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急求 现代诗歌+200字赏析 高分急求四首适合大学迎新晚会朗诵的现代诗!!

作者&投稿:琦采 2025-05-13
高分急求古诗赏析!

  1)傍晚时分,夕阳西下,晚霞笼罩着宁静的村庄,河边桃花灼灼,就像那绯红的轻云飘在上空,连那水里的倒影也是绯红一片!对岸萋萋芳草地,那放牛的牧童也不知到哪寻找小伙伴了,牛背上还栖息着一只鸟,生活是多么宁静、舒适,风光宜人!
  2)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酿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蜂与蝶在诗人词客笔下,成为风韵的象征。然而小蜜蜂毕竟与花蝴蝶不同,它是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积累甚多而享受甚少。诗人罗隐着眼于这一点,写出这样一则寄慨遥深的诗的“动物故事”。仅其命意就令人耳目一新。此诗艺术表现上值得注意的有三点:

  一、欲夺故予,反跌有力。此诗寄意集中在末二句的感喟上,慨蜜蜂一生经营,除“辛苦”而外并无所有。然而前两句却用几乎是矜夸的口吻,说无论是平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领地。这里作者运用极度的副词、形容词——“不论”、“无限”、“尽”等等,和无条件句式,极称蜜蜂“占尽风光”,似与题旨矛盾。其实这只是正言欲反、欲夺故予的手法,为末二句作势。俗话说:抬得高,跌得重。所以末二句对前二句反跌一笔,说蜂采花成蜜,不知究属谁有,将“尽占”二字一扫而空,表达效果就更强。如一开始就正面落笔,必不如此有力。

  二、叙述反诘,唱叹有情。此诗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但议论并未明确发出,而运用反诘语气道之。前二句主叙,后二句主议。后二句中又是三句主叙,四句主议。“采得百花”已示“辛苦”之意,“成蜜”二字已具“甜”意。但由于主叙主议不同,末二句有反复之意而无重复之感。本来反诘句的意思只是:为谁甜蜜而自甘辛苦呢?却分成两问:“为谁辛苦”?“为谁甜”?亦反复而不重复。言下辛苦归自己、甜蜜属别人之意甚显。而反复咏叹,使人觉感慨无穷。诗人矜惜怜悯之意可掬。

  三、寓意遥深,可以两解。此诗抓住蜜蜂特点,不做作,不雕绘,不尚词藻,虽平淡而有思致,使读者能从这则“动物故事”中若有所悟,觉得其中寄有人生感喟。有人说此诗实乃叹世人之劳心于利禄者;有人则认为是借蜜蜂歌颂辛勤的劳动者,而对那些不劳而获的剥削者以无情讽刺。两种解会似相龃龆,其实皆允。因为“寓言”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作者为某种说教而设喻,寓意较浅显而确定;另一种是作者怀着浓厚感情观物,使物著上人的色彩,其中也能引出教训,但“寓意”就不那么浅显和确定。如此诗,大抵作者从蜂的“故事”看到那时苦辛人生的影子,但他只把“故事”写下来,不直接说教或具体比附,创造的形象也就具有较大灵活性。而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同意义的苦辛人生,与蜂相似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所谓“终朝聚敛苦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红楼梦》“好了歌”);一种是“运锄耕劚侵星起”而“到头禾黍属他人”。这就使得读者可以在两种意义上作不同的理解了。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劳动光荣成为普遍观念,“蜂”越来越成为一种美德的象征,人们在读罗隐这诗的时候,自然更多地倾向于后一种解会了。可见,“寓言”的寓意并非一成不变,古老的“寓言”也会与日俱新。
  3)唐伯虎《画鸡》诗:激发向上的精神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唐伯虎就是唐寅,明代诗人、画家。雄鸡啼曙本是其自然属性,在常人眼中,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在题诗《画鸡》里,它却成为了冲破黑暗、迎来曙色的光明之神,啼声成了催人奋进、激人兴起的号角。一首题诗,使画的意境顿时变得高昂和开阔。
  4)杜牧古诗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释]

  1. 莺啼:即莺啼燕语。

  2. 郭:外城。此处指城镇。

  3. 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4. 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

  5. 楼台:楼阁亭台。此处指寺院建筑。

  6. 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译文]

