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朱:塞上长城空许约

作者&投稿:愈成 2025-05-23
文/谢文娟

-1-

小镜湖畔,青石桥上。

是夜三更,电闪雷鸣。

眼看段正淳如约而至,报仇心切的乔峰也没多费唇舌,只是将多年积怨加以求证。然后许诺,只要承受五掌,便一笔勾销。

只是不知道,到底是降龙十八掌的威力太大,还是段正淳的武功太弱?只区区一掌,他就已经瘫软倒下。

乔峰觉得不对劲,电光闪烁之间,终于回过神来,失声叫道:“ 阿朱,阿朱,原来是你! ”

没错,这个乔装打扮成段正淳模样,这个不堪一击的柔弱女子,就是阿朱。

她曾经以为,只要乔大哥报了血海深仇,便可带着她到塞外,牧马放羊,驰骋草原,红尘作伴,潇洒快活。

可是没想到,那终究只是南柯一梦。

她受马夫人误导,得知当年残害乔峰父母的那个“带头大哥”竟然是段正淳,而她肩头殷红的那个“段”字,又无时不刻地在提醒她,自己是段正淳的亲生女儿。

一边是乔大哥,一边是段正淳;一边是爱情,一边是亲情。

既要保全亲生父亲的性命,又要消除心爱之人的仇恨。到底该如何抉择?

她只是一个娇俏温柔的女子,并不是救世主。唯一能做的,就是牺牲自己。

当乔峰那一记降龙十八掌穿透她的胸膛,将她五脏六腑都震碎,让她瘫软倒下的那一刻,她眼角眉梢或许有一抹凄凉的笑意。她以为用这种方式,就能化解两家的仇恨了。

她气若游丝,低语呢喃,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向乔峰娓娓道来。这个粗犷豪放的男子,此刻却悲痛地像个做错事的小孩。

懊悔,愧疚,绝望,百感交集,千番思绪。

乔峰恍然大悟,热泪盈眶,原来阿朱这番牺牲,更多是为了化解自己心中的仇恨,她不原意自己再卷入另一场血海深仇里。

阿朱知道自己的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但一番用心良苦能够被心爱的人懂得,却也有一种悲凉的满足。她的心渐渐停止了跳动,一头秀发还披在他肩上。

乔峰悲痛欲绝,一声声地呼喊着“阿朱”,一次次地输送真力。可是,她再也听不到,也再也动不了了。

雷声轰隆,大雨倾盆。

嘶声呼号,狂奔乱走。

可是,小镜湖畔,方竹林中,天地苍茫,寂静无人。

阿朱死了,他的世界也瞬间坍塌了,天地间只剩下了他一个人。他片刻也不愿放下阿朱的身子,一次又一次地输送真力,他多么希望她还能在某一个瞬间醒来。

他死死地抱着阿朱,呆呆地坐在堂前。从清晨到傍晚,从雨过天晴到斜阳西下。

后来时过境迁,在少室山上,乔峰突破险境从丁春秋手里救出了阿紫。他把她交到段正淳与阮星竹手上时,说了这么一句话:

只此一句,潸然泪下。

像是一根针扎在了心头,隐隐作痛,幽幽哀伤。

-2-

阿朱的出场,像是一个谜。

她聪明伶俐,美丽机智,温柔可人,有着江南女子的风韵,但却又身世不明,只是姑苏慕容家的婢女。

她厨艺不凡,擅长音律,居住的地方叫“听香水榭”。嗅觉灵敏,心思巧妙,易容之术更是高超。

初见乔峰,是在杏子林中。

彼时,丐帮发生叛乱,局势危急。乔峰饱受质疑,一时成了千夫所指。

在马夫人添油加醋诬陷乔峰之际,阿朱挺身而出,浅浅淡淡地说了一句:

