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介绍一些道情啊

作者&投稿:姓奇 2024-07-02
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间曲艺“道情”,又名“渔鼓”。
它起源于唐朝,成形于宋朝,明清时期已在大江南北广为流传。我国约20个省市有“道情”的存在。西北各省的后来逐渐发展为道情戏。而以说唱为主的在河北、山东及湖广等省称“渔鼓”,江浙两省则称“道情”。   
道情最初以道教故事为题材,宋朝吸收词牌曲牌,后来又加入了民间故事,并结合当地民间歌谣,戏曲剧本。临海道情演唱的内容有《高郎织绸》、《孟姜女》、《施义逃走》等。还有如《珍珠塔》、《十美图》等剧本。而根据清光绪年间,农民起义事迹编唱《金满大闹台州府》的道情,台州各地广于流传。
道情的唱词、声腔与音乐艺术特色  
道情擅长叙事,唱词较为朴实、通俗,口语化较为特出。而在演唱当地民谣,新闻时更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道情的唱词结构有三字句,三字为一句组合,也有五字句,但多为七字为一句,也有三字与七字组成为一句。十字以上组成一句出现的不多。
地处浙江中部的义乌,虽然人多地少,贫穷落后,但由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勤耕好学、急公好义、豁达开朗、乐观性灵,因而在丘陵岗地的日色风尘中,在无尽的沧桑风雨里,仍然创造了自己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特别是在宋室南渡后,浙中文化在南北交融中得以兴盛,而在这当中,尤以道情影响最大。它的历史悠久、形式多样、特色浓郁,有着较为广阔的活动阵地和较为广泛的受众队伍。它历千年而不衰,时至今日,艺术青春犹在,并后继有人,成了义乌存活下来的一个最为古老、最为庞大的艺术宗族。
同时,道情也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一块民族艺术的活化石。
道情,因多说唱地方新闻轶事,故在义乌又称“唱新闻”。
作为曲艺的一个类别,道情当起源于仙歌道曲。仙歌道曲由来已久,到了唐朝更勃兴。唐朝时期,由于朝廷的大力支持,道教宫观大大增多,从而道教活动也频繁地开展起来。为适应道教法事的需要,仙歌道曲得以广泛制作,尤其是唐玄宗在位年间,每因玄元皇帝庙兴建而诏作道曲。
同时,为了扩大其影响,道情的专用乐器还简直成了“八洞神仙”手中的法宝。2003年仲秋,笔者曾随市政协考察团到过山西省永济县。在这里我们参观了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永乐宫。永乐宫是元代初年为传说中的道教祖师吕洞宾建造的一座道教宫观。这座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以大面积的元代道教壁画和典型的木结构建筑著称,在那巨幅壁画中就有道教神仙汉钟离、吕洞宾、张果老等八仙谈道的情景,而张果老就是以怀抱渔鼓(简板插在渔鼓筒中)出现在画幅之中。
至于义乌道情的发展史,在各种史书典籍中少有记载,因而探讨这个问题,只能参考史书中的片言只语来加以分析和考证。据《中国道情艺术概论》称,浙江道情源远流长,自从宋室南迁,武林(杭州旧称)成了南宋的国都,不愿屈从金人统治的人们纷纷南逃,问世不久的道情鼓子词,便随着这些人的足迹在南国安家落户。周密在《武林旧事》卷七中也有如下记载:“淳熙十一年(1186)六月,车驾过宫,太上邀宫里便背儿至后苑冷泉堂下,有小厮三十人打息气唱道情。太上(宋高宗)云:此张伦撰鼓子词。”
文化艺术的发育、发展有其地域性,因而,义乌道情当也兴盛于此年间,而且成为全国一重要分支。1989年版《辞海》就是明证:“有的称‘道情’,如‘陕北道情’、‘义乌道情’,有的称‘渔鼓’,如‘湖北渔鼓’、‘山东渔鼓’等……”。而且在1996年第4期《宗教学研究》中的《道情考论》一文,也将义乌道情列为重要位置:“‘道情’这种形式不仅是道士们述说修道功法,抒写崇道情怀的好体裁,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明清以来各地道情不下数十种,并且形成了地区特色,因而有温州道情、义乌道情……。各地的道情基本上都同当地民歌小调相结合,或者吸收戏曲的唱调,从而具有各种不同风格。”《中国道情艺术概论》一书中,还收集并探索了义乌道情的音乐体制、声腔系统、演唱形式、流布地区。


你是否需要了解?