  千里辽阔的江南莺啼燕语,绿叶映衬红花,处处春意浓,水乡山城,酒店前的小旗迎风轻轻摆动。啊,昔日南朝建造的一座座寺庙,如今都隐现在一片迷茫的烟雨之中。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一开头,就象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摇荡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丽外,恐怕还由于这种繁丽,不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仅仅局限于一个角落,而是由于这种繁丽是铺展在大块土地上的。因此,开头如果没有“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但是,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对于这种意见,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焕的说法是对的,这是出于文学艺术典型概括的需要。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后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从前两句看,莺鸟啼鸣,红绿相映,酒旗招展,应该是晴天的景象,但这两句明明写到烟雨,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千里范围内,各处阴晴不同,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过,还需要看到的是,诗人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江南特点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层次丰富而有立体感。诗人在缩千里于尺幅的同时,着重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诗的前两句,有红绿色彩的映衬,有山水的映衬,村庄和城郭的映衬,有动静的映衬,有声色的映衬。但光是这些,似乎还不够丰富,还只描绘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所以诗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笔:“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就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南朝”二字更给这幅画面增添悠远的历史色彩。“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诗人先强调建筑宏丽的佛寺非止一处,然后再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唱叹,就特别引人遐想。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但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讽刺说”,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的时代佛教也是恶性发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讽刺。其实,解诗首先应该从艺术形象出发,而不应该作抽象的推论。杜牧反对佛教,并不等于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寺建筑也一定讨厌。他在宣州,常常去开元寺等处游玩。在池州也到过一些寺庙,还和僧人交过朋友。著名的诗句,象“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边柳拂桥”,“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都说明他对佛寺楼台还是欣赏流连的。当然,在欣赏的同时,偶尔浮起那么一点历史感慨也是可能的。
  5)徐俯:春游湖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作者介绍】徐俯(1075-1141) 字师川,号东湖居士,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黄庭坚之甥。因父死于国事,授通直郎,累官右谏议大夫。绍兴二年(1132),赐进士出身。三年,迁翰林学士,擢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官至参知政事。后以事提举洞霄宫。工诗词,语言秀丽,意境开阔。代表作有《念奴娇》、《卜算子》([二]、[三])、《踏莎行》([一]、[三])、《鹧鸪天》(一)等,其中以《念奴娇》为最著名。该词联想丰富,意象纷呈,浩气弥漫,颇有李白《月下独酌》和苏轼《水调歌头*中秋》的那般放荡不羁和豪迈气象。有《东湖集》,不传。
  【说明】这首诗把春天湖边景色写得明媚可人。第三、四句描写春江雨后水势高涨,把石桥都给淹没了,行人只好坐船摆渡过去。景致虽小,颇见情趣。这首诗很受人传诵,甚至一想到“春雨断桥”,就联想到了徐师川的名字。
  【解释】①这句意思是:转眼之间春意已经很浓了。②夹岸--两岸。蘸水--碰到了湖水。这句形容湖水高涨,使岸上低垂的桃花轻轻贴着水面开放。③断桥--把桥面淹没了。度--同“渡”。文字
  6)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译文〗
  江水碧绿水鸟的白翎显得更加洁白,
  山峰青翠映衬得花儿象燃烧的火一样红。
  今年的春天眼看又过去了,
  不知什么时候才是我回家的日子。
  〖点评〗
  这首诗以色彩鲜明,清新怡人的美好风光反衬诗人强烈盼望归家的心情,抒

  发了作者长久旅居他乡的感慨。
  【国画欣赏】
  此帧以精简的笔意、巧妙的构思栩栩如生地刻画了白鹭在大江边生活的情

  景,具有强烈的艺术感召力。
  7)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bēi),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象被山口咬住一样,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陂 : 指池塘。
  衔 : 口里含着。
  漪 : 水波纹。


  师:这首诗是宋代著名的诗人雷震写的。从题目上看这首诗是写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色?

  生:这首诗是写农村晚上的景色。

  生;这首诗是写乡村傍晚时候的景色。

  师:你们的理解都有道理。到底怎样理解更恰当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诗就知道了。这首诗有三个生字,大家看拼音读一读,记住它。

  (自由读生字,提名读)

  师:字音生字的都读准了,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首诗,看自己能否读正确。

  (自由读,提名读)

  师:读了这首诗,你认为怎样理解“村”和“晚”?

  生:“村晚”指山村的傍晚。

  师:你为什么这样理解?

  生:诗中第二句是“山衔落日浸寒漪”。从这句话中可以知道这首诗写山村傍晚时候的景色。

  师:你很会读书。刚才这位同学理解题目的意思联系课文理解,这种理解方法叫做联系上下文理解。(板书:联系上下文)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一读这首诗,哪儿看不懂就在不懂的下面打上问号。

  生:“陂”什么意思?

  生:什么叫“漪”?

  生:“衔”什么意思?

  生:我不懂“浸寒漪”的意思。

  师: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中,有一个“陂”字。(出示课件)这就是“陂”,指的是池塘。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草长在什么地方不?

  生:草长在池塘里。

  师:“草满池塘水满陂”中的“陂”指池塘,它和前面的“池塘”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前面的“池塘”又是指的什么呢?

  生:“陂”与前面的“池塘”意思不一样,从图上看,草是长在池塘边上的。

  师:你是通过看图理解的。“池塘”指的什么呢?(出示课件:塘 1、堤岸;2、水池;3、浴池;)字典里“塘”有三种解释,请大家把第一句话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塘”应该选择哪种解释?

  生:“塘”是堤岸的意思,“池塘”就是池塘的堤岸。

  师:谁能把这一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生:茂密的小草长满了池塘的堤岸,池塘里的水满满的。

  师:刚才我们通过查字典和图文结合的方法理解了“池塘”和“陂”的意思,(板书:查字典 图文结合)这是理解古诗的一种重要的方法。诗中一些不理解的字词,可以采用查一查工具书,可以图文结合,也可以同桌交流,真不会的老师可以帮助你们解决。你们自己读一读这首诗,运用适合自己的一些方法,看一看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学生自由学习)

  生:我通过查字典知道了“衔”是含住的意思。“漪”指水波纹。

  生;从课件上,我明白了“山衔落日”太阳慢慢落山了,落在两山之间,像被两山含住一样。

  生:“浸寒漪”指山衔落日的倒影浸入有凉意的水波纹里。

  师:学得真好。

  生:“信口”是什么意思?

  师:“信口”是随口的意思,“信口吹”就是随便地吹。还有不明白的吗?

  生:没有了。

  师:“拦路虎”都解决了,哪位同学能指着图,把这首诗的大概意思说一说。

  生:密密麻麻的野草长满了堤岸,水涨满了池塘,太阳慢慢的落山了,落在两山之间像被山含住,。它们的倒影浸在有凉意的水波纹里。放牧归来的儿童,横坐在牛背上,手拿短笛,胡乱地吹着,一点也不成腔调。

  师:涨满秋水的池塘,池塘堤岸茂密的小草,两山之间的夕阳,手拿短笛、横坐牛背的牧童,构成了一幅牧童晚归图,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学们美不美?

