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鸟的作文 关于鸟的作文400字

作者&投稿:枝花 2024-07-02
描写鸟的作文有哪些?

童年的麻雀
麻雀越来越少见了.
在我们生存的环境里,麻雀是唯一不分四季,长期接近人类,最亲近我们的鸟类.它们喜群居生活,曾遍布乡野和城市.它们的声音和足迹伴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与我们相栖相依,生生不息.
麻雀主要以农作物和杂草的籽种为食,也捕食小昆虫.我们土语叫它们"老家贼".
从前的麻雀真多,多到人们把它们当成了"四害".的确,麻雀危害庄稼,夏秋季节,稻田中飘拽的稻草人风景,是农民为了吓唬麻雀而立.可麻雀对人类毕竟弊少利多,是我们生态圈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随着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农药和杀虫剂的使用,以及人的滥捕滥杀,已造成麻雀生存空间持续性地缩小,麻雀慢慢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了.
记忆中,童年夏日清晨的懒觉总是被麻雀的争吵声打断.每天,晨曦微白,勤奋的麻雀们就已起床,在茂密高大的杨树上呼朋引伴,活动腰翅.伸展歌喉,开始愉快的一天.唧唧喳喳的欢叫声响彻宁静的山镇,家家户户屋顶的炊烟也随之弥散开来,麻雀呼唤我们开始新的日子.于是,一整天,到处都是麻雀好动的身影和随意的歌声.
黄昏时节,麻雀们又会聚集在房屋周围,吵闹不停.似乎在一起召开总结会议,对一天的生活进行交流,之后双双归巢,暮色便渐渐浓了,这时出奇的静谧.
麻雀伴随了我们乡村小孩的童年.那时,每个孩子随身必备的一个玩具是弹弓.我也穿着带兜儿的绿上衣,一面的兜儿里装着弹弓,另一面的兜儿里装着用作子弹的小石子,整天穿梭于杨树下,不时地对着树枝.电线.屋脊以及木堆上停留的麻雀瞄准和射击.因为水平问题,整个童年,仅有一次击中过麻雀,那只倒霉的麻雀被击中后从树枝上跌落,但也只是趔趄了一下,便飞入夕阳深处不见了.就为这一小小的成绩,我向同伴们讲了许多回,每回都流露出遗憾的心情.
麻雀是我们当地的土著居民,它们总是和我们一起执著守护着这片传统的乡土.其它候鸟在深秋时就扔下这里的家,飞去温暖的南方避寒.只有麻雀,坚持着老家的严寒.冬季,白雪皑皑,银装素裹,麻雀们失去了许多觅食和游戏的场所,便成群结队到乡路上.到村落场院中活动.成群飞翔,捡拾可食的东西.我们就常常看到它们与鸡狗争食的情景了.我也曾经在雪地上扫开一块雪,支上萝筛,放上粮食作为诱耳,准备抓几只作为宠物.也扣住过几只,只是在从萝筛中往外抓时都顺缝跑掉了.
今天,我真为童年时的捕鸟水平感到欣慰.因为,我为此没有伤害过麻雀.
乡村清新的空气.乡村自然的田野风光和纯朴的村落依旧.然而,乡村的麻雀却踪影难寻了,乡村因缺少麻雀的吵声变得寂寞了,失去了一种天籁之音.
我们拥有了许多从前没有的东西,可我们又在失去很多曾经拥有的美好,这是我们的无奈
麻雀还能回归家园吗我怀念它们.

篇一:小鸟

  今天,姑父抓来一只小鸟,这只小鸟漂亮极了。
  小鸟整体呈灰色,灰色中间还夹杂着一些黄色,嘴巴是黑红相间的,一双橙色的小爪子被绿色的长绳捆着,小小的脑袋不时警惕的看着周围,一双强健有力的翅膀不时的扑腾着,空中到处都是羽毛。我想它可能是渴了吧!于是我就拿了一个一次性杯子,跑到厨房灌满了水,然后小心翼翼的端到小鸟面前,可是小鸟不领情,扑腾了一阵,还差一点把水杯打翻,我非常生气:心想给你水喝还不要。于是我就不理它了,第二天早上小鸟好象快要死了,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它的眼睛流露出了悲伤和思念,它可能想爸爸妈妈了,我决定将它放飞。我捏着它来到了阳台上,我先把绑在小鸟脚上的绳子剪掉,小鸟先是呆了一阵,见我不在捉它便飞走了。
  这件事让我懂得了自由是非常重要的,我放走了小鸟,农民伯伯就多一丝微笑,农作物也就少一点害虫。

篇二:可爱的小鸟

  每当看到树枝上快乐唱歌的小鸟时,我就会想起我的小鸟——“咪琪”。  
  几年前的一天,我正在房间里写作业,忽然听见窗外传来“叽叽喳喳”的鸟叫声,我抬头一看,原来是一只美丽而又可爱的鹦鹉正站在我家的窗台上。我马上叫来爸爸,爸爸小心翼翼地打开窗户,生怕惊跑了它,当爸爸伸手去抓鹦鹉时,它不但不怕,还乖乖的配合爸爸。  
  我仔细观察鹦鹉,它披着一身蓝绿相间的羽毛,头部两侧镶嵌着一对珍珠似的小眼睛,尖尖的小嘴是黑色的,非常美丽。于是,我给它取名——咪琪。  
  不久,咪琪就熟悉了新环境,在我的精心哺育下,咪琪渐渐长大了。每天早晨,都“叽叽喳喳”地唱着欢快的歌曲催我起床。有时我们把它从笼子里放出来活动活动,它就飞到窗帘上和我们捉迷藏,让我们找不到它。在我们读书或看报是,它就飞到报纸上,用尖尖的小嘴来啄报纸,好象在说:“真好看,真好看。”玩够了,它就会自己回到鸟笼里。它饿时,还会用嘴轻轻地敲击它的“饭碗”给我们发出信号。咪琪的到来,给我们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有一次,我把咪琪从笼子里放出来时,忘记关上屋子里的大门了,咪琪居然扇动翅膀飞了出去。第二天,我发现咪琪没有飞回笼子里,在屋子里怎么找也找不到它,便着急得大哭,我和爸爸妈妈四处寻找,终于在附近的一棵大树上找到了它,咪琪站在树枝上,眼睛直勾勾地望着我们,好象在说:“我找不到路,回不去,让你们担心了。”  
  新年到了我和爸爸妈妈要回老家过年,带上咪琪不方便,只能暂时交给邻居婆婆喂养。一个星期后,当我们回到家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邻居婆婆告诉我们因为忘记喂食,所以咪琪已经死了……我一听,眼泪马上夺眶而出,想到以后再也不能和咪琪玩了,再也听不到它唱歌了,再也享受不到它带给我们的乐趣了……我望着咪琪曾经住过的空空的鸟笼,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咪琪,你为什么没等我们回来你就走了呢?难道你舍得离开我们吗?早知道我就把你一起带回老家了……  
  每当看到树枝上快乐唱歌的小鸟,我就会想起我的咪琪。 

篇三:再见了、小鸟

  一天中午,我刚吃完午饭,就到顶楼上面去玩。一上去,就看见一只小鸟在那里孤伶伶的叫个不停,它叫得那么伤心,那么凄惨。我连忙走近了它,它没有飞,也没有跑,反而面对我叫个不停,这时的声音小了点,没有那么凄惨了,好像在恳求我什么啊。不过这些鸟语,我还是听不明白。我小心翼翼的接近了它,快速的一下把它捧在手里。啊,我的天啊,小鸟的腿受伤了,还在流血啊,没来得及想什么,我就大声的喊了起来:“爸爸、快救命啊”。这时可把爸妈吓坏了,他们飞快的跑上楼。你怎么啦?我说不是我怎么啦,是我手口的小鸟受伤了,再流血,快救救它,不然它就会流血死掉……。没等我说完,妈妈就下楼了,一会就找了一些药,然后,我们一家人又是给它消毒,又是上药,又是包扎。不一会儿,成功的给小鸟止住了血,还给它包得好好的。  
  现在怎么办?小鸟不能飞了,放它走,它也肯定会饿死或者发炎啊。于是,我把它放在楼上,给它搭了个小屋子,还放了一个饭碗,每天我都会按时去给它送食物和水,每天给它换一次药。它好像还真懂事呢,每次看到我去了就会喳喳叫个不停,给它换药它也不会乱跑,不到一周的时间,在我的精心照顾下,小鸟的伤很快就好了。看着小鸟伤好了,整天都会活蹦乱跳的了,我很高兴。但我也有点难过,因为老师给我们讲个,要爱护小鸟,大自然才是它们最喜欢的地方。  
  我就要和小鸟说再见了,那天下午我特别给它打了个鸡蛋,看着它吃完了。我打开笼子,把小鸟放了出来,我要放它到大自然中去,去找它的伙伴。它一下就蹦出来了,它没有飞,而是停在我的手臂上,喳喳的叫个不停,我知道它一定是在和我说什么……我把手一挥,它一翅就飞向了天空。  
  再见了,小鸟!再见了,亲爱的朋友!

