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怎样做是忽视孩子早期教育,错过大脑发育黄金期?
“孩子那么小,能懂什么?”在讨论孩子的教育问题时,你是不是也说过这样的话?
虽然孩子因为年纪小,认知的确非常有限。但如果父母因为觉得宝宝还小,而对早期教育不上心,认为等他再大一点再教也不迟,那么就大错特错了。
关于宝宝的大脑黄金期,你了解吗?刚出生的宝宝,除了肉眼可见的身体在变化之外,其实大脑内部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
早期照顾宝宝的时候,如果我们只是追求让宝宝吃饱穿暖长肉肉,很可能一不留神就让宝宝输在起跑线上了。
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0~6岁是宝宝大脑发育的黄金期。而且,宝宝在6个月~3岁期间,大脑已经达到将近80%—85%的发育程度了。
此时的孩子虽然行动能力上还是有所欠缺的状态,但在从时常接触的大人身上已经学习到了一套未成系统的行为模板。
所以在宝宝的早期阶段,他们除了在益智类的绘本、游戏上获得大脑的开发以外,还会从家里人身上潜移默化地学习到很多行为举止和偏好。
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通过观察宝宝的外在表现,就能够看出来平时是由爸爸妈妈带娃,还是爷爷奶奶带娃的一大根据。
孩子是由父母还是长辈带大,区别很明显当代年轻人工作忙,生了孩子也没有时间照顾和陪伴,往往把孩子丢给老人带。然而,孩子是由爸爸妈妈带大,还是爷爷奶奶带大,有这3大明显区别。
01生活习惯
老人带娃的时候,在生活习惯上可能不会太讲究,比如孩子不洗手就抓起饭吃,手脏了往衣服上蹭、随地小便等。只要孩子不饿着、不受伤,这些行为在老人眼里无伤大雅,反而还惯着孩子在泥地上爬来爬去。
如果是父母带娃,是绝对不能忍受孩子有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的,趁早纠正孩子,否则孩子在大脑中形成固定思维,坏习惯就难以改变了。
同时,老人还固守某些陈旧观念和陋习,比如给孩子穿开裆裤、满月剃光头、睡扁头和绑腿等,容易给孩子造成身体伤害。如果父母带娃,会采取更为科学的育儿方式。
02学习认知
老人文化水平不高,带娃的时候是不可能教给孩子知识的,最多是陪孩子玩玩游戏。如果是父母带娃,则可以给孩子教唱儿歌、讲故事、背古诗、数数字和学英文等。
小孩子求知欲和探索欲强,脑子里总是有“十万个为什么”,而这些是老人难以回答的。孩子通常追在父母身后问问题,如果父母嫌烦或者随便打发孩子,可能会打击孩子的好奇心。
不只是为了将来的学习打基础,父母多和孩子交流、沟通也有利于孩子的大脑发育,锻炼思维、积累词汇量,提高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
03性格养成
因为隔代亲,爷爷奶奶更容易溺爱孩子,想要啥就买啥。不但令孩子缺乏自理能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且性格霸道、自私又任性,难以和其他的孩子好好相处。
当孩子抢了别人的玩具,也有爷爷奶奶护着:“小孩子能懂啥!不就一个玩具,拿来玩一玩怎么了!”孩子潜意识里丝毫不觉得自己有错,于是更加肆无忌惮,变成我们口中的熊孩子。
年轻的父母相对没有那么溺爱孩子,常常和长辈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产生分歧。但因为工作忙,父母没有时间陪伴孩子长大,把孩子丢给老人照顾,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以上的问题。
如何分配好工作和家庭事务,与长辈进行磨合,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是每个父母都要思考的问题。
忽视孩子早期教育,当心他变成熊孩子家长的做事风格,很大程度会影响宝宝长大以后的行为,所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长,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在宝宝面前,更需要做好父母应该有的榜样行为。
虽然这些可能不会在短期时间内,对宝宝产生明显的变化,但其实已经潜移默化地根植于他们的大脑潜意识当中了。
例如:幼儿园里两个孩子一起玩耍,不小心把放在讲台上的玻璃杯给打碎了。他们都意识到自己犯错了,害怕被老师批评。可是其中一个选择了勇敢承认,一个则是选择装作什么事都没有。
两个孩子截然不同的表现,背后折射出着父母的言传身教。
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要给他们犯错的机会,因为“小孩子能懂啥”;但理解他们的犯错以外,还需要引导孩子知错就改,也是因为“小孩子能懂啥”。父母给孩子树立规矩别嫌太早。
如果父母只是单纯地觉得孩子年纪还小,对小孩不加以管教,对他们犯的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默在孩子身后替他们的错误买单。看似大爱无声,但反而会害了孩子。
生活中,我们常见到一些调皮的小孩在公共场合弄坏了别人的东西,却不懂得道歉。
等到别人追究的时候,小孩的父母反而跑出来大喊“小孩子能懂啥”,周边的目光一下子都向这边聚焦,这时反而追究的人显得是理亏的一方似的,只好作罢。
这样的现象其实数不胜数,但这背后却给孩子埋下了“不负责任,不分是非”的隐患意识。小孩子不懂的事情,我们更应该去教他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没有跟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孩子在探索的过程当中,父母总是极力的阻止,让孩子失去了好奇心。
盲目惯着孩子,对孩子的任何行为都放任不管,这样会误导孩子。
父母不和孩子交流,而且认为孩子的言语和行动非常可笑,没有在意,陪伴孩子时间少,这些,导致错过大脑发育黄金期。
你是否需要了解?