  生:(齐声说)美。

  师:同学们,把你们感受到的体会到的,通过你们的读把它表达出来。

  (自由读,提名读,齐读)

  师:雷震这首诗写景抒情,浑然一体,因而叫人喜爱。古人写诗讲究用字,请你们自己读一读这首诗,你认为哪些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生:“衔”字用得好,把太阳落山的样子形象的写了出来。

  生:“衔”还写出了太阳落山时的一种动态美,两山像一张嘴一样,把太阳叼住了。

  师:你体会得真好。

  生:“横”字用得好。从“横”字可以看出牧童很顽皮。

  师:“横”可以换成什么字?

  生:“横”可以换成“坐”。

  生:“横”可以换成“骑”。

  生:“横”可以换成“跨”。

  师:为什么这里用“横”呢?

  生:从“横”字看出了牧童活泼可爱。

  生:用“横”字让人体会到儿童的天真活泼。

  师:还有哪个字用得好?

  生:“信口”这个字用得好,我从这个字里体会到牧童悠闲自得的样子。

  师:从这个字还能体会到什么?

  生:还可以看出牧童不守规矩,非常淘气。

  生:两个“满”字用得好,写出了草多,水多。

  师:同学们真会体会。两个“满”字使我们仿佛看到了小草生机勃勃的景象和秋水满塘的美景。一个“衔”字把夕阳落山一刹那的景象形象的表现出来。“横”和“信口”两个词语使一个天真活泼,顽皮可爱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全诗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诗中最后两句“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8)村居⑴


  【清】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⑵醉⑶春烟。

  儿童散学⑷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⑸。


  【注释】

  ⑴ 村居:住在农村。

  ⑵ 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⑶ 醉:迷醉,陶醉。

  ⑷ 散学:放学。

  ⑸ 纸鸢: 鸢:老鹰。纸鸢:风筝。


  【题解】

  《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高鼎。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方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赏析】

  《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读了这首诗,我们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农村的美丽春景,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第一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第二句写的是人物活动。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
  9)作者:唐 胡令能

  原文: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简析]

  1、稚子:年龄小的孩子;

  2、垂纶:钓鱼;

  纶:钓鱼用的丝线;

  3、莓:一种小草;

  4、苔:苔藓植物;

  5、借问:向人打听;

  6、应:理睬;

  7、遥:远远地;

  【诗文解释】

  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乱草青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答话。

  [简析]

  这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情趣的诗作。

  一、二句重在写形,三、四句重在传神。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由此亦可想见小儿不拘形迹专注于钓鱼的情景。“草映身”,不仅是在为小儿画像,在结构上,也为下句的“路人借问”埋下伏笔。因为路人之向他打问,就因为看得见他。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他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他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他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至于他在“招手”之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 ,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 遥招手 ”的原因之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这首诗勾画小儿垂钓的神情动态活灵活现,富有生趣,堪称佳作!
  【作者简介】
  胡令能 莆田隐者,唐诗人少为负局锼钉之业。梦人剖其腹,以一卷书内之,遂能吟咏,远近号为胡钉铰。诗四首,皆写得十分生动传神、精妙超凡,不愧是仙家所赠之诗作。《小儿垂钓》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他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怕惊了鱼而不置一词),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其艺术成就丝毫不亚于杜牧著名的《清明》一诗。
  10)野望 王继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赏析:秋天傍晚时分,诗人遥望山野,看到一派秋意颇浓的山野景色,看到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原而归,不禁怀念起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全诗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
  11)【诗歌名称】
  江畔独步寻花

  【创作时代】
  唐代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年),唐代诗人。字子美,河南府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杜甫生逢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广泛地记载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被人称为“诗史”。杜甫擅长各种诗体,诗风沉郁顿挫,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诗歌原文】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词语释义】
  1.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
  2.蹊(xī):小路。
  3.娇:可爱的。
  4.恰恰:形容声音和谐动听。
  5.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本诗句用来形容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留连”是个“联绵词”。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是这个词读音的记录,而与词义无关,所以一个联绵词可能有几种不同的书写形式,如“留连”也写作“流连”,词的意义仍然一样。
  6.江畔:江边。


  【诗歌译文】
  黄四娘家的周围的小路上开满了缤纷的鲜花,千朵万朵的鲜花压得枝条都低低弯下了身。
  嬉闹的彩蝶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婉转动人。