篇四:小鸟

  我很喜欢小鸟,因为我曾经养过一对活泼可爱的小鸟。
  那是三年前的一个夏天,我到表姐家去做客,到她家我感到一切都不习惯,第二天我就缠着表姐带我出去玩。我们到草地上玩,我看见了一队羽翼未丰的小鸟,我很喜欢它,我就跑过去一看,可能是它们的妈妈不要它们了,我见它们可怜,就简单地编织了一个窝,把它们带回家了。家里没有虫子喂养它们,我就买鸡饲料喂养它们。把它们关在笼子里,就这样它们渐渐地长大了,我觉得它们应该回到属于它们自己的家——大自然,我就打开鸟笼的门,它们飞走了。我很伤心,很舍不得它们离去。
  第二天早晨,我起来,我以为那两只鸟还在笼子里,我又拿饲料去喂养它们,突然,我听见小鸟的叫声,是我养的那两只小回来了。我感觉小鸟和我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它们也舍不得离开我。
  鸟真的是很有灵性的动物,就这样,这两只小鸟成为了我最喜欢的小鸟。

篇五:养小鸟

  我家养过一只小鸟,它的名字叫“小纷”。它有一双灵活的眼睛, 像两颗小红豆一样似的。还有长了一张又尖又长的嘴巴,就像翠鸟的嘴巴一样,嘴巴下面长了一双红色的小爪子,好像小鸡的脚一样,它的羽毛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头巾,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黄色的衬衫。  
  这只鸟儿喜欢吃小米粒和饲料,它每天上午都在睡觉,不炼身体,每天中午我看电视它也来看,我大声笑,它就跟着我大声叫起来。  
  记得有一次,我们一家四口去锻炼身体,爸爸说:“把小鸟也带去吧!”我们俩姐妹说:“好”,妈妈也赞成,妹妹跑着跑着,不小心把小鸟放了出来飞走了,我很生气对妹妹说:“你看小鸟飞走了怎么办”,然后爸爸说:“别生气就给小鸟自由吧”!我就对妹妹说:“你以后要小心一点知道没有”妹妹点点头。  
  我只向着天空对小鸟说:“再见了小鸟,我一定会记你的样子的。

篇六:收留的小鸟

  我妈妈捡到一只灰黑色羽毛刚学飞的小鸟,带回来给我.
这只小鸟刚到新的环境还不习惯,就唧唧喳喳的叫,我把它放飞在家里,让它自由,谁知它躲藏起, 我要在它的脚上绑上一根小绳子,要不然就不知道它跑到哪去了,我好不容易才找到它的。
  它还没有窝,它很爱干净,它可不是随便大小便的,它误以为给它喝水的木碗是厕所,它也害羞,有时人它可不吃东西,等到没人安静下来了再吃东西。
首先它要练习飞翔,我在梯下附近把它放在手里一抛,它只会拍几下翅膀就掉下来了,反复这样练习它也应该累了,我看见草丛里有一堆枯草心想:哎,我用枯草帮它建一个鸟巢,这样鸟儿就有了它的家。于是我就动手了,搭好鸟巢后我觉得鸟巢中间太扎手了,鸟儿一定觉得不舒服,于是我摘了点叶子铺在上面,这样就好多了,我轻轻地把鸟放进去,它一会就闭目养神了,我小心翼翼地搬回家。
  第二天,我看见鸟儿已飞到沙窗上,我太高兴了,它比昨天飞得技术高多了,我突然听到它唧唧喳喳的叫声,不知道它要干什么。妈妈回来了,拿了点饭喂小鸟,小鸟也顾不上有人在场了,就啄起饭了,它 啄了一口饭抬起头望了望叫几声,好像在说:“好吃,好吃”,鱼尾巴似的尾巴上下摆动,好像在扇风。原来它叫的原因是肚子饿了。
由于这只鸟太小,我们只能养大一点才放飞它,真希望它快点长大,让它在天空中自由飞翔!

篇七:小鸟,小鸟

  在我记忆的长河中,许多事情都被流逝的光阴冲淡了,唯独那件事,愈被冲刷,愈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那是个星期天的早晨,一贯早起的我一如既往地去公园散步。荷花池里,碧盘滚珠,正在怒放的荷花亭亭玉立、清香袭人。正当我赏心悦目、陶醉其中时,突然,一阵“叽叽喳喳”的鸟叫声钻入我耳中。  
  我循声望去,两只大鸟正在一只小鸟的上空盘旋,不时发出清脆的鸟叫声。而那只小鸟则在草地上飞,却怎么也飞不高。我好奇地将目光停留在那只小鸟上。它胖乎乎的,像个汤圆;背上的羽毛是灰色的,胸脯上的羽毛是黄色的;脑袋上有一戳毛分两个叉竖起来;眼睛黑溜溜的,像两颗精致的玛瑙;黄色的喙小小的。好可爱!我呆呆地望着它。突然想到,小鸟是在学飞,它还不会飞呢!便起了坏主意。  
  我蹑手蹑脚地走到那片草地,靠近小鸟,没想到被它察觉了。小鸟慌张地疾飞,却飞不高,就一米左右,又落到草地上了。我举起双手,猛地一扑,没抓到,它飞了。此刻,两只大鸟发出急促的叫声,在小鸟旁飞来飞去,似乎在对它说着什么。而我全然不顾,瞅准着这“小猎物”,再次猛地一扑,终于用手拢住了它。  
  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握在手里,抚摸着它毛茸茸的羽毛,好可爱!我爱不释手。“叽叽喳喳”耳边传来了两只大鸟愤怒的叫声。我一惊,抬头一看,此刻的两只大鸟翅膀如此急促。他们显得很无奈,很愤怒,很着急。而小鸟见到它的父母,也发出哀鸣。它眼睛眨巴着,一下下闪着白光。我好像看到它哭了,但它似乎在跟我赌气,头歪到一边,理都不理我。  
  我心里好难受,就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交织一心;又像放着一块铅球,压得我喘不过气。霎那,老师、书本、社会教育我们的“保护小鸟,人人有责”的字眼又浮现于我脑海。“小学生都懂的道理,我没理由不懂吧!既然懂了,就得行动,小鸟也需要自由!” 我暗暗地想。  
  我摸了一下小鸟,轻声说:“对不起。”便把它放在草地上。小鸟跟着它爸妈走了。我泪眼模糊地说:“小鸟,小鸟,再见!”  
  谁都有追求自由的权利,哪怕是动物也一样。如果我们真的喜欢小动物,那就应该还它们自由,让它们快乐。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小鸟告诉了我这个耐人寻味的道理。

篇八:小鸟小鸟快乐多

  我们家阳台上每天有很多小鸟飞来飞去,有的时候还能看到很特别的鸟,上次我就看到一个尖尖的白色头冠,黑黑羽毛的小鸟,它在阳台上待了很久,我用大米去喂它,妈妈说大米太大了,它吃不了。
  这个周末妈妈买来了小米,我早上起来就把小米撒到了阳台上,等着小鸟来吃,晚上回来的时候,发现小米真的少了,我想肯定是小鸟吃了。妈妈说以后我放学回来第一件事就是给小鸟喂食,我非常愿意做。我也要像小鸟那样快乐。

冯骥才《珍珠鸟》
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我把它们养在一个竹条编的笼子里。笼子里有一团干草,那是小鸟又舒适又温暖的巢。

有人说,这是一种害怕人的鸟。

我把笼子挂在窗前。那儿有一盆茂盛的法国吊兰。我让吊兰的长满绿叶的藤蔓覆盖在鸟笼上,珍珠鸟就像躲进幽深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阳光射进窗来,把吊兰的一串串小叶照得如同碧玉。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

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三个月后,那一团愈发繁茂的藤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叫声。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睛去惊动它们。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正是它们的雏儿!

这个小家伙能轻易地由笼子里钻出身。瞧,多么像它的母亲: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又跳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在笼子里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

我不管它。就是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

渐渐地,它胆子大了,有时落在我的书桌上。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低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

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摸一摸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暗下来,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吓跑它。过了一会儿,扭头看看,这小家伙竟扒在我的肩头上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皮盖住眼睛,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写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再给你个网

http://www.sanwen.net/zhuanti/113_Index.html



清晨,我站在窗口呼吸着新鲜空气,还不时伸伸手,弯弯腰。突然,一只小鸟飞过来落在窗口上。我觉得十分好奇。于是,我就想去亲近它,和它一起玩耍。我悄悄地逼近它,想用手去碰碰它。这时,我想这小鸟一定会立刻飞走。于是,我想把手缩回。咦,奇怪得很,这小鸟竟然没有飞开。于是,我便放心地用手轻轻地抚摸它的羽毛。它还是没有飞开。在我抚摸它的羽毛的时候,开始它浑身哆哆嗦嗦。还不时用小嘴啄啄我的手。后来,它看到我对它没有什么恶意,便向我的身边凑了过来。啊,多么可爱的小鸟!多么有趣的小鸟!

我望着它,它也望着我,小鸟的眼睛里面充满了渴望与乞求的眼神。它多么想得到我的帮助啊!我从小鸟的眼神里面看了出来。于是,我仔细地观察起来。发现小鸟受了伤。

我快步冲进屋子里面找来一些东西给它包扎,还拿了一些食物准备喂给它吃。可是,等我拿着纱布、药水和食物回到窗口的时候,小鸟却不见了。窗口上,我再也看不到它的身影了!在窗台上,只留下了一滴血迹,一滴殷红的血迹……

这时,我往四周寻找,没有看到小鸟的踪影。我想小鸟一定是飞回到自己的窝里去寻求伙伴的帮助,或许是想自己一个人来战胜那伤痛。它是多么坚强的一只小鸟呀!

