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和谚语 说出几个歇后语

作者&投稿:西寿 2024-07-02
谚语歇后语大全


谚语大全
1、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2.邻居好,赛金宝。
3.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抵对门。
4.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5.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6.交人交心,浇花浇根。   
7.岁寒知松柏,患难见交情。   
8.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9.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10.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   
11.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冤家多堵墙。   
12.宁喝朋友的白水,不吃敌人的蜂蜜。   
13.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   
14.朋友千个少,敌人一个多。   
15.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16.弱敌不可轻,强敌不可畏。   
17.不怕慢,就怕站。   
18.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19.时间像生命,一刻值千金。   
20.花儿凋谢不再开,光阴一去不再来。   
21.今朝有事今朝做,莫将忙事待明天。   
2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3.追赶时间的人,生活就会宠爱他;放弃时间的人,生活就会冷落他。   
24.浪费时间,等于缩短生命。  
25.无事不登三宝殿。   
26.精益求精,艺无止境。   
27.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28.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29.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3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31.水不流会发臭,人不学会落后。   
32.活到老,学到老,一生一世学不了。   
33.不怕学不成,只怕心不诚。   
34.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35.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36.钟不敲不鸣,人不学不灵。   
37.早起多长一智,晚睡多增一闻。   
38.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   
39.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   
40.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多练)   
41.好学深思,心知其义。(多思)   
42.学问学问,边学边问。(多问)   
43.三人行,必有我师。(多问)   
44.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多记)   
45.书本不常翻,犹如一块砖。(多读)   
4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   
47.常说嘴里顺,常写手不笨。(多写)   
48.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49.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50.多行不义必自毙。   
51.家丑不可外扬。   
52.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53.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54.勤劳是个宝,一生离不了。   
55.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56.细水长流,吃穿不愁。   
57.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   
58.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勤劳。   
59.一勤生百巧,一懒生百病。   
60.勤人睡成懒人,懒人睡成病人。   
61.不怕家里穷,只怕出懒虫。   
62.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63.天上掉下馅饼来。   
64.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65.明人不做暗事,真人不说假话。   
66.挂羊头,卖狗肉。   
67.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68.猫哭老鼠假慈悲。   
69.当面是个人,转脸是个鬼。  
70.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71.满招损,谦受益。   
72.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73.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74.强中自有强中手,能人背后有能人。   
75.痒要自己抓,好要别人夸。   
76.满瓶不动半瓶摇。   
77.好汉不提当年勇。
78.大人不记小人过,宰相肚里能撑船。   
79.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80.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81.喊人不蚀本,舌头打个滚。   
82.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83.学文化,从字母开始;讲文明,从小事做起。   
84.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他非。   
85.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86.上梁不正下梁歪。   
87.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   
88.人心齐,泰山移。   
89.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90.人在人前闯,刀在石上荡。   
91.当家才知柴米贵,养儿方知父母恩。   
92.离家十里路,各处各乡风。   
93.办酒容易请客难。   
94.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95.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96.树挪死,人挪活。   
97.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98.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99.人无横财不发,马无夜草不肥。   
100.心慌吃不成热粥,骑马看不好《三国》。