  【诗歌赏析】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蹊”是小路。“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
  上元元年(760)杜甫卜居成都西郭草堂,在饱经离乱之后,开始有了安身的处所,诗人为此感到欣慰。春暖花开的时节,他独自沿江畔散步,情随景生,一连成诗七首。此为组诗之六。
  首句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此句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次句“千朵万朵”,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压枝低”,描绘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景色宛如历历在目。“压”、“低”二字用得十分准确、生动。第三句写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妍。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但他也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风光无限,美景尚多。“时时”,则不是偶尔一见,有这二字,就把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来。正在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这就是末句的意境。“娇”字写出莺声轻软的特点。“自在”不仅是娇莺姿态的客观写照,也传出它给人心理上的愉快轻松的感觉。诗在莺歌“恰恰”声中结束,饶有余韵。读这首绝句,仿佛自己也走在千年前成都郊外那条通往“黄四娘家”的路上,和诗人一同享受那春光给予视听的无穷美感。
  此诗写的是赏景,这类题材,盛唐绝句中屡见不鲜。但象此诗这样刻画十分细微,色彩异常秾丽的,则不多见。如“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常建《三日寻李九庄》),“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王昌龄《春宫怨》),这些景都显得“清丽”;而杜甫在“花满蹊”后,再加“千朵万朵”,更添蝶舞莺歌,景色就秾丽了。这种写法,可谓前无古人。
  其次,盛唐人很讲究诗句声调的和谐。他们的绝句往往能被诸管弦,因而很讲协律。杜甫的绝句不为歌唱而作,纯属诵诗,因而常常出现拗句。如此诗“千朵万朵压枝低”句,按律第二字当平而用仄。但这种“拗”决不是对音律的任意破坏,“千朵万朵”的复叠,便具有一种口语美。而“千朵”的“朵”与上句相同位置的“四”字,虽同属仄声,但彼此有上、去声之别,声调上仍具有变化。诗人也并非不重视诗歌的音乐美。这表现在三、四两句双声词、象声词与叠字的运用。“留连”、“自在”均为双声词,如贯珠相联,音调宛啭。“恰恰”为象声词,形容娇莺的叫声,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听觉形象。“时时”、“恰恰”为叠字,即使上下两句形成对仗,又使语意更强,更生动,更能表达诗人迷恋在花、蝶之中,忽又被莺声唤醒的刹那间的快意。这两句除却“舞”、“莺”二字,均为舌齿音,
  这一连串舌齿音的运用造成一种喁喁自语的语感,惟妙惟肖地状出看花人为美景陶醉、惊喜不已的感受。声音的效用极有助于心情的表达。
  在句法上,盛唐诗句多天然浑成,杜甫则与之异趣。比如“对结”(后联骈偶)乃初唐绝句格调,盛唐绝句已少见,因为这种结尾很难做到神完气足。杜甫却因难见巧,如此诗后联既对仗工稳,又饶有余韵,使人感到用得恰到好处:在赏心悦目之际,听到莺歌“恰恰”,不是更使人陶然神往么?此外,这两句按习惯文法应作:戏蝶留连时时舞,娇莺自在恰恰啼。把“留连”、“自在”提到句首,既是出于音韵上的需要,同时又在语意上强调了它们,使含义更易为人体味出来,句法也显得新颖多变。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罗:还没睡? 简:没见你平安回来怎么能睡?梅森先生怎么样? 罗:他没事,有医生照顾。 简:昨晚上你说要受到的危险过去了? 罗:梅森不离开英国很难保证。但愿越快越好。 简:他不像是一个蓄意要害你的人。 罗:当然不。他害我也可能出于无意。坐下。 简:格蕾丝·普尔究竟是谁?你为什么要留着她? 罗:我别无办法。 简:怎么会? 罗:你忍耐一会儿,别逼着我回答。我我现在多么依赖你!嗨!该怎么办,简? 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个年青人,他从小就被宠爱坏了。他犯下极大的错误——不是罪恶,是错误——它的后果是可怕的。唯一的逃避是逍遥在外,寻欢作乐。后来,他遇见个女人,一个二十年里他从没见过的高尚女人,他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机会。可是世故人情阻碍了他。那个女人能无视这些吗? 简:你在说自己,罗彻斯特先生? 罗:是的。 简:每个人以自己的行为向上帝负责,不能要求别人承担自己的命运,更不能要求英格拉姆小姐。 罗:哼!你不觉得我娶了她,她可以使我获得完全的新生? 简:既然你问我——我想不会。 罗:你不喜欢她?说实话! 简:我想,她对你不合适。 罗:啊——那么自信?那么谁合适?你有没有什么人可以推荐?哼! 嗨—— 你在这儿已经住惯了? 简:我在这儿很快乐。 罗:你舍得离开这儿吗? 简:离开这儿? 罗:结婚以后我不住这儿了。 简:当然。阿黛勒可以上学,我可以另找个事儿。 我要进去了!我冷! 罗:简! 简:让我走吧! 罗:等等! 简:让我走! 罗:简! 简:你为什么要跟我讲这些!她跟你,与我无关。你以为我穷,不好看,就没有感情吗?我也会的,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一定要使你难以离开我,就像现在我难以离开你!上帝没有这样。我们的精神是同等的,就如同你跟我经过坟墓,将同样地站在上帝面前! 罗:简! 简:让我走吧! 罗:我爱你,我爱你! 简:不!别拿我取笑了! 罗:取笑?我要你!布兰奇有什么,我对她,不过是她父亲用以开垦土地的本钱。嫁给我,简!说句嫁我! 简:是真的? 罗:嗨,你呀!你的怀疑折磨着我!答应吧!答应吧! 上帝饶恕我,别让任何人干扰我。她是我的,我的! 二 我下了楼梯,走过了楼底下的一段路,终于毫无声响地开了和关了两道门,到了另一排 楼梯,拾级而上,正对面便是坦普尔小姐的房间,一星灯光从锁孔里和门底下透出来,四周 万籁俱寂。我走近一看,只见门虚掩着,也许是要让闷人的病室进去一点新鲜空气。我生性 讨厌犹犹豫豫,而且当时急不可耐,十分冲动——我全身心都因极度痛苦而震颤起来,我推 开门,探进头去,目光搜索着海伦,担心遇见死亡 “海伦!”我轻声耳语道,“你醒着吗?” 她动弹了一下,自己拉开帷幔,我后到了她的脸,苍白、憔悴,却十分镇静,她看上去 没有什么变化,于是我的恐惧心理顿时消失了。 “真是你吗,简?”她以独特的柔和语调问。 “啊!”我想,“她不会死,她们搞错了,要是她活不了啦,她的言语和神色不会那么 镇定自若。” 我上了她的小床,吻了她一下。她的额头冰冷,两颊也冰冷,而且还很消瘦,她的手和 手腕也都冰冷,只有她那微笑依旧。 “你为什么到这儿来,简?已经过了十一点啦,几分钟前我听见敲的。” “我来看你,海伦。我听说你病得很重,我不同你说句话就睡不着。” “那你是来同我告别的了,也许许来得正是时候。” “你上哪儿去吗,海伦?你要回家是不是?” “是的,回到我永久的——我最后的家。” “不,不,海伦,”我顿住了,心里很难过。我竭力咽下眼泪,这时海伦一阵咳嗽,不 过没有吵醒护士。咳完以后,她精疲力尽地躺了几分钟,随后轻声说: “简,你都光着你的小脚呢,躺下来吧,盖上我的被子。” 我照她的话做了。她用胳膊楼住我,我紧偎着她,在沉默了很久之后,她继续低声耳语 着说: “我很愉快,简,你听到我已经死了的时候,你可千万别悲伤。没有什么可以感到悲伤的。总有一天我们大家都得死去。现在正夺去我生命的疾病并不痛苦。既温和而又缓慢,我的心灵已经安息。我不会让任何人感到太悲痛,我只有一个父亲,他新近刚结婚,不会思念我。我那么年纪轻轻就死去,可以逃脱大苦大难。我没有会使自己在世上发迹的气质和才 能。要是我活着,我会一直错下去的。” “可是你到哪儿去呢,海伦?你能看得见吗?你知道吗?”