也不追加点分??

笼 中 的 鸟

要不是因为写关于鸟的作文让我去观察小鸟,我还没有注意到在我们住家的院子的花园里,邻居们居然喂了这么多鸟!
这些小鸟都关在一个个笼子里。有长着象老虎花纹般的虎皮鹦鹉;有羽毛雪白的白尾鸟;有嘴巴又红又尖的红嘴玉;有长着一条长长白眉毛的画眉……
在另一个笼子里,孤孤单单地关着一只个头比其它鸟小得多的鸟,我看着它觉得眼熟——它的颜色很鲜艳,全身的羽毛翠绿晶亮,头部是橄榄色,腹部却又是赤褐色,长着一张又长又尖的嘴。我问养鸟的爷爷,他告诉我这鸟叫翠鸟。我一听,既惊讶又兴奋,我们不是刚刚学过《翠鸟》这一课么?
我带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再来观察这只鸟——只见它非常不安分,总在笼子里上下翻飞,不停地跳来跳去,似乎是想撞开笼子飞出去。想起我刚学过的课文,我突然对它产生了怜悯之情。我想它也许正渴望回到它那陡峭石壁上的洞穴;也许它正想贴着水面疾飞;也许它想停在苇杆上,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望着在笼子里窜来窜去的翠鸟,再看看关在其它笼子里的鸟,我突然感到一种忿忿的不平——人们为什么要把他们关起来?它们是属于大自然的,它们不应当被囚禁在这笼子里!人啊,应当给小鸟以自由!

童年的麻雀

麻雀越来越少见了.
在我们生存的环境里,麻雀是唯一不分四季,长期接近人类,最亲近我们的鸟类.它们喜群居生活,曾遍布乡野和城市.它们的声音和足迹伴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与我们相栖相依,生生不息.
麻雀主要以农作物和杂草的籽种为食,也捕食小昆虫.我们土语叫它们"老家贼".
从前的麻雀真多,多到人们把它们当成了"四害".的确,麻雀危害庄稼,夏秋季节,稻田中飘拽的稻草人风景,是农民为了吓唬麻雀而立.可麻雀对人类毕竟弊少利多,是我们生态圈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随着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农药和杀虫剂的使用,以及人的滥捕滥杀,已造成麻雀生存空间持续性地缩小,麻雀慢慢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了.
记忆中,童年夏日清晨的懒觉总是被麻雀的争吵声打断.每天,晨曦微白,勤奋的麻雀们就已起床,在茂密高大的杨树上呼朋引伴,活动腰翅.伸展歌喉, 开始愉快的一天.唧唧喳喳的欢叫声响彻宁静的山镇,家家户户屋顶的炊烟也随之弥散开来,麻雀呼唤我们开始新的日子.于是,一整天,到处都是麻雀好动的身影和随意的歌声.
黄昏时节,麻雀们又会聚集在房屋周围,吵闹不停.似乎在一起召开总结会议,对一天的生活进行交流,之后双双归巢,暮色便渐渐浓了,这时出奇的静谧.
麻雀伴随了我们乡村小孩的童年.那时,每个孩子随身必备的一个玩具是弹弓.我也穿着带兜儿的绿上衣,一面的兜儿里装着弹弓,另一面的兜儿里装着用作子弹的小石子,整天穿梭于杨树下,不时地对着树枝.电线.屋脊以及木堆上停留的麻雀瞄准和射击.因为水平问题,整个童年,仅有一次击中过麻雀,那只倒霉的麻雀被击中后从树枝上跌落,但也只是趔趄了一下,便飞入夕阳深处不见了.就为这一小小的成绩,我向同伴们讲了许多回,每回都流露出遗憾的心情.
麻雀是我们当地的土著居民,它们总是和我们一起执著守护着这片传统的乡土.其它候鸟在深秋时就扔下这里的家,飞去温暖的南方避寒.只有麻雀,坚持着老家的严寒.冬季,白雪皑皑,银装素裹,麻雀们失去了许多觅食和游戏的场所,便成群结队到乡路上.到村落场院中活动.成群飞翔,捡拾可食的东西.我们就常常看到它们与鸡狗争食的情景了.我也曾经在雪地上扫开一块雪,支上萝筛,放上粮食作为诱耳,准备抓几只作为宠物.也扣住过几只,只是在从萝筛中往外抓时都顺缝跑掉了.
今天,我真为童年时的捕鸟水平感到欣慰.因为,我为此没有伤害过麻雀.
乡村清新的空气.乡村自然的田野风光和纯朴的村落依旧.然而,乡村的麻雀却踪影难寻了,乡村因缺少麻雀的吵声变得寂寞了,失去了一种天籁之音.
我们拥有了许多从前没有的东西,可我们又在失去很多曾经拥有的美好,这是我们的无奈
麻雀还能回归家园吗我怀念它们.

《珍珠鸟》一文中提到,作者打开窗子,鸟雏儿也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会儿,决不飞出去。这要是到了我们这个年代,只要让鸟儿飞出了笼子,如果哪一扇窗户开着,鸟儿立马就会飞了出去。文中还说到,鸟雏儿站在作者肩膀上睡着了以及小鸟喝茶、在作者稿纸上嬉戏的事。在当今的现实生活中,让鸟儿自愿做出这些可是一些人连想不敢想的事。这是为什么?因为我们人类经常捕捉、杀害鸟类。

鸟类自古以来就是我们要类的朋友,与我们和睦相处。可是,随着现代工业化的发展,人类用多种方式侵占、破坏了许多鸟类赖以栖息、生存的森林、海洋与河流,对它们的生存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不少鸟类濒临灭绝。据统计,地球上已经有大约300多种、1000多类鸟儿完完全全地消失在这个世界上了。

人们啊,鸟类是我们的朋友,你们为何狠得下心将它们捕杀呢?难道鸟类的生命就可以让人玩弄于股掌吗难道你们为了一己私利就可以随意掠杀鸟儿吗?我们拥有生命,鸟儿也拥有生命,你们有什么权利能任意践踏鸟儿的生命呢?我们想要自由,鸟儿难道就不想要自由吗?你们又有何种权利去毁掉鸟儿终生的自由呢?我们人人都有一个家,小鸟也希望能有一个舒适、温暖、温馨的家,你们又能为了一时的贪念而破坏掉小鸟赖以生存的森林、海洋与河流吗?

我们应该与鸟儿和平共处,爱护并保护鸟儿。捕杀鸟儿的人啊,请你们放下刀枪,一起与我们来爱护鸟儿吧!俗话说:“放下屠杀,立地成佛。”让我们能像《珍珠鸟》一文的作者冯骥才一样,让小鸟与我们互相信赖。让我们为了小鸟,也为了我们自己,保护自然环境,保护好森林、河流及海洋吧!相信只要我们共同携手保护环境,爱护鸟儿,这世间一定会更加美好。

魏晋时代是一个天姿烂漫、潇散发露的时代。魏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他们钟情于自然,寄情于山水,著名的兰亭之游、金谷宴游风流千古;特别是山水、田园诗派均滥觞于此期。陶渊明更是造化所钟的“天生尤物”、是六朝时代的宁馨儿,他对自然的追求和对自然观的理解实又走在了时代的前列。渊明的个性品格、诗歌题材、诗中之理、艺术风格无不表现了对自然的追求。自然与自由相关,渊明及魏晋士人对自然的渴望,实际上表征了他们对形体自由及精神自由的双重渴望。这种渴望在两汉经学统治相对松弛之后,变得尤为突出。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渊明的自然追求与鸟大有关联。与玄风盛行相表里的,是魏晋诗文中,鸟意象出现得比率明显增加。这决不是偶然的现象,应该说是有其深刻时代内涵的。
鸟是有一定象征意义的对象物,它的象征内涵是经过长期积淀的。《周易》之《中孚》、《明夷》、《渐》、《小过》等卦中均有鸟的影子,这里的鸟大体上象喻着坚贞自守、远遁自晦的高蹈情怀。《诗经》中的鸟意象更是不胜枚举。“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象征自由、和谐;“交交黄鸟,止于棘”,则暗示了不得其所的意味。此外,《庄子》“逍遥游”中高飞远举的大鹏,则是远大理想的象征。先民视野中的鸟开启了后代诗文中鸟的“原型意象”,归纳起来,大概为两类:一是追求宏大的境界,是经过拼搏后的自由;一是选择退守,是疏离主流群体的个体自由。两种鸟的原型意象,陶诗中兼而有之,可以看作是其人生转换的前后标志。渊明思想之转变实可以以鸟意象一以贯之。