歇后语大全
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3、蚕豆开花--------黑心
4、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5、打破砂锅--------问到底
6、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7、虎落平阳--------被犬欺
8、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9、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10、井底青蛙--------目光短浅
11、大海捞针--------没处寻
12、竹篮打水--------一场空
13、打开天窗--------说亮话
14、船到桥头--------自会直
15、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16、百米赛跑--------分秒必争
17、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18、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19、芝麻开花--------节节高
20、新官上任--------三把火
21、瞎子点灯--------白费蜡
22、兔子尾巴--------长不了
23、偷鸡不成--------蚀把米
24、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25、老虎屁股--------摸不得
26、老虎拉车--------谁敢
27、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28、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29、墙上茅草--------随风两边倒
30、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31、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32、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33、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34、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35、猫哭耗子--------假慈悲
36、饺子破皮--------露了馅
37、扁担挑水--------一心挂了两头
38、对牛弹琴--------白费劲
39、八仙聚会--------神聊
40、霸王敬酒--------不干也得干
41、板上订钉--------跑不了
42、背鼓上门--------讨打
43、草把做灯--------粗心(芯)
44、竹笋出土--------节节高
45、菜刀切豆腐--------两面光
46、钉头碰钉子--------硬碰硬
47、高山上敲鼓------四面闻名(鸣)
48、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49、关公走麦城--------骄必败
50、铁打的公鸡--------一毛不拔
51、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52、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53、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
54、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55、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
56、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57、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58、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59、泼出去的水--------收不回
60、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61、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62、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63、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64、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65、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66、王八吃秤砣--------铁了心
67、歪嘴讲故事--斜(邪)说
68、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69、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70、周瑜打黄盖--------两厢情愿
71、赶鸭子上架--------吃力不讨好
72、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73、瞎子戴眼镜--------装饰
74、猴子捞月亮--------空忙一场
75、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
76、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77、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78、和尚训道士--------管得宽
79、过年娶媳妇--------双喜临门
80、聋子见哑巴--------不闻不问
81、铜钣上钉铆钉---一是一,二是二
82、里弄里扛竹竿--------直来直去
83、苦水里泡黄连--------苦上加苦
84、我解缆,你推船--顺水人情
85、猪鼻子里插葱--------装象
86、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87、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88、放风筝断了线--------没指望了
89、池塘里的风波--------大不了
90、谈心不点灯--说黑话
91、顶风顶水划船--------硬撑
92、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93、东洋人戴高帽--------假充大个
94、到火神庙求雨--------找错了门
95、鲁班门前耍斧--------有眼无珠
96、老太太吃汤圆--------囫囵吞枣
97、出太阳下暴雨--------假情(晴)
98、挂羊头卖狗肉--------虚情假意
99、担着胡子过河--------谦虚过度
100、唱歌不看曲本--------离谱

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应该是同义词。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

有的文章中偶尔也把俗语称作成语。俗语和成语都是汉语中的约定俗成的语言形式,二者关系密切。“约定俗成”这一成语,就包含着俗、成二字。但从学习的角度来看,它们还是各有特点的。试比较下列例句:


甲、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乙、弱肉强食

甲、多年的老歪树,直不起来了

乙、积重难返

甲、后长的牛角,比先长的耳朵长

乙、后来居上

甲、捡了芝麻,丢掉西瓜

乙、因小失大

甲、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乙、分道扬镳

甲、前怕狼,后怕虎

乙、畏首畏尾

甲、打破砂锅问到底

乙、刨根问底

甲、王八看绿豆,对上眼儿

乙、一见锺情

以上各组例句,甲、乙意思相同,甲为俗语,乙为成语。俗语以形象为主体;成语以精练为特色。俗语多为完整的句子,长短不一,运用时可以变通;成语多为四个字的稳定结构,形式整齐。俗语流行于人民群众的口头上,文字上保持着通俗的特点;成语多用作书面语,文字上趋向典雅。从这一比较中,可以从主要方面作出界定:俗语是以形象为主体的通俗的口语,它的结构形式相对稳定,而在实际运用中可以灵活变通。

这是俗语的主要内涵,就外延来说,它跟成语难免有交错的情况。俗语虽然以形象为主体,但也不排除精练;成语虽然以精练为特色,但也不排除形象。成语虽然绝大多数是四字结构,但也有一些是由四个以上的字组成的;俗语句式虽然长短不齐,但也有少量是由四个字组成的。俗语虽然多为口语,但已广泛进入文学作品,甚至哲学、科技图书中也经常用到;而随着人们教育水准的提高,成语在口语中也经常使用。这样,俗语跟成语,就可能互相渗透,存在着交错现象。如:

①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形象,八个字,成语→俗语)

②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形象,八个字,成语→俗语)

③雪上加霜(形象,四字,俗语→成语)

④习惯成自然(精练,五字,俗语→成语)

⑤不敢越雷池一步(形象,精练,七字,俗语← →成语)

俗语是口语型的,成语是书面语型的。这些语例,兼有俗语和成语的某些特点,看来俗语辞典、成语辞典都可以收录,好在这种情况并不算多。

俗语和成语,有时候也可能互相转化,并同时存在。例如:

①板凳没焐热← →席不暇暖

②打老鼠又怕碰破玉瓶儿← →投鼠忌器

③火烧眉毛顾眼前← →燃眉之急

④鸡蛋碰石头← →以卵击石

⑤鸡飞蛋打一场空← →鸡飞蛋打

⑥拉完磨杀驴← →卸磨杀驴

⑦鲁班门前弄大斧← →班门弄斧

⑧没喝过墨水← →胸无点墨

⑨怕噎了嗓子不吃饭← →因噎废食

⑩什么病吃什么药← →对症下药

①①一网打尽满河鱼← → 一网打尽

俗语语句结构如果趋向整齐,就有可能转化为成语;成语如果增加形象化的成分,就有可能转化为俗语。俗语转化为成语,仍然可以保持它的形象性;成语转化为俗语,如果缺少形象,就要加以补充,往往转化为歇后语。(参见下文歇后语)俗语与成语,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俗语有俗语的优点;成语有成语的长处。俗语使得描写生动活泼,成语使得论述铿锵有力,都值得很好学习。