“我相信,我有信仰,我去上帝那儿。” “上帝在哪儿?上帝是什么?” “我的创造者,也是你的。他不会永远毁坏他所创造的东西。我毫无保留地依赖他的力 量,完全信任他的仁慈,我数着钟点,直至那个重要时刻到来,那时我又被送还给他,他又 再次显现在我面前。” “海伦,那你肯定认为有天堂这个地方,而且我们死后灵魂都到那儿去吗?” “我敢肯定有一个未来的国度。我相信上帝是慈悲的。我可以毫无忧虑地把我不朽的部 分托付给他,上帝是我的父亲,上帝是我的朋友,我爱他,我相信他也爱我。” “海伦,我死掉后,还能再见到你吗?” “你会来到同一个幸福的地域,被同一个伟大的、普天下共有的父亲所接纳,毫无疑 问,亲爱的简。” 我又再次发问,不过这回只是想想而已。“这个地域在哪儿?它存在不存在?”我用胳 膊把海伦楼得更紧了。她对我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宝贵了,我仿佛觉得我不能让她走, 我躺着把脸埋在她的颈窝里。她立刻用最甜蜜的嗓音说: “我多么舒服啊!刚才那一阵子咳嗽弄得我有点儿累了,我好像是能睡着了,可是别离 开我,简,我喜欢你在我身边。” “我会同你呆在一起的,亲爱的海伦。谁也不能把我撵走。” “你暖和吗,亲爱的?” “是的。” “晚安,简。” “晚安,海伦。” 她吻了我,我吻了她,两人很快就睡熟了。 我醒来的时候已经是白天了,一阵异样的抖动把我弄醒了。我抬起头来,发现自己正躺 在别人的怀抱里,那位护士抱着我,正穿过过道把我送回宿舍,我没有因为离开床位而受到 责备,人们还有别的事儿要考虑,我提出的很多问题也没有得到解释。

但一两天后我知道,坦普尔小姐在拂晓回房时,发现我躺在小床上,我的脸蛋紧贴着海伦·彭斯的肩膀,我的胳 膊搂着她的脖子,我睡着了,而海伦——死了。她的坟墓在布罗克布里奇墓地,她去世后十 五年中,墓上仅有一个杂草丛生的土墩,但现在一块灰色的大理石墓碑标出了这个地点,上 面刻着她的名字及“Resurgam”这个字。 三 罗切斯特:谁在那儿?费尔法克斯太太是你?那儿有人吗?(对他的狗)嗯,好了,啊,那儿没人你怎么当有人呢?嗯?那儿有人吗?我说。谁呀? 简·爱:是我。 罗切斯特:简? 简·爱:是的。 罗切斯特:简。 简·爱:是的,是的。 罗切斯特:笑话我吧。 [解说] 我流着泪,说不出话。我握住了他的手。 罗切斯特:是你?简,真是你?你是来看我的?没想到我这样,嗯?哼! [解说] 他用手抚摸着我的面颊。 罗切斯特:怎么?哭了?用不着伤心。能呆多久?一两个钟头?别就走。嗯,还是你有了个性急的丈夫在等你? 简·爱:没有。 罗切斯特:还没有结婚?这可不太好。简,你长的不美,这你就不能太挑剔。 简·爱:是的。 罗切斯特:可也怪,怎么没人向你求婚? 简·爱:我没说没人向我求婚。 罗切斯特:懂了。是啊,那好,简,你应该结婚。 简·爱:是的,是这样,你也该结婚,你也跟我一样,不能太挑剔。 罗切斯特:啊,是啊,当然不。(清一下嗓子)那你几时结婚?我把阿黛尔从学校里接回来。 简·爱:什么结婚? 罗切斯特:见鬼,你不是说过你要结婚。 简·爱:没有。 [解说] 他明白了我的真意。 罗切斯特:那么早晚有个傻瓜会找到你。 简·爱:但愿这样。有个——傻瓜——早已找过我了。 [解说] 这时候,我看见他闭着的眼睛里流出了泪水。 简·爱:我回家了,爱德华,让我留下吧。