那个时候,她跟乔峰还素不相识,只不过见他英雄末路,在风口浪尖上仗义执言。

那一天的乔峰,背腹受敌,被曝身世,落魄不堪,最终辞去丐帮帮主之位,黯然离去。但他与身俱来的英雄气概,却在阿朱心里树立了一座丰碑。

人生若只如初见。没想到这个身穿淡红衣衫的女子,最终会成为他的一生所爱。

后来阿朱阿碧被西夏官兵抓走,又中了毒,是乔峰赶来相救。只不过,他那时惦记着救丐帮弟子,并未将这事放在心上。

可这个举手之劳在阿朱看来却是天大的救命之恩。她跟段誉两人,分别易容乔装成“南慕容北乔峰”的模样,前去天宁寺搭救丐帮弟子,为的就是好让众人感激乔峰。

等到在少林寺再次相遇,她又易容成了僧人止清的模样,躲在佛像身后,却被玄慈的大金刚掌所伤。

这一次,又是乔峰救了她。

只不过,她身受重伤,只有薛神医才能医治。

乔峰侠义心肠,带着阿朱到聚贤山庄去求医。没想到,这里竟然有一场阴谋诡计在等着他。

眼看他被武林高手前后夹击,不知如何突出重围。阿朱惊慌失措地哭了,她喊着:

他知道武林人士不会平白无故害阿朱,可是薛神医尚未答应出手医治,他又岂能一走了之,心想着:“ 大丈夫生而何欢,死而何惧? ”

虽千万人吾往矣!他一手抱着阿朱,一手持着长剑,拼尽全力,厮杀到底。到最后命悬一线,被一名蒙面人救走。

乔峰在山洞中养好伤后,来到了雁门关外。他心里一直为自己到底是汉人还是契丹人之事耿耿于怀,想到天下人对自己的误解与敌意,千般委屈,无处发泄,只好以掌击石。

忽然听到身后一个清脆的女子声音,猛然回头,看到了倚树而立的阿朱,正拈花微笑,美目生辉。

她纵身扑入他怀里,哭道:

乔峰这粗汉子,看到满脸嫣红的阿朱,知道她对自己关怀备至,却还不懂这女子的心思。

等到他看到契丹人胸口的狼头刺青,确认自己身上流着的是契丹人的血,暗自为自己的身世,为辽宋之间的民族之争而惆怅之时。听到阿朱那温柔善良的劝解与宽慰,才终于明白,他们之间早已种下了一颗情种。

原著里写道:

就算全世界与你为敌,我也要陪你抗战到底。就算全世界对你恶语相加,我也要对你说上一世情话。

这就是阿朱的爱情,足够清醒,也很理智。她知道自己爱的是乔峰这个人,不管他是英雄豪杰,还是落魄侠士,不管他是汉人,还是契丹人。

她只知道,他就是心里要找的那个人,是那个愿意陪伴到天涯海角的人。

-3-

他们一路相伴,携手同行。

乔峰义薄云天,豪放不羁;阿朱善良体贴,温言宽慰。

不管走到哪里,都觉得风光旖旎,令人沉醉。数千里行程,迷迷惘惘,美好得像一场梦。

他们曾经约定,只要大仇得报,就到塞外边关,牧马放羊,共度余生,不理俗世,不恋红尘。

他们曾经以为离幸福很近,却没想到命运的暴风雨来得那么急那么快。

乔峰终于了解到了自己的身世真相,阿朱也无意中寻找到了亲生父母。这原本是两件大喜事,可夹杂在一起,就成了一场悲剧。

他所谓的仇人,竟是她的亲人。

这就像是一个死局,任凭阿朱再怎么聪明机智,也想不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所以,当复仇的时刻来临,当乔峰势在必行,她唯有默默牺牲自己,来成全他的心愿,也保全父亲的性命。

临行前的那一刻,她心中五味杂陈,既想乔大哥得偿所愿,又不愿意就此离开他的世界。一番话,说得真是柔肠百结,情意深长。

很多人说,倘若乔峰能够放弃血海深仇,带着阿朱浪迹天涯,就不会有这一出悲剧。

可乔峰是谁?他是顶天立地的英雄,他坚韧不拔,也不愿放弃。就是这种性格,酿成了阿朱惨死的悲剧,但也正是这种精神,铸就了他的一生辉煌。

也曾经很不理解,阿朱为什么要让自己死在乔峰手下。难道就不能慢慢去感化他吗?