一、渊明前期功业追求与鸟意象

六朝社会的最大特点是世族与门第。任何个人都无法超越社会时代带给他的局限,陶渊明就生活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门第观念影响。陶渊明的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功勋仅亚于王导,史家把陶与王相提并论,比做周朝夹辅王室分陕而治的周公和召公,说:“陶士行(侃)据三州之旅,郢外以安;王茂弘(导)为分陕之计,江东可立。”[1]又说陶侃“望隆分陕,理则宜然。”[2]渊明祖父陶茂做过武昌太守,父亲陶逸做过安城太守,仕官已历三世。如按照三世为官便成世族的传统,确实也不能目渊明为寒门了。考诸渊明诗文,可见其对家族历史的自豪感。《命子》诗中,诗人首先缅怀了祖先的光辉历史:“悠悠我祖,爰自陶唐。邈焉虞宾,历世重光。御龙勤夏,豕韦翼商。穆穆司徒,厥族以昌”;又对曾祖陶侃的功业与人格高度赞美:“桓桓长沙,伊勋伊德。天子踌我,专征南国。功遂辞归,临宠不忒。孰谓斯心,而近可得?”再如《赠长沙公》诗中,称自己的家族为“令族”,并将长沙公引为自豪,称其为“实宗之光”。诗曰:“于穆令族,允构斯堂。谐气冬暄,映怀圭璋。爰采春华,载警秋霜。我曰钦哉,实宗之光。”受大环境影响,陶渊明形成了一定的门第观念,这在当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股时代潮流。寒门士人念念不忘的,是有朝一日能跻身于世族高门的行列,而世族之胄也千方百计地善保家门、发扬宗族之光。因此,对于渊明的门第观念,我们应该给予理解。在一定程度上,门第观念也与用世之心紧密相联。受儒家传统观念影响,建功立业、光耀门庭是士人的追求目标,在六朝时代,这两者更强烈地联系在一起。陶渊明带着一定的门第观念步入社会,沾溉着门第之泽,享受着由门第与家族带来的荣誉与利益。权利与义务是相互的,享受权利的同时要为此付出代价。这种责任感主要不是出于外在的压力或官方意志,它实际上近乎内心的的律令。振兴家族、光耀门庭,并实现个人的政治理想,六朝世族人士大多将个体功业的建立与家族命运的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个体与家族休戚与共,共损共荣。清代方东树说过这样的话:“昔人云:读杜诗,当作一部小经书读。余谓陶诗亦然。但何必云小也。”[3]可见,他是把陶诗当作儒家经典来推崇的。这种看法在历代并不罕见,如宋代的真德秀就曾说过:“以余观之,渊明之学,正自经术中来,故形之于诗,有不可掩。《荣木》之忧,逝川之叹也;《贫士》之咏,箪瓢之乐也……”[4]此说绝不是空穴来风、无根之谈,它们从一个侧面道出了渊明早年确实受过儒家思想影响并且形诸诗文。研读陶诗,会发现渊明早期的篇什中,多处流露出儒家的功业思想及用世之志。《停云》诗写道:“八表同昏,平路伊阻”、“八表同昏,平陆成江”,暗寓着诗人关怀世难的忧心,以及功业难成的感慨。《时运》诗化用儒家所乐道的“曾点气象”,表达了渊明早年对儒家精神境界的欣羡之意。《荣木》一诗更表达了一种自强不息的功业追求,该诗第四章写到:“先师遗训,余岂之坠?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从以上诗句中我们可以见出,渊明内心郁勃着昂扬的进取之心、功业之志。“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这句话活脱了渊明另一面孔,它与后人心目中那位吟唱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者形象,相距实在太远。我们以往对陶渊明的印象只是其中年思想成熟以后的形象,是渊明丰富人格之一角。以“一斑”而概其“全豹”有时会出现以偏概全的弊病。渊明早期功业之心,主要是传统文化的熏陶、影响使然。对于古代大多数知识分子,“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他们最大的梦想,在“学而优则仕”的时代,谁能天生就超越历史的局限而对功业荣名不屑一顾、视如粪土呢?
陶渊明与鸟 来自: 第一范文网
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那就是渊明前期诗中言及功业之志间或用“鸟”意象来传达。鸟的高飞远举象征着人的功业追求,鲲鹏展翅九万里,境界何其高远!渊明早期诗中之鸟多用来表现其用世之心,功业追求。《杂诗》其五云:“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可看作是此期内心世界的写照。《停云》诗最后一章写“翩翩飞鸟,息我庭柯。敛翮闲止,好声相和”,未始没有期盼知音赏识的意味。渊明怀着眷眷用世之志走入社会,我们仿佛看到了他急切的脚步,感受到了他躁动的心跳。然而,诚如范文澜先生所言,这是一个“杀夺而滥赏”的社会,“统治集团中人得失急骤,生死无常,心情上表现紧张与颓废……”[5]因此,兴冲冲步入仕途的渊明不免碰壁,产生了矛盾与麻烦,在矛盾无法协调时,渊明开始了痛苦的转换。渊明在断断续续做了十三年官以后,终于辞官归田了,关于辞官的原因,他的藉口是“程氏妹丧于武昌”,后人则以为是耻于束带见督邮,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千古以来流为佳话。实际上其辞官深层原因是其质性与官场不和。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序中明确指出“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其《与子俨等疏》大意也是如此:“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感士不遇赋》中渊明更从社会政治现实角度揭示了辞官之由:“雷同毁异,物恶其上;妙算者谓迷,直道者云妄。坦至公而无猜,卒蒙耻以受谤。虽怀琼而握兰,徒芳洁而谁亮!”封建社会特别是有晋一代,政治混乱,官场腐败,“政失准的,士无特操”。在人命危浅、朝不保夕的社会里,士子们缺少一种精神的依傍,也缺少生命的保障,还何谈实现政治理想!渊明在长期的官场生涯中,饱尝了颠沛流离之苦,感到了政治之不可为,认识了仁政理想之虚幻性,从而产生了摆脱现有生存方式寻找新生活的想法。
渊明此间思想转换仍以鸟意象传达。他形容此时的仕 宦经历是“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其一)将官场生涯比作牢笼,将自己对个体自由的渴望比作恋旧林。《饮酒》其四更形象地描画了他此时的心态:“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渊明居官,本来是为实现政治上的抱负,获得人生价值实现后的更大自由,而实际上他非但没拥有这种自由,反而失去了更本原的、更珍贵的自由。此时的渊明“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长期的官场生涯,使他认识到居官并不能实现他期待的“自由”,他并不能象大鹏那样扶摇直上九万里。因此此期诗中之鸟,意义发生了转换,即开始追求退守的自由——与主流社会疏离后的个体自由。个体欲在社会上立足,实现人生价值,方式和路径多种多样,质性和志向这二者有时候并不能统一,这时全靠个体的取舍。在这茫茫的暗夜中,渊明是多么需要有人指点迷津,也多么渴望有某种力量载他渡过这一段沼泽!这期间他以其深厚的人格素养完成了对一个又一个人生问题的思索与求证。黑暗与苦难磨炼了渊明,也成就了渊明,他终因对人生问题思考的广度与深度而成为魏晋玄学的集大成者,也开辟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新的生活理想与人生模式。叶嘉莹先生对此期陶渊明的分析较为细腻:“如以渊明之志意而言,则用世乃其本心,归田才是不得已。然而如以渊明之质性而言 ,则归田方能保全其自然与真淳,而出仕则不免于有‘违己交病’之患。所以渊明的归田,既非为了虚浮的隐居的高名,也非为了世俗的道德的忠义,而只是为了在‘大伪斯兴’的此一人世,保全其一份质性自然的‘真我’。”[6]