用了三天多的时间终于读完了《简爱》,我知道这是一个十分艰巨的过程。这连住的几日,我几乎除了吃饭和睡觉,一切时间都耗费在这本来自遥远国度的小说里。然而我还得在抱怨的同时,不得不承认它的杰出与迷人。很少见到这样迷人的异国风情。这充满着英国十九世纪趣味的故事里,让我感慨了很多。其实我应该早些接触这本书,早就有很多的人介绍它了。可惜,我拥有着一点排外的情愫,一直拖到现在去欣赏它,实在有些相见恨晚。 作为一个外国人,我对英国人的思维和宗教信仰有点难以适应。不过呢,人世间的真情多数是相通的。每当我读到小简爱因为无亲无故而遭受虐待和歧视时,心中顿起的怜悯之情真让人难忘;每当简爱一次次化险为夷让我多么兴奋;当她勇敢地拒绝了圣约翰的求婚而坚持自己心中的真爱时,多么令鼓舞和震撼;特别在文章最后,她抛弃一切去照顾那位可怜的爱德华时,我的心中欣慰与感动迸发而出。 关于这本小说,我想它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它在很多艺术方面的杰出融合。我敢确信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首先,她在描绘风景时,是以一个画家的审美角度去鉴赏,以一个画家情趣去把握光和影的和谐。读中国的小说很少见到这样细腻的风景描写的词汇。应该要感谢这本书的译者周令本的深厚的国文功底,使译本文采熠熠,令原著生辉。其次,夏落蒂.波郎特在语言学上的造诣也很深厚,作为一名英国人,作者可以说至少精通三种以上的外国语言。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可以通过它感受到整个欧洲的文化氛围。比方说英国人的自豪感和绅士风味,德国的大国气氛以及法国女性的天生浪漫情趣。甚至还读出了英国人那种殖民主义的歧视东方人的心理,比如他们称印度是个野蛮的民族。再次,夏落蒂.波郎特对感情戏的处理上,可以称得上很高明。她的主人公很少是一见钟情,这比较现实,但是她赋予的爱情总是在默无声息深入到读者的心田里。如此巧妙的感情戏,让我很意外,很惊喜。

《简爱》的作者如果和中国的曹雪芹相比,毫无疑问,后者的文化底蕴要更博深一些。就像中国和英国人拼比历史,中国人可以无愧地说:我比你老的多。曹雪芹一生所学要比夏落蒂.波郎特要广博的多,毕竟中国的文化底蕴要丰盛的多。中肯的说,简爱的确比不上中国的《红楼梦》。不管是人物丰富还是物致的描绘上,《红楼梦》都是更为杰出的。但是,《简爱》中也有值得中国人去学习和欣赏的地方。比方说,《简爱》对人物的心理描写方面,可以说淋漓尽致。这点在很多中国人的文学作品中做的都不够. 读这本书我仿佛读了一遍《圣经》,西方人对宗教笃深的感情与真诚的信仰,真很令人敬佩。现在的中国是一个缺乏信仰的时代。在读《简爱》时候,让我感受到在拥有宗教哺育下才可以得到的人情的纯美,在现在的中国这真的很难得。其实,很多圣经里的教诲与中国的孔儒的经典思想是相通互补,而现在国人却往往忽视了祖先的睿智。比如圣经里劝人从善,劝人宽忍,劝人感恩,与孔老夫子劝国人礼义仁,两者是相同的。在读《简爱》的时候,我时常被圣经里的美好的思想启迪着,让我联想到中国的现状,心中似乎收获许多。让我坚信,对于中国的儒家文化真的需要重新审视

繁星春水

寂寞增加郁闷

忙碌铲除烦恼――

我的朋友!

快乐在不停的工作里!

(点评)

在寂寞里我们只会想到那些令我们烦恼的事,而在忙碌中,就会没有时间去想烦恼的事,自然而然忙碌就会铲除烦恼,有的人不喜欢忙碌,然而在不忙碌的时候,就会增加烦恼,不是也很烦恼嘛?!!所以快乐在不停的工作中!这首诗写得最好的就是第一句中的“增加”,这个词的本身意义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而不是只是在寂寞中才有郁闷。

繁星春水

聪明人!

在这漠漠的世上,

只能提着“自信”的灯儿,

进行在黑暗里。

(点评)

这首诗像是冰心对聪明人的一个警告,警告那些聪明人不要自以为是。这个世界上有不少自以为是的聪明人,但是就像冰心所说的一样,只能提着“自信” 的灯儿。有多少人聪明反被聪明误。我觉得这首诗写得最好的词是:漠漠,这个词写得很新颖,也有一点诗意!

繁星

繁星闪烁着——
深蓝的太空
何曾听得见他们对语
沉默中
微光里
他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

童年呵!
是梦中的真
是真中的梦
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万顷的颤动——
深黑的岛边
月儿上来了
生之源
死之所!

小弟弟呵!
我灵魂中三颗光明喜乐的星
温柔的
无可言说的
灵魂深处的孩子呵!