后来终于明白了,阿朱太了解乔峰,知道只有以这种方式,才能让他真正顿悟,超越仇恨。

阿朱的死,就像是他生命里的一座里程碑。

那个狂乱的雨夜,他的爱人与幸福戛然而止。可也从此,让他踏上了一条英雄之路。

-4-

《天龙八部》是一部大气磅礴之作,它讲的是因果,谈的是命运。

正如陈世骧先生致金庸信中的评论:“ 无人不冤,有情皆孽 ”。

在跌宕起伏的主线之外,金庸安排了阿朱这个伏笔。她是温柔灵动的江南女子,却遇上了生于塞外的粗犷汉子。

她最美好的青春岁月,随着乔峰而变得丰盈起来。这份爱情,让她从一个俏皮可爱的小姑娘,成长为一个柔情似水的女子,最后竟然勇敢地舍身取义,成为乔峰一生的圭臬。

在血雨腥风的江湖里,阿朱就像是一朵解语花,或者是一株忘忧草。她用自己的温柔与善良,抚慰了乔峰内心的苍凉与悲愤。她用自己的生命,成全了一位盖世英雄。

只可惜,塞上牛羊空许约。

直到很多年以后,辽国皇帝要赏赐汉人美女给乔峰,他斩钉截铁地回答道:

她死了,却一直活在了他心里,谁也代替不了。


你是否需要了解?

有关怀才不遇的诗句
江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书愤年代:【宋】 作者:【陆游】 体裁:【七律】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

请问陆游的诗——示儿这首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借问此何许,恐是庐山南。 七绝·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万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七律·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七律·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

《书愤》,《蜀道难》,《阿房宫赋》,《定风波》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赏析】 这首陆游的晚年之作,抒发了作者内心慷慨激愤、报国之志难酬的抑郁之情,激昂中透着悲怆。 诗文大意是:年轻时不知道世事艰难,满怀兵定中原之干云豪气。雪夜驾战船巡视瓜州渡,秋风驭铁马勒缰大散关。胸中自有万里长城,自认可以保疆...

陆游关于放翁的诗句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示儿》 【南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游山西村》【南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

塞上怎么造句
28、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 29、千里茫茫若梦,双眸粲粲如星。塞上牛羊空许约,烛畔鬓云有旧盟。莽苍踏雪行。赤手屠熊搏虎,金戈荡寇鏖兵。草木残生颅铸铁,虫豸凝寒掌作冰。

求陆游的著名诗句及生平简介
《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的“一片丹心”始终得不到报国的机会,不能不常常感到压抑和愤慨,在诗中也就表现为在激昂的基调中又鸣响着悲怆。“气如山”的雄心壮志与“空自许”的...

宋朝诗人陆游的诗
原文:游山西村 【作者】陆游 【朝代】宋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译文: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

缱绻半生写的大悲天龙,是一篇关于金庸小说天龙八部的评论。
第二十三回《塞上牛羊空许约》。刘国重兄《也谈<碧血剑>书名与回目》一文写道:《天龙八部》第23回回目:“塞上牛羊空许约”,可能是化用陆游“塞上长城空自许”的诗句。南窗按:陆放翁此句是抒发壮志未酬的愤慨之情,与回目的命意相去较远。金庸《袁崇焕评传》第九节作者自注[2]:近人叶恭绰《...

陆游是婉约派还是豪放派?
陆游是豪放派。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

关于北京长城的资料包括诗歌传说图片,急急急急急急急
策马出居庸,盘回上碧峰。 坐窥京邑尽,行绕塞垣重。 夕照沉千帐,寒声折万松。 回瞻陵寝地,云气总成龙。关于长城的古诗: 1.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书愤》宋.陆游 2.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塞下曲》唐. 王昌龄 3.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两万。 --《清平乐·六盘山》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