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浇带的规范要求
关于钢筋处理,后浇带内钢筋可全断开后再搭接,也可不中断另设附加筋。补浇的混凝土时间各异,有的规定至少14天,有的则需要42天或60天,甚至封顶后28天。混凝土的配制和强度要求也有差异,有的要求提高一级,有的则需使用同等级或更高一级的无收缩混凝土。
养护时间也有不同,通常为7天、14天或28天。后浇带的施工应在气温较低时进行,采用高于构件强度一级的混凝土,以避免新老混凝土接缝处产生裂缝。在超长基础底板施工中,后浇带的设置虽有助于解决温度应力和沉降问题,但需确保不影响结构安全和防水效果,填充混凝土强度等级需比原结构高一级。
你是否需要了解?
后浇带支撑必须是独立支撑吗?有规范要求吗?
后浇带支撑必须是独立支撑。《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4.2.3 后浇带处的模板及支架应独立设置。后浇带样板分为两个部分,一半是支模样板,另一半是混凝土浇筑完成,支后浇部分的模板,后浇带支撑独立设置。立杆上应每步设置双向水平杆,水平杆应与立杆扣接。立杆底部应设置垫板。可调托座...
后浇带位置设置规范
1、伸缩后浇带一般间距30~40m,贯通结构的基础、顶板、底板和墙板,最小宽度800mm,在两侧混凝土浇灌两个月以后浇灌(防水规范要求42天,高层建筑在结构顶板浇筑混凝土14天后进行),混凝土标高一般比两侧提高一级。墙板的钢筋要求错开搭接,梁主筋要求贯通。2、沉降后浇带除浇筑时间和伸缩后浇带不一样以外,...
后浇带设置的规范依据是什么?
5.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指出后浇带应设在受力和变形较小的部位,间距宜为30至60米,宽度宜为700至1000毫米。后浇带可做成平直缝,结构主筋不宜在缝中断开,如必须断开,则主筋搭接长度应大于45倍主筋直径,并应按设计要求加设附加钢筋。这些规范共同构成了后浇带设置的依据,确保了建筑结构的安全和...
后浇带的规范要求是什么?
后浇带的规范要求包括留置宽度、接缝形式、钢筋处理、补浇时间、砼配制及强度,以及养护时间等方面。一般而言,后浇带的宽度在700-1000mm之间,常见的尺寸为800mm、1000mm、1200mm。后浇带的接缝形式多样,包括平直缝、阶梯缝、槽口缝和X形缝,不同的接缝形式适用于不同的建筑需求。在钢筋处理上,后浇带内...
温度后浇带设置的规范要求
后浇带的规范要求如下:1、后浇带的留置宽度一般700-1000mm,现常见的有800mm、1000mm、1200mm三种。2、后浇带的接缝形式有平直缝、阶梯缝、槽口缝和X形缝四种形式。3、后浇带内的钢筋,有全断开再搭接,有不断开另设附加筋的规定。4、后浇带砼的补浇时间,有的规定不少于14天,有的规定不少于42天...
施工缝、后浇带留设规范
3. 垂直施工缝和后浇带的留设位置应符合规定:楼板有主次梁时,施工缝留设于次梁跨度中间的1\/3范围内;单向板施工缝可留设于平行于短边的任何位置;楼梯梯段施工缝宜设置于梯段板跨度端部的1\/3范围内;墙的施工缝宜设置于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或纵横交接处;后浇带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特殊结构...
后浇带设置规范及作用
后浇带设置规范及作用后浇带的规范要求如下:1、后浇带的留置宽度一般700-1000mm,现常见的有800mm、1000mm、1200mm三种。2、后浇带的接缝形式有平直缝、阶梯缝、槽口缝和X形缝四种形式。3、后浇带内的钢筋,有全断开再搭接,有不断开另设附加筋的规定。4、后浇带砼的补浇时间,有的规定不少于14天,...
主楼超过多少米后要设置后浇带?是哪本规范的要求?
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这里面的要求。一般来说,后浇带的间距应合理,矩形构筑物后浇带间距一般可设为30~40m。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由于建筑物超长、错层、施工期间温差大等原因需要设“缝”,设“缝”会出现双梁、双柱、双墙,使建筑、结构及设备设计带来许多困难,特别是建筑立面...
伸缩后浇带规范规定
4. 后浇带混凝土的补浇时间根据不同规范有所不同,最少见的为不少于14天,最长的为不少于60天,也有规定封顶后28天进行补浇。5. 后浇带混凝土的配制和强度要求各异,有的规范要求比原混凝土提高一个强度等级,有的则建议使用同等级或更高一级的无收缩混凝土。6. 后浇带的养护时间规定不一,有7天、14...
后浇带的规范要求是什么
后浇带的规范要求是什么 后浇带设置的作用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的临时施工缝。后浇带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