黑暗
怎样幽深的描画呢
心灵的深深处
宇宙的深深处
灿烂光中的休息处

镜子
对面照着
反面觉得不自然
不如翻转过去好

醒着的
只有孤愤的人罢!
听声声算命的锣儿
敲破世人的命运

残花缀在繁枝上
鸟儿飞去了
撒得落红满地——
生命也是这般的一瞥么

梦儿是最瞒不过的呵!
清清楚楚的
诚诚实实的
告诉了
你自己灵魂里的密意和隐忧
一〇
嫩绿的芽儿
和青年说
"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
和青年说
"贡献你自己!"
深红的果儿
和青年说
"牺牲你自己!"
一一
无限的神秘
何处寻他
微笑之后
言语之前
便是无限的神秘了
一二
人类呵!
相爱罢
我们都是长行的旅客
向着同一的归宿
一三
一角的城墙
蔚蓝的天
极目的苍茫无际——
即此便是天上一人间
一四
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儿
卧在宇宙的摇篮里
一五
小孩子!
你可以进我的园
你不要摘我的花——
看玫瑰的刺儿
刺伤了你的手
一六
青年人呵!
为着后来的回亿
小心着意的描你现在的图画
一七
我的朋友!
为什么说我"默默"呢
世间原有些作为
超乎语言文字以外
一八
文学家呵!
着意的撒下你的种子去
随时随地要发现你的果实
一九
我的心
孤舟似的
穿过了起伏不定的时间的海
二十
幸福的花枝
在命运的神的手里
寻觅着要付与完全的人
二一
窗外的琴弦拨动了
我的心呵!
怎只深深的绕在余音里
是无限的树声
是无限的月明
二二
生离——
是朦胧的月日
死别——
是憔悴的落花
二三
心灵的灯
在寂静中光明
在热闹中熄灭
二四
向日葵对那些未见过白莲的人
承认他们是最好的朋友
白莲出水了
向日葵低下头了
她亭亭的傲骨
分别了自己
二五
死呵!
起来颂扬他
是沉默的终归
是永远的安息
二六
高峻的山巅
深阔的海上——
是冰冷的心
是热烈的泪
可怜微小的人呵!
二七
诗人
是世界幻想上最大的快乐
也是事实中最深的失望
二八
故乡的海波呵!
你那飞溅的浪花
从前怎样一滴一滴的敲我的盘石
现在也怎样一滴一滴的敲我的心弦
二九
我的朋友
对不住你
我所能付与的慰安
只是严冷的微笑
三〇
光阴难道就这般的过去么
除却缥渺的思想之外
一事无成!
三一
家是最不情的——
人们的泪珠
便是他的收成
三二
玫瑰花的剌
是攀摘的人的嗔恨
是她自己的慰乐
三三
母亲呵!
撇开你的忧愁
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
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三四
创造新陆地的
不是那滚滚的波浪
却是地底下细小的泥沙
三五
万千的天使
要起来歌颂小孩子
小孩子!
他细小的身躯里
含着伟大的灵魂
三六
阳光穿进石隙里
和极小的刺果说
"借我的力量伸出头来罢
解放了你幽囚的自己!"
树干儿穿出来了
坚固的盘石
裂成两半了
三七
艺术家呵!
你和世人
难道终久的隔着一重光明之雾
三八
井栏上
听潺潺山下的河流——
料峭的天风
吹着头发
天边——地上
一回头又添了几颗光明
是星儿
还是灯儿
三九
梦初醒处
山下几叠的云衾里
瞥见了光明的她
朝阳呵!
临别的你
已是堪怜
怎似如今重见!
四〇
我的朋友!
你不要轻信我
贻你以无限的烦恼
我只是受思潮驱使的弱者阿!
四—
夜已深了
我的心门要开着——
一个浮踪的旅客
思想的神
在不意中要临到了
四二
云彩在天空中
人在地面上
思想被事实禁锢住
便是一切苦痛的根源
四三
真理
在婴儿的沉默中
不在聪明人的辩论里
四四
自然呵!
请你容我只问一句话
一句郑重的话
我不曾错解了你么
四五
言论的花儿
开的愈大
行为的果子
结得愈小
四六
松枝上的蜡烛
依旧照着罢!
反复的调儿
弹再一阕罢!
等候着
远别的弟弟
从夜色里要到门前了
四七
儿时的朋友
海波呵
山影呵
灿烂的晚霞呵
悲壮的喇叭呵
我们如今是疏远了么
四八
弱小的草呵!
骄傲些罢
只有你普遍的装点了世界
四九
零碎的诗句
是学海中的一点浪花罢
然而他们是光明闪烁的
繁星般嵌在心灵的天空里
五〇
不恒的情绪
要迎接他么
他能涌出意外的思潮
要创造神奇的文字
五—
常人的批评和断定
好像一群瞎子
在云外推测着月明
五二
轨道旁的花儿和石子!
只这一秒的时间里
我和你
是无限之生中的偶遇
也是无限之生中的永别
再来时
万千同类中
何处更寻你
五三
我的心呵!
警醒着
不要卷在虚无的旋涡里!

远和近(顾城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
这首诗很像摄影中的推拉镜头,利用“你”、“我”、“云”主观距离的变换,来显示人与人之间习惯的戒惧心理和人对自然原始的亲切感
这组对比并不是毫无倾向的,它隐含着“我”对人性复归自然的愿望。
【鉴赏一】
《远和近》虽只有短短的六句,却容纳了对历史反思的丰富内涵。“远”、“近”:是物理距离概念,这是客观存在,有科学的衡量标准。但在情感作用下产生的心理距离却不同,“远”可以变“近”,“近”可以变“远”。诗中用“你”、“我”、“云”心理距离的变换,曲折地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戒备以及诗人对和谐、融洽的理想人际关系的向往、追求 诗中的“你“我”、“云”三个意象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你”、“我”都生活在客观现实中、同属于社会的组成人员,“云”则象征着美丽淳朴的大自然。“你看我时很远”,这是地近心远,“咫尺天涯”:“你看云时很近”,这是地远心近,“天涯若比邻”。诗人这种“人远天涯近”的辩证感情方式已成为人审美理想的发展的方式,即“由客体的真实,趋向主体的真实,由被动的反映,趋向主观的创造。”
这首诗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匠心独运,给人的印象是:自然而不自然,工巧而不矫饰。