二、鸟与渊明的诗意回归

“前途当几许?未知止泊处。”(《杂诗》其五)渊明一生的寻觅与求索,如用两个字概括就是——止泊——寻找精神的故乡与归宿。
渊明终于归田了,从形体上、精神上都释然了。找寻到本真诗意生存后的渊明,其笔下的鸟,则是另一种形象。《归鸟》一诗,最具代表性:“翼翼归鸟,载翔载飞。虽不怀游,见林情依。遇云颉颃,相鸣而归。遐路诚悠,性爱无遗。”诗中之鸟,生机盎然、跃动、真纯、无忧无虑,它不必再担心遭罹网罗,也不会在日暮时飘泊无依。它无限深情地依恋着养育它的树林,这是它生命的起点也是最终的归宿。“翼翼归鸟”其实就是渊明思想成熟的写照,他终于找到了止泊之处——田园——他生命与精神的依托之所。此时的鸟“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饮酒》其四)同样,《读山海经》其一道:“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以鸟比兴,渊明之本心逗露无遗。《饮酒》其七“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回应《归鸟》一诗。《咏贫土》其一写“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迟迟出林翮,未夕复来归。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念念不忘的仍是回归。然而最能代表渊明深意的当属《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王士祯《古学千金谱》曾析此诗到:“忽悠然而见南山,日夕而见山气之佳,以悦鸟性,与之往还,山花人鸟,偶然相对,一片化机,天真自具,既无名象,不落言诠,其谁辨之?”渊明与鸟恍如一物,投身于宇宙大化。鸟之于山林,恰如渊明之于田园、自然。山林为鸟栖息之巢,田园则为渊明生命与精神的止泊之处。此间渊明思考的最大问题,就是“归”。当然,渊明之回归并非是草率、赌气、任性式的选择,而是经过理性的抉择与判断,从中可见其人格涵养的力量。叶嘉莹先生对渊明的这一段寻觅的过程,有过诗意的分析:“自渊明诗中,我们就可深切地体悟到,他是如何在此黑暗而多歧的世途中,以其所秉持的、注满智慧之油膏的灯火,终于觅得了他所要走的路,而且在心灵上与生活上,都找到了他自己的栖止之所,而以超逸而又固执的口吻,道出了‘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的决志。所以在渊明诗中,深深地揉合着仁者哀世的深悲、与智者欣愉的妙悟。”[7]朱光潜先生也认识到了渊明“蜕变”的痛苦过程:“谈到感情生活,正如他的思想一样,渊明并不是一个很简单的人。他和我们一般人一样,有许多矛盾和冲突;和一切伟大诗人一样,他终于达到调和静穆。我们读他的诗,都欣赏他的‘冲澹’,不知道这‘冲澹’是从几许辛酸、苦闷得来的。”[8]终老归田、托身所得,这绝不是在有的诗人那儿常常听见的无病呻吟式的呓语,而是渊明“拼却一生休”换来的一句沉甸甸的人生誓言。
陶渊明与鸟 来自: 第一范文网
那么渊明何以独对鸟如此情衷,为何不厌其烦地多次以鸟自况,特别是日夕归鸟在其笔下频繁出现呢?此中有深刻的哲学、文化底蕴,逯钦立先生已然有所阐发:“窃谓鱼鸟之生,为最富自然情趣者,而鸟为尤显。夫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推极言之,鸟与我同。鸟归以前,东啄西饮,役于物之时也,遂其性故称情。微劳无惜生之苦,称情则自然而得其生。故鸟之自然无为而最足表明其天趣者,殆俱在日夕之时。既物我相同,人之能挹取自然之奇趣者,亦惟此时。则山气之所以日夕始佳,晚来相鸣之归鸟始乐,因为人类直觉之作用使然,要亦知此直觉之所以有些作用,即合乎自然之哲理也。”[9]鸟是自然的化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宇宙自然相俯仰,此最为人类欣羡。因此它最易成为多情敏感的诗人笔下的宁馨儿。逯钦立先生所言极是,鸟为最富自然情趣者,与人生具有质的相似性。
鸟之与渊明的生死观、义利观还有莫大之联系,不可不辨。鸟日出飞林,远近觅食,象征着人生在世奔波求活,自有酸甜苦辣;鸟日落而息,象征人之止息或死亡,回归本原,无怨无悔。渊明向来“视死如归”,《归去来兮辞》、《杂诗》、《挽歌诗》中都表现了此意。“家为逆旅舍,我如当去客”,这是多么达观的人生态度!另外,鸟日出而作,相约寻食,自食其力;然鸟之于利果腹便足,如“鼹鼠饮河,期在满腹;鹪鹩巢林,不过一枝”,决不纵欲逐利,此点与渊明之义利观如出一理。对于物质利益,渊明向来是持灵活态度。他不讳言利,且躬耕田园以求利。但是,他所需求的不过是正当衣食之需,这又与鸟性相通。可见,渊明与鸟确实有着极大的缘分。
渊明因追求进取而迷茫,又在迷茫中追求光明。“前涂当几许?未知止泊处”(《杂诗》其五),“止泊”与回归不仅是渊明得人声指归,也是魏晋士人精神寻觅的目的地,魏晋玄学的终结点。魏晋玄学重要一派的走向就是逐渐与名教疏离而向自然靠拢。当然,魏晋玄学命题杂多,观点各异,代表人物的政治取向多有不同,回归自然是其主流。但真正对此有过成熟的思考、理性的感悟、并付诸亲身实践的,渊明是极高明的一人。鸟是魏晋士人心目中的宁馨儿。渊明诗中的鸟意象决非空穴来风,而是有一定的思想及文学基础。以鸟为例来看魏晋士人的精神追求,可见出其鸟意象的深度与渊明之归鸟不可同日而语。如著名的玄士何晏《言志诗》中写到“鸿鹄比翼游,群飞戏太清。常恐夭网罗,忧祸一旦并”,不无忧声之嗟。诗中又表现了退隐逍遥的意愿:“岂若集五湖,顺流唼浮萍。逍遥放志意,何为怵惕惊”。嵇康诗中写鸟有十余处,也不外乎“用舍行藏”之意,换言之,分进取的自由及个体诗意人生自由两大类。前者如《卜疑》篇中透露出“方将观大鹏于南溟,有何爱于人间之委曲”的不平之气。他内心中充满了对日益临近的死亡的恐惧以及对自由的渴望。五言《赠秀才诗》中讲“何意世多艰,虞人来我围。云网塞四区,高罗正参差”,即属此意。嵇康的英雄主义精神最终碰壁了。阮籍尝有济世之志,然其只能发言玄远,以保命全身。最能代表阮籍思想真实的是这样一些句子:“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外野孤鸿”,是魏晋士人心态的典型写照, 也可以说是魏晋玄学士人追求的精神起点。此外,魏晋士人诗歌中言鸟之处远不止此。它如左思《咏史》其八写到“习习笼中鸟,举翮触四隅”,也大体表征了自身处境。陆机诗“孤兽思故薮,离鸟悲旧林”,张载诗“仰听离鸿鸣,俯闻蜻蛚吟”、“鹳鹭遵皋渚,数为缯所系”等等,都表明了他们摆脱劣势处境的努力以及寻求诗意生存的探求。然而他们的探求都失败了。就中原因很多,如阮籍的软弱、妥协;嵇康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以及诸多士人的庸人化倾向,等等。
只有渊明之“翼翼归鸟”最具深度及人格力量,只有陶渊明的探寻成功了,他的成功体现在文学、玄学和人生。就玄学而言,他的思考解决了困绕魏晋士人数百年的精神困惑,结束了一个时代;就人生而言,他将玄学诗意化、人生化,是艺术化人生的大师,开创了知识分子新的人生理想、生存模式。渊明是魏晋玄学的终结者,代表了魏晋玄学的最高成就。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陈寅恪先生称渊明“革新旧义,孤明先发”,实为吾国中古时代之大思想家。罗宗强先生在《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一书中,也以渊明为魏晋玄学的终结。从“竹林七贤”到“金谷俊游”再到“兰亭玄思”,都停滞在寻觅自然途中的某个点上,只有渊明走完了全程。基于此,李建中《魏晋文学与魏晋人格》一书,将建安文学以来的人格生成模式依次概托为:“邺下——竹林——金谷——兰亭——南山”,与之相表里的分别为“孕育——徘徊——焦虑——消释——重铸”之心理流变,同样视渊明为魏晋人格之终结。他更以优美笔触描绘了渊明达到的境界:“南山的主人,不需要像邺下或金谷文人那样依附于权贵,也无须像竹林或兰亭文人那样耽溺于某种玄思。他是独立的自由的个体,他身后是自然温馨而神秘的拥抱。”[10]“翼翼归鸟”,在今天仍是自由和谐人生的象征,对当代人或许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人生启示。陶渊明的人生转换及生存方式,从形式上,不一定值得效仿,而从其精神实质上看,它的潜在价值无疑是巨大的。

也不追加点分??

笼 中 的 鸟

要不是因为写关于鸟的作文让我去观察小鸟,我还没有注意到在我们住家的院子的花园里,邻居们居然喂了这么多鸟!
这些小鸟都关在一个个笼子里。有长着象老虎花纹般的虎皮鹦鹉;有羽毛雪白的白尾鸟;有嘴巴又红又尖的红嘴玉;有长着一条长长白眉毛的画眉……
在另一个笼子里,孤孤单单地关着一只个头比其它鸟小得多的鸟,我看着它觉得眼熟——它的颜色很鲜艳,全身的羽毛翠绿晶亮,头部是橄榄色,腹部却又是赤褐色,长着一张又长又尖的嘴。我问养鸟的爷爷,他告诉我这鸟叫翠鸟。我一听,既惊讶又兴奋,我们不是刚刚学过《翠鸟》这一课么?
我带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再来观察这只鸟——只见它非常不安分,总在笼子里上下翻飞,不停地跳来跳去,似乎是想撞开笼子飞出去。想起我刚学过的课文,我突然对它产生了怜悯之情。我想它也许正渴望回到它那陡峭石壁上的洞穴;也许它正想贴着水面疾飞;也许它想停在苇杆上,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望着在笼子里窜来窜去的翠鸟,再看看关在其它笼子里的鸟,我突然感到一种忿忿的不平——人们为什么要把他们关起来?它们是属于大自然的,它们不应当被囚禁在这笼子里!人啊,应当给小鸟以自由!