二,谚语和格言


有些图书把俗语、谚语并称为俗谚,把它们汇编在一起。汇编在一起是可以理解的,但二者并不相等。谚语只是俗语的一部分,它是一些总结知识经验,寓有思想意义的俗语。如:

①白酒红人面,黄金黑世心

②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③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的,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的

④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⑤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⑥金子碎了分量在

⑦靠山山倒,靠水水流

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⑨墨是可以磨浓的

⑩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

①①人心齐,泰山移

①②咬人的狗是不露牙的

①③只要功夫深,铁尺磨成针


格言也总结知识经验,寓有思想意义。但仔细区分,仍稍有不同。格言所总结的知识经验主要是社会方面的,多属逻辑思维,是哲理性的语句,常出自名人名著;而谚语总结的知识经验不限于社会方面,也包括自然科学、生产实践(如农谚),它出自人民群众之口,多属形象思维,是文学性的语言。这种区别,应该把格言归入书面语一类,把谚语归入口语一类。但是,也难免有交错的情况。


甲,满招损,谦受益(书面语)

乙,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口语)


甲,有志者事竟成(书面语)

乙,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口语)


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书面语)

乙,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口语)


以上三组,严格地说,甲为格言,乙为谚语。但是,由于人们教育水准的提高,这些带有文言色彩的格言也进入了口语。我们只能尽可能地加以区分,而不得不承认,实际上存在一些交错现象

俗语中一部分为谚语,另一部分是描述性的语句,它们并没有总结知识经验,而只是表述一种情态。如:


①不认这壶酒钱

②不知道哪头炕热

③蝉曳残声过别枝

④横挑鼻子竖挑眼

⑤眉毛胡子一把抓

⑥起大早,赶晚集

⑦求爷爷,告奶奶

⑧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

⑨摇头不算点头算

⑩中看不中吃

①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①②走了穿红的,来了穿绿的


这一部分语句是描述性的,跟总结知识经验的谚语不同,而又无确定的术语,现在只是笼统地称为俗语,实在有必要把它跟谚语区别开来,给它一个确定的名称。

有的图书称之为“惯用语”,但所涉及的语言现象,却是“俚语”,如:背靠背、开夜车、乱弹琴、磨洋工、冤大头,等等。笔者以前在《俗语五千条》的前言中,曾用“熟语”来称呼描述性的俗语。熟语这一术语的定义,也不十分明确,有的辞典又把它当作高于俗语、成语的术语来使用,而它本身又跟“俗语”的读音近似,某些方言区甚至就是同音词,作为术语,自身有不足之处。再三斟酌,觉得不如用“俚语”来代替。

俚语,这个术语有时跟俗语相混,俚俗并称。这个“俚”,跟“乡里”之“里”有关,望文生义,也就是里人(乡下人)的意思。俚语常指带有方言色彩的土语。既然它有时跟俗语相混,而“惯用语”实际上又多指俚语,不如就借用“俚语”一词,来专指这些描述性的俗语。

四,歇后语、俏皮话


歇后语、俏皮话,基本上是同义词。歇后语是语言学上的术语,俏皮话是口头上的称呼。

歇后语形式上是半截话(前半为形象或事例,后半为解释、说明),实际上是要把话说得更形象些,更具体些。因此,歇后语应该包括在俗语之内。不过,歇后语中的形象常常是漫画式的,带有戏谑调侃的色彩。它用种种修辞手段,对字、词、语、句(包括俗语本身)加以修饰,使之生动活泼。因而跟谚语、描述性俗语(改称俚语),又有些不同。如:


①水仙不开花,装蒜(修饰词)

②猫哭耗子,假慈悲(修饰词组)

③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己人不认自己人(修饰句子)

④木匠戴枷,自作自受(修饰成语)

⑤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修饰俗语本身)