板桥道情的介绍
答:郑板桥创作的《道情》十首,使得道情曲在南方,尤其在江苏淮扬地区风靡一时。它采用的是流行于扬、淮间的两种“淮扬小调”,一为“宫”调式,一为“羽”调式,在本地尤以“宫”调式最为盛行。板桥先生看中了这一为百姓喜闻乐见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1725年始作道情,三十七岁时1729年完成了《道情》...

关中道情
答:新中国成立后,有吸收了秦腔一些伴奏乐器。 就道情戏的历史来看。据说,道情起源于唐代道教在道观内所唱的“经韵”,文体为诗赞体。后来吸收词调、曲牌,...温白水的心里格噔一下,心想这女人咋能这样呢。但碍于任总的面子,也不好直说,只好指着对面的沙发说:妾娃,你坐在沙发上。谁知道任一妾误解了温白水的...

右玉道情的介绍
答:右玉道情是一种汉族戏曲剧种。泛指流行于山西北部道情系统的剧种。在神池、五寨一带的也叫“神池道情”,在左云、右玉一带的叫“左云道情”或“右玉道情”。历史演变过程不详。音乐兼用[山坡羊]、[油葫芦]等曲牌以及七字句、十字句的板腔,伴奏以渔鼓、简板、笛子、四胡为主。传统剧目有《湘子传》、《...

环县道情皮影戏的介绍
答:环县道情皮影是一门古老的汉族传统艺术,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秦陇文化与周边族群文化相融合,古老的道情与皮影相结合的产物。相传产生于宋代,民间俗称“灯影戏”、“小戏”、“老道情”,她在千百年的发展演变中,采取“借灯、传影、配声以演故事”的手段,“集中华皮影之大成,撷当地道情曲艺之精华...

临县道情戏的介绍
答:临县道情戏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戏曲剧种。道情艺术的历史比较悠久,原属道教声腔艺术。中国的道情有两大类, 法曲道情和俗曲道情,临县道情属俗曲道情。俗曲道情起源于唐代道士所唱的经韵或俗讲,是道家用以传教布道的一种曲艺说唱形式,有“道家传道之情”之说。宋代发展成为唱白相间的曲艺形式道情鼓子词...

道情戏的介绍
答:清代乾隆年间,流传于晋北的说唱道情被搬上戏曲舞台,成为深受当地观众喜爱的一个戏曲品种。在晋北道情登上戏曲舞台前后,流行于晋西的临县道情也登上了戏曲舞台,流行于晋南的洪洞道情也曾在咸丰年间和宣统年间两度搬上舞台,但没有能继续下来。新中国成立以后,流行于山西晋南的河东道情和河南周口道情、...

清涧道情的发展概貌
答:不久,文艺界、理论界知名人士艾青、艾思奇和周扬等先后在讲话或文章中论及道情。在延安新秧歌运动推动下,农村群众性秧歌和道情活动方兴未艾。1944年春节,清涧18班秧歌于县城会演,乐堂堡秧歌队演出《做军鞋》等4个道情戏,受到嘉奖。10月,安波在《解放日报》著文,介绍子洲驼耳巷区的道情活动。1949年...

太康道情戏的介绍
答:太康道情戏是河南省太康县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道情戏源于道教乐歌。因道士唱乐歌时配以鱼皮筒鼓伴奏,故古时称“鱼鼓道情”,俗称“道情筒子”。明清之际在皖北地区流行,和阜阳一带民间小调“莺歌柳”融合后,形成曲艺说唱艺术。当时的演唱只限于单口说唱,伴奏也只有便于携带的鱼鼓和简板。

临县道情戏的剧目介绍
答:一、反映道教思想的戏有:《祈子》、《送子》、《撒金桥》、《训子》、《越花墙》、 《高老庄》、《经堂会》、《卖道袍》、《吊打煤婆》、《算粮》、 《度林英》。以上十一个戏称韩门道情,主要反映韩湘子出家修道的前后经过,另外有《杭州卖药》、《张良撤家》、《盘道》、《双梅画》也属道家...

旬阳道情皮影戏的介绍
答:旬阳道情皮影戏是一种陕西安康市的汉族民间艺术。旬阳道情曲种与关中道情曲种同为一系。系以板腔体为主,兼一当地小调和其它地方戏曲牌的一类由说唱音乐过度为“影戏”的剧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