童年的麻雀

麻雀越来越少见了.
在我们生存的环境里,麻雀是唯一不分四季,长期接近人类,最亲近我们的鸟类.它们喜群居生活,曾遍布乡野和城市.它们的声音和足迹伴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与我们相栖相依,生生不息.
麻雀主要以农作物和杂草的籽种为食,也捕食小昆虫.我们土语叫它们"老家贼".
从前的麻雀真多,多到人们把它们当成了"四害".的确,麻雀危害庄稼,夏秋季节,稻田中飘拽的稻草人风景,是农民为了吓唬麻雀而立.可麻雀对人类毕竟弊少利多,是我们生态圈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随着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农药和杀虫剂的使用,以及人的滥捕滥杀,已造成麻雀生存空间持续性地缩小,麻雀慢慢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了.
记忆中,童年夏日清晨的懒觉总是被麻雀的争吵声打断.每天,晨曦微白,勤奋的麻雀们就已起床,在茂密高大的杨树上呼朋引伴,活动腰翅.伸展歌喉, 开始愉快的一天.唧唧喳喳的欢叫声响彻宁静的山镇,家家户户屋顶的炊烟也随之弥散开来,麻雀呼唤我们开始新的日子.于是,一整天,到处都是麻雀好动的身影和随意的歌声.
黄昏时节,麻雀们又会聚集在房屋周围,吵闹不停.似乎在一起召开总结会议,对一天的生活进行交流,之后双双归巢,暮色便渐渐浓了,这时出奇的静谧.
麻雀伴随了我们乡村小孩的童年.那时,每个孩子随身必备的一个玩具是弹弓.我也穿着带兜儿的绿上衣,一面的兜儿里装着弹弓,另一面的兜儿里装着用作子弹的小石子,整天穿梭于杨树下,不时地对着树枝.电线.屋脊以及木堆上停留的麻雀瞄准和射击.因为水平问题,整个童年,仅有一次击中过麻雀,那只倒霉的麻雀被击中后从树枝上跌落,但也只是趔趄了一下,便飞入夕阳深处不见了.就为这一小小的成绩,我向同伴们讲了许多回,每回都流露出遗憾的心情.
麻雀是我们当地的土著居民,它们总是和我们一起执著守护着这片传统的乡土.其它候鸟在深秋时就扔下这里的家,飞去温暖的南方避寒.只有麻雀,坚持着老家的严寒.冬季,白雪皑皑,银装素裹,麻雀们失去了许多觅食和游戏的场所,便成群结队到乡路上.到村落场院中活动.成群飞翔,捡拾可食的东西.我们就常常看到它们与鸡狗争食的情景了.我也曾经在雪地上扫开一块雪,支上萝筛,放上粮食作为诱耳,准备抓几只作为宠物.也扣住过几只,只是在从萝筛中往外抓时都顺缝跑掉了.
今天,我真为童年时的捕鸟水平感到欣慰.因为,我为此没有伤害过麻雀.
乡村清新的空气.乡村自然的田野风光和纯朴的村落依旧.然而,乡村的麻雀却踪影难寻了,乡村因缺少麻雀的吵声变得寂寞了,失去了一种天籁之音.
我们拥有了许多从前没有的东西,可我们又在失去很多曾经拥有的美好,这是我们的无奈
麻雀还能回归家园吗我怀念它们.

《珍珠鸟》一文中提到,作者打开窗子,鸟雏儿也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会儿,决不飞出去。这要是到了我们这个年代,只要让鸟儿飞出了笼子,如果哪一扇窗户开着,鸟儿立马就会飞了出去。文中还说到,鸟雏儿站在作者肩膀上睡着了以及小鸟喝茶、在作者稿纸上嬉戏的事。在当今的现实生活中,让鸟儿自愿做出这些可是一些人连想不敢想的事。这是为什么?因为我们人类经常捕捉、杀害鸟类。

鸟类自古以来就是我们要类的朋友,与我们和睦相处。可是,随着现代工业化的发展,人类用多种方式侵占、破坏了许多鸟类赖以栖息、生存的森林、海洋与河流,对它们的生存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不少鸟类濒临灭绝。据统计,地球上已经有大约300多种、1000多类鸟儿完完全全地消失在这个世界上了。

人们啊,鸟类是我们的朋友,你们为何狠得下心将它们捕杀呢?难道鸟类的生命就可以让人玩弄于股掌吗难道你们为了一己私利就可以随意掠杀鸟儿吗?我们拥有生命,鸟儿也拥有生命,你们有什么权利能任意践踏鸟儿的生命呢?我们想要自由,鸟儿难道就不想要自由吗?你们又有何种权利去毁掉鸟儿终生的自由呢?我们人人都有一个家,小鸟也希望能有一个舒适、温暖、温馨的家,你们又能为了一时的贪念而破坏掉小鸟赖以生存的森林、海洋与河流吗?

我们应该与鸟儿和平共处,爱护并保护鸟儿。捕杀鸟儿的人啊,请你们放下刀枪,一起与我们来爱护鸟儿吧!俗话说:“放下屠杀,立地成佛。”让我们能像《珍珠鸟》一文的作者冯骥才一样,让小鸟与我们互相信赖。让我们为了小鸟,也为了我们自己,保护自然环境,保护好森林、河流及海洋吧!相信只要我们共同携手保护环境,爱护鸟儿,这世间一定会更加美好。

魏晋时代是一个天姿烂漫、潇散发露的时代。魏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他们钟情于自然,寄情于山水,著名的兰亭之游、金谷宴游风流千古;特别是山水、田园诗派均滥觞于此期。陶渊明更是造化所钟的“天生尤物”、是六朝时代的宁馨儿,他对自然的追求和对自然观的理解实又走在了时代的前列。渊明的个性品格、诗歌题材、诗中之理、艺术风格无不表现了对自然的追求。自然与自由相关,渊明及魏晋士人对自然的渴望,实际上表征了他们对形体自由及精神自由的双重渴望。这种渴望在两汉经学统治相对松弛之后,变得尤为突出。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渊明的自然追求与鸟大有关联。与玄风盛行相表里的,是魏晋诗文中,鸟意象出现得比率明显增加。这决不是偶然的现象,应该说是有其深刻时代内涵的。
鸟是有一定象征意义的对象物,它的象征内涵是经过长期积淀的。《周易》之《中孚》、《明夷》、《渐》、《小过》等卦中均有鸟的影子,这里的鸟大体上象喻着坚贞自守、远遁自晦的高蹈情怀。《诗经》中的鸟意象更是不胜枚举。“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象征自由、和谐;“交交黄鸟,止于棘”,则暗示了不得其所的意味。此外,《庄子》“逍遥游”中高飞远举的大鹏,则是远大理想的象征。先民视野中的鸟开启了后代诗文中鸟的“原型意象”,归纳起来,大概为两类:一是追求宏大的境界,是经过拼搏后的自由;一是选择退守,是疏离主流群体的个体自由。两种鸟的原型意象,陶诗中兼而有之,可以看作是其人生转换的前后标志。渊明思想之转变实可以以鸟意象一以贯之。