有些成语,为了增强形象性,往往会转化成歇后语。


①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②金弹子打鸟,得不偿失

③绿绸缎上绣牡丹,锦上添花

④磨道里走路,没头没尾

⑤螃蟹过河,七手八脚

⑥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⑦屎壳郎变知了,一步登天

⑧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⑨阎王爷出告示,鬼话连篇


歇后语良莠不齐,有些歇后语内容和形象,均不见佳,有一部分,甚至是语言垃圾,不宜滥用。有些常用的歇后语,形象较好,前后结合得比较紧密,已经跟谚语、描述性的俗语(俚语)近似。如:


①黄鼠狼看鸡,越看越稀(前为形象,后为解释,经验之谈→谚语)

②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前为形象,后为解释,描述性俗语→俚语)

③芝麻开花,节节高(前为形象,后为解释,描述性俗语→俚语)


综上所述,谚语,俚语(描述性的俗语),歇后语,这三部分构成俗语的整体。俗语属于口语型的语句,与书面语型的成语、格言有所区别,它们是汉语的口语和书面语的两大系统。


谚语是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固定语句,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的结晶。谚语虽然简单通俗,但反映的道理却非常深刻。


歇后语

歇后语,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智慧与趣味语言,也是民间爱用的一种语法。

歇后语是广大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例如:
一个巴掌打不响 -- ;


懒婆娘的裹脚 -- 。

在一般的语言中。通常只要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的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有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表现,远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意思是说,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最早的歇后语。

我们有理由认为,这是当时流行在民间的俗语,是出于一般人民的生活经验。这类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相信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寄鹅毛,物轻人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有些语言学家和语言学专著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如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列入"藏词"格一节介绍;郭绍虞在《谚语的研究》中,指出歇后语源起于"射覆语"(类似猜谜的一种形式);另外一些书上又列出诸如"隐语"、"谜语"、"谚语"、"缩脚语"、"俏皮话"等名称。加以比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处和相异之点。关于歇后语的分类,向无定说。何况还有不少歇后语,一身兼有几种性质,要划分得十分科学,是比较困难的。为了便于查阅,我们将歇后语条目中凡带有谐音字的归入一类,其余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质分为三类。

第一,谐音类。如:
空棺材出葬 -
小葱拌豆腐 -

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个意义。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才能领悟它的意思。因而也更饶有兴味。

第二,喻事类。如:
弄堂里搬木头 -
冷水发面 -

这类歇后语,是用实在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截的"谜底"。

第三,喻物类。如:
秋后的蚂蚁 -
棋盘里的卒子 -

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作比方。了解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第四,故事类。如
楚霸王举鼎 -
曹操吃鸡肋 -

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项羽、曹操故事的,一般也能了然。

遇有交叉兼类情况的,则归入其特点更为明显的一类。如
纸糊的琵琶 -

这一歇后语兼喻物、谐音,现归入谐音类。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谚语:谁做的事就由谁承担( 一人做事一人当)
比喻秘密总会泄露出去。(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
有关学习的(1.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2.读一书,增一智。
3.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4. 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5.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6. 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7. 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8.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
9. 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10.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
11. 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学习。
12.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13. 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14. 粮食补身体,书籍丰富智慧。
15. 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缅甸谚语)
16.书籍备而不读如废纸。(英国谚语)
17.积累知识,胜过积蓄金银。(欧洲谚语 )

有关卫生的( 食能以时,身必无疾。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食不言,寝不语。
食堆半饱无兼味,酒至三分莫过频。
饭吃八成饱,到老胃肠好。
肚子八分饱,不用把医找。
一顿吃伤,十顿喝汤。
要想人长寿,多吃豆腐少吃肉。
吃饭先喝汤,胜似良药方。
常喝汤,保健康。
贪多嚼不烂,胃病容易犯。
常吃葱和蒜,身体强又健。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姜开胃,蒜败毒,萝卜吃了壮筋骨。
节食以去病,寡欲以延年。
少吃长寿,多吃多灾。
早饭吃好,午饭吃饱,晚饭要少。
饱食胃不展,负腹腹自安。
食为安身之本。
药补不如食补。
食前食后须游之。
食后勿就寝。 )
有关农耕的(1.身好谷穗大,母胖儿子肥

2.种田不怕多,修坝别怕长
3.一挑粪进,一挑谷出
4.牛马年,好种田。

5.麦盖三层被,头枕馒头睡。

6.马不知自己脸长,牛不知自己角弯。 )
歇后语: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鲁肃上了孔明的船—— 糊里糊涂

