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
作为会计最重要的核算方法,可以说没有借贷记账法就没有会计核算,但对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借和贷的含义却一直没有给出明确的说法。下面我就为大家解开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希望能帮到你。
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
由于“借”、“贷”记账符号对会计等式两方的会计要素规定了增减相反的含义,因此,可以设置既有资产性质的账户,又有负债性质的具有双重性质的账户。比如,“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可以合并为一个账户,“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也可以合并为一个账户。
双重性质账户的性质不是固定的,应根据明细账户余额的方向来判断。如果余额在借方就是资产类账户,如果余额在贷方就可确认为负债类账户。如“应收账款”账户为资产类账户,“预收账款”账户为负债类账户,如果企业预收账款业务不多,可将其合并在“应收账款”账户中反映,这时“应收账款”账户则是一双重性质的账户。双重性账户的总账余额没有经济意义,即它既不表示资产数,又不表示负债数,反映资产和负债实有数额的资料,只能从双重性账户的各明细分类账户中分析获得。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可以概括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第一,任何一笔经济业务都必须同时分别记录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去;
第二,所记录的账户可以是同类账户,也可以是不同类账户,但必须是两个记账方向,既不能都记入借方,也不能都记入贷方;
第三,记入借方的金额必须等于记入贷方的金额。
借贷记账法是复式记账法的一种。它是以“借”、“贷”为记账符号,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等式为理论依据,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的一种科学复式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并不是“纯粹的”、“抽象的”记账符号,而是具有深刻经济内涵的科学的记账符号。从字面涵义上看,“借”、“贷”二字的确是历史的产物,其最初的涵义同债权和债务有关。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借贷记账法得到广泛的运用,记账对象不再局限于债权、债务关系,而是扩大到要记录财产物资增减变化和计算经营损益。原来仅限于记录债权、债务关系的“借”、“贷”二字已不能概括经济活动的全部内容。它表示的内容应该包括全部经济活动资金运动变化的来龙去脉,它们逐渐失去了原来字面上的涵义,并在原来涵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获得了新的经济涵义:
第一,代表账户中两个固定的部位。一切账户,均需设置两个部位记录某一具体经济事项数量上的增减变化(来龙去脉),账户的左方一律称为借方,账户的右方一律称为贷方。
第二,具有一定的确切的深刻的经济涵义。“贷”字表示资金运动的“起点”(出发点),即表示会计主体所拥有的资金(某一具体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的“来龙”(资金从哪里来);“借”字表示资金运动的“驻点”(即短暂停留点,因资金运动在理论上没有终点),即表示会计主体所拥有的资金的“去脉”(资金的用途、去向或存在形态)。这是由资金运动的内在本质决定的。会计既然要全面反映与揭示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在记账方法上就必须体现资金运动的本质要求。
借贷记账法的运用方法
要学习借贷记帐法首先要知道借贷记账法的对象是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过程和结果,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又是主要的会计要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个公式是借贷记账法的基础
借贷记帐法的基本结构是:每个账户都分为“借方”和“贷方”,一般来说规定账户的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在帐户的借方记录经济业务,可以称为“借记某账户”;若在账户的贷方记录经济业务时,则可以称为“贷记某账户”。在会计实务上以“借”表示资产的增加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以“贷”表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及资产的减少。具体地说,资产的增加应记在资产类的有关账户的借方,资产的减少应记在资产类的有关账户的贷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应记在其有关帐户的贷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记在其有关账户的借方。凡账户若借方有余额,表示为资产的余额。凡账户贷方有余额,表示为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余额。一般资产类账户都为借方余额,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为贷方余额。其结构是不同的。
1.资金流入企业的业务。即资产与负债、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资产增加记入有关账户的"借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增加记入有关账户的"贷方"。
2.资金在企业内部流动的业务。即资产、收入和费用之间或资产要素内部的增减。资产和费用的增加以及收入减少记入相关账户的'借方',收入增加以及资产和费用的减少记入相关账户的"贷方"。
3.权益转化的业务。即负债、所有者权益和利润三者之间或一个要素内部有增有减。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以及利润的增加记入相关账户的"贷方",利润减少以及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则记入相关账户的"借方"。
4.资金退出企业的业务。即资产和负债、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资产减少记入有关账户的"贷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减少则记入有关账户的"借方"。由此可以看出,每类业务都要同时记入有关账户的借方和另一些账户的贷方,且记入双方的金额相等。
你是否需要了解?