一、渊明前期功业追求与鸟意象

六朝社会的最大特点是世族与门第。任何个人都无法超越社会时代带给他的局限,陶渊明就生活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门第观念影响。陶渊明的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功勋仅亚于王导,史家把陶与王相提并论,比做周朝夹辅王室分陕而治的周公和召公,说:“陶士行(侃)据三州之旅,郢外以安;王茂弘(导)为分陕之计,江东可立。”[1]又说陶侃“望隆分陕,理则宜然。”[2]渊明祖父陶茂做过武昌太守,父亲陶逸做过安城太守,仕官已历三世。如按照三世为官便成世族的传统,确实也不能目渊明为寒门了。考诸渊明诗文,可见其对家族历史的自豪感。《命子》诗中,诗人首先缅怀了祖先的光辉历史:“悠悠我祖,爰自陶唐。邈焉虞宾,历世重光。御龙勤夏,豕韦翼商。穆穆司徒,厥族以昌”;又对曾祖陶侃的功业与人格高度赞美:“桓桓长沙,伊勋伊德。天子踌我,专征南国。功遂辞归,临宠不忒。孰谓斯心,而近可得?”再如《赠长沙公》诗中,称自己的家族为“令族”,并将长沙公引为自豪,称其为“实宗之光”。诗曰:“于穆令族,允构斯堂。谐气冬暄,映怀圭璋。爰采春华,载警秋霜。我曰钦哉,实宗之光。”受大环境影响,陶渊明形成了一定的门第观念,这在当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股时代潮流。寒门士人念念不忘的,是有朝一日能跻身于世族高门的行列,而世族之胄也千方百计地善保家门、发扬宗族之光。因此,对于渊明的门第观念,我们应该给予理解。在一定程度上,门第观念也与用世之心紧密相联。受儒家传统观念影响,建功立业、光耀门庭是士人的追求目标,在六朝时代,这两者更强烈地联系在一起。陶渊明带着一定的门第观念步入社会,沾溉着门第之泽,享受着由门第与家族带来的荣誉与利益。权利与义务是相互的,享受权利的同时要为此付出代价。这种责任感主要不是出于外在的压力或官方意志,它实际上近乎内心的的律令。振兴家族、光耀门庭,并实现个人的政治理想,六朝世族人士大多将个体功业的建立与家族命运的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个体与家族休戚与共,共损共荣。清代方东树说过这样的话:“昔人云:读杜诗,当作一部小经书读。余谓陶诗亦然。但何必云小也。”[3]可见,他是把陶诗当作儒家经典来推崇的。这种看法在历代并不罕见,如宋代的真德秀就曾说过:“以余观之,渊明之学,正自经术中来,故形之于诗,有不可掩。《荣木》之忧,逝川之叹也;《贫士》之咏,箪瓢之乐也……”[4]此说绝不是空穴来风、无根之谈,它们从一个侧面道出了渊明早年确实受过儒家思想影响并且形诸诗文。研读陶诗,会发现渊明早期的篇什中,多处流露出儒家的功业思想及用世之志。《停云》诗写道:“八表同昏,平路伊阻”、“八表同昏,平陆成江”,暗寓着诗人关怀世难的忧心,以及功业难成的感慨。《时运》诗化用儒家所乐道的“曾点气象”,表达了渊明早年对儒家精神境界的欣羡之意。《荣木》一诗更表达了一种自强不息的功业追求,该诗第四章写到:“先师遗训,余岂之坠?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从以上诗句中我们可以见出,渊明内心郁勃着昂扬的进取之心、功业之志。“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这句话活脱了渊明另一面孔,它与后人心目中那位吟唱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者形象,相距实在太远。我们以往对陶渊明的印象只是其中年思想成熟以后的形象,是渊明丰富人格之一角。以“一斑”而概其“全豹”有时会出现以偏概全的弊病。渊明早期功业之心,主要是传统文化的熏陶、影响使然。对于古代大多数知识分子,“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他们最大的梦想,在“学而优则仕”的时代,谁能天生就超越历史的局限而对功业荣名不屑一顾、视如粪土呢?
陶渊明与鸟 来自: 第一范文网
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那就是渊明前期诗中言及功业之志间或用“鸟”意象来传达。鸟的高飞远举象征着人的功业追求,鲲鹏展翅九万里,境界何其高远!渊明早期诗中之鸟多用来表现其用世之心,功业追求。《杂诗》其五云:“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可看作是此期内心世界的写照。《停云》诗最后一章写“翩翩飞鸟,息我庭柯。敛翮闲止,好声相和”,未始没有期盼知音赏识的意味。渊明怀着眷眷用世之志走入社会,我们仿佛看到了他急切的脚步,感受到了他躁动的心跳。然而,诚如范文澜先生所言,这是一个“杀夺而滥赏”的社会,“统治集团中人得失急骤,生死无常,心情上表现紧张与颓废……”[5]因此,兴冲冲步入仕途的渊明不免碰壁,产生了矛盾与麻烦,在矛盾无法协调时,渊明开始了痛苦的转换。渊明在断断续续做了十三年官以后,终于辞官归田了,关于辞官的原因,他的藉口是“程氏妹丧于武昌”,后人则以为是耻于束带见督邮,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千古以来流为佳话。实际上其辞官深层原因是其质性与官场不和。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序中明确指出“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其《与子俨等疏》大意也是如此:“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感士不遇赋》中渊明更从社会政治现实角度揭示了辞官之由:“雷同毁异,物恶其上;妙算者谓迷,直道者云妄。坦至公而无猜,卒蒙耻以受谤。虽怀琼而握兰,徒芳洁而谁亮!”封建社会特别是有晋一代,政治混乱,官场腐败,“政失准的,士无特操”。在人命危浅、朝不保夕的社会里,士子们缺少一种精神的依傍,也缺少生命的保障,还何谈实现政治理想!渊明在长期的官场生涯中,饱尝了颠沛流离之苦,感到了政治之不可为,认识了仁政理想之虚幻性,从而产生了摆脱现有生存方式寻找新生活的想法。
渊明此间思想转换仍以鸟意象传达。他形容此时的仕 宦经历是“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其一)将官场生涯比作牢笼,将自己对个体自由的渴望比作恋旧林。《饮酒》其四更形象地描画了他此时的心态:“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渊明居官,本来是为实现政治上的抱负,获得人生价值实现后的更大自由,而实际上他非但没拥有这种自由,反而失去了更本原的、更珍贵的自由。此时的渊明“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长期的官场生涯,使他认识到居官并不能实现他期待的“自由”,他并不能象大鹏那样扶摇直上九万里。因此此期诗中之鸟,意义发生了转换,即开始追求退守的自由——与主流社会疏离后的个体自由。个体欲在社会上立足,实现人生价值,方式和路径多种多样,质性和志向这二者有时候并不能统一,这时全靠个体的取舍。在这茫茫的暗夜中,渊明是多么需要有人指点迷津,也多么渴望有某种力量载他渡过这一段沼泽!这期间他以其深厚的人格素养完成了对一个又一个人生问题的思索与求证。黑暗与苦难磨炼了渊明,也成就了渊明,他终因对人生问题思考的广度与深度而成为魏晋玄学的集大成者,也开辟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新的生活理想与人生模式。叶嘉莹先生对此期陶渊明的分析较为细腻:“如以渊明之志意而言,则用世乃其本心,归田才是不得已。然而如以渊明之质性而言 ,则归田方能保全其自然与真淳,而出仕则不免于有‘违己交病’之患。所以渊明的归田,既非为了虚浮的隐居的高名,也非为了世俗的道德的忠义,而只是为了在‘大伪斯兴’的此一人世,保全其一份质性自然的‘真我’。”[6]