歇后语最大的特点是谐音和比喻,如“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外甥打灯笼-----照旧(舅)”等一些脍炙人口的歇后语,歇后语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会意,通过会意后再进行概念扩充和延伸
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根据内容,可以分为三类:
(1)认识自然和总结生产经验的谚语:如“长虫过道,大雨要到”、“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2)认识社会和总结社会活动经验的谚语:如“人敬富的,狗咬破的”、“放虎归山,必有后患”。
(3)总结一般生活经验的谚语:如“寒从脚起,病从口入”、“早晨起得早,八十不觉老”。

1一人做事一人当
2纸包不住火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4早饭吃好,午饭吃饱,晚饭要少
5种田不怕多,修坝别怕长
6计上心来
7糊里糊涂

1.一人做事一人当
2.纸包不住火
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4.不知道
5.今年麦盖三层被,明年枕着馒头睡。
瑞雪兆丰年
6.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发帖人
也很多
大好人
入会费
人防很高
如果
喝道


你是否需要了解?

补全歇后语和谚语
答:答案:(老虎)屁股——摸不得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啄木鸟)上树——全靠一张嘴 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螃蟹)过街——横行霸道 (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前部分是谚语,后部分是成语的歇后语
答:1、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是非不分。翻译:两个人都有各自的道理,说不清到底是谁才对。2、鸡蛋里挑骨头 —— 无中生有。翻译:鸡蛋里只有蛋清和蛋黄,说里面有其它的东西就是把没有的说成有的,指凭空捏造。3、风吹墙头草——投机取巧。翻译:墙头长的草随着风向而到处晃动,指不愿下...

跪求10个有艺术性的健康广告和10个歇后语和10个谚语
答:跪求10个有艺术性的健康广告和10个歇后语和10个谚语 这是今天的家庭作业... 这是今天的家庭作业 展开  我来答 4个回答 #热议# 生活中有哪些成瘾食物? piqupqu 2009-03-19 · TA获得超过39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猪...

歇后语和谚语一不一样?区别在哪里?
答:谚语和歇后语都是熟语,是语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人们所熟悉的,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的定型的词组或句子.他们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共同点有:1.结构上的稳定性,构成成分不能随意更换;2.意义上的整体性,意义是特定的,不能只从字面去解释.3.来源相同,都是来自人们口头广泛流传的现代...

汉语中的幽默故事 歇后语 谚语
答:歇后语: 老公拍扇——凄凉(妻凉) 王八中解元——规矩(龟举) 花生——非吵不可(非炒不可) 皮匠不带锥——真行(针行) 何家姑娘嫁给郑家——正合适(郑何氏) 河边洗黄莲——何苦(河苦) 猴子学走路——假惺惺(假猩猩) 瞎子背瞎子——忙上加忙(盲上加盲) 谚语: 大狗爬墙,...

找一百句谚语和歇后语
答:阿拉伯数字8字分家——零比零(0:0)阿公吃黄连——苦也(爷)(比喻双主旗鼓相当, 不分胜负、 高下、优劣。)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案板底下放风第——飞不起来 庵庙里的尼姑——没福(夫)矮子骑大马——上下两难 矮子坐高登——上下两难 矮子坐高凳——够不着 接着葫芦挖籽——挖一个少一个...

谚语和歇后语4个
答:三脚踢不出一个屁来——形容人老实,一句也说不上来。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比喻事物有兴有衰,都有结束的时候。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指礼物微薄,而情意深厚。千里有缘来相会——相距很远的人碰到一起是因为有缘分。千年王八万年龟——鳖和乌龟的寿命长。比喻长寿,常用于取笑人。

格言俗语谚语歇后语积累
答:1.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3.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4.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5.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6. 谦受益,满招损。7.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8.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9.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10. ...

汉语中一些表达上很有特色的歇后语和谚语.
答:汉语中一些表达上很有特色的歇后语和谚语. 1.汉语中一些表达上很有特色的熟语,如,歇后语、谚语;表达上很有特色的短文,如,幽默故事、古今笑话。2.富有情趣的提示语和广告词... 1.汉语中一些表达上很有特色的熟语,如,歇后语、谚语;表达上很有特色的短文,如,幽默故事、古今笑话。2.富有情趣的提示语和广告词. 展开...

大家给一些很常见的谚语和歇后语和古诗词
答:1 谚语 挨金似金,挨玉似玉。八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二成丢。把舵的不慌,乘船的稳当。白米饭好吃,五谷田难种。百日连阴雨,总有一朝晴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败家子挥金如粪,兴家人惜粪如金。帮人要帮到底,救人要救到头。帮助别人要忘掉,别人帮己要记牢。饱带饥粮,晴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