始能够控制自己,做事也不再“随波逐流”,显得比较有“主见”。对人、对己、对事开始有了相对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有的热情大方,有的胆小害羞,有的活泼,有的文静,有的自尊心很强,有的有强烈的责任感,有的爱好唱歌跳舞,有的显示出绘画才能……
对于幼儿最初的个性特征,成人应当给予充分的注意。幼儿园教师在面向全体幼儿进行教育的同时,还应该因材施教,针对各人的特点,长善救失,使儿童全面地健康地发展。


你是否需要了解?

幼儿敏感期有哪些表现
答:【数感星球】一款游戏化数学学习APP,正是3-6岁孩子进行幼儿数学启蒙的好帮手!数感星球遵循孩子爱玩的天性,用游戏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在趣味探索中保持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目前App共包含5000+趣味训练关卡、1300+游戏互动和200+动画讲解内容,将抽象数学知识变成可视化可互动的练习游戏,让孩子懂技巧更懂...

怎样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答:一、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激发幼儿探索学习的兴趣3—6岁幼儿的注意主要是无意注意,需要通过一些刺激物来引起幼儿的注意。幼儿的好奇心非常的强,他们想了解这个世界,想看看自己的力量到底有多大,想尝试着做着大人们的事情。而我们为什么不好好利用幼儿的这种好奇心呢?就是有了好奇心,才会有了探究和创新的精神。在一次...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儿童性格的年龄特点有哪些
答:1、 行为受情绪支配 在幼儿期,情绪对幼儿的作用比较大.对3~4岁的幼儿作用更大.他们的行动常常受情绪的支配,而不像成人那样受理智支配.3岁幼儿情绪性强的特点表现在多方面.例如,高兴时听话,不高兴时说什么也不听;常常为了一件小事哭个不停.不喜欢大灰狼等动物,就把图书上有关狼给破坏掉;喜欢...

0-6岁孩子发展的31个敏感期
答:08 自我意识的敏感期(1岁6个月-3岁) 表现:区分“你的和我的”“我和你”的界限。这个时期孩子喜欢说“不”“不要”表达自我意志,“我说了算”,有时候会打人,咬人,如果不符合他的心思就会大哭大闹,完全以自我为中心。 建议:当孩子打人咬人的时候,我们只需制止孩子的行为,对孩子来说,“打死你”只是排除的...

3-6岁幼儿大中小班,每个年龄阶段的表现?
答:我们在户外活动中发现孩子们的动作协调了,喜欢追跑.喜欢和老师一起参加简单的体育活动.小班幼儿手部小肌肉发展相对较迟缓,但双手协调技能有了较大发展,他们会折纸,会用蜡笔画画,电会使用剪刀有控制地沿线剪直条,动作逐步精细化了。6、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小班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腰,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3~6岁学前儿童个性发展阶段的主要表现是
答:5~6岁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幼儿晚期,儿童的心里特点开始接近小学生。1.好学、好稳、好探究。好奇是幼儿的共同特点,但大班幼儿的好奇与小、中班有所不同。小、中班幼儿的好奇心多表现在事物表面的兴趣上,看见什么都想去摸摸,去摆弄摆弄。他们常常向成人提问题,但问题多半停留在“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上。大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