二、鸟与渊明的诗意回归

“前途当几许?未知止泊处。”(《杂诗》其五)渊明一生的寻觅与求索,如用两个字概括就是——止泊——寻找精神的故乡与归宿。
渊明终于归田了,从形体上、精神上都释然了。找寻到本真诗意生存后的渊明,其笔下的鸟,则是另一种形象。《归鸟》一诗,最具代表性:“翼翼归鸟,载翔载飞。虽不怀游,见林情依。遇云颉颃,相鸣而归。遐路诚悠,性爱无遗。”诗中之鸟,生机盎然、跃动、真纯、无忧无虑,它不必再担心遭罹网罗,也不会在日暮时飘泊无依。它无限深情地依恋着养育它的树林,这是它生命的起点也是最终的归宿。“翼翼归鸟”其实就是渊明思想成熟的写照,他终于找到了止泊之处——田园——他生命与精神的依托之所。此时的鸟“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饮酒》其四)同样,《读山海经》其一道:“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以鸟比兴,渊明之本心逗露无遗。《饮酒》其七“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回应《归鸟》一诗。《咏贫土》其一写“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迟迟出林翮,未夕复来归。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念念不忘的仍是回归。然而最能代表渊明深意的当属《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王士祯《古学千金谱》曾析此诗到:“忽悠然而见南山,日夕而见山气之佳,以悦鸟性,与之往还,山花人鸟,偶然相对,一片化机,天真自具,既无名象,不落言诠,其谁辨之?”渊明与鸟恍如一物,投身于宇宙大化。鸟之于山林,恰如渊明之于田园、自然。山林为鸟栖息之巢,田园则为渊明生命与精神的止泊之处。此间渊明思考的最大问题,就是“归”。当然,渊明之回归并非是草率、赌气、任性式的选择,而是经过理性的抉择与判断,从中可见其人格涵养的力量。叶嘉莹先生对渊明的这一段寻觅的过程,有过诗意的分析:“自渊明诗中,我们就可深切地体悟到,他是如何在此黑暗而多歧的世途中,以其所秉持的、注满智慧之油膏的灯火,终于觅得了他所要走的路,而且在心灵上与生活上,都找到了他自己的栖止之所,而以超逸而又固执的口吻,道出了‘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的决志。所以在渊明诗中,深深地揉合着仁者哀世的深悲、与智者欣愉的妙悟。”[7]朱光潜先生也认识到了渊明“蜕变”的痛苦过程:“谈到感情生活,正如他的思想一样,渊明并不是一个很简单的人。他和我们一般人一样,有许多矛盾和冲突;和一切伟大诗人一样,他终于达到调和静穆。我们读他的诗,都欣赏他的‘冲澹’,不知道这‘冲澹’是从几许辛酸、苦闷得来的。”[8]终老归田、托身所得,这绝不是在有的诗人那儿常常听见的无病呻吟式的呓语,而是渊明“拼却一生休”换来的一句沉甸甸的人生誓言。
陶渊明与鸟 来自: 第一范文网
那么渊明何以独对鸟如此情衷,为何不厌其烦地多次以鸟自况,特别是日夕归鸟在其笔下频繁出现呢?此中有深刻的哲学、文化底蕴,逯钦立先生已然有所阐发:“窃谓鱼鸟之生,为最富自然情趣者,而鸟为尤显。夫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推极言之,鸟与我同。鸟归以前,东啄西饮,役于物之时也,遂其性故称情。微劳无惜生之苦,称情则自然而得其生。故鸟之自然无为而最足表明其天趣者,殆俱在日夕之时。既物我相同,人之能挹取自然之奇趣者,亦惟此时。则山气之所以日夕始佳,晚来相鸣之归鸟始乐,因为人类直觉之作用使然,要亦知此直觉之所以有些作用,即合乎自然之哲理也。”[9]鸟是自然的化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宇宙自然相俯仰,此最为人类欣羡。因此它最易成为多情敏感的诗人笔下的宁馨儿。逯钦立先生所言极是,鸟为最富自然情趣者,与人生具有质的相似性。
鸟之与渊明的生死观、义利观还有莫大之联系,不可不辨。鸟日出飞林,远近觅食,象征着人生在世奔波求活,自有酸甜苦辣;鸟日落而息,象征人之止息或死亡,回归本原,无怨无悔。渊明向来“视死如归”,《归去来兮辞》、《杂诗》、《挽歌诗》中都表现了此意。“家为逆旅舍,我如当去客”,这是多么达观的人生态度!另外,鸟日出而作,相约寻食,自食其力;然鸟之于利果腹便足,如“鼹鼠饮河,期在满腹;鹪鹩巢林,不过一枝”,决不纵欲逐利,此点与渊明之义利观如出一理。对于物质利益,渊明向来是持灵活态度。他不讳言利,且躬耕田园以求利。但是,他所需求的不过是正当衣食之需,这又与鸟性相通。可见,渊明与鸟确实有着极大的缘分。
渊明因追求进取而迷茫,又在迷茫中追求光明。“前涂当几许?未知止泊处”(《杂诗》其五),“止泊”与回归不仅是渊明得人声指归,也是魏晋士人精神寻觅的目的地,魏晋玄学的终结点。魏晋玄学重要一派的走向就是逐渐与名教疏离而向自然靠拢。当然,魏晋玄学命题杂多,观点各异,代表人物的政治取向多有不同,回归自然是其主流。但真正对此有过成熟的思考、理性的感悟、并付诸亲身实践的,渊明是极高明的一人。鸟是魏晋士人心目中的宁馨儿。渊明诗中的鸟意象决非空穴来风,而是有一定的思想及文学基础。以鸟为例来看魏晋士人的精神追求,可见出其鸟意象的深度与渊明之归鸟不可同日而语。如著名的玄士何晏《言志诗》中写到“鸿鹄比翼游,群飞戏太清。常恐夭网罗,忧祸一旦并”,不无忧声之嗟。诗中又表现了退隐逍遥的意愿:“岂若集五湖,顺流唼浮萍。逍遥放志意,何为怵惕惊”。嵇康诗中写鸟有十余处,也不外乎“用舍行藏”之意,换言之,分进取的自由及个体诗意人生自由两大类。前者如《卜疑》篇中透露出“方将观大鹏于南溟,有何爱于人间之委曲”的不平之气。他内心中充满了对日益临近的死亡的恐惧以及对自由的渴望。五言《赠秀才诗》中讲“何意世多艰,虞人来我围。云网塞四区,高罗正参差”,即属此意。嵇康的英雄主义精神最终碰壁了。阮籍尝有济世之志,然其只能发言玄远,以保命全身。最能代表阮籍思想真实的是这样一些句子:“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外野孤鸿”,是魏晋士人心态的典型写照, 也可以说是魏晋玄学士人追求的精神起点。此外,魏晋士人诗歌中言鸟之处远不止此。它如左思《咏史》其八写到“习习笼中鸟,举翮触四隅”,也大体表征了自身处境。陆机诗“孤兽思故薮,离鸟悲旧林”,张载诗“仰听离鸿鸣,俯闻蜻蛚吟”、“鹳鹭遵皋渚,数为缯所系”等等,都表明了他们摆脱劣势处境的努力以及寻求诗意生存的探求。然而他们的探求都失败了。就中原因很多,如阮籍的软弱、妥协;嵇康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以及诸多士人的庸人化倾向,等等。
只有渊明之“翼翼归鸟”最具深度及人格力量,只有陶渊明的探寻成功了,他的成功体现在文学、玄学和人生。就玄学而言,他的思考解决了困绕魏晋士人数百年的精神困惑,结束了一个时代;就人生而言,他将玄学诗意化、人生化,是艺术化人生的大师,开创了知识分子新的人生理想、生存模式。渊明是魏晋玄学的终结者,代表了魏晋玄学的最高成就。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陈寅恪先生称渊明“革新旧义,孤明先发”,实为吾国中古时代之大思想家。罗宗强先生在《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一书中,也以渊明为魏晋玄学的终结。从“竹林七贤”到“金谷俊游”再到“兰亭玄思”,都停滞在寻觅自然途中的某个点上,只有渊明走完了全程。基于此,李建中《魏晋文学与魏晋人格》一书,将建安文学以来的人格生成模式依次概托为:“邺下——竹林——金谷——兰亭——南山”,与之相表里的分别为“孕育——徘徊——焦虑——消释——重铸”之心理流变,同样视渊明为魏晋人格之终结。他更以优美笔触描绘了渊明达到的境界:“南山的主人,不需要像邺下或金谷文人那样依附于权贵,也无须像竹林或兰亭文人那样耽溺于某种玄思。他是独立的自由的个体,他身后是自然温馨而神秘的拥抱。”[10]“翼翼归鸟”,在今天仍是自由和谐人生的象征,对当代人或许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人生启示。陶渊明的人生转换及生存方式,从形式上,不一定值得效仿,而从其精神实质上看,它的潜在价值无疑是巨大的。


你是否需要了解?

写鸟的作文
答:写鸟的作文1 我是一只小鸟,说起我们鸟类,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吧!我们鸟类可以说是一个大家族!全世界一共有9000多种呢!够人多势众的吧! 啄木鸟,是常见的留鸟,它们专门觅食天牛、吉丁虫、透翅娥、蠢虫等害虫!每天能吃掉1500条左右。叔伯伯这可乐了,对它们是“爱不释手”,整天把它们揽在自己的树干上。因此人们也...

描写鸟的作文精选范文三篇
答:   描写鸟的作文 篇1    我很喜欢小鸟。在我3岁时,有一次我正玩地欢,下班的姥爷抓了两只可爱的小鸟儿,我去拿了一个大笼子,把小鸟放进笼里,我高兴地又蹦又跳,我把时间都花在了她的身上。   我去找了两个小瓶子,在一个小瓶子里装满了水,另外一...

写鸟的作文
答:写鸟的作文一 我“养”了许多小麻雀,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啊,我养的都是能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小麻雀,只要他们饿了,便会飞来窗台上我准备的的“满汉全席”美美的吃一顿,在和伙伴们飞走玩耍。 我为它们准备的“满汉全席”可丰盛了啦!有葡萄丁,有苹果丁,有白米饭粒,有麻糕和饼干的大块碎屑……“满汉全席”准...

写鸟的四年级作文
答:鸟,是我最喜欢的动物。它那小巧玲珑的翅膀上长满了米黄色的羽毛,摸上去毛茸茸的。一张小嘴一天到晚不知疲倦地唱着歌。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写鸟的四年级作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篇一:小鸟的哭泣】 我梦想,我是一只遨游在蓝天的小鸟,在无边无际的天界展翅飞翔。可是,就在那天,我的梦想破碎了。 我时常仰卧...

写鸟的作文350字
答:下面我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写鸟的作文35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小鸟】 我家养了四只小鸟,它们的名字叫“十姐妹”,是我八岁生日那天,爸爸送我的。 “十姐妹”身上的羽毛是棕色的,腹部的羽毛是白色的。它的头上长着两只像米粒大小的圆眼睛,非常有神。“十姐妹”嘴的颜色很有意思,雌鸟的嘴是粉色的,...

小鸟的作文
答:小鸟的作文1 在我的家里,有六只可爱的“小鸟”,它们会唧唧喳喳地叫,会害怕,会生气,会高兴···让我百看不厌,爱不释手。 大家知道现在最风靡地球的一款网络游戏《愤怒的小鸟》吧?我的那六只小鸟就是里面的角色,有绿色的大嘴鸟,白色的巾帼英雄鸟,黑色的炸弹鸟,黄色的三角鸟,蓝色的小小鸟,红色的小鸟。它们...

描写鸟的作文
答:以下是我整理的描写鸟的作文六篇,欢迎阅读! 【篇一:我是一直孤独的小鸟】 我是一只住在森林里的一只小鸟啊,整天无忧无虑的呆在这里,这里是我美丽的家园,这里有我的爸爸,有我的妈妈,有我的许多的好伙伴……可是,有一天森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枪声,和我在一起玩耍的小伙伴当场暴毙身亡,我知道这是父母说的人类...

作文一只小鸟的旅行450字
答:最后,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完美的结局,而波波呢,成了第一只环游世界的鸟! 范文三:《小鸟去旅行》 小鸟对鸟妈妈说:“妈妈我已经长大了,我要一个人去旅行。”鸟妈妈说:“好啊!但是我们家钱不多了。”小鸟说:“没事,我一路上就喊:‘不多了,不多了’”。 小鸟飞到了渔村里一路上都喊:“不多了。”一名...

描写春天小动物的作文鸟儿
答:篇1:描写春天小动物的作文鸟儿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在这生机勃勃的季节里,鸟儿们异常活跃起来。 每天清晨,我都会被窗外各种各样的鸟鸣声唤醒,有时清脆欢快,有时婉转悠扬,像闹钟一样准时。最近我生病在家,一个人孤单在床上迷迷糊糊躺着,这时,鸟儿就成了我最要好的伙伴,它们那温和的声声安慰使我很快康复了。 一次...

鸟的描写作文300字
答:鸟的描写作文300字 篇1 我养过一只布谷鸟。那是夏天的时候,爸爸在上班的地方抓住的。它的羽毛是黑色的,脖子上的羽毛黄一道,蓝一道,就像戴了一条漂亮的花围巾。它的嘴巴尖尖的、小小的,吃东西的时候,可爱极了。 这只布谷鸟非常胆小,它刚到我们家是,躲在阳台的墙角,什么东西也不吃,我让妈妈掰开布谷鸟的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