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第一课草原内容。找到把网站发给我

作者&投稿:包叶 2024-06-30
五年下册课文阅读教学设计
1、草原
课前预习
1、给带点的字注音
愉快 柔美 渲染 勾勒 洒脱 迂回 拨转马头拘束鄂温克 天涯
2、写出带点字的意思
一碧千里( )( )翠色欲流( )( ) 流入云际( ) 群马疾驰( )( ) 天涯碧草( )( )
3、了解下列词语意思
茫茫 渲染 勾勒 鄂温克
4、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标注拼音。标注自然段序号。
课时安排:预习(20分钟)→精读(一)(40分钟)→精读(二)(40分钟)→练习(20分钟)
预习(20分钟)
一、板题引入,了解作者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1课《草原》(板书1、草原),课文作者是谁?(老舍)我们学过他写的那篇课文?(猫)“老舍”是作者发表文章时用的笔名,他的原名舒庆春(副板书 舒庆春),字舍予,是他名字“舒”字的分写。现代著名作家,生于1899年,去世于1966年(副板书1899—1966)。著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解放后勤奋创作,写了二十多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人民艺术家。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老舍来内蒙参观访问时写的一篇游记。
二、检查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情况。
1、过渡:下面,检查一下同学们朗读课文情况。
2、以开火车方式指名朗读,并随机叫停,订正字音,了解预习中字词的意思。
3、自由读文,争取读正确。精读课(一)
一、引入
二、学习第一句话
1、指读课文第一句话,思考读懂了什么?
2、汇报:○1这次是老舍第一次看到草原。○2第一次看到草原,他一定很高兴。
三、学习写“天”的部分
1、过渡:“这次,我看到了草原,”作者首先写看到了草原的什么?哪些句子是写“天”的?(板书 天)
2、在作者的笔下,草原的天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写草原天的这句话,一会请你说读懂了什么?
3、学生汇报:○1与别处的天比较,说明草原的天更“可爱”。○2草原的空气特别“清鲜”,天空特别“明朗”,○3作者在这样的环境中想大声唱一首歌。
4、指导有感情朗读,展示草原“天”的特点。
5、小结“这里,作者不仅写清楚了草原的天是怎样的天,还写了自己的感受,即写了”所见“又写了”所感“(副板书 所见 所感)。我们在学习这句话时,实际是结合作者所见、所感谈了自己的体会(副板书 体会)。
四、学习写“地“的部分
1、过渡:接下来,作者又写了草原的哪里?(板书 天底下)直接写天底下的句子有几个?
2、对写“天底下“的句子,你有怎样的体会?(结合“一碧千里”说草原广阔无边,到处都是绿色,结合“茫茫”,说草原虽广阔,但往远处看还是比较清楚的,茫茫,没有边际,看不清楚,如~~的大海,因为草原空气清鲜,天空明朗,往远看也仍能看清楚)
3、对写羊群的句子,你有怎样体会?(运用比喻写法,展示了草原的美,有动感)
4、写完羊群后,作者又写了什么?(明确为小丘的线条)对这句话你有怎样体会?(这里用了两个美术方面的术语,教师用简笔画帮助学生了解“渲染”“勾勒”的意思,草原小丘的特别形状使人感觉草原绿色像要流动一样)
5、自由练读直接写草地的这几句话,读后用一个两个字的词形容一下你感受到的草地景色(板书 美丽),再指导有感情朗读。
五、学习写作者感受的后两句话
1、过渡:看到了草地这样景色,作者是无动于衷吗?(指导学生学习作者后两句感受的句子)。
2、默读:准备结合句子说体会。
3、汇报:○1作者想低吟小诗;○2用拟人手法写了马牛,侧面写草原的美(注意引导“好像”一词准确)。
4、思考:把“高歌一曲”和“低音小诗”换个地方,行不行?(“高歌一曲”是看到了辽阔明朗的天,“低音小诗”是看到了“清丽柔和”的小丘线条及草地,不能换,板书,动情)。
5、有感情回读这一段
6、小结这一段写法
○1有序(从上到下)
○2有法(比喻,拟人)
○3情景交融
六、借助结构提纲练习背诵,注意句与句的关系第一段结构提纲
空气—清鲜
从 天(更可爱) { } 高歌(愉快)
上 天空—明朗
到 四面—绿 惊叹 舒服
下 天底下(一碧千里) {羊群—白 } 四望 低吟
线条—柔 (静立 回味)