简述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
【答案】: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基本结构是:每一个账户都分为“借方”和“贷方”,究竟哪一方用来登记增加额;哪一方用来登记减少额,要看账户反映的经济内容(即账户的性质)。账户应按照反映的经济内容来设置,通常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损益类账户。(1)资产类...
简述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
在借贷记账法下,所有账户的结构均遵循左借右贷的原则,但账户的借贷方向与会计要素数量的增减性质之间不存在固定关系。各类账户的结构特点如下:1. 资产类账户 - 借方记录资产的增加额;- 贷方记录资产的减少额;- 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2. 负债类账户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 贷方记录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
简述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
在借贷记账法下,所有账户的结构均遵循左借右贷的原则,但借方和贷方所反映的会计要素数量变化的增减性质是不固定的。下面详细说明各类账户的结构。(一)资产类账户的结构 资产类账户的借方记录资产的增加额,贷方记录资产的减少额。在同一会计期间内,借方记录的合计数额称为本期借方发生额,贷方记录的...
简述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
借贷记账法下,所有账户的结构都是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但借方、贷方反映会计要素数量变化的增减性质则是不固定的。不同性质的账户,借贷方所登记的内容不同,下面分别说明各类账户的结构。(一)资产类账户的结构 在资产类账户中,它的借方记录资产的增加额,贷方记录资产的减少额。在同一会计期间(...
简述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
借贷记账账户结构是账户的左方称为借方,右方称为贷方。所有账户的借方和贷方按相反方向记录增加数和减少数,即一方登记增加额,另一方就登记减少额。具体哪一方登记增加、哪一方登记减少,取决于账户的性质和该账户所记录的经济内容的性质。通常情况下,资产类、成本类和费用类账户的增加记“借”方,减少...
发生额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
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结构分为“借方”与“贷方”,借方表示资产增加或负债、所有者权益减少,贷方则相反。在借贷记账法中,每个账户的借方与贷方分别用于记录增加和减少。若借方记录增加额,则贷方记录减少额,反之亦然。不同账户的增加与减少取决于账户的性质与具体经济业务内容。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计算...
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
借贷记账法是一种普遍使用的会计记录方法,其基本结构是将账户分为借方和贷方。借方记录增加或减少,而贷方记录相反的变动。一、资产、费用(成本)类账户遵循“借增贷减”的原则,即借方记录增加,贷方记录减少。这类账户的余额通常出现在借方,表明资产增加或费用(成本)的增加。二、负债、所有者权益、...
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结构是怎样的?
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 资产类、成本类账户结构:记账规则:借增贷减,期末余额在借方。简单来说就是资产增加登记在资产类账户的借方,资产减少登记在资产类账户的贷方。成本增加登记在成本类账户的借方,成本减少登记在成本类账户的贷方。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特殊...
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结构是怎样的?
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结构分为六大类别,包括资产类、成本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和费用类账户。要深入了解和掌握会计实务,关键在于理解借贷记账法下各账户的记账结构。资产类和成本类账户的结构特点是:借方增加,贷方减少,期末余额在借方。这意味着,当资产或成本增加时,应在借方登记;减少...
关于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统一地将左右两方分为借方和贷方,在丁字账户中,左方固定为借方,右方固定为贷方。不同类别账户的借贷方所反映的经济内容是不同的。资产类账户的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权益类账户的贷方表示增加,借方表示减少;资产类账户的期初期末余额均在借方;权益类账户的期初期末余额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