热爱生命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汪国真的诗作,强调意象和个人理想的追求,对安抚痴迷者的心灵起过很大的作用。
《热爱生命》,可以说是汪国真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四个肯定的回答表达出为何要热爱生命的哲理。四个段落,看似相似,却各有其趣。四个段落分别以“成功”、“爱情”、“奋斗历程”和“未来”为意象进行分析和回答。这四个意象可以说是包括汪国真、席慕容在内的一些清新哲理派诗人惯用的几个意象,不晦涩,不故弄玄虚,不生僻难解,可以说是完全区别于朦胧诗的特点,也是汪国真的诗歌取得成功之原因所在。
中国的诗歌,从最早开始,就大多承载着歌唱功能的,但是朦胧诗却背弃了这个主要功能。尽管朦胧诗在八十年代受到读者的极大关注和追捧,但它毕竟是残缺的、先天不足的。我个人虽然非常欣赏朦胧诗,但对这一缺陷却深感遗憾。
朦胧诗多半孤傲,这帮助诗歌成功,也促使它衰败。相反,汪国真的诗歌背弃孤傲,甚至在韵律的营造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他的诗歌基本上都是可以直接拿来谱曲歌唱的,热衷于流行音乐的年青人,自然也较容易接受这种诗歌形式了。
在意境上,汪国真似乎不如朦胧派。汪国真惯用“爱情”、“成功”等意象,他的大量作品都采用了这些基本意象,这也许是汪国真本人的偏好,也可能是为了迎合意识形态的一种妥协吧。
其实,汪国真的诗歌不是单纯的说教,他说“既然已经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他没有呼喊口号非要你去这么做,而是娓娓吟唱建议你去这么做,对九十年代的诗歌读者来说,这是非常明智的一种教化手段。
汪国真的诗歌总是体现出一种鲜明的教化功能,因此他的诗歌甚至可以进入语文教材。汪国真的诗歌,曾经掀起过一个热潮,使他成为诗歌界的新秀,成为年青人的朋友和老师。我不知道,这一切是否得助于他的诗歌的富有热情的教化作用?
还是来说《热爱生命》。在我读来,汪诗热爱的不是最终的成功和未来的美好结局,不是爱情的获得和奋斗目标的实现。诗作里溢出的热爱,其实是一个过程、是一种追求,“风雨兼程”、“吐露真诚”……这些都是体现热爱的种种表现。热爱生命,不是因为想要获得而去热爱,而是因为热爱而最终获得。这样,诗歌的主题就升华了。
《热爱生命》,是一首非常适合朗读的抒情诗歌,也可以作为励志的诗歌来读。我相信,只要心中有爱,有着对生命的一种热爱,一切美好的结果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高分急求 悬赏分:10 - 离问题结束还有 13 天 7 小时

高分???


你是否需要了解?

高分急求 现代诗歌+200字赏析
【鉴赏一】《远和近》虽只有短短的六句,却容纳了对历史反思的丰富内涵。“远”、“近”:是物理距离概念,这是客观存在,有科学的衡量标准。但在情感作用下产生的心理距离却不同,“远”可以变“近”,“近”可以变“远”。诗中用“你”、“我”、“云”心理距离的变换,曲折地反映了人与人之间...

谁能帮我找一篇现代诗,配200字赏析的,谢谢
诗人闻一多20年代曾提倡现代诗歌的“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再别康桥》一诗,可以说是“三美”具备,堪称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现代诗歌的原文和赏析,诗歌不要太短,800+字赏析
关于未来,关于梦想 曾经多少次看到梦里的画面 在眼前残酷而真实的演绎 想竭力改变的命运呵 一次次从现实的梦里惊醒 想打破命运的禁锢 从滚热的水里到宽阔的大河 自由呵命运,我要自己握住 当我牢牢地攥着手心的一把 我看到,我知道残酷的命运 他将如何的折磨我,凭那些 爱情亲情友情这些我不愿割舍...

急求现当代诗歌以及评语,快~~!!高分悬赏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这首诗里就是用雨中丁香结做为人们愁心象征的,很显然,戴望舒从这些诗词中吸取了描写愁情的意境和方法,用来构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这种吸收和借鉴是很明显的,但是能不能说《雨巷》的意境和形象就是旧诗名居“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

高分急求:醉花阴或破阵子的诗歌素描或400字翻译,谢谢了,在线等_百度知 ...
赏析: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传说清照将此词寄给赵明诚后,惹得明诚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词数阕,然终未胜过清照的这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这一天从早到晚,天空都是布满着“薄雾浓云”,这种阴沉沉的天气最使人感到愁闷难捱。外面天气不...

高分急求四首适合大学迎新晚会朗诵的现代诗!!
《十八岁青春畅想曲》(可以在QQ音乐里搜索到朗诵音频,祝顺利)18岁畅想曲 18支蜡烛,被轻轻吹灭,深情地注视,留给昨夜未眠的青春。今天的我们,被阳光召唤,奔腾的热情,汇成明天引吭的高歌。是否还记得每晚枕旁,妈妈为你哼唱的歌曲。是否还记得童年的无忧无虑,天地之间和伙伴快乐的游戏。是否还记得第...

高分急求2013元旦贺现代诗,一首或两首,字数要能读够3分钟以上!小学生朗 ...
关于元旦的诗歌(现代) 《元旦·待春》 ■ 曙光 躲在你的怀里,用微笑表演哭泣 我完美的做作哦,诱骗了自己 那一桢情感的废墟,从他 还是从我掩映?朝朝暮暮的 过去——多辛苦的你 扮演谁? 穿插的游戏,理论演算着迷 彼此曾风光的作秀哦,作秀 谁在饰演英雄?故事 开始意料之中的结局 大家都把...

求一首古代诗歌及200字赏析 要原创 在线等 好的多加分
这种刻意经营的旋律组合,渲染了诗中“梦”的氛围,也给吟唱者更添上几分“梦”态。熟悉徐志摩家庭悲剧的人,或许可以从中捕捉到一些关于这段罗曼史的影子。但它始终也是模糊的,被一股不知道往哪个方向吹的劲风冲淡了,以至于欣赏者也同吟唱者一样,最终被这一股强大的旋律感染得醺醺然,陶陶然了。

催人泪下感恩老师的朗诵稿,怎么写?
急求感人的朗诵词,要争取催人泪下 诗配乐——孩子,抓紧妈妈的手!(汶川地震,听一回哭一回)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去天堂的路,太黑了,妈妈怕你碰了头。快,抓紧妈妈的手,让妈妈陪你走! 妈妈,怕,天堂的路,太黑,我看不见你的手。自从倒塌的墙把阳光夺走,我再也看不见你柔情的眸。 孩子,你走吧,前面的...

急求:关于苏轼的资料(赏分)
苏东坡自称平生有三不如人的事隋,即喝酒,下棋及唱曲子,但他的诗文、书、画却名垂后世。 一,书香世家 苏轼,字子瞻,又宇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生于北宋中期,即仁宗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母程氏是大里氏木(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程文应的女儿,书香门第出身,因从小耳闻目染,故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