父母如何正确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就是教育自己的一个过程,孩子的不良行为,往往是从环境或父母那儿直接传授下来的。树立榜样来教育是发展孩子道德行为的最可靠的办法。3、培养儿童的灵性品质其重要性远远超过智力开发 灵是树,心智是果;灵是灯,心智是光。人的智力是灵性品质的反射。如果只注重技能的培养(如各种五花八门的早...
对于早期教育,一般存在什么误区?
同时要给孩子建立合适的规则,让孩子通过不断学习规则,学会建立与他人良好互动的能力。孩子的教育是一门育人的艺术:对孩子的管教多一点,可能太严格了;如果少了,可能是过度放纵。因此,系统地学习如何为人父母,如何科学地养育孩子,对现代父母来说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学前儿童教育是提高儿童智力的...
早期教育过程中,父母需要特别注意什么问题?
如果你发现你的孩子是一个特别外向的人,或者是你觉得你的孩子善于处理人际关系,那么这个时候家长就可以在这个过程之中进行正确的引导,这样就能够让小孩子形成正确的观念,并且能够培养小孩子的社交能力。小编觉得重视早期教育,其实也是比较重要的事情,如果你真的想让自己的孩子变得更加出色,那么小编觉得...
对于上早教班,家长容易有哪些误区
你好,我们这边的专业早教机构上知教育对于早教的误区的了解是:早期教育的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早期教育的主要任务有偏差 有的人误认为早期教育就是智力开发,因而忽略了孩子全面素质的教育。不少年轻的父母都注重宝宝的大脑开发,但容易将大脑开发与智力发展等同起来。家长普遍认为抓紧一切机会...
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应该注意什么?
引言:孩子的早期教育,家长一定要重视,要给孩子树立好的学习意识。家长如果不能很好的帮助孩子树立意识,孩子就没有办法进行好的学习。家长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压力,会让孩子感觉非常的疲惫。如果孩子上课有开小差的行为,家长要及时制止孩子的这种做法。小编今天就来跟大家说一说,在孩子早期教育中应该...
如何正确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
4、培养孩子的非认知能力:除了智力发展,早期教育还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非认知能力,如情绪管理、社交技能、自我意识等。这些能力对于孩子的未来发展同样重要,甚至更为关键。5、适度期望,避免过度压力:虽然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但家长应该适度期望,避免给孩子施加过度的压力。每个孩子的发展速度不同...
早教重要吗?家长如何做好孩子的早期教育?
1、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在哪儿?早期教育细分成0-3岁、3-6岁,0-3岁的宝宝,我们需要了解这个年龄段的发展特征,有研究表示,0-3岁是孩子大脑发育最快、也是人一生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时期,由于0~3岁的孩子大部分都在家庭环境中成长,因此家庭教育十分重要。如何在家里进行早期教育,成为许多父母关心讨论的...
关于早教,很多父母存在认知上的误区,父母如何陪伴幼龄期的孩子呢?
也有不少人说,早教实际上教学的并不是孩子,反而是父母。在早教课堂中,老师可以叙述很多知识要点,及其如何教、陪伴教育孩子技巧,是希望更多父母学好这个方法,有利于下面带孩子。总体来看:比较好的早教,该是来源于父母耐心地陪伴。自然,如果能具有早教老师的专业知识,就更好了。三、父母如何陪伴幼龄...
对孩子早期教育是什么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父母都在关注孩子的早期教育,因为孩子早期教育做得好的话,是非常有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的,但不是说可以随便乱教,需要根据孩子实际情况去教,下面看看对孩子早期教育是什么吧。1、孩子早期教育是指孩子在上小学之前呢,家长根据自己孩子各方面的详细特性,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发展...
育儿的误区有哪些呀?
6. 忽视早期教育 表现:认为孩子还小,不需要早期教育,忽视孩子早期智力、情感和社交能力的培养。影响:孩子可能在入学后遇到学习困难或社交问题。7. 过度安排 表现:给孩子安排过多的课外活动和学习任务,忽视孩子的休息和娱乐时间。影响:孩子可能感到疲惫、压力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8. 忽视父母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