情 景 交 融

1、自由法背
2、指名背(个别词句可有些出入,可借助提纲)
七、拓展
这段可以说是一幅优美的文字相册,模仿本段写法),说一处风景,并注意通过说自己的感受反映风景特点。说给同学听,看能否猜出你写的是哪里的风景?
附板书:
1、 草原

> 美丽 动情
天底下精读(二)
练习一、读读写写
绿毯 渲染 勾勒 低吟 洒脱 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二、看拼音写汉字
lǜ tǎn xuàn rǎn gōu lè dīyín
( ) ( ) ( ) ( )
sǎtuō yíbìqiān lǐ c uìsèyùliú
( )( ) ( )
三、将能搭配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渲染 境界 回味
大肆 思想 往事 气氛 崇高
四、


你是否需要了解?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教案
答:第5段:斜阳下的话别。天涯、斜阳。) (七)作业。 1.在作业本上练习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熟读课文第1段。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第1、2段,体会草原静态的美和主人欢迎客人时的热烈欢腾场面,加深对事物的静态和动态的理解。 (二)体会文中比喻句的内容及作用。 (三)了解文中关联词语...

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是什么 具体课文介绍
答:1、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是《草原》。2、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3、课文如下: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草原》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草原》主要内容: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1、第一段(第一小节):大草原十分美丽,作者对此赞叹不已。2:第二段(二~四小节):热情好客的主人接待了作者一行人。3、第三段(第五小节):快要离开了,大家...

五年级下册语文书人教版第一课《草原》预习方法
答:五年级下册语文书人教版第一课《草原》预习方法:1、大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描绘的场景。2、动手将好词好句摘录。3、通过网络搜索关于内蒙古草原的资料和蒙古族人民的生活风貌。4、写一篇关于草原认知方面的文章,比如《草原的牦牛》、《草原的风光》、《蒙古族人的一天》以及《草原旅游指南》等等。课文...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课《草原》资料和解读
答:发展人工种草,可以弥补天然草场枯草期产量低下的不足。实验证明,适合大面积栽种的良种牧草,北方有紫苜蓿、披碱草、老芒麦、羊草、无芒雀麦、红豆草等;南方有红三叶、白三叶、百脉根、多年生黑麦草、鸭茅等。人工种草可以使载畜量提高3~10倍,由0.67~1.0 hm2草场养一只羊,提高到0.07~0.27 hm2...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的意思是什么?
答:一、《四时田园杂兴》:作者范成大、朝代宋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二、《稚子弄冰》:作者杨万里、朝代宋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三、《村晚》:作者雷震、朝代宋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一课的所有生字组词
答:五年级下册第一课生字组词:第一课 毯 地毯 毛毯 毯子 壁毯 渲 渲染 渲房 染渲 晕渲 勒 勾勒 勒令 勒索 勒派 吟 吟唱 吟咏 呻吟 吟诗 迂 迂回 迂论 迂腐 迂缓 襟 衣襟 胸襟 对襟 襟怀 蹄 蹄子 马蹄 牛蹄 蹄筋 貌 面貌 外貌 容貌 礼貌 拘 拘束 拘谨 拘泥 拘押 羞 羞耻 害羞 羞愧 羞于...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的意思是什么
答:第一首四时,田园杂兴的意思是:白天去田里除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植物,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第二首稚子弄冰,他的意思是说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的盘中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作一种打击乐器提在手中,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

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神鸟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神鸟 》这篇课文是蒙古族民间故事,讲的是从前有一只聪明伶俐,否则会伤及无辜甚至会伤害忠良,刻画了三个忠于职守,甘珠尔扎布 记录,神鸟却用讲故事的方法三次逃脱了,同时也告诉人们处理事情要经过仔细调查、大臣、整理、富翁都想得到它。依尔特戈尔可汗三次捉到神鸟。本文为蒙古族民间故事,但都没捉到...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翻译是什么?
答:翻译:白天去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原文: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出处:南宋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赏析 这首诗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